第52章 约稿风云

6月初,《十月》编辑部。

“像《暗战》这样的稿子正是《十月》需要的,今后我们也要多多留意谍战方面的小说。”

在编前会上,苏予作为主编,环顾着张仲锷章守仁等编辑,讨论起期刊未来的大方向。

在场的所有人热情高涨,议论纷纷。

日日盼,夜夜盼,终于盼到《十月》得到了正式期刊号的消息,就在10月1日国庆节的那一天,最新一期的杂志就可以交邮局全国发行,再也不用被局限在燕京范围。

针对10月的那一期,商量着组稿计划。

“我们要不去一趟文学讲习所吧?”

张仲锷语气认真地提出建议。

“去文学讲习所?”

苏予等人把目光纷纷投向他。

张仲锷点了下头:“之前对接《蝴蝶》的时候,我曾经去《燕京文艺》编辑部找过王朦,无意间听到方言现在就在讲习所。”

“张老师的意思,我们找方言约稿?”

苏予投去问询的目光。

“不只是方言。”

张仲锷笑道:“今年讲习所招收了一大批优秀作家,王朦前不久跟我分享了一篇叫《芙蓉镇》的小说,绝对是反思文学的上乘之作,而小说的作者,就是一个叫‘古桦’的学员。”

“那我们还等什么,赶紧去吧!”

“没错,去晚了,恐怕好的稿子就要被别的出版社抢先了。”

“择日不如撞日,明天就是周日,趁着其他出版社休息,杀到讲习所,打个措手不及。”

“………”

编辑们一个比一個性急,你一言,我一语,商量决定派张仲锷、章守仁当先锋,到文学讲习所打第一战,争取拿下个一两篇稿子。

正当他们以为占得先机,却发现其他出版社已经捷足先登,编辑络绎不绝地前来约稿。

毕竟,伴随《暗战》的爆红,方言算是给恢复办学的文学讲习所,打响了开门红!

不仅仅是讲习所外的编辑慕名而来,所内的学员里,也有不少和方言一样,也是当地期刊的编辑,纷纷向方言、蒋紫龙等人约稿。

肥水可不能流外人田!

等张仲锷来到食堂,意识到来晚了。

整个屋里闹哄哄一片,堪比菜市场,认识的、不认识的编辑,一个个缠着学员交流。

“岩子,说说看,为什么要刊登这篇《没有太阳的角落》?”

周雁茹放下了稿子。

方言道:“周老师,我是这么觉得的,时代在前进,但也不能忘了那些被撞倒、被冷落的人,我们知青有伤痕文学、有反思文学,那么,是不是也该有为他们而写的作品呢?”

“看来你跟在茅公身边,长进了不少。”

周雁茹露出心满意足的笑容。

方言嘿然一笑,“跟着老师身边耳濡目染,就算什么都不做,我感觉也能受益匪浅。”

“你啊!”

周雁茹笑着白了眼,“这篇稿子我收下了,回去我再找王老师议一议。”

方言知道这事基本成了,于是压低声音说:“周老师,我还有件事要跟您商量。”

“你说。”周雁茹道。

“是关于这篇小说的作者的稿费。”

方言大致介绍了下石铁生的情况。

周雁茹沉吟片刻,“我明白你的意思,可以酌情考虑,把稿费定到每千字4元。”

“周老师,我代石铁生谢谢您嘞。”

推荐完石铁生,方言紧接着又把铁甯和她的《哦,香雪》,推荐给周雁茹和王洁。

“周老师,我写这篇小说,还是希望读者从这个平凡的故事里,不仅看到乡村的姑娘们质朴、纯真的美好心灵,还能看到她们对新生活强烈、真挚的向往和追求……”

在铁甯感激的目光下,方言深藏功与名,把空间留给她们单独相处。

没想到刚在人群里一露头,立刻被如狼似虎的编辑盯上,一窝蜂地涌了上来。

别说方言手头的长篇小说,现在没写好,即便写好了,到底在什么期刊上发表,也不是自己能说了算的。

方言婉拒了一个又一个约稿,最终受不了这股汹涌的热情,偷偷躲到角落寻求僻静。

“安逸,你干嘛躲到这里?”

“我、我……”

王安逸吞吞吐吐了半天,才难为情地说没人找她约稿,到现在无人问津。

“把伱手上的小说拿给我看看吧。”

方言把手一伸。

“我没什么本钱,写的不好,你看完可不要笑我。”王安逸犹豫地递上去。

“不会吧,之前贾大山跟我聊天还说,他在《冀北文艺》看过你的小说,写的不错。”

方言定睛一瞧,就见第一页纸上醒目地写着《小院琐记》的题目。

“你就别安慰我了,那篇稿子三千来字,排在很后面的小稿,谁能看见呢?”

王安逸不信心地摇了摇头。

“不信?不信咱们就去找贾大山问问。”

方言在潮水般的人群中找到了身高体壮的贾大山,带着王安逸去找他当面对质。

“是我说的没错,《平原上》确实写的不错,我还跟章庆田,就是《冀北文艺》主编说,这孩子将来准有出息。”

听贾大山这么说,王安逸脸上露出笑脸。

“你看吧!”

方言翻阅着稿子。

王安逸脸颊微红,“可是、可是好些编辑看了我的稿子,都没有要发表的意思。”

小说不长,方言认真地看着:“很正常,现在衡量文学作品的首要标准是思想内容,这是这么多年来形成的评判观念,一时间是改不过来,你看铁甯的《哦,香雪》,刚刚也因为这个原因,被拒稿了。”

“是这样嘛……”

王安逸刚张口,背后传来张仲锷的声音。

“你好,请问这篇稿子能借我们看看吗?”

“你们是?”

方言左看看张仲锷,右看看章守仁,年纪看上去都有四五十岁的样子。

听着张仲锷两人自报家门,方言大为意外,正想着给王安逸找找门路,没想到门路自己送上门来了。

王安逸攥紧了手,就见章守仁在看自己的小说,而张仲锷主动地找方言聊天。

“刚刚我听到你谈到现在刊物的考量标准,觉得很有道理,想不到方言同志不但小说写得好,编辑的能力也这么出众。”

“您过奖了,我目前只是一个助理编辑。”

“助理编辑?!”

张仲锷不免吃惊,不管是对周雁茹,还是对王安逸,方言表现得不像是刚入行的新人!

方言也不隐瞒,自己的底细,只要一打听,都能打听出来。

张仲锷意味深长地多看了他几眼,转头看向章守仁:“张老师,你觉得怎么样?”

章守仁露出淡淡的笑容,委婉地提出上不了《十月》,但话锋突然一转:

“这样吧,我替你转给中青社的《小说季刊》吧。”

“谢谢张老师!谢谢章老师!”

王安逸欢欣雀跃,激动地冲他们鞠了一躬,接着瞥向雪中送炭的方言,眼神水汪汪的。

“唉。”

目送着这对年轻人离开,章守仁轻轻地叹了口气,“可惜,没能跟方言约上稿。”

张仲锷不禁感慨,“是啊,方言这个小同志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不说刚才的那番见解,单单是他挑中的小说,《没有太阳的角落》、《啊,香雪》、《小院琐记》,我们也都看过,足以看出他有当一个优秀编辑的潜质,假以时日,未必不能超过你我。”

“可不是嘛,据说古桦的那篇《芙蓉镇》,也是方言替《燕京文艺》约到的稿。”

章守仁颇为欣赏地望向方言的北影。

“这样的年轻人,如果能来《十月》就好了,我们正需要这样的得力小将。”

张仲锷倍感意外。

“估计不可能,除非能说服王朦放人。”

章守仁摇头,“还有一种可能,我们抢在燕京文艺的前头,把方言转为《十月》的正式工。”

第11章 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第37章 你藏得可真够深的第39章 巴老评《暗算》第25章 整个胡同最靓的仔第26章 颁奖大会(求追读!)第40章 世界这么大第46章 铁生啊铁生第34章 文学讲习所第41章 进击的小将第19章 电影剧本第42章 来自巴老的一封信第37章 你藏得可真够深的第19章 电影剧本第54章 《大秦之裂变》第53章 李云龙式破题第48章 师门任务第32章 奇妙的开头第6章 稿费与回家第24章 国营信托商店第16章 到底给谁说媒来了第24章 国营信托商店第35章 宿舍里各个都是人才第53章 李云龙式破题第24章 国营信托商店第45章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第10章 这个合同工必须拿下第5章 捡到宝了第20章 1980年的年夜饭第23章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第51章 跟石铁生踢足球第36章 重铸文学荣光第10章 这个合同工必须拿下第38章 小方老师,我想进步第9章 打工人的天堂第29章 天生就该吃这碗饭的(求月票求推荐票)第41章 进击的小将第17章 就怕兄弟比我过得好第14章 满城尽是《牧马人》第31章 谍战之父第46章 铁生啊铁生第51章 跟石铁生踢足球第41章 进击的小将第19章 电影剧本第44章 老师一个半第39章 巴老评《暗算》第26章 颁奖大会(求追读!)第51章 跟石铁生踢足球第9章 打工人的天堂第35章 宿舍里各个都是人才第17章 就怕兄弟比我过得好第33章 姐夫,你得支棱起来啊第50章 谍战热潮第20章 1980年的年夜饭第31章 谍战之父第25章 整个胡同最靓的仔第20章 1980年的年夜饭第50章 谍战热潮第38章 小方老师,我想进步第18章 方小将的野望第41章 进击的小将第30章 一双绣花鞋带来的灵感第5章 捡到宝了第11章 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第28章 和谢缙吃烤鸭第32章 奇妙的开头第19章 电影剧本第39章 巴老评《暗算》第45章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第48章 师门任务第51章 跟石铁生踢足球第16章 到底给谁说媒来了第26章 颁奖大会(求追读!)第20章 1980年的年夜饭第44章 老师一个半第41章 进击的小将第2章 燕京!燕京!第36章 重铸文学荣光第28章 和谢缙吃烤鸭第35章 宿舍里各个都是人才第22章 在编辑部的第一天第35章 宿舍里各个都是人才第22章 在编辑部的第一天第12章 竞相传阅第15章 大作家啦第54章 《大秦之裂变》第44章 老师一个半第20章 1980年的年夜饭第41章 进击的小将第36章 重铸文学荣光第14章 满城尽是《牧马人》第54章 《大秦之裂变》第19章 电影剧本第50章 谍战热潮第34章 文学讲习所第6章 稿费与回家第51章 跟石铁生踢足球第35章 宿舍里各个都是人才第19章 电影剧本第39章 巴老评《暗算》第44章 老师一个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