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成为武者的人,都会有一个敌人的存在,一个贯穿武道的敌人。
那就是心魔。
仇恨心、贪念、妄念、执念、怨念等都属于心魔。战胜心魔-荆鹏战胜心魔-荆鹏心魔可以一直存在、可以突然产生、可以隐匿、可以成长、可以吞噬人、也可以历练人。
对于武者来说,心魔是进步的瓶颈,突破心魔才可以使人的修为突飞猛进。
没有人能够免除自己的心魔,因为除非这个人达到了老子所说的“太上无情”的境界,否则他的心底必然会有心魔滋生。
一个人只要动念,就会有心魔的存在。
心魔无比的难缠,就算一个人有大智慧,大勇气,能够将自己的心魔斩杀,那么下一刻钟他又会有新的心魔滋生。
毫无疑问,张晓的心魔非常重,这也是魔门中人的通病。
但有趣的是,张晓的心魔竟然很久没有爆发了。
要知道,张晓的武功曾经出过数次岔子,甚至最后陷入到了走火入魔的险境之中。
可是即使是那个时候,他也没有心魔出现。
要知道,心魔和做火入魔简直就像一对兄弟一样,从不离彼此。
这说明了什么?
这绝不是因为张晓的精神修为有多高,能够达到太上忘情的境界,这只可能是因为张晓的心魔更为恐怖。
张晓自然知道自己的心魔是什么。它就是自己曾经的那一颗“邪心”,那一颗已经破碎虚空的“邪心”。
自己在“绝代双骄”位面的时候。曾经见过它一面,还被它狠狠耍了一通。
甚至。若非鲁妙子的提醒,他还没有注意到自己被它耍了。
可是如今的张晓既然已经知道了这个问题,自然会想办法解决。
而《魔经》的第三篇章“心魔篇”就是为了对付“它”而做的。
而这一篇章也是《魔经》最难修炼的一篇,其难度仅次于“成魔篇”,“神魔篇”这两卷罢了。
而这一卷,也是张晓最没有信心修成的一卷。
毕竟魔门之中有关心魔的功夫并不多,而且大多数仅仅涉及到理论,因此这一部分在《魔经》之中最为淡薄。
也是因为想要修成这一卷,那么张晓就必须炼化心魔。因此他的敌人无疑就是自己了。
事实上,如果张晓没有“和氏璧”的话,他能够成功炼化心魔的可能绝对不超过一层,而被心魔反噬而死的概率却会超过七成。
但是张晓终究是要试一试的,毕竟这个问题越晚解决,对他的威胁就更大。
张晓悄然运转“心魔篇”的内容,不知不觉之中,他的心神就沉入到精神之海的最深处。
“张晓”低头看去,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幽暗的地域之中。仿佛身处一处洞穴之中一样。
正所谓相由心生,精神之海其实也是一个人的心相。看到这有些暗无天日的情景,其实就代表着张晓内心的黑暗,也代表着张晓的心魔。
其实这很正常。每一个魔道中人都会和心魔为伴。
不正常的其实是,这些心魔怎么可能到了今天还没有爆发出来。
这的确很对劲,要知道魔门中人不修心性。十个人之中,至少有五六个是因为心魔反噬而死的。
当然。因为心魔的恐怖,以追求力量为主的魔门自然想要掌握这股力量。
虽然还没有人能够掌控这股力量。但是触类旁通之下,能够利用心魔的人并不在少数。
而在魔门之中,佼佼者就是“邪王”石之轩,集大成者就是石之轩的“不死印法”。
张晓知道的越多,越对石之轩感到钦佩。对于现在的张晓来说,不死印法之中“借力打力”的手段仅仅是不值一提的小道罢了,但是不死印法之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却令现在的张晓也有些揣摩不透。
甚至此时的张晓已经隐隐明白石之轩为什么会精神分裂了,日后为什么又会出家为僧了。
“不死印法”分明是一本能够将“心魔”炼化,融入到自己武学之中的绝妙法门。
如果张晓没有猜错,石之轩之所以会精神分裂,是因为他已经无法驾驭自己的心魔,以至于“本人”和“心魔”相互纠缠,最终分裂为两个人格。
石之轩为什么想要得到“邪帝舍利”?
毫无疑问,绝对不是因为邪帝舍利的精元。精元虽然宝贵,但是却和精神领域并无关联,他要的是“邪帝舍利”中历代的邪帝输入其中残留的精神力,一次来逼迫两个人格合二为一。
而“心魔篇”这一章其实就是基于《不死印法》推演来的。
对付心魔最好的办法斩杀,而是融合。这是张晓得出的结论
当张晓不停的运用“心魔篇”,不停的将自己精神之海的七情六欲融合到自己的意识之内的时候,异变突起。
他脚下的地面碎了。
随着地面上出现的裂痕越来越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快的向四周蔓延开来,一缕缕黑气从地下冒出来的速度变的更加的迅猛,诡秘的是,在黑气中,似乎带着一股无尽的悲意。
悲天,悲地,与万物同悲!!
“悲……悲子不孝……悲妻不贤……悲国恨未雪……悲……世间万物皆可悲……”
一声苍凉的悲声自地底传出,话中,似乎要数尽天下悲伤之事,悲意苍茫,席卷天地!!
“终于来了!”张晓并没有感到奇怪,只是静静地体会这股悲凉之意。
受到这股悲凉之意的感染,他的眼中满是一种化不开的悲伤,身上散发出悲凉的气息,毫无神采,只有一种与世同悲的无尽悲意。似乎,他眼中,除了悲伤,就再无他物。整个心神,都已经彻底的沉浸在悲意当中。
要是张晓的心神无比坚定,可是在这诡秘的悲之力下,竟然都没有半点反抗之力,当场就沉浸在这股悲的意境当中。心神几乎无可抵挡的迷失进去,沉沦在其中。
在这一刻,他看到了很多画面,无数幕凄惨无比的画面,“人皆相食”、“白骨遍野”、“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
他看的越多,他的心中的悲切之意越深,越有一种恨不得就此自尽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