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九章 津市

妹妹和妹妹是不一样的。

有些表示是人际关系,有些表示是身体部位。

诉求不同,两个人自然是不欢而散。

李蓉并不能阻挡章蕊过来寻找沈光林,但是沈光林他自己可以。

他不想招惹这位花痴姑娘。

诚然,这位姑娘长相不错,身材也好,家境也还成,但是,跟李蓉比起来,那就完全不是一个水平线上的了。

如果只是不负责任的吃一顿快餐,这个可以有。

但是吃完饭还要刷锅洗碗,那就算了。

再有一年就是1983年了,这个时候该转入低调了。

无论成熟还是不成熟的想法,都不能有。

老孔终于正式来实验室上班了,肩负起了和窦伟一起建设生物实验室的重任。

他从入职的第一天起就搬进了宿舍,然后每天就是实验室宿舍楼两边跑,都没有问过单位能够有什么福利。

沈光林准备的职工福利房眼看就要成了摆设,压根没人领取呀。

在这一刻,他感觉自己似乎做了一些无用功。

面对这么有上进心积极热爱工作的好员工,只要工作条件足够好,即使福利待遇差一点,似乎也能接受。

那房子的事就缓一缓再提呗,等他出点成果再给他,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给嫂子李萍找一份合适的工作。

李萍原来在齐鲁话剧院工作,是一名青年演员,后来借调到电视台做播音员。

现在到了京城重新找工作,沈光林首先考虑的就是在京城的话剧团体帮她找一份工作。

京城现在有四家话剧院,分别是青年艺术剧院、中央实验话剧院、人民艺术剧院,儿童艺术剧院。

后来,青年艺术剧院和中央实验话剧院合并成立了国家话剧院,京城就剩下三家大型剧院了。

可问题是这几家话剧院他都不熟啊,沈光林又不是神,他又不能发动YYDS技能,因为他跟这几个单位真的没有什么交集。

在日常生活中,沈某人也不是特别喜欢看话剧,反倒是歌舞剧他还更喜欢一些,比如,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就很好看,那些女孩身材真好。

看着看着就容易让人有不成熟的想法。

接下来这该怎么办呢?

总不可能自己投资一部电影让萍姐去做个演员吧,这个年代国家可没对民间放开这个门槛。

即使能够投资拍电影,难道就真的赚钱吗,不赚钱那就赚人,而如果不是为了赚人,谁会投资电影呢。

萍姐在实验室的宿舍里接连住了好几天,果然很快就觉得无聊了,也不可能天天在宿舍看电视吧。

李蓉也没太多时间陪她,因为她快开学了,还要随时准备战斗。

这个好多年不联系的姐姐可是人生大敌,不得不防。

而李萍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她感觉自己现在真的需要一份工作了,总不能天天吃白食。

可是,现在的电影学院都还没开学呢,就是想找同行交流一下都缺乏沟通渠道。

沈光林寻思了半天,实在没有合适的职位,只能先让她在办公室上班,跟着江振华一起做个财务吧。

编制可以随时给,就看她要不要。

也可以等再晚一些的时候,帮她到京城电影学院寻摸一个进修名额,这样也没有枉费她的特长和爱好。

就这样,所有人在生活上的事情都安排好了,接下来就该是认真工作了。

转眼元宵节都过完了,在工作上,沈光林的研究几乎没有任何进展。

一穷二白,想开启一项事业真的太难了。

实在没有办法,终于盼到学校正式开学了,沈光林又开始泡起了京大图书馆。

京城大学的图书馆向来是卧虎藏龙的,当年伟人都曾在此地蛰伏,现在沈光林决定重新回到这里汲取营养。

从伟人的回忆中可以得知,他当年在图书馆的生活并不开心,而且京城大学有点不地道,杨教授故去之后就驱逐别人离开,不当人子。

当然,那位姓张的也身败名裂了,明明是组织创始大佬,非要在解放前夕变节投敌,后来在图书馆度过了一生。

图书馆里关于太阳能发电的资料并不少,但是没有太大用,很多资料都很老旧了,不是沈光林想要的内容。

其实,国内研究太阳能电池并不晚,从1958就开始了,跟西方国家相比差距也并不大。

早在1957年的10月,CCCP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轰动了全世界。

而在1958年的5月,主席就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地球卫星”。

从此,我国的火箭事业和卫星制造事业被提上日程。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们就有专人开始研究太阳能电池了。

但是,1970年东方红一号顺利飞上天空,它并没有安装太阳能电池板,而且它搭载的银锌化学电池寿命非常有限,所以东方红一号的设计工作寿命只有20天。

这颗卫星在升空以后,它实际在太空中只工作了28天,于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与地面彻底失去联系。

不过,我国发射的第二颗人造卫星——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上面就成功搭载了太阳能电池。

实践一号是1971年3月3日发射成功的,一共在轨运行了8年,直到1979年才停止工作。

这套电池系统能够供电8年,真的非常不容易。

沈光林就是想找一找关于光伏科技的最新知识,看看这个年代太阳能电池究竟发展到哪个阶段了。

但是这一切都很困难,因为这个时代的京城大学图书馆还没有进行图书索引分类呢,要想找最新期刊上的文章就更加困难了。

想看最新期刊上面发表有什么文章,这个需要自己去整理和发现。

还是找人主动去学习还更简单一些。

通过学校得知,现在国内研究太阳能电池的领军人物是半导体所的王战国研究员。

“实践一号”卫星上面的太阳能电池就是他主持研发的。

那就简单了,找上门去呗。

沈光林很快就找到了这位王研究员,对方也还很年轻,才43岁,是豫省人,毕业于南开大学。

经过交流,沈光林很有收获,也顺利拿到了NP结和PN结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原来,他们十年前生产的多晶硅电池光电转化效率已经达到了15%,实在太了不起了!

而这也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卫星的正常需要了,什么锗电池,什么砷化镓,没什么人研究。

不过,王研究员也说了,他近些年也已经不再研究太阳能电池了,他的课题是研究半导体材料,因为他认为,太阳能电池已经到头了。

不但如此,从1969年开始,整个半导体所也已经不再研发和生产光伏电池了,生产和研发的任务全部交给了位于津城第十八所。

一个企业能够发展科技吗,这不是闹呢吗。

估计,也就是从此刻开始,我们的电池研发技术也就拉开了与国际上的差距。

既然如此,那就去津城看一看吧,研判一下太阳能电池发展的现状。

第六五八章 重要发明(1)第七三一章 收获(1)第909章 变态(4)第一零四章 散伙(5/8)第六八七章 借钱(1)第五一四章 自驾游第951章 偷第一三八章 打开思路第四二零章 小三第八八七章 对质第八六三章 战略(2)第七九八章 处置(1)第八三零章 融资第二八三章 国庆第八六八章 逼宫(1)第二二四章 地产商的前世今生第六二八章 动物实验(2)第六七八章 才华(1)第六八零章 取消临床(3)第九一三章 修路(今天一更)第四四二章 小少爷第二五六章 旅程第四十二章 港商第六八六章 请求发言(2)第一八六章 合作建厂第三零七章 招徕第一零九章 赞助和捐献第八五四章 发布会(1)第五六三章 金融(2)第八零八章 转折(1)第一三八章 打开思路第八零七章 新成果(2)第八三八章 成功学(2)第六四八章 爱情(2)第四二五章 专利第916章 战略 (5)第六五三章 突发事件(2)第四零二章 老乡第六七七章 销售(2)第七十二章 邀请第五三二章 调解第六四零章 海外来客(2)第二六四章 项目开启第一二零章 出国之前第七一四章 长见识(2)第四六三章 元旦第908章 循序渐进(3)第七零七章 筹谋(1)第六三六章 试药(2)第九十四章 退亲流第六八七章 借钱(1)第七三四章 香饽饽(2)第四零九章 雷峰塔第五三一章 事业有成第五二八章 红高粱第一六六章 犬子第四十章 在香江第六四零章 海外来客(2)第五五二章 球迷老李(2)第942章 口罩第一四九章 隐情第三九零章 教辅第一六七章 加盟第五二七章 补救措施第四十八章 狗肉第八九六章 见面(2)第五四二章 部长的女儿(3)第八二六章 围攻(1)第五一七章 电影第五十章 吻第十八章 数钱第八十六章 自行车第七零二章 扭转(2)第六十二章 脱团者第八三五章 遗传(1)第三零九章 探班第二零八章 姐妹重逢第五零四章 争第九一零章 1989年第六七零章 发难(2)第八二三章 药神第二四零章 打脸第903章 败家子第七八九章 转场(2)第八九四章 同学会(2)第四五零章 吃饭第四二一章 情敌第六九四章 被骗(2)第二十九章 科研(求收藏求推荐求月票)第926章 新局面(2)第五三九章 历史(5)第八三一章 商圈第八九七章 梦想(今天一更)第八五二章 余波(1)第五五三章 世纪之战(今天就一更,喝多了,明天补上,三更)第六九零章 冤大头(2)第一九六 考察第六四二章 拜节(2)第八十六章 自行车第三零六章 无心插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