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四章 银行

看着婶婶和叔叔疑惑的目光,沈光林解释道,“她确实是小李。”

嗯?咋就不像了呢?

这才多久没见,怎么就变好看了这么多,整个人也文静腼腆了,这不应该啊。

沈隆贤和婶婶一头雾水。

看到自己突然成了中心和焦点,李莉只能站出来说,“叔叔阿姨好,我是李莉,你们说的小李是我姐李蓉吧。”

还真是。

原来这是妹妹啊!

夫妻俩都傻眼了。

这都好几年了,他们还不知道李蓉有个妹妹呢,甚至,他们和老李都是认识的,都不知道他还有个小女儿呢。

不过,光林怎么和她一起过来的?这姐夫和小姨子的事,算怎么一回事?

沈光林不解释,他们也不敢问。

李莉人情世故懂的是不多,但不表示她傻。

出得门来,她就掐着沈光林的胳膊不放,“你故意的是不是,他们看我眼神都不对了。”

沈光林哈哈一笑,志得意满:大爷带你去买洋房买汽车去。

这里毕竟是香江,李莉很快就不生气了,反正外人也没人知道他们的关系,俩人一样是情侣,一样可以在大街上你侬我侬。

沈光林说了,他们去买车买房,自然得兑现,这是作为姐夫的诺言。

买车很简单,李莉也不认识,甚至,她连基本的审美都没有吗,反而觉得方方正正的平治也挺好看的,跟她在扶桑开的一样。

至于跑车,她并不喜欢。

而且,买房的时候也是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实在没想到,人各有志,人家李莉并不喜欢别墅呢,反而喜欢这种高层住宅。

想买别墅容易,花钱去买就是了。

而想买高层住宅这件事就得劳动大刘了,他原本就是开发房地产的,从他那里拿房子方便,反正沈光林也是有事找他的。

因为,沈光林终于要收购一家银行了,这是之前就商定好的策略。

他的长城集团,除了决定成立内部银行之外,还准备收购一家正在经营的银行用作外部银行。

香江别的不多,就是银行多。

香江不仅经济上是亚洲四小龙,也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同时拥有世界三大优良天然深水港之一的维多利亚港。

这个条件真的是太得天独厚了,结果,这个城市也是自己作,教育没有跟上。

香江的维多利亚港是天然良港,魔都的港口就不行了,水文条件很是一般,要不然也不会在后来去开发洋山港了。

其实,洋山港位于嵊泗境内,严格意义上来说它是属于舟山的。

说回香江银行的事,大刘带着林阿南一起来的,这还得让林阿南给他补补课,毕竟人家才是专业的。

其实,香江成为远东亚太金融中心是有它的历史发展背景的。

解放前后,大量的土豪地主和资本家先后涌入到这里,带来了大量的人才和资金;

解放之后,华夏又把它作为对外交流的唯一窗口,因此刻意保留了这座城市,这也是促进它发展的原因。

林阿南做好,整理了一下资料,又偷偷的看了一眼长得极为漂亮的李莉,并没敢多看,这是沈教授的女人,他不敢亵渎。

小林向沈光林和大刘汇报道:“香江银行业的发展是近五十年以来才有的大机遇,其中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韩战时期,国内需要大量的物资,包括药品,纱布等,很多都是从香江转口的,因此刺激了金融贸易的发展;另一个阶段是近些年,香江实业开始大量内迁,贸易金融也就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因此这是另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

这个事情沈光林是知道的,他只是没想到而已,

“关于政策方面的,香江这几年有什么变化吗,一个行业的发展,肯定也有适合它发展的土壤,这方便你也说说。”

“沈教授您说的很对,1978年的时候香江港英政府放宽了银行执照限制,因此香江成立了无数的银行,现在,据说银行比米铺还多呢。”

“这么多银行,它们赚钱吗?他们依靠什么生存?”

沈光林一直对金融都不是太懂,他一直听说香江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也确实看到香江有一条街上全是银行。

但是,他一直都没有搞明白,这么多银行,它们是依靠什么生存的。

“依靠转口贸易啊,还有就是海外华人的汇款也会先通过香江,再进入到内地。”

原来如此!香江金融行业的发展看来跟内地的政策也很有关系啊,这是密切相关的。

沈光林大致知道了香江银行业发展的前世今生了

“如果我们要收购银行的话,你觉得我应该收购哪一家?”

沈光林接着问出了他的下一个问题,他们开年会的时候已经讨论过了,这个问题林阿南应该早有准备才对。

“香江的银行是有很多,但是生存状态并不好,尤其是近些年回归谈判拉锯,还曾经发生过挤兑风潮,甚至新鸿基银行也遭遇过严重的危机”林阿南又在描述香江银行的现状。

沈光林打断了他的话,向着大刘问道:“新鸿基银行和跟你打擂台的那个新鸿基地产是一家的吗?怪不得你干不过人家,人家有银行。”

大刘只能讪讪的笑,他掌握的资产也有不少啊,就是竞争不过人家。

人家成立多少时间了,他的公司成立多少时间了,底蕴不够

行吧,沈光林决定不说题外话了,“你说说,咱们该收购哪家银行好些,就是新鸿基银行吗?”

“哪家银行都行!”林阿南想了想,“不一样要收购新鸿基银行,香江有很多银行都处在生死边缘,随便一笔坏账足以葬送他们的前程,因此,花费不多的钱,就可以收购一家正在经营的银行了。”

这才是香江银行业的现状。

而且,现在银行的牌照并不难拿,如果不是嫌麻烦,自己成立一家银行都行的,无非就是没有历史的沉淀而已。

沈光林想好了,“那我要收购会丰银行。”

第六八八章 建议(2)第二章 前世今生(求推荐票)第三五二章 乱弹琴第一四七章 盗贼第二一三章 恶龙第一七零 养殖场第三一四章 住房补贴第一五零章 1981年大联欢第八三三章 家底(1)第五五八章 盘点(今天一更,今天淋雨,有点不舒服)第八九零章 耻辱柱(今天一更)第八十六章 自行车第969章 饭局第二五四章 学习第七九六章 不卖(3)第七三一章 收获(1)第二四三 动心第955章 茶谈第一五四章 逃亡第四二二章 味道第八二六章 围攻(1)第二一零章 鉴定会第一五三章 挑牙口第906章 新品发布(1)第一二三章 生鱼脍第二三四章 模板第二二八章 授权第951章 偷第九一三章 修路(今天一更)第六九二章 募款(2)第五一八章 工作(出差路上,今天一更)第一三七章 绝望第一六八章 惊蛰第二五零章 铩羽第五三八 招待(4)第三五九章 蹭热度第七七九章 厉害(3)第九零六章 产业升级第三五七章 鉴宝第一八三章 敲门人第七十二章 邀请第二九五章 发年货(感谢春暖九州老哥的打赏)第六八一章 出征(1)第五一九章 开讲啦第七二九章 开讲(1)第八九八章 苍蝇第974章 酒局第974章 酒局第七三四章 香饽饽(2)第一一五章 面试(4/4)第六八五章 我不同意(1)第二十八章 倒爷第二十四章 买房(求收藏,求推荐)第五十八章 外来的和尚第953章 合作第八三零章 融资第四五二章 进京第三五七章 鉴宝第二零七章 失联第一七一章 录取第八六三章 战略(2)第959章 建议第902章 访客第八四零章 处置第四四三章 家访第四六四章 岛主第五〇五 创新第六十四章 酒店第二九五章 发年货(感谢春暖九州老哥的打赏)第七七零章 合作第八九四章 同学会(2)第四十二章 港商第一九四章 新工厂第三零五章 流放第三一二章 新产品第二五二章 会议第七一七章 风云(1)第929章 厉害第933章 经费第二三一章 深藏功与名第六九八章 没完没了(2)第914章 天才(3)第六八一章 贷款(2)第八六七章 发酵(2)第二八零章 情敌第七八一章 生活(2)第七五八章 拍卖(2合一)第五五八章 盘点(今天一更,今天淋雨,有点不舒服)第八零二章 安居(1)第七六六章 变化(今天一更)第七零四章 否决(2)第七零七章 筹谋(1)第八八二章 名字(2)第四三零 对外贸易第二八五章 约谈第五三三章 芙蓉镇第八十七章 祖屋第六五二章 申请(1)第954章 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