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准备写条陈

第27章 准备写条陈

览政殿的气氛有些压抑。

自皇帝从新宠张嫔处甩袖而归,殿中上下便屏着呼吸。

宫娥太监们无不低首敛眉,恨不能和空气融为一体,免得惹了伏案默读的天子注意。

宫中原就不是能保密的地儿,尤其当事人还是只用半年时间就从才人升为一宫之主的张嫔,她因惹了圣怒,至今还跪在她宫内的院里不起。

宫内也不见太监宫娥如何走动,这消息便像长翅膀一般飞到了每个角落。

温贵妃提笔在纸条上写了半句话便顿住,犹豫片刻,到底将纸条扔进了笔洗。

满福宫的秦皇后歪在榻上看着小宫女儿们排的新戏,那双涂着丹蔻的手有一搭没一搭的打着拍子,心腹嬷嬷小步上前,蹲在她耳畔如此这般说了一番。

不想,她听闻后也只柳眉微挑,轻嗤了一声,随即便随意的挥挥手,继续听那咿咿呀呀的曲声。

这个消息于她,看着好像只是落叶飘在湖面上,份量轻的可以;可实际上到底激起多大的涟漪,便只有湖面知道了。

而众人以为很生气的承元帝,此刻倒也没那么愤懑。

他只是没想到,不过是数日前让盛国公筹备一次游园会,竟然就让大齐世家紧张至此,还把银子送进了后宫!连张嫔那般骄傲的主儿都替他们说话,倒是厉害的很。

“杨大伴,把大楚坤舆图给朕拿来。”

掌印太监杨询闻声,立刻一改刚刚木桩子的做派,忙不迭亲自轻手轻脚的取来坤舆图。

“下去吧。”刚将坤舆图铺展好,承元帝就挥挥手,目不转睛的看着大楚的边界线。

自燕高祖起事至今,燕、陈、楚三朝,对重现昔日辽阔疆域版图之渴望都从未断绝。

从燕承帝征川平,拿回雍凉旧地;到燕平帝取溪让,拿回益州郡;再到陈宣帝苦战曲敢,拿回吐蕃;最后到他力排众议吞并大齐,拿回鱼米之乡。五百余载时光,总算如愿以偿。

大楚而今疆域辽阔,非他一人一朝之功。

乃是三朝积蓄,数百载之国力,共同成就。

昔日吞齐,朝堂诸公皆有疑虑,若非他忌惮草原阿戎狼子野心,恐后世子孙遭阿戎与齐内外夹击,亦不会下此决心。

想到吞齐之战大楚的诸多损失,承元帝至今还感到心颤。

他自认为非好战之君,便是燕承帝、燕平帝、陈宣帝,也多是温和之人。

他们之所以坚持征战,不过是想在世家之外找到更多土地养活更多百姓而已。

约是三朝帝王大多武德充沛,大楚世家虽鲜少将把控土地让出,却也不敢大肆兼并。

饶是这样,随着百姓增长,大楚百载之后仍会面临人多地少的问题。

老百姓没有土地就不能安稳活,朝廷没有大量人力就不能更好发展,这样矛盾又重要的问题早早晚晚是要解决的。

对此,世家和承元帝都心知肚明。

他们也都清楚对方清楚这一点。

故而彼此的平衡迟早会被打破。

各自为了各自子孙考虑,世家不可能也不甘心退缩,而承元帝也势必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之所以将主意打到女子科举上,也是这个原因。

承元帝有意借开女子科举之机,将已经被各地世家把控的科举考试掌握在自己手上。

他坚信,假以时日,待全天下男男女女的前程皆系于帝王一人之身,世家就会随着时间消散在争权夺利的战场,而那时才真算得上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承元帝安排的很好,只不过他没想到,大齐归楚之后,大齐的那些陈规迂矩,竟然引得大楚世家蠢蠢欲动。

想到这儿,承元帝狭长的眼眸闪着寒意。

若是游园会效果不明,他就要早作准备了,说不得要将齐人上下打散分散到山民住地附近。

总之,江南鱼米之乡和诸多口岸是断不能让齐人把持了。

只是要怎么做,做到何种程度,还要看大齐那些人究竟识趣儿不识趣儿了。

如此想着,承元帝又喊来杨询吩咐:“翰林院诸君所递条陈须皆经由你手奉于朕前。”

早先,他为了不闭目耳塞,明令翰林院上下官员,每旬皆可上递条陈尽抒己见,他对条陈的要求也不多,只要言之有物、言之真实即可。

换言之就是你给皇帝说个笑话也成,给皇帝普及他不清楚的冷知识点也行,或者将见到过的大好河山描述出来也可。

当然,要是有好的治国理念、或者新政萌芽,你说给皇帝听就更好了,或者伱就某个部门办事程序上的漏洞给皇帝提个醒也不错。

总之,这是承元帝另一种开言路的办法。

这会儿他心烦,就更想将唯有自己掌握的渠道紧紧抓在手上。

杨询闻言忙不迭遵令。

承元帝再要吩咐其他,就听小太监禀报,说是太子求见。

“宣!”

……

宫中之事,盛向浔自是不得而知。

他此刻满脑子惊叹号儿的看着小闺女,很是诧异自己竟能生出如此聪明的孩子。

“寄宿学校?你这是怎么想出来的?!”他忍不住乎撸了把小闺女的头,紧接着就双手捧着她的脑袋来回打量,恨不能看出个所以然来。

盛苑感觉自己的小脑袋瓜儿快要让她爹给晃晕了,赶紧手脚并用的从她爹腿上溜下去,乎撸着小胸脯落荒而逃。

好家伙,她这可是脑袋,不是蹴鞠球啊!

“三郎还捉弄起孩子来了!”郑氏对小闺女的表现也格外惊喜,不过看那小家伙避之不及的样子,她就只想笑了。

盛向浔美的心里很是舒朗:“哪里是我捉弄孩子,委实是这孩子给我的惊喜太大,我高兴的都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郑氏见他眼底喜意明显,不由问了一句:“苑姐儿的办法当真很好?”

盛向浔点头,脸上表情也认真起来:“是呢!我想着,等我好好酝酿斟酌一番,将这办法完善。待上值时递上条陈,跟陛下说说。”

“这值得上条陈?”郑氏有些惊奇,她之前听小闺女提起办法时,只是觉得挺好,却不想竟然好到值得丈夫去写条陈,要知道,她丈夫是个喜欢躲懒的人,进翰林院至今,写过的条陈也不过二三十条。

想到这儿,她不禁凑到丈夫耳畔,悄悄问:“要不要提前和太子那边通通气?”

盛向浔闻言,摇摇头,也小声叮嘱:“我是翰林院的官员,陛下之前明令翰林院官员可不经内阁直递条陈于上,就是有意将这渠道把握手中,若是太子先于陛下知晓,恐于谁都不好;我与殿下本就是表亲,有皇后姨母在,只要不拖后腿,就有光可沾,又何必于明晃晃的站队去呢!”

郑氏见他言之有理,便不再言说,只是兴致盎然的提出陪他去写条陈,盛向浔自然求之不得,两口子手牵手去到书房,你一言我一语将条陈完善一番。

(本章完)

第354章 宁夫人的结局第208章 需考虑第603章 偷懒第684章 哄郑氏第632章 不配合第66章 初进满福宫第604章 洛安府第811章 主意第706章 盛苑很忙第965章 劝解第786章 细说内情第386章 考场规矩多第180章 安排第721章 声渐起第1011章 惊叹的官学子第578章 让谁赚第732章 卷册第186章 成国公盛国公第470章 不同第944章 各安排第808章 真累人第924章 京都第732章 卷册第419章 岑太妃教子第974章 反驳说第498章 各自有打算第254章 练武场第998章 回门第512章 游说舒雅静第483章 大大方方第419章 岑太妃教子第870章 府学第28章 谁出的主意第729章 意见和指导第583章 主系统的计划第49章 安屿朋友论第940章 大战第238章 考试开始咯(第二更)第938章 奴尔罕的安排第797章 大纲第932章 应战第25章 第三次模拟第115章 好办法第290章 藩王将归第451章 公务第860章 给少了第823章 反问反击第770章 舟上小谈第1080章 后续第292章 细节第589章 停步第284章 山长言第866章 商税(下)第101章 静阁先生第203章 盛苑点评第886章 谁告谁第151章 大开眼界第322章 蠢蠢第482章 考场要开门第219章 后续第979章 宫里的添妆第516章 小三元第339章 计成第34章 盛苑的发型第313章 说前齐第382章 姐妹的谈话第1004章 岑太妃第185章 关于梁国公府第462章 盛苑很生气第379章 名声第763章 见第407章 各自行动第36章 打扮妥当出发第82章 设计不易,宝宝叹气第564章 容夫子的建议第639章 考舍要收拾第1006章 朝臣的打算第853章 看不懂第192章 施夫人之请第560章 乡试资格试的准备第635章 盛苑日记(下)第386章 考场规矩多第829章 卢晟(上)第442章 盛葶要订婚第83章 盛蒽不高兴第828章 请战和数落第817章 选择谁第645章 好像是累了第148章 百果宴第994章 第二天第896章 五荣州第637章 进场前第889章 谨慎第38章 未雨绸缪小能手儿第692章 次辅古蕴程第1043章 抓捕第299章 对峙第329章 见面第91章 想改变的盛菡第539章 盛菡的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