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宁公谈

第58章 宁公谈

“京都有勋贵于边疆置田庄,立庄头请佃户,缴粮七成;收粮运回京都交易,每石价格约三两纹银。七八千石细粮运回京都,刨去折损、运费、人吃马嚼,收成不足两万两。

勋贵疑管事运作,故而命其将粮卖于边市,其价格高于京城,每石细粮约五两纹银,勋贵又将租子减至六成,刨去给佃户每人一两纹银的赏、负责此间事宜的管事花费所需,只吩咐带回两万六千两即可。”

宁三爷听到此,拧着俩粗眉毛感叹:“这田庄上的佃户们倒是好命,能多得一成细粮不说,还凭白挣了银子,一家老少三代若是够十口儿人,只说赏赐可就是十两,大半年的嚼用就有了!”

宁公闻言笑而不语。

宁二爷见他父亲表情莫测,登时转动脑子,“咦”了一声:“不对……父亲,细粮运回京城与细粮于当地交易,这其间管事的权力定然不同。若管事的原地卖粮,势必和庄头有所联系!”

“出产不能动,给主家的两万六千两要保障,主家给出的余地要保留,此般情况下,你能怎样做?”宁公挑了挑眉,饶有兴致的问。

宁二爷见父亲考校自己,不由得意的看弟弟一眼:“按产出万石计算,动动秤,就能将万石变成八千石,眨眨眼万两银子就能拿到手中。”

宁三爷见二哥踩着自己表现,登时不服气了:“二哥,八千石里面有六千石是不能动的,那佃户少了两千石,岂能罢休?”

“嗤!”宁二爷看傻子似的看着弟弟,“两千石当年细粮可换成四千担陈粮,陈粮价格是新粮一半儿,若是再度扣下两千石陈粮,这又是五千两纹银到手!

剩余的两千石陈粮,让佃户自留一千石,剩余一千石又可换成两千石当年的粗粮,这些粗粮拿出一半儿再换成陈粗粮。里外里,佃户手上就有一千石陈细粮,一千石新粗粮,两千石陈粗粮,数量还是那些数量,依旧可以果腹!”

宁三爷见他算盘打的精明,很是看不惯:“佃户又不傻!这就是吃亏啊!”

“吃亏又怎样?”宁二爷翘起腿,不在乎的撇嘴,“远在边疆垦田,还敢不佃了怎地?原先那三千石细粮也不可能悉数落在佃户之手,庄头也要剥好多呢!倒是管事倒腾之后,庄头贪墨的饱了,还能留情些,再说,不是每人都有一两银子补偿么?”

宁三爷不可置信的说:“那不是主家赏赐的?和管事庄头何关呢

?再说,三千石细粮能换多少银子!”

“有多少银子也不可能全都落到佃户手里!给他们点儿就不错了!再说他们要那么多银两何用?佃户子弟莫不是还想读书科考不成?”

“你……”

“好咯!”宁公打断了他们的话,不高兴的训斥:“为父给你们举例不是让伱们争吵的!佃户如何,不需你们考虑,只说你们有何感想即可。”

宁三爷觉得父亲偏心,脑袋一扭看外面了。

宁二爷觉得弟弟是因为愚钝听不懂才这样,故而抢着说:“父亲,要说有何感悟……儿却是觉得为人做事还要变通些才好。

就说这个例子,里面的管事运粮回京,肯定大有好处;可主家要改变,而这改变极为可能影响到手利益,看起来对管事好像不利。

可问题是,作为主家仆人强撑着反对又能有何益处?还不如顺势而为,说不定能拿的更多!”

宁三爷闻言却觉不对劲儿:“二哥,你是不是就认得钱啊!父亲之前不是说国子监开女学之事?这两者扯不上关系啊!”

“……”宁二爷这才想起自己说偏了,登时闹了个大红脸,恨恨的瞪了弟弟一眼。

宁公对次子的看法不做评价,抬头看向长子:“老大,你怎么认为的?”

宁大爷折扇在桌沿清点,不紧不慢的说:“为成事准备的再过周全,也抵不过个变字;便是将天时、地利考虑得当,还有个人和呢!而这天下最难把握的就是人心。成事难,败事易,便是不捣乱,只一个拖字……”

宁三爷这回听懂了,顿时恍然大悟:“父亲,您是不赞成圣上之意啊!”

“胡说!”宁公顿时沉下脸训斥,“圣上圣明烛照,臣子为何反对?为父虽已告老,但是忠君体国之心未减!圣上有令,岂敢不从?”

宁三爷觉得自己说的没错,只是父亲不认他能如何?只能挪挪嘴不吭声了。

宁二爷因听长兄提点也有所悟:“顺着陛下之意行事也是好的,朝堂诸公皆不反对,可见此事不管能不能成,上上下下都有好处。”

宁公掀起眼皮看向次子,没好气的训斥:“事未做,何以言成与不成?为臣子需得忠心国事。

虽说从古至今多少变革昙花一现,但陛下所为是为天下计,便有不成也是时机问题。

我等臣子,左右不得时机,奈何不了外因,却能够做到配合陛下旨意。”

宁三爷让他父亲绕的有些懵,心说,怹这到底是赞成还是不赞成呢?

他听不懂又不服气,只能低头掰着手指,竖起耳朵听兄长们说。

宁二爷听着也费力,又清楚自己的才干不足以在长兄面前卖弄,便学着弟弟只听不语。

大概宁公对这俩儿子的耐心也到底儿了,见他俩知趣儿便不再搭理,只和长子言说:“你在庶常馆学习,不需掺合这等事宜讨论,既然陛下干纲独断,你该缄默的就要缄默。”

宁大爷点头:“父亲所言极是,只是……鹿鸣书院当真不变?”

宁公冷嗤一声:“官学要变的多了,哪里需要我们这间小小的书院跟上?朝堂各位大人多有心思,我们还是保持现状为好。

况且,官学整顿不定多久,我们书院折腾不起。

更何况,鹿鸣书院延传至今靠的也不是女学。”

宁大爷想了想,看看弟弟们,又看看父亲,似有话要说,却又不知能不能说。

宁公见此,心里一动,将耷拉着脑袋彼此较劲儿的两个儿子轰了出去。

待到他们乘舟上岸,他才笑着对长子说:“你是想知道内阁之意?”

宁大爷点头:“儿看内阁诸位大人虽反对却辄止……可陛下借国子监设女学之意明显,这是要为女子科举铺路啊!大人们对此竟是支持么?”

他想用开明一词的,可是考虑到父亲未必爱听,便没说。

宁公对长子格外有耐心,听他此言,不由温和笑言:“君与臣,很多时候都是在角力不假,可是这角力么,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做臣子的,当你没有足够理由反对,却不想赞成的时候,安静的和同僚保持一致是个不错的选择。

毕竟为了注定难以完成的事得罪皇上,从而失了圣心,那是不值得的!

更何况,将陛下要办的事办成你想要的模样,有时候只需要付出那么一点点儿耐心就够了。”

他用比划了个指甲盖大小,朝长子笑说:“不说其他大人,就是为父我……也有上中下三策可以应对啊!”

(本章完)

第804章 反应(下)第814章 朝会第707章 有本奏第48章 第一次见面第975章 户部尚书很累第167章 分辩第697章 弹劾谁第60章 盛三爷不好惹(上)第1011章 惊叹的官学子第959章 离开第637章 进场前第524章 选秀的过程第810章 难第1017章 安老抠第438章 盛苑的说辞第235章 蒙学考试重要(第一更)第715章 筹银第1073章 一千零七十二章: 猜第529章 选秀第801章 扣押第527章 姜瑜琮第95章 杨氏苦心教女第430章 盛蒽回府后第976章 一对儿第382章 姐妹的谈话第89章 有想法第153章 义气的盛苑第904章 其后续第376章 小闹剧第242章 各方反应(上)第1070章 关系网第282章 盛苑的字第227章 开学前第569章 计划第406章 三国公第684章 哄郑氏第204章 大楚官场优点第980章 争说第984章 礼冠第961章 劝学诗送别第960章 万民伞第931章 应不应战第18章 工具人盛苑第37章 盛苑的小心思第990章 临场发挥第761章 废后第747章 闲聊说第23章 受忽悠的盛苑第535章 想通第725章 排队第830章 卢晟(下)第684章 哄郑氏第648章 解元第786章 细说内情第38章 未雨绸缪小能手儿第1059章 岛图第219章 后续第934章 计第128章 各自谋算(下)第132章 郑夫子第348章 宫里第909章 后路第958章 愚人说第1025章 泽州府洛不言第538章 是演戏第971章 朝堂对奏(二)第214章 就绪第409章 来自景和帝的安抚第683章 从哪儿论第257章 盛苑的空间游第889章 谨慎第396章 想法差距挺大第1021章 夜谈第370章 棋逢对手第318章 发现第354章 宁夫人的结局第1049章 要反击第1060章 送诗第390章 名次出第43章 谁怕谁第276章 劝劝劝第306章 云文众第677章 殿试(下)第692章 次辅古蕴程第728章 见第186章 成国公盛国公第781章 后续第645章 好像是累了第803章 反应(上)第183章 三巨头的礼物第76章 对鞠这项运动第528章 太后第677章 殿试(下)第992章 热闹第271章 家长会之后第95章 杨氏苦心教女第551章 遭到弹劾的三皇子第27章 准备写条陈第207章 可怜的小盛苑第272章 盛苑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