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2)

五彩经幡挂满了整座山,成千上万的人匍匐膜拜,慈悲至高无上的喇嘛端坐在山顶摇着转经筒。

众人在回归的路上遇到了藏传佛教又一盛典--转神山。

藏族原始佛教——本教,信奉万物有灵,认为世间的一切,山、水、树、岩、土地等等都有精灵和鬼怪,人世间的各种苦难,包括疾病,自然灾害,都与万物的精灵和鬼怪有关,因而创造了年神(山神)、龙神、地神、家神、战神……等等这些神灵主宰人世间的祸福,对他们只能小心供奉,否则它们一旦发怒就会给人类降临各种灾难。各种祭祀神灵的仪轨也应运而生。

藏历鸡年各路神佛、菩萨就要汇集某一神山,该神山就要显圣,山为圣山,水为圣水,湖为圣湖。凡是这一年到这个神山朝拜的人,绕圣迹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转十圈,便可在五百轮回中避免下地狱之苦,转百圈便可成佛升天。圣水能洗争人们心灵上的五毒等。由此每逢该地转神山节那年,除了本地州群众外,远自西藏、青海、云南等地群众,嗑着长头不远万里,前往神山朝拜。

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磕头朝圣的人在其五体投地的时候,是为“身”敬;同时口中不断念咒,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念着佛,是为“意”敬。三者得到了很好的统一。

咒为多为诵六字真言,读作“啊嘛呢叭咪哞”,是印度教密宗的“真宝言”。

转经筒上转经筒又称“嘛呢”经筒、梵林转经筒、转经桶等,其内装有六字真言(六字大明咒),藏传佛教认为,持颂真言越多,越表对佛的虔诚,可得脱轮回之苦。因此人们除口诵外,还制作“嘛呢”经筒,把“六字大明咒”经卷装于经筒内,用手摇转,藏族人民把经文放在转经筒里,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念颂经文一次,转动越多,表示反复念诵着成百倍千倍的“六字大明咒”。有的人还用水力、灯火热能,分别制作了水转嘛呢筒、灯转嘛呢筒,代人念诵“六字大明咒”。

经幡之所以称为经幡,和转经筒一样,是因为这些幡上面都印有佛经,在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看来,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这样,经幡便成为连接神与人的纽带。风幡所在即风幡所在即意味着神灵所在,也意味着人们对神灵的祈求所在。风幡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经幡藏语称“隆达”。是一种用棉布、麻纱、丝绸等材料制成的长方形彩旗,共有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色序不能错乱,分别象征天空、祥云、火焰、江河和大地。藏传佛教又赋予五色为五方佛及五种智慧之含意。一些学者更认为五色经幡还融入了中华民族古老的五行说,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据传经幡缘起藏族先民崇信自然的祭祀山神的仪式。经幡上多印有经文咒语、佛像神马等图案,是西藏古老的本教文化、藏传佛教的密宗文化,并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交融发展的产物。

经幡有长有短,图案也各不相同。最长的经幡有3—5米长,60厘米宽,上面印有佛经和鸟兽图案,颜色或红或白,一般侧挂在广场、寺庙前的经幡杆上。短的经幡一般是呈蓝白红绿黄五色的方形经幡,上面印有佛经和鸟兽图案,往往被穿在一根长绳子上,横挂在人烟稀少的山口。挂在房顶上面的经幡一般是星火无字幡,由上面五块蓝白红绿黄色的幡条和下面一块单色镶边的主幡组成。随风舞动的经幡又被人们称作风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