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翻案

移宫案获胜后,东林党人再次掌握了政治的制高点,泰昌以来东林党人崛起的态势得到延续并进一步发展,在天启初年达到如日中天的盛况。

此时国家正值多事之秋,努尔哈赤利用明朝世代更替,政局不稳的机会发起新一轮的攻势,攻陷辽沈,进占河东,辽东形势焦头烂额。

面对危局,掌握实权的东林党人并未在挽救国家危亡上提出什么有见解的主张,而是以“三案”为砖头打击政敌,致力于报仇雪恨,掀起了斗争的新**。

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东林党人王之寀上《复仇疏》,首次将三案相提并论,翻历史旧账,进行政治清算。

四月,礼部尚书孙慎行追论红丸案和移宫案,弹劾非东林党的首辅方从哲,指责方从哲在红丸案中庇护献药的李可灼,在移宫案中偏向李选侍,故意延迟移宫的时间。

天启将此疏交由廷臣讨论,此时东林党人布列朝堂,共有一百一十多人认为方从哲有罪,只有廖廖数人庇护方从哲,没有加入到墙倒众人推的行列。

然而方从哲这堵墙不是一般的结实,作为官场老油条,方从哲的哲学就是明哲保身,老方一直从事这个哲学,故名方从哲。

他做事八面玲珑,到处和稀泥,比泥鳅还猾,在红丸案和移宫案中,他的表现虽然与东林党不同步,但也没有逆势而上,而是处处迁就,谈不上有什么过失。

但是东林党人认为他占据着首辅的位置,却是个异类,存在就不合理,因此必欲除之而后快,自从泰昌以后,他就坐在了马蜂窝上。

由于方从哲包浆比较好,天启并没有从他身上发现什么瑕玼,东林党人对他的指责都经不起推敲,尽管是千夫所指,天启并没有怪罪方从哲,没有按照东林党人的要求将方从哲罢免,仅是对李可灼和崔文昇进行了处分,东林党人驱逐方从哲的目的没有达到。

厚脸皮的方从哲屡劾不去,像是一个政治不倒翁,在东林党人的包围中,苦苦支撑着最后一个豪华的茅坑,决不让东林党人占着打屎放屁。

方从哲虽然安然无恙,但是“三案”的最终解释权仍然掌握在东林党人的手中,关于“三案”的官方结论,是依据东林党的观点做出的,体现在以叶向高为总裁编写的《光宗实录》中,形成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最终决定”。

然而这些决定并不是最终的,仅仅是一个开始。

随着时间的流逝,敌我阵营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天启帝对东林党的态度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感激逐渐变为厌恶,进而疏远。

与此同时,最初站在李选侍一边的魏忠贤却投向天启帝,获得了天启的信任,很快成为天启的亲信太监,天启疏远东林的同时,更加倚重魏忠贤,许多重要的政务,都交由魏忠贤处理,双方之间的关系达到了“你办事,我放心”的程度。

以杨涟、左光斗为代表的东林党人对于这种转变非常不满,而天启对东林党的种种表现也非常不满,开始磨刀霍霍。双方处于摊牌的边缘,矛盾一触即发。

杨涟等人对于面临的危险有所察觉,但却误判形势,他们以为天启仍是移宫时的那个易于操控的花季少年,没想到仅仅几年的时间,这只小花猫己经成长为一个吃人的老虎,操控小花猫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要想操控老虎,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杨涟等人为了阻止被边缘化的趋势,重新夺回天启,发动了对魏忠贤的攻击。

他们奋三朝之余烈,发扬移宫精神,倾力一搏。

结局我们前面己经说过,杨涟等人付出生命代价,东林党也遭到毁灭性打击。

东林党人对“三案”做出的结论,也必将推倒重来。

天启五年之后,反对东林党的官员开始重新定义“三案”,掀起了一股翻案风。

天启五年二月,御史杨维垣首先上疏为梃击案翻案,他认为张差是真的疯癫,攻击王之寀在此案中“不但无功,而且有罪”,认为他的脑袋都不足以赎回他的罪过。时任刑部侍郎的王之寀应疏落马,被革职为民。

四月八日,给事中霍维华上疏系统评论“三案”。

对于梃击案,霍维华认为万历虽然在册立太子这个问题上有些迟缓,但是对泰昌始终关爱,如果想废太子的话,可以在深宫中采用多种密秘手段,用不着使用疯癫的张差。

对于红丸案,霍维华认为孙慎行借题发挥,编造泰昌被毒死,诬告方从哲弑逆,实属罪大恶极。

对于移宫案,霍维华认为移宫本不难,而王安和杨涟等人故意把这件事搞得很难,之所以这么做,目的就是加重李选侍的过错,以放大自己拥戴皇帝的功劳。

天启看了霍维华的奏疏,给予四个字的评价:“一字不差”。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天启六年正月,天启颁旨命史臣编辑《三朝要典》,对三案进行翻案。六月分正式完成定稿,全书共二十四卷,首辅顾秉谦代天启帝撰写了序言,以表明此书为皇上“钦定”。

《三朝要典》对三案的盖棺定论为:

关于梃击案,定性为“王之寀开衅骨肉,为诬皇祖(指万历),负先帝(指泰昌)。”

关于红丸案,定性为“孙慎行创不尝药之说,妄疑先帝不得正其终,更附不讨贼之论,轻诋皇上(指天启)不得正其始,为罔上不道”。

关于移宫案,定性为“杨涟内结王安,故重选侍之罪,以张翊戴之功。”

《三朝要典》颁布以后,又对《光宗实录》进行修改,凡是关于三案的内容,都按照《三朝要典》的结论进行改正。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三案当事人的命运也都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天启五年(1625年)四月,因进献红丸被发配充军的李可灼免戍。

天启七年(1627年)正月,掌管御药的太监崔文昇被任命提督漕运、河道。

王之寀被革职后,又被人弹劾下狱,于天启七年(1627年)四月死于狱中。

孙慎行也被人弹劾,被判到宁夏充军,不过他命还算好,还没来得及出发,就赶上天启死去,崇祯上台,他因此得以赦免,逃过一劫。

至此,关于“三案”的若干历史问题似乎可以划上句号了,但事情并非如此,用不了多久,一切都将“试看天翻地覆”。

第四章 刘兴治兵变第十三章 皇太极继位第一章 称王第六章 卢象升殉国第八章 袁崇焕的疑点第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十章 杨嗣昌败亡第一章 浪子回头第六章 襄城之战和水淹开封第五章 后金建立第六章 己巳事变之外围诱敌深入第七章 东郭先生和狼第三章 丧钟因谁而鸣第七章 孙传庭复出和柿园之役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前 言 一段隐晦的历史第十章 打仗与踢球第十章 打仗与踢球第九章 开铁悲歌第十一章 东林的覆灭第八章 两只蝴蝶第六章 虎兕出于匣第十三章 蝙蝠侠祖大寿第三章 两个拳击手第八章 合伙第六章 己巳事变之外围诱敌深入第二章 大将军小伎俩第六章 正确认识魏忠贤及其它第九章 扳倒莽古尔泰第二章 非卿莫能办之也第十二章 皇太极称帝第二章 红丸案第十二章 孙承宗落幕大凌河第三章 两个拳击手第五章 夺情三人行第六章 托塔天王李三才第五章 后金建立第十二章 对党争的最后鉴定第十一章 鹬蚌相争第五章 后金建立第四章 刘兴治兵变第十三章 别拿太监不当干部第九章 兼并第五章 东林党的真面目第三章 赶鹤上架第三章 两个拳击手第一章 女真问题的由来第十二章 皇太极称帝第十一章 东林的覆灭第七章 陈奇瑜重蹈覆辙第三章 熊文灿粉饰太平第六章 卢象升殉国第八章 围剿与反围剿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四章 刘兴治兵变第十四章 谁是大忽悠第四章 呲 牙第七章 陈奇瑜重蹈覆辙第六章 己巳事变之外围诱敌深入第八章 关于宁远战役的一些思考前 言 一段隐晦的历史第十二章 对党争的最后鉴定第十五章 以战求和第五章 项城之战和二打开封第一章 女真问题的由来第四章 拉链门事件第二章 无为而治第六章 出山西记第四章 翻案第四章 呲 牙第一章 称王第八章 一朝天子一朝太监第六章 屁股向前的进攻第十章 仁慈的暴君第七章 孙传庭复出和柿园之役第三章 两个拳击手第五章 项城之战和二打开封第四章 拉链门事件第八章 围剿与反围剿第十章 好大的胆子第一章 称王第一章 一个倒霉的皇帝第十章 摊牌第二章 反胜为败第四章 拉链门事件第九章 卢象升荡平中原第五章 项城之战和二打开封第三章 熊文灿粉饰太平第二章 非卿莫能办之也第二章 非卿莫能办之也第七章 孙传庭复出和柿园之役第八章 正确认识萨尔浒之战第六章 己巳事变之外围诱敌深入第二章 袁崇焕初露锋芒第八章 关于宁远战役的一些思考第二章 袁崇焕初露锋芒第三章 两只苍蝇第十章 孙传庭俘杀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