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将相不和

张献忠复叛后,杨嗣昌主动请缨到前线督师,以便从别人的白眼中解脱出来,他的请求得到了崇祯的批准。

十二年九月,崇祯亲自为杨嗣昌饯行,赐予尚方宝剑并赠诗一首:

盐梅今暂作干城,

上将威严细柳营;

一扫寇氛从此靖,

还期教养遂民生。

这首诗写得很好,我们来解读一下。

“梅盐”都是调味品,喻指国家所需的人才,诗文中一般常以“盐梅”指宰辅一级的人,这里指的是杨嗣昌。“干城”比喻保家卫国的将领,这里也是杨嗣昌。首句意为国事艰难,只好请阁臣暂时屈尊,到前线保家卫国。

“细柳营”是一处军营。汉文帝时,周亚夫屯军“细柳营”,汉文帝亲自去营中劳军,但是由于没有军令,他被拒之门外,汉文帝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夸奖周亚夫军纪严明。第二句引用典故,喻指杨嗣昌治军有方。

后面两句的意思是希望杨嗣昌能够早日荡平“贼寇”,回来再任宰辅,继续为黎民百姓谋福利。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崇祯对杨嗣昌依依不舍,寄予厚望,希望杨嗣昌能早日奏旋班师,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此次送别,成了他和杨嗣昌的永诀,也成了大明历史的转折点。

不仅杨嗣昌回不来了,大明朝也将从他手里失去。

因为这一别之后,崇祯和杨嗣昌都犯了致命的错误,拉开了明朝灭亡的序幕。

杨嗣昌的错误在于无休止的与张献忠在四川一带纠缠,结果中了张献忠的调虎离山之计,这一错误与崇祯“张献忠必不可赦”的指导思想和他本人急于立功赎罪的心态密不可分。

崇祯的错误在于误判形势,操之过急,在攘外与安内上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他在清军入寇的刺激下,被陕西民变的表象所迷惑,错误地认为陕西民军己不足为虑,而杨嗣昌足以应付中原民军,于是将陕西官军调到辽东,与清军进行决战,后来投入越来越大,最终全军覆灭,拼光了大明的全部家底。

由于军力全都用在西南和东北,中原一带兵力空虚,加上灾荒严重,到处是**桶,李自成抓住这个机会,吸收了这些不稳定因素,实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最终不可遏制。

这就是大明灭亡的原因。

政治决定一切,军事决定政治,所以军事决定一切。

真理都是简单的,不用从经济、外贸、制度、自然灾害等等方面追根溯源,这样容易让人眼花瞭乱,不知所从。

明朝的灭亡,就是军事原因。这是最直接、最有决定性、也最不事后诸葛亮的原因。

我们现在就来看看,明朝是怎样一步步从失败走向失败的。

九月,杨嗣昌抵达襄阳,立即着手整顿人马。虽然他官位很高,既是内阁大学士,又是兵部尚书,人称“杨阁部”,可实际上是光杆司令,手中无兵,他必须倚仗一位能干的大将,以节制诸路人马,统一行动。

大将左良玉因罗猴山战败,被降了三级,官印也丢了,成为无印之官,但是左良玉人马众多,战功卓著,是一个难得的将才。

于是杨嗣昌拜左良玉为“大将”,给了他一个“平贼将军”的新印。

张献忠、罗汝才等听说杨嗣昌亲自督师,就躲进山区,官军又重新面对崇祯九年时卢象升遇到的那个问题——如何进山围剿?

杨嗣昌和左良玉在战略思想和战术安排上分岐很大。

杨嗣昌的办法还是“十面张网”。一方面严密防堵,一方面穷追不舍。

左良玉的观点与其相反,他不想和张献忠在山区死缠烂打,主张将民军饿死在山中,或是等民军走出深山后再寻机歼灭。

杨嗣昌的办法如果放到平原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山区,完全行不通。

在广袤的山区,民军有很多路可走,堵是堵不住的,追得慢了赶不上,追得快了会陷入民军的埋伏圈,最终只能是被民军拖垮,弄不好还会中了民军调虎离山之计。

毫无疑问,真理站在左良玉这边。

然而权力掌握在杨嗣昌手中。

他对自己的理论信心十足,这让他变得偏执,而事必躬亲的作风,也使众将失去了责任感和积极性,他和左良玉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

崇祯十二年底,张献忠“屡败于兴安”,想再次求抚,被杨嗣昌拒绝,于是张献忠率部转入陕西、四川交界山区,左良玉率军追击。

杨嗣昌以为张献忠将回陕西,命令左良玉停止追击,将主力调回陕西兴安(今安康)、平利一带进行防堵,只派偏师三千人入川追剿。

左良玉不同意杨嗣昌的部署,他认为只派三千人追剿,不能对民军构成威胁,而张献忠的部队不一定会返回陕西,很有可能会西进成都平原,主力部署于陕西发挥不了作用,因此他拒绝执行杨嗣昌的命令,二月初,他率主力入川。

杨嗣昌对左良玉不服调遣很不满意,他将相关文书报送崇祯皇帝,作为证据,表明如果打了败仗与自己无关,由左良玉承担全部责任。

他立存此照,恰恰证明了自己的无知。

二月七日,左良玉所统主力和陕西官兵在四川太平玛瑙山追上张献忠,张献忠据守山顶,迎战官军。官军分三路发动进攻,杀民军三千五百多人,最终攻上山顶,并袭击了张献忠的老营。张献忠大败而逃,妻妾敖氏、高氏等七口以及军师潘独鳌被官军俘获,十反王杨友贤投降。

三月,陕西官军贺人龙、李国奇部在韩溪寺盐井、木瓜溪等地连续大败张献忠,张献忠部将左营一条龙(薛成材)、右营顺天王(贺国)、前营两只虎先后投降,张献忠带领残兵败将,逃入荒山野岭。

左良玉违抗杨嗣昌的命令取得了重大胜利,实践证明,久经战阵的左良玉的看法要比只会纸上谈兵的杨嗣昌高明的多。

然而杨嗣昌并没有认识到差距,也没有自知之明,仍然打算将瞎指挥进行到底。

他一面向朝廷报功,一面命令左良玉进山搜剿,左良玉曾经在熊文灿逼迫下入山围剿,结果吃了大亏,差点把命丢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因此不赞同进山围剿,拒绝服从命令,杨嗣昌与左良玉矛盾尖锐起来。

玛瑙山战前,杨嗣昌见左良玉桀敖不驯,就向朝廷建议起用陕西的贺人龙取代左良玉之职,战役胜利后,杨嗣昌又觉得贺人龙无论在能力还是威望上都不如左良玉,又担心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于是又让朝廷收回成命。

左良玉得知此事,对杨嗣昌更加不满,从此托病不出,而贺人龙听说自己被任命为大将十分高兴,不料因杨嗣昌反对没有成功,空欢喜一场,也对杨嗣昌也很不满。

第七章 新朝大换血第三章 两个拳击手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第四章 刘兴治兵变第八章 关于宁远战役的一些思考第十二章 大妃殒命第十三章 皇太极继位第七章 孙传庭复出和柿园之役第九章 大英雄满桂第十四章 无间道第五章 夺情三人行第三章 丧钟因谁而鸣第七章 新朝大换血第十四章 谁是大忽悠第九章 卢象升荡平中原第十一章 鹬蚌相争第六章 屁股向前的进攻第二章 洪承畴督辽第七章 下雨收衣服喽第十一章 努尔哈赤之死第三章 熊文灿粉饰太平第十五章 潜伏第九章 大英雄满桂第十二章 皇太极称帝第八章 一朝天子一朝太监第十章 打仗与踢球第三章 刘兴祚之死第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三章 熊文灿粉饰太平第十一章 东林的覆灭第一章 浪子回头第二章 红丸案第四章 刘兴治兵变第七章 下雨收衣服喽第二章 红丸案第十五章 以战求和第九章 大英雄满桂第二章 无为而治第八章 一朝天子一朝太监第九章 袁崇焕语录第三章 赶鹤上架第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十章 孙传庭俘杀闯王第十章 仁慈的暴君第十章 辽沈大战第四章 刘兴治兵变第九章 开铁悲歌第七章 下雨收衣服喽第三章 刘兴祚之死第一章 一个倒霉的皇帝第一章 何去何从第五章 夺情三人行第七章 挟天子以令朝臣第五章 后金建立第四章 诛杀毛文龙第十三章 皇太极继位第一章 何去何从第十章 辽沈大战第八章 合伙第五章 乌龟战术第十四章 无间道第三章 刘兴祚之死第五章 夺情三人行第一章 民变的性质第七章 下雨收衣服喽第十章 好大的胆子第一章 女真问题的由来第四章 再论战略之争第三章 赶鹤上架第四章 杨鹤抚局的失败第三章 移宫案第十章 好大的胆子第八章 一朝天子一朝太监第八章 三藩叛降第七章 气壮山河的萨尔浒之战第二章 金蝉脱壳第十七章 最后的辉煌第十章 杨嗣昌败亡第五章 魏忠贤:繁华过后是落寞第五章 夺情三人行第四章 诛杀毛文龙第二章 大将军小伎俩第十章 好大的胆子第二章 无为而治第一章 称王第八章 三藩叛降第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七章 新朝大换血第四章 翻案第十章 辽沈大战第二章 红丸案第四章 民军中的舒马赫第十二章 对党争的最后鉴定第七章 陈奇瑜重蹈覆辙第十二章 孙承宗落幕大凌河第二章 反胜为败第八章 合伙第九章 开铁悲歌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