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大秦诸侯王和山东诸侯王

第219章 大秦诸侯王和山东诸侯王

扶苏在章邯和蒙恬的拥护之下即位,首要的问题是需要用什么样的面目来面对关中之地的数百万秦人,在这方面自然要询问孟云的意见。

孟云已经听闻了洛氏嫡系出现在世间的消息,当这个消息出现的时候,他就知道大秦王朝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身为孟氏最正宗的传人,他应该要去追随洛氏的。

不仅仅是出于个人的感情,还是因为孟子学派的书籍遗失太多,这世上哪里有那么多过目不忘之人,单单凭借回忆,是根本就想不起那么多书的,尤其是各种原版的注释。

孟云相信既然洛氏嫡系能够逃出生天,守藏室定然不会直接湮灭在战火之中,毕竟那是整个洛氏最珍贵的宝物。

静室之中,扶苏和孟云相对而坐,孟云带着一丝悲悯的望着扶苏,心里有些后悔,如果当初直接死在长城兵团,扶苏或许还能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好名声。

至少有无数人会惋惜他这么一位仁厚慈爱的长子没能继承皇位,但是到了现在,他会成为一个亡国之君。

扶苏满脸愁绪道:“孟云子,胡亥身死,我该称几世皇帝呢?”

孟云现在就是很纠结,他不知道自己的立场在哪里,扶苏对他有恩有义,若是洛氏不在人间,那自然是襄助扶苏,改变大秦,但是洛氏出现了,还站在了秦王朝的对立面,他知道自己定然是要站在洛氏一边,但是内心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

面对扶苏的发问,孟云沉默,过了一会儿,才缓缓说道:“陛下,三世自然是不行的,您不是胡亥的继任者,可以直接宣布废除他的皇帝位,然后称二世皇帝,但是……”

而那些擅长玩弄权术的君王,朝堂之上只会是君臣上下一日百战,活着的时候固然是大权在握,但是等到他一死,立刻就会是激烈的政治斗争,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那些昔年信重的大臣杀光。

扶苏封赏的十位王之中,七位都是嬴姓的宗室,其余三位就是章邯、蒙恬,还有一位始皇帝大臣少见的非法家的大臣,一直以来都是扶苏的支持者,之前协助孟云等人出逃就有他的手笔。

扶苏面上显露出浓浓的厌恶,他认为暴秦的名声这些法家的胥吏至少要担六层的责任。

若是您在山东之地大开分封,为功臣贵戚在关键城邑封王侯,或许能为您争取时间,但请记住,关中之地一县不封,这是能争夺天下的王霸之基。”

扶苏目光熠熠的望着蒙恬,扶苏面容很是柔美,继承了他那出身楚地的母亲的长相,用温润如玉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荥阳城外,章邯望着这座刚刚攻下的城池,对着身旁的子婴大声笑道:“荥阳王,您的封地夺下了!”

若是始皇帝平定六国之后就将自己的儿子们封在山东,让他们各自带上大批的亲随,到那时很多的六国贵族都会投效在这些新封的诸侯王麾下。

张良眼中的煞气这才消散,一行人连忙向着项氏和洛氏向天下发布的会盟之地前去,正是昔年洛国都城的旧址昭城。

又有数十万大军前来和章邯对战,其中势力最盛的就是韩王的军队,赵魏韩这三晋之地在战国时期就是阻挡秦国东进的壁垒,到了反秦的时候又成了大本营和桥头堡。

章邯灵活的利用义军粮草补给不足的弱点,加上义军精兵较少,人数虽然多,但大多是只会种地的黔首。

子婴闻言连忙向着章邯恭敬行礼道:“章王,您真是大秦的擎天白玉柱,有您在,大秦的社稷就稳如泰山,等到日后您受封赵王,子婴定然到您的王宫之中拜见。”

这个解释很合理,现在山东的很多义军都打开了郡治的府库,虽然大部分的武器都在关中,但是义军还是从中取出了不少的兵器甲胄,甚至还有少量的弓弩。

荥阳城外,张良带着韩王仓皇而逃,跟随他们两人的军队只剩下一千多人,韩王望着寒酸的军队,有些绝望道:“子房,暴秦实在是太强,这章邯之前是少府的总管,但是带兵以来却没有败绩,若是那久经战阵的蒙恬率兵前来,难道还有人能战而胜之吗?

张良家五世相韩,毁灭暴秦为韩国复国几乎就是他的执念,现在韩王竟然想要投降,他的眼中甚至显现出了煞气,看的韩王都是一怔,连声道:“子房不要动怒,寡人只不过是一时失言,我们这就前往和洛氏会盟。”

这一路上行来,子婴对章邯的了解算是深了许多,心知盛名之下无虚士,这位能连战连胜,的确是有真水平,不是凭借运气。

始皇帝以为自己能长生的,他对自己实在是太自信了,认为这一切都没有必要,等到他知道自己真的无法长生之后,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扶苏的封赏实在是说不上吝啬,尤其是和始皇帝比起来,简直慷慨到了极点,反正现在的章邯和蒙恬两个人身上充满了动力,恨不得立刻就率领大军到山东和那些霍乱天下的义军一较高下。

扶苏让两人进来之后便直接招呼道:“两位爱卿,朕刚刚才拟了一份名单,你们看看有没有什么遗漏。”

扶苏叹道:“孟云子说让朕直接称大秦皇帝,不要按照父皇制定的规矩。”

孟云子这样足以担任丞相的大才就要离开朕了。

“升蒙恬临淄王,升章邯邯郸王,封子婴荥阳王,还有新郑,大梁,晋中,这些关键的关隘之地和富裕之地都要封王,楚地,还要思虑一下。”

但是基层胥吏把秦法当做横征暴敛的工具,造成了远比法度本身更严重的灾难,实际上这和法家没什么关系,所有的基层都这样,但是谁让现在基层都是学习律法的胥吏呢。

现在只不过是小小的失败,如果就放弃,实在是太过可惜,听闻洛氏重现人间,而且还有楚国项氏出山,楚国是诸国之中实力最强的,同样也是义军实力最强的。

章邯和蒙恬本就是扶苏的支持者,那些嬴姓的宗室在重赏的刺激之下,纷纷倾尽家财,开始收拢关中之地无数因为秦律而破产,乃至于游离在生死边缘沦为盗匪的秦人,然后带着这些人前往山东。

这世间没有不散的筵席,相知相识的两人终究因为身份的不同而分离。

扶苏边走边道:“孟云子主要和朕说了两件事,第一件是朕的名分问题,另外一件则是让朕在山东大封诸王,朕先前就想为章卿封王,现在孟云子的意思是多封,朕记得您的先祖原先是齐国人,若是现在封您为临淄王,这齐地的叛乱您能平定吗?”

大封宗室这是非常符合这个时代思想的做法,昔年邦周就是大封同姓的功臣,所有人都非常重视同族之人,尤其是晋国这个曾经天下无敌的诸侯国在宗室不振之后遭遇的惨相,让所有人都心有戚戚然。

而章邯所率领的军队虽然主力还是刑徒军,但是其中三分之一都已经替换成了蒙恬的长城兵团,这可是正规军团。

这世上哪个王者能不经历艰难困苦就成功的,良这些年散尽家财,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行刺那个独夫,虽然屡屡失败,但何曾想过放弃。

实在是当初始皇帝对这些人的压制太狠了,自己只不过是稍微放开了一点,所有人就直呼自己是当世圣王了。

孟云直截了当的说道:“陛下,您即位之后想要做什么,这关乎到您需要谁来支持您。

扶苏相信了这个解释,但还是无法接受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他并不记恨孟云在这个时候离开他的事情,因为他知道洛氏对孟云的重要性。

扶苏大肆册封诸侯王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山东,实际上这时的山东早就是诸王并起,那些六国遗族,纷纷自称赵王、魏王等,还有像是陈胜这种以姓氏称王的,还有以郡称王的,大大小小的王不下二十个。

近侍低着头道:“陛下,应当是山东的逆贼,见到大秦的士卒,以为是权贵,于是对孟云子下手,在现场发现了弩箭,这不是普通的盗匪所能拥有的。”

仁慈的君主在权力上或许永远都比不上那些擅长玩弄权术的君主,但永远都会有一批真正愿意为他效忠的人,这种忠心甚至能够延续到他的子嗣身上。

足足二十万大军在他的调动之下,义军完全不是对手,很快就通过一场场会战击垮了这支声势浩大的联军。

望着堆积成山的金银珠玉和各种奇珍异宝,还有那些垒的像是山一样高的布帛,扶苏完全能感受到贵族们的欣喜,还能够感受到贵族们对自己父皇的怨念,否则自己不过是个刚刚即位的皇帝,怎么可能得到这么多人的拥护。

当初始皇帝把六国王族的嫡系基本上灭的差不多了,尤其是楚国和齐国,基本上全灭。

不说其他人,单单说扶苏,若是始皇帝将扶苏封为楚王,以扶苏的性格和政治倾向,定然不会在楚地横征暴敛,使用那一套严酷的秦法,那楚地大概率不会参与到造反的行动之中。

等到近侍安抚两句,退出大殿之后,扶苏手中执笔却久久无法下笔,直到墨水滴落下去,他才如梦初醒。

扶苏出于局限性自然就认为是法家这群灭绝人性的人给天下人带来了灾难。

扶苏的声望随着这份封赏的出现,瞬间在贵族之中达到了巅峰,即便那些不是嬴姓宗室的人也在赞扬扶苏,像是始皇帝那种人,就连对宗室亲戚都苛刻到那种地步,难道还能指望他对其他人仁厚吗?

这就是这个时代所有人的朴素想法,某种程度上并没有什么错,很合理。

至于扶苏说得让他们两人对封赏提提意见,两人自然都没有当真,虽然扶苏是仁慈之主,现在或许也是真心实意的发问,但是王侯封赏这种事,臣子参与进去实在不合适,于是两人纷纷表示扶苏的封赏很合适,照顾到了各方的想法。

章邯真不愧是打起义军的高手,率领着骊山的刑徒军一路大胜,轻而易举攻破了魏王的军队,魏王无奈只能自杀,魏王的弟弟在众人的推举之下继任魏王,他们两个人都是正统的魏国公子,算是起义军之中身份最为高贵的一行人了。

孟云点点头,轻声道:“既然如此,我建议您直接舍弃掉始皇帝制定的规矩,您可以直接称大秦皇帝,各种诏书之中都用这个称呼。”

章卿和蒙卿你们都是朕最信任的臣子,现在大秦的局势败坏到了这个地步,伱我君臣定然要同心协力,若是您真的能削平齐地的叛乱,您的临淄王就会变成齐王,朕若是周武王,您就是太公望,这是扶苏的誓言。”

“陛下,这是咸阳城中贵族为您奉上的贡品和谢恩疏。”

章邯和蒙恬闻言都是心中一叹,是啊,太晚了。

从商鞅以来,秦国的法就很是苛刻,这是不争的事实,始皇帝不体恤民力,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他没问这是谁派来的,他知道不是扶苏,或许是蒙恬,或许是其他人,这不重要,但秦朝高层都知道他的才智,自然不愿意放他离开。

只要我们前往和洛氏会盟,洛氏和项氏为了拉拢六国后裔,而且我与项氏有旧,一定会答应为韩国复国。

扶苏闻言一愣,然后不敢置信的说道:“朕给孟云子派了整整三百王廷护卫,还都是带甲的勇士,除非碰到大规模军队,否则凭借一些盗匪怎么可能伤害他?”

近侍的声音在殿外响起,章邯和蒙恬已经先一步封侯,是当之无愧的大秦军方前二的人物,两人都是独立的兵团统帅,蒙恬和扶苏的关系更亲近,章邯的能力则明显更高一点。

孟云闻言一愣,然后没有说话,只是重重地躬身下去,扶苏见状脸上带上了一丝苦笑,叹道:“朕本来想让您担任大秦的丞相之位,以您的学识和才智,或许这是最适合的。”

蒙恬闻言点点头道:“这倒是,您既然要走和始皇帝陛下不同的路,那就要在方方面面都要做出区分才是。”

蒙恬能从中感受到扶苏对自己的期望,回想起在始皇帝手下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两相对比之下,不禁眼眶一湿,哽咽道:“陛下,您真是举世难寻的仁慈君王,如果臣不为您效死,难道还有面目活存活在这世间吗?”

他一笔笔写下去,都是他比较信重的功臣和硕果仅存的一些宗室,足足十位,都封在了山东之地,要么是重要的关隘,要么是昔年六国的都城,其中大部分都是各郡的郡治,其中一些在义军手中,颇有一些昔年素王分封,结果让诸侯们带着兵自己去打土地的意味。

见到扶苏有些失魂落魄的样子,蒙恬上前问道:“陛下,孟云子怎么说?”

扶苏沉默了一会儿轻声问道:“孟云子,听闻洛氏嫡系现身,您是否要离开扶苏了。”

扶苏的封赏名单一出来,整座咸阳城瞬间炸了,尤其是那些嬴姓的宗室,整整七位诸侯王啊,还有大批的万户侯,这不就是当初抛头颅,洒热血想要得到的东西吗?

“陛下,孟云子在崤山之东被盗匪所害。”

夜朗星稀,孟云走出了崤山,然后遇到了一群装备很是精良的盗匪,见到这一幕他面上带着惨然,却又有一丝放松,扶苏啊扶苏,这下我就不欠你什么了。

章邯打败了魏王和韩王的军队,收拢了败军之后,又渡河向着赵地进攻,这时蒙恬则率领着大军向着郑地进攻,攻破了虎牢关,整个郑陈之地都在他的兵锋之下,虽然天下之间义军的烽火还是吐火如荼,天下的矛盾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军事胜利就能熄灭的,但短暂来看,竟然真的有了些许平底叛乱的意思。

扶苏一怔,公子,似乎是很久远的称呼了,陛下总是带着冷冰冰的意味,然后他转身向着孟云躬身一礼,离开了这里。

虽然楚国王室嫡系早已被秦国覆亡,但是项氏足以代替楚国王室,只要楚国人加入反秦的行列,再加上神异的洛氏,暴秦必亡。

蒙恬闻言一震,在老家封王,这是何等的荣耀显贵,他明白以扶苏的性格来说,这不是试探,而是真的准备这么做,于是当即说道:“陛下,无论是否封王,臣都会尽力削平山东叛乱,护佑我大秦的江山社稷和宗庙,为您尽忠。”

扶苏说道:“既然两位爱卿没有反对,那明日朕便下诏将封赏昭告天下,唉,这份封赏来的实在是太晚了。”

就在这时,项羽从江淮北上,他得知了秦军兵锋锐利,甚至可能威胁到诸侯会盟之地,于是果断率领着江东子弟前往迎击,江东子弟一直以来就是楚国最精锐的军队之一。

“当然不需要,那些胥吏已经荼毒天下太久了,我要施行仁政,自然不能再用这些人。”

两人接过扶苏递来的布帛,当先第一列就是“升蒙恬临淄王”,第二列则是“升章邯邯郸王”,两人瞬间顿住,然后单膝跪地,齐声道:“陛下恩典,大秦万年!”

两位爱卿,你们看看这份名单还有没有什么不妥之处,现在还没有推出,可以修改。”

蒙恬在门外见到扶苏一人出来,眼神顿时有些晦暗,向着房中望了一眼,心中暗道:孟云啊,你这样有大才的人,若是能襄助陛下该有多好,这一路东归,盗匪丛生,你就不担心出什么意外吗?

暴秦不得人心,韩国人心还在我们这里,很快就能够重新拉起一支军队,韩国还能复国,您绝对不能屈服!”

现在这样的乱世,这两位久经沙场的大将都是扶苏最为倚重的臣子,是大秦的擎天白玉柱。

张良闻言厉声道:“王上,绝对不能投降,难道您忘记了复国的大愿了吗?

但是他心中始终怀着孟云子有一天能够回来辅佐他,大秦丞相的位置还为他留着,却没想到……

尤其是本就和义军交过手的章邯,他之前连战连胜,对山东义军的战斗力实在是看不上眼,认为击败他们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扶苏摇摇头道:“不过是十几座城池的王而已,还是朕吝啬了,不过现在山东之地乱军四起,多封也无用,若是二位爱卿能立下大功,朕便将齐王和赵王之位封给你们,代代赐公主给你们的子嗣,让你们的宗族与我大秦同休。

沉默片刻满是悔恨道:“早知道今日,就不应该让孟云子回到山东,导致今日二人阴阳两隔。”

扶苏微微感叹道:“朕实在是不知道这大秦还有多少值得信任又有能力的忠臣,在这样的乱世之中,那些心中怀着奸计的人,纵然有文宣之能,朕也不敢用。

扶苏同样对着孟云躬身一礼,然后转身离开,孟云起身望见扶苏身形有些萧瑟,忍不住开口道:“公子。

扶苏见到孟云犹豫,连忙问道:“二世皇帝有什么不妥吗?”

不仅仅是王爵,在始皇帝时期几乎没有封赏的彻侯之位,他慷慨的拿了很多出来,先封赏了一部分,然后还挂出了很多允诺的封赏。

名单?

“陛下,章侯和蒙侯求见。”

始皇帝的名声不好,不要说天下的黔首,就连国中的大臣贵族都不喜欢他,他唯一的支持者就是那些根植在基层的法家胥吏,您需要他们吗?”

现在暴秦的皇帝是扶苏,他一向有仁厚的名声,若是我们投降的话,他应该不会像始皇帝那么做。”

————

帝扶苏元年,章邯亡魏、破韩,大破义军,又纵兵攻赵,蒙恬攻郑,下虎牢,迫陈地,天下危急。

项羽乃以八千人渡江而东,羽忖兵寡,曰:“江东子弟皆父老所托,不可死,今宜绝秦兵粮道,困其气力,然后胜之。”

果如其言,持十数日,三战而破,蒙恬乃军虎牢,据关自守,羽自将兵而东,与诸侯盟。——《史记·项羽本纪》

(本章完)

第879章 玄武门!(12000字,手指都冒火花了,求月票!)第663章 大幕落下,章开启(卷末)第88章 陈国:你不要过来啊,我有爹第694章 人书!鉴照英豪!第284章 汉廷的对洛人大杀器第617章 我恭敬的执行上天谕令第632章 我要行的路走完了第96章 素王最爱的崽,姬灵均,英灵殿彻底出第173章 秦国的王,天下的王!第225章 夫人,在下氏洛第501章 这是我此生最后所能做的!第856章 最后一击!第299章 凋零,吕后崩第179章 全部带走,留下空城免费番外:贴吧1第740章 天命为何?给大家托个底第613章 斩将破阵显凶风!第742章 吴国都何处?第208章 扶苏你得支愣起来啊第699章 昭城之盟!(6000字!)第173章 秦国的王,天下的王!第31章 天命在谁?第491章 元封第十八年的夏天第179章 全部带走,留下空城第2章 宗法制与分封制第293章 我在红尘,不能超然第619章 旌旗漫卷诸侯落第849章 黑暗之地!新的地图!桎梏破解!第357章 再次掀开改革大幕第17章 定乱第177章 秦王政:寡人要做大秦的素王第4章 洛水之战第180章 秦人来了第374章 危机来临第560章 如何扰乱一场变法?!第160章 洛载不服第251章 项羽,吕氏是有骨气的!第387章 大战第381章 颂圣与天启第25章 新君第423章 大朝会惊变第328章 后继第760章 洛氏现代番外:碰瓷引发的一场血案第738章 疯狂的背叛!第817章 慕容恪和慕容垂第766章 幻想番外:穿越者降临2第365章 请废太子!第791章 我不是个圣人啊!第221章 刘季愿为公子战一场第344章 洛阳第623章 兵临洛阳城!第400章 为盟主运营官早睡少睡加更第563章 杀皇帝与清君侧!第701章 篇章支线剧情出现!第663章 大幕落下,章开启(卷末)第512章 一副燃爆长安的图!第571章 天下楷模洛子川!第487章 皆杀,皆流,皆刑!第625章 洛董相见!第409章 建新郡第854章 李家诸子女!书友玄都樵子写的《上戾皇帝治安策》第681章 我自己的道路第559章 婚姻,神佑革命!第757章 冀州之战!第581章 懵逼的皇甫嵩第264章 加冕,分封,维天有汉(卷终)第808章 洛氏在江东是什么?第811章 《士族论》!第569章 苍天也救不了你,素王说的!第610章 州牧第592章 沛郡曹氏有麟子第78章 吴越合一第39章 洛宴使楚第254章 攻楚第45章 割土(为盟主第二次睁眼看世界加更)第107章 天,落下了雪第8章 商议勤王第334章 还政第264章 加冕,分封,维天有汉(卷终)第122章 素王历第76章 尊王就能得到所有第308章 刘盈昏迷!第756章 洛齐与诸葛亮后续可能的调整第685章 丧钟为谁而鸣?第510章 两难之地第242章 刘吕之争初显,洛亦和稀泥第456章 公车上书!第232章 成为天下共主的堂皇大道推书~献祭~第155章 白起第46章 天下为棋盘,诸侯为棋子第901章 平阳薨!第860章 晋阳起兵!第558章 刘秀第793章 正义的司马懿!第768章 支线番外:素王神庙大祭司洛星第68章 素王解惑,老子成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