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为国尽忠死!

第745章 为国尽忠死!

春雨淅淅,枝叶抽芽,地上泥土微湿,大军行过恰无扬尘而起。

邺城被破,赵国门户大开!

洛燕率领着赵国最后的大军出现,刚刚攻克了邺城的魏军,再次投入了战斗中。

当赵军陷入劣势不得不败退重新整军的那一刻,所有人都陷入了最深的绝望中。

“正南死了。”

审配之事已经传到了赵军中,洛燕感叹道:“正南真是我赵国士人的冠冕啊!”

众人皆沉浸在邺城失落和审配殉国的震撼中,没有人说话。

曲义闻言只觉羞愧万分道:“卑职也该死在邺城,若是奋起反抗,未必不能守住,也不必如今受这样的耻辱,被那些猪狗一般的人践踏羞辱。

千百年后,或许还要成为他人品头论足的对象,做那些猪狗的踏脚石,真是可恨。”

曲义口中猪狗一般的人指魏军中的那些将领,若是他全盛时期,这些人他一个都不放在眼里,但如今却受制于赵国国力被击败,不得不退走,这让曲义如何能够接受。

这世上总是唯成功论,失败者被踩到泥土之中,仿佛一文不值。

赵国群臣,皆是天下有数的谋士和武将,但却因为赵国失败将要于史书上无名,这谁能接受!

众人皆有些戚戚然。

洛燕见状缓缓道:“史官秉笔而书,我赵国或许不被后世所承认,但我们这些人的才智一定会留在史册上,史官定然会给我们公正的评价。”

听到洛燕所说,众人心中郁结之气才略微减轻一些,对他们这些人来说,不能上史书是一件相当可怕的事情,如今算是有了一个念想。

史官会给公正的评价。

在如今这个时代,天下人以洛氏资助的史书为正史,因为天下人只相信洛氏会秉笔直书,会不偏不倚的记录那些发生在历史上的事迹。

那些跟随在君王身边所记录下的起居录,也会被洛氏拣选,那些不真实的部分会被去除,这就是史书上几乎没有完人的缘故。

望着稍微提起一些心气的群臣,洛燕沉声道:“诸位,商议一番接下来的事务吧,我们没有再失败的机会了。”

……

魏军营中。

在不出意外的击败赵国来援的大军后,整个魏国阵营的人都松了一口气,邺城一破,赵国是真的黔驴技穷了。

不过曹操并没有彻底放松,他始终记得刘备正在赶来的路上。

不过他这人一向不愿意承认别人强,于是故意笑着说道:“这刘玄德真是可笑啊。

他定然是抱着我魏国与赵国两败俱伤的打算,而后坐收渔翁之利。

却不知那赵国不堪一击。

他想做那围魏救赵之举。

却不知时移世易,我曹魏不是那战国的魏国,袁赵也不是战国的那个具有山河形胜的赵国。

如今我魏国即将覆灭赵国。

刘玄德在等魏赵二国两败俱伤,寡人却觉得他在等死。”

说完顿时哈哈大笑起来,营中诸将皆放声大笑起来,笑声中满满的都是嘲讽。

嘲笑了一番刘备后,曹操心情愉悦了许多,而后又摆摆手道:“不过这刘玄德的确是个人杰,不能小觑,我军如今势如破竹,又有更多的大军前来助阵,楚赵联手亦不足为惧。

寡人决意率领四万步骑与那刘玄德对决,再命大将以三万步骑覆灭赵国,直取邯郸。

诸将听令!”

魏国众将几乎同时从席中站起,齐声道:“喏!”

一直都在等待的刘备得知了邺城失陷的消息后,明白是自己应当出击的时候了。

刀枪如林,士卒如雨,这一战的楚国,虽然限于粮草原因只能带出两万士卒,但国中大将以及谋士却几乎是倾巢而出。

对这一战,刘备就算是拼死也要把魏国的脚步拖下来。

只要曹操不成功,就是他刘备的大成功!

……

邺城失陷的消息在魏国的传播中,向着赵国都城邯郸传去,这是曹操等人定下的另外一个计策,恐吓赵王袁谭以及王太后等人。

这一招的效果极好。

赵国王太后将赵王唤到自己宫中满脸恐惧的问道:“赵王,邺城丢了,我赵国还能不能守得住?”

袁谭心中同样是恐惧大炽,但还是强自勉强笑道:“太后不必担心,有国相在,他已经率领大军前往,还有楚王刘玄德助拳,我赵国定然平安无事。”

袁谭的心虚王太后又怎么会看不出来呢?

她的声音立刻就尖锐起来,就像是一块玻璃划在另外一块玻璃上,她高声叫着:“洛燕难道是神人呢?

邺城丢了,邯郸也要丢了!

我们都是魏国的俘虏!

还不如……”

王太后的声音戛然而止,袁谭也想过投降,但大臣们都不同意,他只能作罢,现在听到刘氏所言。连忙问道:“太后想说什么?”

王太后瞧了袁谭一眼,反而平静下来道:“没什么,赵王先退下吧。”

袁谭走出殿外,脸色有些难看,他知道王太后肯定是瞒了自己什么东西。

国相府中。

甄宓得到消息的时候,她正对着镜子描眉,她手抖了一下,然后继续描着,等到妆容梳罢,她端详着镜中的自己,轻轻拂过眼角,“贵不可言,到底贵不可言到哪里呢?

就像是个笑话一样。

我只愿夫君能平安回来。”

赵国社稷,大厦将倾,人心浮动,真是各有心思!

……

在魏赵前线,面对魏军潮水般的攻势,赵军终究还是暂时抵挡住了。

但洛燕等人却没有丝毫的欣喜,心下只感觉一直在向下沉去。

又是一次曹军的进攻被打退,洛燕一抹脸上的血水,沉声问道:“曹操有多久没有出现过了?”

很快就有人给了他答案,“半个月!

这半个月的时间,主持魏赵战事的统帅是曹操的长子曹昂。

曹操恐怕去拦截楚王刘备了。”

所有人的心都在不住的往下沉,魏军兵分两路,主力定然是去对战楚军。

但即便是如此,依旧能够压着己方打,这如何能不让他们感到绝望呢?

甚至曹操的儿子曹昂也可以主导一场战争不出纰漏,赵王能够做到吗?

恐怕是做不到的,否则现在出现在前线的就该是赵王袁谭,而不是洛燕这个臣子!

就连下一代魏国都要比赵国强,这如何不让人感觉天意如此,如何不让人感到绝望呢?

洛燕见到众人神情,缓缓说道:“诸位同僚都是才智通天之人,在这场战争开始前,想必就知道以我赵国的国力,获胜是很难的。

但诸位同僚依旧愿意站在这里,是为了什么?

曲将军,你为什么站在这里?

你曲正则名满天下,闻达于诸侯之间,乃是世上第一流的战将,若是你在邺城向曹操投降,定得重用,为何现在要随着我们在这里拼命呢?”

曲义没想到洛燕会点自己的名字,他径直站起,而后昂着头睥睨所有人道:“谁不知道为什么呢?

不过是先王的恩典还不清罢了!

审正南和我守在邺城,我们二人一向不和,但谁也没想过坑死对方。

我不喜欢他,他太过倨傲,自以为是。

但他的一句话我很喜欢,生为袁氏臣,死做袁氏鬼,仅此而已!”

曲义的话简简单单,但却振聋发聩,能够出现在这里的人,都是已经做好赴死准备的人。

世人在看待这些士人的时候,总是将他们看作一个个利益的具现化,用身份来分析他们的所有行为。

但这种标签化的行为本就是最愚蠢的。

古今中外的圣贤都说过,人是极度复杂的。

富贵出身的大部分都持保守态度,这就叫做没有背叛阶级的阶级,但其中却依旧有许多做出背叛阶级利益的个人。

没有这些掌握着先进生产力和前进方向的人,世界就不可能这么快的向前进步。

这世上有一个东西叫做理想。

但是很多人不相信,只愿意相信那都是利益之举。

荀彧在曹魏集团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了死。

他放弃了唾手可及的魏国丞相之位,他放弃了唾手可及的在史书上单独列传的荣耀,他放弃了荀氏成为曹魏第一世家的未来,他放弃了一个任由他描摹施展的王朝。

这应该用什么来做解释呢?

如果用阴谋论来猜测,他要得到什么东西,才能够弥补他的死,对荀氏家族以及他自己所造成的损失呢?

他有一个理想,然后愿意为之赴汤蹈火,甘愿死去。

荀彧死了。

荀谌也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这二人如果都活着,再加上荀攸,荀氏会有多么的强势呢?

但那不是他们想要的。

沮授田丰审配等人皆是河北士族,若是这三人愿意投降曹魏,即便一时不得重用,但以三人的才能,终究会脱颖而出,保住家族的富贵不难。

但审配毫不犹豫的赴死,沮授随军来到前线,田丰在邯郸看顾后勤粮草,是最主战的臣子之一。

望着众人同仇敌忾的表情,洛燕知道已经没什么可值得说的。

他抽出剑,剑身闪着亮光,缓缓道:“既然如此,那任何想要踏入邯郸的人,都要从我等的尸体上踏过去。”

众人齐声慨然道:“然也!”

……

先前曹操还在时,魏军与赵军攻了几日,曹操就感慨着对魏国群臣道:“先前遇到那审正南,便觉得河北有这等士人,实属袁氏之福,如今交战,明明处于下风,却攻之不破,劝之不降,真是难得啊。”

赵国士卒数量处于下风,又要防守几处,无论是战将还是谋臣都处于绝少之状。

审配死后,赵国最后有统帅之才的人只剩下张郃和洛燕,洛燕居中指挥,曲义随洛燕坐镇中军。

张郃和荀谌领一支偏军,沮授有治军的才能,他一直都是赵国军事主官之一,同样率领一支偏军,三军各自占据地形,守望相助。

曹昂派遣魏国大将猛攻营寨,魏军宛如潮水般铺天盖地,箭矢更是像真正的箭雨般洒落而下。

三军中数荀谌所在军队薄弱,被郭嘉洞悉后,当即猛攻荀谌部。

沮授率军来援,袭扰魏军,却不知正中郭嘉计策。

原来猛攻荀谌的军队不过是佯攻,一开始魏军所要做的就是围点打援,要抓的就是来援的沮授以及洛燕。

魏军人数太多,旌旗摇曳间,沮授根本就不可能知道到底有多少人。

他也不敢赌。

只能无奈应战,于是正中郭嘉下怀,曹操特意留给曹昂的许褚率军占据了沮授的营地,断绝了沮授的后路。

前有魏军,后面亦是魏军。

在远处同样有大军交战,沮授远远望去,那是洛燕军正在试图往进冲,但却被魏军挡住了来路。

正在被猛攻的荀谌军被堵在营地中出不来。

如同潮水般涌来的魏军列着阵往前冲,数不尽的箭矢抛洒下来,不知多少赵军士卒在箭雨中倒下,更多的人轰然逃走。

这些士卒有许多本就不是久经战阵的,面对这种兵败如山倒的情况,四散而逃是唯一的结果。

但在沮授的身边还有数百人,那都是真正的赵国精锐,这些人有的持着盾,有的持着长枪,有的挎着弓箭,还有的身着甲胄。

在鼓点声中正不断应对着汹涌而来的魏军以及溃兵冲击。 随着时间流逝,赵军的人数越来越少,围上来的魏军人数越来越多。

突然一声大喝从魏军中传来,“沮授,伱可愿意投降?

若愿降,朝廷必以礼相待,高官厚爵,享之不尽。”

紧接着就是众士卒齐声大喝问道:“沮授,你投不投降?!”

沮授面色一冷,同样朗声道:“沮授绝不投降有死而已。”

曹昂却很有耐心,沮授是个大才,还是河北士族的领袖之一,日后攻陷赵国,若是有沮授带路,魏国才能更好的占领赵国。

尤其曹昂是知道自己的父王想要以邺城为魏国都城的,以便彻底将政治影响力和汉帝分割开来,邺城作为远离许昌的大城,又在河北,最合适不过。

沮授等人进入魏国后,还能制衡愈发实力膨胀的颍川士族,一举多得。

他再次让人询问,同时持续进攻,但沮授给出的答案依旧是不投降,而且还反抗的愈发激烈。

直到此时,曹昂才明白过来,沮授说的是真的,他真的要顽抗到底,绝不投降,这让曹昂顿时色变。

为了招降沮授,他直接让弓箭手停下了射箭,仅仅使甲士上前。

但如今的结局让曹昂忍不住脸色变了又变,一时间有些纠结,一个斥候策马而来,向曹昂汇报洛燕等人冲的太猛,需要中军支援。

曹昂顿时下定了决心,眼睛一闭,而后直接挥挥手道:“放箭,全部杀死,不要俘虏!”

他一声令下,不仅仅是弓箭手,自盾兵之后,还有重弩出现在众人面前,瞬间箭如雨下,重重地弩箭穿透了赵军的身体,甚至有直接被串起来的。

潺潺的鲜血流出浸湿了大地。

人最伟大的就是智慧,而人类的智慧总在战争中得到体现,因为人类最强的天赋就是杀死同类,无数更有利于杀死人的兵器被发明出来。

璀璨的生命在此刻如此脆弱,沮授的心智已经坚强到了极点,随着一个个挡在他面前的亲兵倒下,那箭矢蜂拥而至。

沮授的瞳孔猛然睁大。

死亡的气息几乎在一瞬间充斥了他的脑海。

他的身体被高高抛起,然后重重的被贯穿到地上,紧接着就是无数的箭矢攒射而来。

沮授的脸上插着三支箭,他的胸腹上有超过十支箭,整个人几乎都看不出当初的样子。

后悔吗?

沮授觉得自己是不后悔的。

他实在是太聪明了,他甚至能看到一些未来,他不想面对那个未来,现在死去或许是一件好事。

他的世界陷入了一片黑暗。

望着那一片满是箭矢的土地,再也不可能有任何的活人存在,曹昂感慨着说了一句:“何必呢?

仲达,你说。

这世上有什么东西比活着更重要的呢?”

司马懿义正辞严的说道:“在我们这些士人心里,或许圣贤的教导才是更重要的吧。

如果是下臣处在沮授的位置,或许会做出同样的行为吧。”

曹昂闻言一怔,而后点点头道:“是啊,沮授是个义士,这些赵国士卒都是义士。

正如父王所说,这河北义士何其如此之多。

若非上天不庇佑袁氏,如今我曹氏安能在此地扬威?

虽然是敌人,但如此忠义却不能不敬重啊。

给他们埋葬起来,上书‘河北沮授与五百义士尽忠墓’。

其余人,随我前去会会公子燕!

看看这位洛氏公子到底是什么人?”

当洛燕听到沮授处的喊杀声停下来的时候,就知道已经晚了,他阴沉着脸,缓缓沉声道:“公与恐怕已经殉国了。”

自审配死后,又一个赵国真正的高层死去。

那可是沮授,当初洛燕还未曾来到河北时,他就是河北二把手,从袁绍还是冀州刺史时,他就是别驾从事,主导整个河北,掌管河北的军事大权以及治政大权,唯有荀谌能够抗衡一二。

洛燕进入河北后,沮授的地位有所下滑,但并不大,袁绍依旧让沮授掌握了相当大的军权,甚至隐隐还在审配之上。

他死,基本上相当于曹操阵营中的夏侯惇死,刘备阵营中的关羽死。

对赵国众人的震动不可谓不大。

曹昂率军上前对着洛燕朗声问道:“公子燕,沮授不愿意投降,已经授首,你可要步他的后尘吗?

若是愿意投降,我魏国自有公卿之位为你而备。”

洛燕昂然回声道:“尔可曾听闻过投降的洛氏子吗?

审正南和沮公与为国而死,死得其所,难道洛氏子反而会因为贪生怕死,为了所谓的荣华富贵去投降吗?

既然沮公与已死,那我军就在这里结阵,听凭尔来攻,我洛燕倒要看看你是不是能够攻破我这军阵。”

洛燕本以为曹昂会继续反击,却见曹昂脸上露出了略显奇怪的笑容,只听他悠悠的说道:“公子燕,你是个有才能的人。

若是我率军强攻,胜利自然还是属于我的,但最终得到的恐怕就是一具尸体了。

这是我所不愿意的。

这是父王所不愿意见到的。

父王希望能够公子能够辅佐他,或者辅佐下一代的魏王。

人活在这世上都有缺点。

或者说人都有更重要的东西,为了更重要的东西,可以舍弃一些不重要的东西,我很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曹昂这话说的就像是一个究极谜语人,让人不知所云,不知道他到底有什么想要说的。

洛燕却心中发寒,曹昂这番话中表达出了一个意思,那就是曹操早就盯上了自己,甚至为此做出了不知道多少准备。

如果这样的话,那曹操到底做了多少的准备,他到底是想要做什么?

曹操那个人,如果不是这世上的道德底线约束着他,如果不是一个个前车之鉴,让他有所收敛,如果不是之前荀彧一直在劝他。

他是有可能做出任何事情的。

要知道神器对曹操的评价中有一个暴字,这个字眼那可能相当不容易出现的,要知道就算是公孙瓒和吕布这种边境武人身上都没有暴字的评价。

曹操干事相当的不择手段,现在唯一约束他的荀彧还死了,他干什么洛燕都不例外。

曹昂说完就退回到了军中,他站在中军中,轻轻的挥挥手,而后大军压上,即便是曹操早就有准备,但曹昂自然不会就放弃进攻洛燕。

或许没等曹操发动后手他就先把洛燕俘虏呢?

然后再双管齐下,自然就能劝降洛燕。

洛燕一面满头疑惑,他不知道曹操能用什么手段来逼迫自己投降,洛氏不事二主,这是底线,无论什么样的威逼利诱,对他都没用。

“会不会是邯郸会出事啊?自古以来不就是这样嘛,没法从本人身上打开突破口,那就从身边人打开突破口。”

其他人同样奇怪,有人不自觉的说了一句。

洛燕顿时一个激灵。

在这个时代中,有一种特殊的城池,里面所居住的都是出征士卒的家属,以防止士卒背叛,比如曹操的魏军,基本上都如此。

这种方式的确是能够保证士卒的战斗力以及忠诚度,但不好的地方在于,一旦城池易手,那就兵败如山倒,所有的士卒家属都在对方手中,那还打什么仗?

就算是现代民族主义,那也要用保家卫国来振作士气,用保护家人祖国来振作战斗意志,家人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洛燕的主君和妻子以及儿女都在邯郸,如果邯郸出现意外的话,那他就是无根之人,那他该怎么办呢?

……

邯郸。

“你们这些贼人,胆敢持兵刃进入王宫!”

“噗嗤!”

头颅飞起,而后落在地上,死不瞑目。

赵王宫中!

遍地都是鲜血,袁谭满腔愤怒的望着眼前的王太后以及袁尚,大声吼道:“你们这是弑君!”

王太后冷冷说道:“什么弑君?谁说要杀你?

我是赵国王太后,废掉你的王位,这是祖宗家法赐予我的权力,赵国在你的手中衰败到这种地步,你没有资格做赵王。”

为了王位?

袁谭觉得实在是太过可笑了。

他径直笑了起来,而且是朗声大笑,只不过笑声中满满的都是嘲讽的神色:“现在的赵国都快要亡国了,你们竟然还想要王位,这么迫不及待的要做亡国之君吗?”

王太后满脸嫌弃的说道:“赵王的位置自然不重要,若是先王还活着,若是当初的赵王之位那自然是香饽饽。

现在的?

哼!

待尚儿做了赵王,立刻就向魏国开城投降,现在这么负隅顽抗下去,除了死还有什么结局?

你以为单单凭借我一介女流之辈能够势如破竹的杀到这里吗?

若不是你死活不愿意投降,我现在就不会站在这里,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支持尚儿。”

袁谭的愚笨脑子,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如此啊原来如此。

原来国相他们才是赵国中的少数人,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跟着袁氏这艘船继续走下去了。

担心落一个国破家亡的下场,想要直接投降保存一份富贵。

眼见越来越急迫,就算是背上弑君的罪名,他们也要动手了。

如果王太后不能成功,恐怕那些人就要亲自动手了。

袁谭猛然意识到一件事,寒声问道:“太后,田丰田元皓去哪里了?”

袁尚洋洋得意道:“他不愿意臣服于我,还口出污秽之语,已经在宫前被我诛杀。”

说着将手中提着的布袋直接扔过来,朗声笑道:“这就是田丰那老贼。”

田丰死不瞑目的头颅滴溜溜的滚落在袁谭脚下,直溜溜的盯着袁谭,让他打了一个寒战,他能够想到,一向刚直的田丰,在面对政变的王太后和袁尚时,该有多么的愤怒,他一定怒喝了二人,然后惨遭杀害。

袁谭感觉自己不能再想下去了,他流着泪将田丰的脑袋抱在怀中,然后向着所有人大声吼道:“难道你们想要在史书上背上弑君的罪名吗?

难道你们想要在史书上遗臭万年吗?

如果不愿意背上这样的罪名,那就听从寡人的命令,杀死袁尚这个贼子。

寡人愿意遵从你们的意志,寡人愿意投降曹操。

杀了袁尚,为田卿报仇!

你们会得到你们最想要的!”

袁谭这话一出,王太后和袁尚顿时脸色大变,殿中其他人则脸色一亮,谁愿意背上弑君的罪名啊!

那可是会让家族起码数十上百年不能翻身的!

袁谭愿意投降,那王太后和袁尚就没用了!

“你们要做什么?”

王太后尖细的声音响起,然后鲜血溅起,袁尚的头颅飞起。

————

沮授少有大名,闻达河北诸士间,袁绍立足河北,授为首功,数年间,南征北战,皆有功勋,傲然于河北诸士间,授性忠正,伪赵衰微,欲服授,授宁死不屈,一劝,再劝,三劝,唯催曰:“不降,愿死矣。”

箭矢如雨,授受二十余创,殉伪赵厚葬之,碑记“河北义士”。

田丰有智,卓然于河北群士,绍称燕、授、配皆不及,然性刚,数犯上,绍皆恕之,丰感绍恩,还之不尽,乃尽心效死,绍夫人刘氏及三子尚逼宫,丰立宫前,愤然指斥,此知死而无畏也,亦河北诚臣矣!——《魏书·洛沮荀审田列传》

(本章完)

第566章 上天助我!第263章 吾以楚兴,吾为楚亡第267章 称号功能第619章 旌旗漫卷诸侯落第189章 阳谋之计:兑子第440章 西域神庙军第180章 秦人来了第507章 洛世薨逝引发的震动第630章 过府第587章 李文忧选贤举能,贾文和欲图大事第739章 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卷终)第382章 匈奴第563章 杀皇帝与清君侧!第69章 公室求书第904章 太子魏王第456章 公车上书!第60章 重耳即位,铁幕落下(下)第677章 第二次化国为家!第267章 称号功能第449章 洛世扬鞭第85章 定计第873章 洛玄奘,素王赐姓,天下归一!第725章 曹刘,导火索!第661章 天下渐安,诸州皆静!第859章 威震诸夏!(卷末)第241章 给韩信赐字第67章 圣人老子第43章 劝王杀子第177章 秦王政:寡人要做大秦的素王第568章 士宦冲突!第105章 晋国人最强的天赋:内斗第775章 风雪间吾族于此而立!第819章 天下事在人心忠奸!第777章 愿以赤血挽天倾!第786章 杀一人而救天下!第386章 大型资料片开启,天命的猜测第771章 大河风雪坚冰上!第806章 谢氏有女初长成第14章 汉水之战第618章 天下势在人心向背之间第60章 重耳即位,铁幕落下(下)第1章:姬昭摄政 第549章 此心光明即可第463章 谁堪为帝?第33章 姬涅崩第198章 抹掉洛氏存在的痕迹第686章 只有天知道!第581章 懵逼的皇甫嵩第265章 系统大更新,玄阶道具第152章 天子托鼎,地阶唯一道具第461章 繁星千万,鉴照吾心!第9章 姬完与熊顿第613章 斩将破阵显凶风!第161章 洛邑之战第827章 人心乱果有甜意4第590章 忠义两肩担,无双剑向东第743章 汉业将何?洛川薨!第347章 回京第297章 这么有钱?打劫!第766章 幻想番外:穿越者降临2第602章 曹孟德再笑洛子凌第343章 圣谕第864章 大唐危局!第600章 洛子凌少智无谋第77章 攻越,降吴,献西施第514章 惊天之变!第507章 洛世薨逝引发的震动第236章 为天下共主加冕第836章 尔朱荣,蓟城之变!第268章 天下要真正的一统第725章 曹刘,导火索!第300章 相父第895章 让圣王光耀万年!(4月初求月票)第156章 准备开大第438章 洛氏二三事第510章 两难之地第657章 死!第38章 洛国敢战士第674章 一年!二牧之争!第316章 白刃不相饶第692章 江河滔滔!第265章 系统大更新,玄阶道具第811章 《士族论》!第820章 君昏而臣贤者,何其多也?第299章 凋零,吕后崩第299章 凋零,吕后崩第689章 关中好王气!第751章 洛燕进洛阳!第841章 关中行!第481章 把我洛氏当病猫了?第108章 洛水和议第503章 匈奴单于,我叫洛世,洛无疾的儿子第519章 残酷清算第786章 杀一人而救天下!第170章 王侯将相,黎民百姓,终有一死第752章 曹操死儿子了!第233章 明攻洛阳,暗破武关第341章 弊端第134章 为盟主大佬帝木乡之人加更第95章 妖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