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人之恶心,一至于斯!

正义!

这煌煌之语,这耀耀之言,如何能不使人心潮澎湃,如何能不使人心悦诚服?

正义的冠冕。

正义的旗帜。

司马仲达,四朝老臣,天下清望,愿为大魏社稷而战,此刻长安城中已有人潸然泪下。

有效果!

司马懿立刻反应过来,他心念电转胸怀激烈道:“诸位,自明皇帝崩殂,到如今我大魏已经经过了多少风雨呢?

我年事已高,垂垂老矣,已经记不太清了,当明皇帝将当今陛下的手交到我手中时,我心中满是豪言壮志,我说我要向文宣二公,洛文王,霍光那样学习。

明皇帝信任我,使我位列三公,于我而言,如果只是单纯的为了所谓的荣华富贵,那就是一种侮辱。

因为我所追求的,从来就不是做一个显赫的臣子,而是为了心中的理想。

曹爽逼迫我到了如今的境地,我百般示弱他依旧不愿意放过我,可想而知他对其他臣僚的态度,简直如同对待家仆。

人心之恶,一至于斯!

今日我站在这里,难道是为了我一个人吗?

我是为了大魏和诸位公卿和满城百姓啊,别人所不愿意做的,我愿意去做,别人所害怕去做的,我不害怕,只因为我的心中有正义!”

堂下皆是魏国众世家大族,甚至还有曹氏宗室司马懿的至交好友,同时也是司马家世交的颍川陈氏陈述走出,面向众人高声道:“仲达公所言肺腑,实在是让人心伤,如今天下汹汹,诸国皆伐交频频,燕国频频出击,有慨然并吞天下之志。

唯有我魏国,竟然被曹爽此人所控,区区河东弹丸之地,集结关中、凉州、蜀地竟然不能攻下,其无能简直骇人听闻,使其掌政,岂不谬哉?

仲达公四朝老臣,允文允武,今日又为天下行大义之举,若不襄助,难道诸位真的能安下心来?有朝一日若是曹爽于陛下有篡位之心,如何能对得起先帝在天之灵?”

话虽如此,但政变这种事,实在是出乎大多数人的接受能力范围,尤其是在场的这些人,没谁愿意参与到这种事中。

更明确的说,倘若现在司马懿反对的不是曹爽,如今就不会如此平静,曹爽反了众怒,除了他的党羽,魏国几乎所有的大臣都想让他死。

但依旧有许多人在犹豫,司马懿控制了长安和周围的武库,封闭了城门,还占据了曹爽的军营,已经占据了上风。

有大臣出列大声问道:“太尉,仲达公,如今天下风雨飘摇,曹爽领军在外,就连陛下都在他的手中,他如果挟持着陛下逃到洛阳,那可如何是好?

我大魏岂不是要分裂,要内战,在当今的天下,一旦长安和洛阳内战,楚国、汉国、燕国,都不会善罢甘休,我大魏休矣!”

这话说到了所有人的心里,这正是大多数人所犹豫的,没有人愿意眼睁睁看着魏国就这么灭亡。

因为家族的兴衰是伴随着王朝更替而进行的。

看看自古以来的家族,夏代的贵族在商朝边缘化,其余贵族更是难以见到,商朝的王族被歧视,《滑稽集》上半部宋人语,周朝的王室灭族,周朝的贵族只剩下洛氏和吕氏重建。

秦朝不多说,已经灭族,汉朝兴起,现在陇西郡公只剩下地位,没有丝毫的权力,五姓七望分崩离析。

再看看当初争霸的那些诸侯世家,袁氏赵国中的各大家族,如今都是二流而已,兴起的是支持曹魏和刘备的新兴人家,楚国中更不用多说,尽是当初被中原所瞧不起的南方士族,如今却勃然兴盛。

所谓士族的力量在国家面前实在是太过于弱小,曹爽这么一个政治军事全垃圾的蠢猪,都能顶着所有人的不满,把士族冠冕的司马懿推入绝地。

如果魏国灭亡,在场的这些人,不敢想象自己的家族会沦落到何等地步,二流家族、三流家族,还是就此不见姓名。

正是如此,没人愿意看到魏国内战,这同样是司马懿所担忧的,但他不会表现出来,他要体现出意志的坚决,这样其他人才会更站在他这一方去尝试解决问题。

曹爽手中有兵,但这些人却认为他更有可能会撤走,而不是进攻长安,自然是有原因的,其中原因很多,其中有两条是不容忽视的。

曹爽只有兵,但是却缺粮,他是去祭拜,而不是去打仗,本来就准备翌日回转,军中只有最多不超过三天的存粮,一旦断绝,后果不堪设想。

其二便是一直以来的一个制度,士卒的家属大致上都在司马懿手中,这让士卒们怎么攻打长安,打着打着从城中扔出老父母亲的头颅,扔出妻子儿女的头颅,士气直接就崩溃了,司马懿在魏国中的威望,以及军中的威望,也是实打实的。

曹爽一定有所顾虑,除非他狗急跳墙,非要和司马懿拼个你死我活,抱着同归于尽的心思,否则曹爽处于绝对的下风。

这就是为什么司马懿只有几千人,就敢于发动政变,而且不是特别担忧的原因,至于曹爽会不会狗急跳墙,他有把握曹爽不会。

他这个人实在是太过于聪明了,即便是在整个汉末他也是最聪明的几个人之一,尤其是在其他几乎所有顶级谋士都死去的当下,他就愈发的耀眼,对自己的这个所谓对手,司马懿思来想去,还是只有蠢笨如猪四个字可以评价,只有虎父犬子四个字可以评价。

司马懿依旧是正气凛然的说道:“曹爽乃是国家重臣,他是曹氏宗亲,懿以为他将会照顾大局,懿已经向皇帝陛下去书,请求免去曹爽的各项官职,罢黜他的地位。”

……

高平陵,曹爽已经截取了司马懿给曹芳的信件,他翻看着信件,只觉心惊不已,司马懿在信中对曹芳说道:“陛下,当年先帝将您托付给臣和曹爽,是因为您年幼,让我们二人匡扶国家,但是没想到啊,人心竟然会变化的如此之快,曹爽他为了权势竟然做出欺上之事。

他在朝野内外任用自己的亲信,在宫中安插自己的眼线,不让陛下见到太后,这是在离间您和太后的骨肉亲情,这是想要对陛下不轨他所做的一切都已经超越了臣子所应当做的,而是从未听闻的骇然之事。

这难道是当年先帝托付的意思吗?

臣以为不是的。

如果这样下去,您的皇位还能够稳固吗?

臣以为不能够。

如果任由曹爽跋扈下去,难道魏国还能够长久吗?

臣以为不行。

于是臣遵从先帝的旨意,讨伐不臣的曹爽,清除君王身侧的奸佞,臣恳切的请求您,罢黜曹爽以及他周围同党的官职,使曹爽离开我大魏的中央朝廷,仅仅只让他以侯爵的身份去养老。

这想必是对大魏更好的结局。

臣司马懿顿首再拜!”

曹爽读着信,长安城中的司马懿也预估他差不多读到了信件,这封信并不是写给皇帝曹芳的,而是写给曹爽的,司马懿就知道自己的信件肯定到不了曹芳面前,这封信前面对曹爽的所有谩骂都不重要,重要的就是后面让曹爽以侯爵之位养老。

这是司马懿给曹爽的一个心理暗示,他并不想真的和曹爽生死相向,他做这么多可不是真的为了国家,他只为了自己活命,有了这个心理暗示,之后才能尝试去劝降曹爽。

曹爽读完司马懿的信件后,心中满是惶恐,完全不像是一个手握大军的将军。

自古以来,可拜上将军者,胸有平雷而面如平湖,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而曹爽,他是猪狗之辈,懦弱之人,披上甲胄,手持利器,依旧如同山中的猴子一般,根本就没有丝毫敢于和司马懿生死相搏的勇气,长安城中有许多人还担心曹爽挟持着皇帝逃到洛阳去打内战,若他真有这种勇气,司马懿就不会活到现在。

面对如今的形势,曹爽整个人都已经懵了,他不知道司马懿为什么会反抗,这不在他的预料之内,他的想法是如今自己已经完全占据了优势,司马懿应当是引颈就戮的那一方,怎么还会反抗,还能反抗,甚至还把自己逼入了绝境呢?

是的。

曹爽现在已经认为自己处于绝境中,认为自己稍有不慎就会身死族灭,他不知道现在应该怎么办。

真是可叹,若是当初汉末那群英雄豪杰面对曹爽现在的情况,只怕能够笑出声来,这简直是天胡开局,他们有一万种办法去反杀司马懿,但此刻面对这一切的是曹爽,就如同小儿闹市持黄金,伤人害己。

就在曹爽还处于极致的震撼中时,长安城中的司马懿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第二轮表演,他再次召集了自己的好友,同时在整个魏国中都有名望的士人,在这些人面前,司马懿开始了表演,他满是皱纹的脸上挂满了泪水,头发乱糟糟的,看着憔悴到了极点,叹声道:“诸位,如今形势到了现在的地步,曹爽在城外修筑了工事,大魏即将要陷入内乱中,这是我们的罪过啊,这是我们所阻止不了的啊,我们现在应当怎么办呢?

你们都是名满天下的士人,如果有你们出面为我和曹爽说和,想必是可行的,只要曹爽投降,我保证不伤害他的性命,我会让他安安稳稳的享受晚年,一切荣华富贵依旧如同从前一般,这是我的诺言,我司马懿一生清誉,尽在此处。”

司马懿的表态让众人顿时兴奋起来,在这里的人都是三公九卿或者是士人魁首,一个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他们最怕的就是司马懿和曹爽两个人都不愿意退一步,一定要闹到生死相向的地步,现在见到司马懿愿意主动求和,顿时兴奋起来,陈泰更是直接道:“仲达,若是伱愿意和曹爽说和,我这辈子还算是有一些清名,还算是在一些人面前有一份薄面,我就拼上这个面子去给你说。”

另外几人是同样的想法给司马懿作保,他们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如果用抵押物来形容司马懿的话,他实在是太过于优质的抵押物,一辈子忠诚能干,品行上佳,可谓是既有能力,又有德行,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司马懿可能会违反承诺。

因为这不合理,不符合逻辑。

现在司马懿在魏国的名声,基本上已经高的不能再高,在诸国中都有道德楷模,司马懿就是魏国的道德楷模,是名臣的典范。

这样的人,距离青史留名,只剩下一死,晚节不保这种事,蠢货才会去做,而且为了揽权就把一辈子的名声赔出去,那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多少人为了一个名声,甚至不惜一死。

这是相当正确的逻辑,就算是司马懿阴养死士,让很多人感觉到不适,但众人依旧认为他这是为了应付曹爽的逼迫,这其中自然有众人对曹爽的偏见,但更多的还是对逻辑的信任。

司马懿再次重重的点头坚定道:“那就劳烦诸位了,为了我大魏的社稷,为了世间的公理正义,为了陛下和百姓,前往曹爽处,让他放下武器,不要掀起血腥的杀戮,安心做个富家翁,这对所有人都好。”

说罢和众人纷纷击掌为誓,那一声声清脆的击掌声,响彻在每个人心中,那是坚实的承诺,得到司马懿承诺的众人匆匆离开了军中,准备前往曹爽的军营中去劝降曹爽,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必须要做完全的准备才行。

司马懿望着众人离开的身影,他望了望湛蓝的青天,依旧是那般明亮,宛如琉璃般澄澈最后一个人离开府中时,司马懿的眼中投出一片晦暗,他盘算着所有的结局,眼神中满满的都是纠结和一丝恐惧,以及对未来的一丝迷茫,他的嘴中念叨着一些东西,最终他的眼神坚定下来。

第333章 典范第281章 重启庙号 谥号体系第86章 洛瑜开始秀操作第302章 伟大的意义第129章 制典!让诸夏先贤光耀万年!第213章 风来!第265章 系统大更新,玄阶道具第147章 往齐国去第271章 匈奴想要挨打第861章 李为王,洛做公!第316章 白刃不相饶第248章 箪食壶浆,喜迎汉军,优势在我第797章 吾为洛神犬马也!第596章 洛家主祭祖问天命第663章 大幕落下,章开启(卷末)第30章 申戎入寇第509章 此子类我,当为尧舜第291章 我安排皇帝的婚事没问题吧?第664章 一道旨意破云来!第172章 秦王政本卷行将结束,本书总结:第一篇第776章 一千三百年,俱往矣!第118章 楚国攻略和齐国态势第624章 洛阳的旨意第878章 洛苏李渊,李世民明心见性!第339章 对比第461章 繁星千万,鉴照吾心!第387章 大战第60章 重耳即位,铁幕落下(下)第317章 礼乐是最锋利的刀第806章 谢氏有女初长成第857章 洛氏南归!调整状态。第392章 举荐,周亚夫薨第764章 幻想番外:穿越者降临1第687章 红袍玄甲!敢战士!第172章 秦王政第230章 给蒙恬一点韩信震撼第529章 霍光江河万古流第505章 终结!第595章 公孙瓒白马展英姿,刘玄德救命约兄第13章 诡计 阴云 先败第139章 项氏:楚国还得看我,楚人以后拜素第167章 武公若在,何至于此?第802章 寒风凄雪众前行!第392章 举荐,周亚夫薨第656章 众聚诸侯,洛空求祖!第104章 列国(二合一)(为盟主zjm0911加更第521章 震惊洛青一整年第494章 重判重刑第164章 洛载薨,白起出第3章 三监之乱第384章 为盟主与道合真加更(求月票)第469章 胡人再现,无疾有疾第353章 太学第446章 调查分析报告第66章 三国弭兵之盟第751章 洛燕进洛阳!第192章 落幕第899章 忆往昔汉诸侯靖难(800月票目标达成第57章 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第122章 素王历第510章 两难之地第366章 梁王刘彻!第338章 召回第79章 吾与良人孰美?第367章 皇太子彻第473章 天下群起,争道为先!第247章 韩信表示听洛采的第93章 天下局势,安居昭城而天下息第634章 天下人,妇人心!第639章 看看人第291章 我安排皇帝的婚事没问题吧?第274章 我在阴山上第631章 谥号第659章 群星落位,章结束第166章 齐王,您以为千年姻亲能独善其身吗第150章 夺鼎,洛氏准备拼命第62章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第253章 影帝夫妻第202章 苦寻长生而不得的始皇帝第311章 为刘盈求一个身后名第81章 《洛宫春秋》第263章 吾以楚兴,吾为楚亡第667章 世上哪里有常盛不败?第449章 洛世扬鞭第747章 刘备的机会第278章 帝崩第857章 洛氏南归!第580章 贫道洛霄,请大汉赴死!第560章 如何扰乱一场变法?!第90章 六百年,邦周天命依旧在第852章 洛苏为家族定调!第60章 重耳即位,铁幕落下(下)第272章 韩信,洛陵向北第523章 死后声名由我家!第778章 风流冠冕已落地!还是发个单章吧第6章 天命所在,变夷为夏第678章 向死者才得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