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人心已乱2

此时的魏国,正处于极度恐怖的政治氛围中。

为何这种氛围目前只在魏国中出现,这不是一个偶然的情况,自曹爽开始,魏国就进入了这种极端的政治氛围,到了司马懿那一波进入了高潮。

此刻没有多少人正大光明的反对曹承嗣,不代表他就真的得到了人心,在看不见的角落,还有无数的人在盯着曹承嗣的破绽。

皇帝年幼,这对政治斗争不利,许多人都在等着皇帝长大一点。

那个时候就会有无数人站在皇帝一面,去打垮曹承嗣,后汉以来的政治逻辑便是如此。

但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时代已经变了,现在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个时代,曹承嗣却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疯狂也是其他人所难以想象的。

任谁都想不到,只不过是太后的一点点异动,竟然直接就让他升起了弑君的想法。

这种疯狂,就算是把司马懿放过来都不至于。

……

皇宫中,那巍峨华美的宫殿,依旧如同往日般沉凝,但殿中来回奔波的人却显出慌张和焦急。

殿中床榻上,小皇帝面色蜡黄的躺在床上,太后一边垂泪一边握住他的小手,在床榻边跪着一群太医,皆是神色慌张。

又是一个太医摇着头跪在那里,束手无策。

孩子的身体太过于脆弱,就算是现代好的儿科医生也可遇不可求,就更不要说这个时代,当初洛氏在赴死时,独独留下医圣作为家主,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太后已经彻底绝望,她的一切都指望着儿子,但是现在却眼见着皇帝就要逝去,恨声道:“将那些看着皇帝的内侍宫娥,全部处死,连皇帝都看不好,活着有什么用。

你们若是能治好皇帝,予给你们封侯,若是治不好,全部都要死。”

此言一出,一众太医顿时跪在地上,如捣蒜般磕着头,祈求皇太后能够饶恕他们的性命。

太后的弟弟匆匆走进殿中,在太后耳边说着什么,太后一听面上的愤怒就更深,咬着牙恨声道:“曹承嗣,予和你不共戴天。”

她这话一说出口,殿中的宦官和宫娥立刻都低下了头,神色间满是惊慌。

她话音刚落,就听到宫娥惊声叫起来,连忙一看,皇帝竟然胸口已经没了起伏,直接殒命,她悲痛至极,嚎啕大哭道:“皇儿啊。”

一时之间竟然悲戚不能起身,不知过了多久,她才从悲伤中缓过神来,先是让她的弟弟将殿中之人全部处死,而后拉着她弟弟的手道:“要给皇帝报仇,将曹承嗣唤进宫来,然后将其乱刀砍死,才能消我心中之恨,杀了曹承嗣,我们就能另立新帝,否则他一定会登基,他的血统已经几乎是最近的。”

太后弟弟本就有这种心思,当即点点头,沉声道:“太后放心,臣一定将这件事办妥,让曹承嗣这个弑君的恶贼,血债血偿,他这种该上青史的奸臣,绝不能逍遥活在世上。”

略显平静的长安城,被皇帝突然的死去所震撼,太后在宫中下发旨意,让群臣进宫为皇帝哀悼,这属于正常操作,大部分人都没有多想就直接进宫。

但曹承嗣却不如此想,他知道皇帝肯定要死,皇帝崩逝的消息是真的,但作为一个擅长玩弄阴谋,他不喜欢让自己深陷险境,眼见距离皇位只剩下一步之遥,他不想出现任何的意外。

但不进宫是不行的,皇帝死了,身为臣子却不进宫,那岂不是告诉所有人,这件事和他脱不了关系,曹承嗣虽然无耻到了极点,但他却想要得到一个尽可能的好名声,弑君这种事自然不能和他搭上什么关系。

他在府上左思右想,先是让人整肃皇宫的宫禁,将自己最精锐的死士都换上,而后在内衬中穿戴甲胄,再带上护卫一起前往,必须要把自己保护起来。

等到了皇宫后,其他人都是官服,而曹承嗣却是如此,自然引起了一众人侧目,当即就有人问道:“大将军,伱带护卫进宫,所为何事?”

曹承嗣冷冷回道:“太后亲族刚刚进宫,陛下就突然暴毙,本王认为其中定然有蹊跷,如今大魏曹氏皇族中,本王血统近、威望高、能力强,本王担心有人对本王不满,这有什么问题吗?”

曹承嗣开门见山,顿时让其他臣子有些哑口无言,他知道与其遮遮掩掩,不过直接将话说开,毫不掩饰对皇位的野心,身为武皇帝的后裔,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如果说对皇位没有念想,那简直就是自欺欺人。

有了这个借口,带一点点护卫进宫也就有了理由,如果不愿意,那他就不进宫了,那个时候也没人能够指摘他。

一众人在卫士的指引下很快就进入了宫殿之前,上面已经挂上了白色的绸布,一片肃穆悲伤之感,众臣腰间皆系着白布向前而行。

曹承嗣确定皇帝是真的死了,心中抑制不住的欣喜,又左右望了望,他的死士也出现在这里,心中渐渐放下了心。

一行人走到宫殿中,皇帝的棺椁已经准备好,曹承嗣刚刚踏进殿门,突然觉得有点不对劲,太后从始至终都没有叫过自己的名字。

这相当的不合理,他可是太后一直都比较信任的人,在场的官员中,他也是最位高权重的那个人,太后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忽视自己。

他借着殿外的光一看,便见到太后紧绷着脸,却时不时的视线游弋,不对劲,相当的不对劲。

这太后,没安好心啊!

曹承嗣以己度人,这个时候若是有神射手埋伏在屋顶上,或者棺椁后面,自己在棺椁前面磕头,立刻就是升天的结局。

想到这里,曹承嗣迈步不停,朗声问道:“太后,那屋梁上和棺椁之后的黑影,还有角落中的黑影,都是何物啊?”

他这一诈,本就心理紧张到极点的太后立刻就绷不住了,以为是被曹承嗣所识破,立刻尖声道:“杀了曹承嗣这个弑君的奸贼!”

这一声。

犹如来自极北的寒风,吹过凛冽的冰原,而后刮在此刻的皇宫中,所有人都愣在原地,以为是听错了,他们只来得及转头望向太后。

曹承嗣只觉亡魂大冒,完全不知道自己哪里露出破绽,就见到在棺椁之后猛然站起几道雄壮的身影,曹承嗣本能的退出殿中,便听到箭矢钉在地上,箭尾的羽毛甚至还在轻轻颤动。

一股死亡的气息直接冲上了他的天灵盖。

这陡然的变故惊呆了所有人,就在皇帝的灵堂上,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

太后要对大将军动手,毫不掩饰的杀机,若不是曹承嗣早就有防备,现在已经是一具倒在地上的尸体。

而且太后刚才说什么?

弑君?

皇帝的死是因为大将军?

这个听起来有些觉得颇为荒诞的事,现在一品,却觉得很是有可能,实在是曹承嗣在清除了其他的辅政大臣后,所作所为,绝对称不上是一个忠臣。

见到曹承嗣躲开,太后又急又气,怒吼道:“都看着做什么,杀了曹承嗣,皇帝就是被他杀的,你们都要看着弑君者逍遥不成?”

曹承嗣躲在护卫之后,高声狡辩道:“太后,到底是谁在污蔑我,皇帝绝不是我杀的,我是国家的忠良啊,怎么能够这么污蔑我?”

但是太后根本就不给曹承嗣说话的机会,曹承嗣知道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单纯的狡辩没用,他眼中一发狠,立刻大吼道:“太后,你被奸人所蒙蔽,臣只能得罪了,若是日后有机会,臣再负荆请罪。

上,将这些蒙蔽太后的奸人全部杀掉,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这魏国中最神圣的所在,竟然直接开始了火并,箭矢在空中纷飞,传来一阵阵的惨叫,那些朝臣可算是惨了,他们都没有穿铠甲,无论是太后还是曹承嗣,都没有想着留手防止伤到他们,顿时就有数十人被流矢所射杀,简直死的冤枉到了极点。

其余人要么向着殿中跑去,要么向着两侧奔逃,都誓要远离这片是非之地。

曹承嗣的人手更多,渐渐占据了上风,这下太后的脸色更难看起来,她本以为今日是万无一失的,却没想到曹承嗣的势力已经到了这种地步。

在皇宫中自己竟然都不是曹承嗣的对手,曹承嗣藏身在军队中,见到局势渐渐偏向自己这一侧,不由心中大定,但他现在所顾虑的是要不要杀死太后,还有就是这些朝臣,如果杀了太后的话,那这些朝臣都得死。

从他一步步上位以来,那些反抗他的人,已经被杀了不少,现在杀掉他不畏惧,但真的全杀光,他都不知道谁来替他统治这偌大的魏国,最重要的是,杀了这些人,那弑君的罪名就真的要安在他的头上了。

随着太后麾下士卒的渐渐减少,太后从满腔的愤怒中清醒过来,脸色愈发的煞白,她开始感到畏惧了。

先前躲起来的臣子中,还是有些比较清正的臣子没有在之前被杀的,忍不住站出来道:“大将军,在皇宫中擅自动刀兵已经不对,难道还要当着天下人的面杀死太后吗?”

曹承嗣闻言当即朗声道:“本王是国家的忠良,做出现在之事,都是太后所逼迫,如果太后愿意放下武器,将蛊惑她的奸佞交出来,本王是绝对不愿意见到血的。”

又有人站出来道:“大将军太后说你弑君,发生这件事,你应该出列和太后对峙,洗脱罪责,还一个清白,而不是在这里做这些悖逆之事。”

这些人表面上是在调和矛盾,实际上就是偏向太后,只不过在曹承嗣的淫威之下,不敢直接明说而已,在朝堂上敢明说的人,都已经被曹承嗣处理掉了。

洛氏影响了这个世界一千多年,所培养出的士人自然有许许多多,但那也经不住曹承嗣杀,批判的武器不如武器的批判,嘴上骂曹承嗣两句,但是最后迎来的却是曹承嗣的屠刀。

或者说,这种屠刀在魏国已经挥舞了很多很多年,不仅仅是曹承嗣一个人而已。

太后还在犹豫着怎么办,曹承嗣麾下的士卒已经杀进了大殿中,围在太后身边的只剩下数十人而已,曹承嗣同样进入殿中,高声道:“太后,臣想要和你谈一谈,解开我们之间的误会,臣实在是不愿意让我魏国中,发生这样惨烈之事。”

眼见大势已去,尤其是一具具尸体倒在她的身边,那鲜红的鲜血,近在咫尺的死亡,让她的恐惧到达了巅峰,只能答应曹承嗣的要求。

曹承嗣和太后相谈,自然不会让其他臣子听到,他先是向角落望了一眼,而后和身边的人对视一眼,做出一个抹脖子的动作,然后就在几个死士的保护下和太后往侧边走去。

角落中的史官只觉阴影袭来,将纸张往怀中一藏,张张嘴想要说什么,只见士卒直接挥剑捅穿了他的身体,鲜血浸透了怀中记录下的文字,还未曾干掉的墨痕,和血混合在一起,完全看不出原来的样子。

士卒们从怀中将纸张抽出,他们并不认识上面的字,直接撕成了碎片,沾染着鲜血的文字被抛洒。

魏国太史眼睛睁的大大的,他盯着那飘洒的纸张,眼中满是痛苦,“至高的素王啊,神圣的洛神,洛氏何时重临天下,神圣的青史被践踏,我恨啊!

昭昭青史,蒙尘了。”

发生在这一角的一件事,不曾引起曹承嗣的注意,在过去的许多年中,他不是第一次做这些事,这世上再也没有那群碍事的洛氏了。

死得好。

这就是曹承嗣心中最真实的想法,他是真的讨厌洛氏,天天讲什么道德,就连堂堂的天子都要囿于限制,这本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他这样的强者就该站在世界的最巅峰,其他人都要朝拜和臣服他。

曹承嗣和太后走到角落中,面对已经完全占据上风的曹承嗣,太后不知道自己能和他谈什么,她只是俏面含霜问道:“曹承嗣,这就是你一直以来所想要的吧?

怪予眼瞎相信了你,走到这一步,对不起列祖列宗。”

曹承嗣嗤笑道:“太后,那是我曹承嗣的列祖列宗,你一个外姓人在这理说什么废话,真是惹人发笑。”

太后娇躯轻颤寒声道:“曹承嗣,你就是要来羞辱予的吗?那我们就同归于尽吧,看看杀死太后的罪名,能不能让你也死在万人的唾骂中。” 曹承嗣轻声笑道:“太后,你不用吓本王,若是你真的有寻死的勇气,现在就不会和本王在这里废话,事实上,你就是不敢做这些事,于是才站在这里。

死亡,的确是这世上最让人恐惧的事情。

你不想死,我可以不让你死,而且还给你荣华富贵,就这么简单。

而且,你有现在的生活,难道不应该感谢我吗?

在曹髦的妃子里面,你不算是受宠的,如果不是太子继位难道你能有现在的地位吗?

更不要说是成为皇太后,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

一个没了丈夫,又没了儿子的女人,才刚刚三十岁,又不能再嫁,你的后半生会是怎样的呢?

只要你支持我成为皇帝,将弑君那些话收回去,我会让你生活在皇宫中,还按照太后的所有供给给你,这可以说是极度的优待。”

太后的身影在不住颤动着,曹承嗣望着太后,嘴角忍不住露出几分微笑,他相信太后一定会答应。

他对太后还算是了解,实际上今日太后竟然敢和自己兴兵就已经出乎他的意料,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太后懦弱的本性,一定会屈服。

……

曹承嗣在还活着的臣子面前登基成为皇帝,但他或许是登基的时候,最不合法的一个皇帝,一个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皇帝,无论皇帝是不是他杀的,但无数的传言都足以让他成为一个笑柄,在史书上,他不会被记录为顺位继承的。

另外三国的史书一定会大书特书,将各种揣测都写上去,虽然不知道在魏国具体发生了什么,但可以编。

曹承嗣的欲盖弥彰,不能让魏国人信服,那些官员不敢说话,但那些士子却是敢的,士族虽然进入了门阀的阶段,但无论是什么阶段,都有那些热血的士子。

前面几件事,之所以民间反对曹承嗣的人少,是因为曹承嗣做的手尾比较干净,将自己摘了个干干净净,但这件事他再怎么处理,也不可能处理干净。

丑恶的嘴脸可谓是彻底的暴露了出来,那些心怀正义的士子爆发了,在长安的街头巷尾以及书院中大肆批评着曹承嗣。

刚刚成为皇帝的曹承嗣,坐在皇位上,他的脸上满满都是志得意满,感觉自己已经彻底走到了人生巅峰,这么多年的夙愿,终于在此刻,算是完结,竟然颇有一种死而无怨的感觉。

他很快就收敛心神,他不仅仅要成为魏国的皇帝,还要成为整个天下的皇帝,而后他就得知了正在长安街头巷尾所传来的消息,顿时暴怒。

一道旨意从皇宫中传出,这是曹承嗣的第一道旨意,却不是大赦的圣旨,而是一道杀戮的旨意。

“朕曾经听闻自古以来,臣民总是尊敬的对君王去言语,于是君王得以仁爱的对待他的子民。

但是现在朕所见到的却是什么呢?

臣民在批评他们的君王,用那尖酸刻薄的言语,这难道是人所能够忍受的吗?

朕想要成为一个仁慈的帝王,但是却有许多人的不愿意,他们逼迫着朕去发怒。

朕要在这里告诉魏国的臣民,朕不能忍受那些腐儒的言语,他们在那里造谣中伤朕的品德。

朕知道有人用孟子的话来批评朕,朕知道有人用墨子的话来指责朕,朕知道有人用洛孔二圣的言语来告诫朕。

用所谓圣人的言语来诋毁朕的圣明,这是苍天也不能忍受的,这是圣人的悲哀。

唯有用最严厉的惩罚去告诫这些人,就这样,晓谕所有的人。”

伴随着这道圣旨一起下发的,是无数的官差从皇宫以及官府中走出,然后将那些在街头巷尾谈论的士人抓起来。

如今天下的读书人是很多的,在先汉时期,太学中的读书人就已经过万,几乎每一个国家中,都有大量的读书人聚集在京城中,魏国也不例外,这些读书人一抓就是上千人。

这幅场景几乎瞬间就让人想到了秦朝时期的焚书坑儒,或者说焚书坑儒在这件事面前都是小事情,因为秦朝的孟儒并没有那么多。

在无数人的咒骂下,这些士人被抓,然后死在监牢之中,几乎每天都有人在监牢中死去,因为曹承嗣坚持认为这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指使。

他的想法不算是错,但却不可能找得到真正的主使者,就如同那些曾经反对他的臣子,其中有许多的清正之臣,是因为心中的道义而出声的。

这天下有无数的士子,又怎么可能没有一些心怀正义的人呢?

洛氏离开了数十上百年,这么长的时间对一个国家王朝来说,已经能够变化的很快,但对于一个学术思想来说,还产生不了很多变化。

学术思想的变化是缓慢的。

在洛氏离开后,整个社会在堕落,但是学术还未曾堕落,于是出现了很多不合时宜的人,这些人还停留在上个时代中。

那些直面曹承嗣的大臣死光了,现在轮到这些曾经见不到曹承嗣的魏国士子了。

那些出身孟儒的士子,那些仅存的最后的黄老学子,那些已经几乎不曾在政坛上发表意见的墨家学子,还有许多清正的儒生。

在这一轮的风暴中,几乎是首当其冲,直接面对了曹承嗣。

双方的对面,就仿佛像是两个时代的碰撞。

曾经出现过曹承嗣这样的帝王,但他们最后都很快就被轰下了台,比如汉戾帝,就连实行党锢之祸的汉灵帝,也没有敢于大规模的去杀士人,他所杀死的士人一共只有数百个。

而且那些人是出现在名单上的。

但曹承嗣不是如此,他完全是按照学派在杀,但凡是学习孟儒等几种经典的,又在长安城参加过集会,就全部都要杀死。

“魏国的国祚不会长久了。”

“做下这种人神共愤之事魏国将要灭亡了。”

“昏君啊昏君,我要看着你死去。”

无数的咒骂在长安城中响起,即便是听者也只感心有戚戚焉。

但长安城并没有陷入混乱中,因为曹承嗣严格的控制着街头巷尾,让这些哀嚎在牢狱中响起。

“将他们的舌头拔出来,将他们的牙齿打落,将他们的手脚砍下,这是诅咒一位皇者的代价。

无论发生什么,朕都将正面去面对,就算是狂风暴雨,你们这些悖逆之辈,绝不能动摇朕的坚持。”

曹承嗣冷酷的下令,向整座长安城宣告着自己的坚强意志,没有任何的言语能够动摇他坚强的内心。

这种毫不悔改的态度,让人只觉胆寒,谄媚的小人很快就围绕在曹承嗣身边,这世上总有一些人拥有挺直的脊梁,曹承嗣选择将他们全部打断。

他读过许多的历史,那些皇帝总是放过那些敢于进谏的臣子,于是那些臣子得以扬名,而皇帝则成为反面的典型,他绝不让人借着自己成名,那些所谓劝谏的人,他会让他们都在凄惨中死去,等到那些人死完,也就不会再有人反对他了。

长安城中飘着淡淡的血腥味道,一具具被草席所裹的尸体从牢狱中被运出来,隐隐有血从推车上滴下,这些尸体全部被扔到长安城外二十里的乱葬岗上。

那里终日有豺狼野鼠出没,这些尸体终将会成为一具被啃噬殆尽的白骨。

一具又一具长安城的百姓从惊诧到麻木,没人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死在了牢狱中,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些人的名字。

无论生前如何,只不过是一具草席一裹,然后死无葬身之地罢了。

会不会有人后悔呢?

一定会有的。

生死之间有大恐怖,不是常人所敢踏入。

但会不会有人不后悔呢?

即便是重来一次,也依旧会如此呢?

会的。

这世上就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心中怀着光,这些人单枪匹马自然是照不开那沉重的黑暗。

但当这些人聚合在一起时,就会将光播散在整个天下。

这些人在死前,许多人都在怀念洛氏吧,那个在过去一千四百年,始终带领着天下持光之人向前的家族。

回来吧。

————

曹承嗣阴使宦官鸩杀魏帝,又淫太后,杀朝臣数十,以夺大位,实奸人恶贼,人神所共愤也。——《魏国遗事(燕太史著)》

————

曹承嗣暗通宫闱,魏帝病笃,承嗣进药,致魏帝崩,承嗣迫太后屈,又杀忠正百有余人,魏人皆掩面泣。——《魏丑年宫变记(梁王献之记)》

————

承嗣阴鸷,颇肖其祖,魏武迫汉声,承嗣弑魏帝,屠戮长安,死伤数万,真承先之德也。——《魏贼列传(季汉实录)》

第402章 为盟主竹兰酱加更第351章 文华昌盛第302章 伟大的意义第612章 二洛终相见(求波月票!)第572章 党锢之祸终结第797章 吾为洛神犬马也!第380章 禀素王,建元第351章 文华昌盛推书,都是好书,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第149章 白驹过隙第453章 百家躁动第887章 冬突厥!第370章 兄弟二人第50章 三战定乾坤第275章 风雷雨雪,听吾号令第349章 陵邑第653章 洛阳有狂风暴雨,愤怒狰狞!第444章 触动灵魂的问题第706章 不说天子说什么?第191章 天日垂虹第250章 带着刘邦老婆孩子逃命第540章 天意如刀(结婚欠更还1)(求月票!第408章 刘彻的宏伟计划和觉悟第418章 一切的结束第361章 阀阅之家的隐约出现第609章 洛阳宫中有计谋第676章 第一次大战的转折点!免费番外:轮回者绝望之界1第488章 吕莹遗言第572章 党锢之祸终结第562章 小民从来不可欺!第476章 唯洛活我,新的武器!第168章 秦异人第586章 李儒大话论天下,董卓欲结凉州士第329章 凋零第455章 求一封信第211章 诸夏,洛氏回来了第778章 风流冠冕已落地!第587章 李文忧选贤举能,贾文和欲图大事第422章 南国罪己诏第703章 诸洛尽流散!第422章 南国罪己诏第65章 重耳雨中哭洛宫第180章 秦人来了第451章 献阙!第405章 战终(补欠更一)第822章 洛显之的粮食改制论第849章 黑暗之地!新的地图!桎梏破解!第177章 秦王政:寡人要做大秦的素王第580章 贫道洛霄,请大汉赴死!第89章 楚国项刺,为王赴死第355章 百家争鸣,一花独放第434章 天下人心如流水第25章 新君第558章 刘秀第205章 始皇东巡第269章 昭公,救命啊!第364章 大汉棋圣第9章 姬完与熊顿第710章 曹洪死第257章 我是楚人的王,诸夏的天子第13章 诡计 阴云 先败第41章 诸夏破徐淮第168章 秦异人第256章 洛新见洛陵第312章 大汉仁宗孝惠皇帝(卷终)第74章 阖闾与勾践的毒计第617章 我恭敬的执行上天谕令第240章 安居昭城,坐观天下第335章 一人加冠一人薨第85章 定计第320章 在这个世界线中改变的贾谊第702章 洛楚对洛彰言!第888章 动手(上)第329章 凋零第153章 韩魏劫道,再杀王!第443章 洛氏来了,天就晴了第553章 洛琪谋皇宫第897章 太子多病(4月初求保底月票23)第299章 凋零,吕后崩第372章 求新求变第220章 山东英豪会盟第121章 洛墨第476章 唯洛活我,新的武器!第147章 往齐国去第403章 为盟主千秋帝一加更第9章 姬完与熊顿第619章 旌旗漫卷诸侯落第387章 大战第421章 阴霾笼罩大汉第391章 一言退万敌第148章 天命难道在秦国?第358章 豪强第299章 凋零,吕后崩第604章 见豪杰洛霄霸气第460章 会师长安!第172章 秦王政第886章 李靖 李绩进京!第54章 合诸侯第897章 太子多病(4月初求保底月票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