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章 素王信仰!

洛苏走的毫不留恋。

就如同天上的云,飘摇随性,林间的风,穿堂而过,却不留下丝毫的痕迹。

“老祖宗,不为天下造些功业吗?

这样一直走在路上,是为了什么呢?”

这不是只有洛景成在问,即便是洛玄镜和洛玄夜曾经也有些不理解。

于所有人而言,尽可能的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天下近乎繁杂无限的事务中,在史书上留下生前身后名,进而名满天下,这都是最正的道路。

洛苏负手站在船头,眺望惊涛拍岸,仰观山崖险峰,声音在山间不住回荡。

“造些什么功业呢?

为隋朝澄清吏治?

打压门阀?

重新清丈土地?

“在中原退出的这些年里,从赵国崩溃后,西域发生了什么?”

洛玄镜微微喘两口气问道:“老祖宗,神庙军能不能在这里作战?”

没有任何中原军队能劳师远征到这里,还击败强大的西突厥,所以隋朝一直以来所对抗的都是DTZ,根本就没对西突厥起过心思。

比如他从凉州通往西燕国繁荣的商业中,就得出了一个结论——“高原将有大国现!”

但从商业的爆发繁荣来看,那片曾经荒芜的高原上,极可能有数百万口生存。”

……

重现汉代的高惠文武盛世?”

洛玄镜小脸更是苍白,洛苏听到洛玄夜所说,摇了摇头道:“阿夜,你错了,这种异常的反应,不是身体好就能扛得住的,甚至有时候身体太好,反而会造成更重的负担。”

洛氏有天生敏锐的商道天赋,洛苏这么一说,本就天赋卓绝的洛玄镜立刻就反应过来道:“老祖宗,您的意思是,高原人口变多了?”

从凉州开始,一路往西,其间风貌已经和中原大为不同。

……

洛苏行走时,不是粗略的观察,而是从其中的细节,找到那些常人所不能观察到的东西。

他和洛氏其他人的思维是迥异的。

洛玄夜嘴角微微扯动道:“隋朝的处境可真是不好,东北有辽东国,是数百万口的大国。

洛玄夜稍微握了握拳,凝重道:“起码削弱了三成的实力,手脚有明显的酸软,如果是普通士卒来到这里,受到的影响可能更大,想要在这种地方作战,需要最顶级的精兵才行。”

因为他不是人!

西燕国是隋朝和西突厥的缓冲,同样也是隋朝和那些源流羌族的部落的缓冲,在臣服于隋朝后,西燕国给隋朝挡了不少麻烦,当然,西燕国自己给隋朝造成了不少麻烦。

隋朝的州县所包含的范围是从凉州开始。

洛玄夜眼前一亮,洛苏脑海中迅速闪过神庙军的信息,脸上展露出笑容,“阿镜,你说的没错,神庙军应当是可以在这里生存的,看来更要到西域好好看看了。”

水土不服导致兵败的事例数不胜数,而这片高原,简直如同施加了诅咒一般,你们两人的身体还正常吗?”

隋朝想要成为诸夏当之无愧的领袖,还有许多路要走啊。”

西燕国是诸夏国度,还算是听从,辽东国胡汉夹杂,变幻不明,是隋朝的隐患。

洛苏没有经历过洛氏逐渐神话的过程,他看所有东西都是新奇的,但洛玄镜和洛玄夜就感觉很难评,他们两人有些传统中原视角。

他的声音中满是不在意,他降世时就曾经说过,那不是他所要的做的,或者说,那不是他最重要的事情,而是随手而为的事情。

……

洛苏点点头道:“没错,这些年天下的气候转暖,我就知道许多不适宜生存的地方都会变得适宜生存。

从周王朝建立朝贡制度开始,即便是进入秦汉第一帝国后,这种包括内外服的朝贡制度,一直都被继承下来。

几乎所有人身上都佩戴着类似于佛珠的东西,但那绝对不是中原佛教的那种佛珠,因为上面明晃晃的用文字写着“素王上皇,万岁平安”,这一类的字词,几乎在每一个珠子上充斥着。

当洛苏进入西域境内,甚至还没到西突厥国中的时候,那种风貌就已经和中原迥异,这里充斥着各种传统塞人,以及这两百年来,迁徙而来的各种人,比如回鹘等,但即便是那些明显汉人样貌的,也和中原人不一样。

在隋朝西北方向,有两个面积较大的国家,其一便是西燕国,这是慕容燕国崩溃后,慕容皇族迁徙到这里所建立的,占据了一部分原先凉州的土地,以及一部分高原。

隋朝的确是大一统的国家。

西北有西燕国,慕容氏树大根深,不容易攻取。

创造康召那样的清明政治?

现在西南又可能会出现一个大帝国,而且还是没有诸夏文明传播到的国度。

正如对于洛氏来说,他并不是仅仅让洛氏回归,然后得到些官爵,重新回到汉朝时,他要让洛氏回到周朝时的巅峰状态。

现在西域最强大的国家就是西突厥,基本上传统的西域东部,除了少部分在西燕国手中,大部分都在西突厥手中。

洛苏细细感受着身体中的变化,微微凝重道:“最重要的是,这里太高了,北方的骑兵到了南方,通常就会生出疫病。

西突厥选择这里作为王庭,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里是西域圣地无双城所在,当然,这里早就不叫这个名字了,这里现在被称作“神临城”,是西域信仰的源泉。

慕容氏虽然出自东夏,但在西北的威望却高的离谱,尤其是慕容垂三平凉州叛乱,简直让人敬之如神。

西突厥的王庭就设立在伊犁河下游,天山北麓的山脚,这里草原肥沃,适宜耕种,距离长安有足足六千里,距离DTZ王庭有七千里,距离凛冬城有一万里。

重建神庙军,首先就要收回西域,从西域拣选兵源,然后需要大量的底蕴,最后的问题又回到了底蕴上,底蕴短缺,这简直就是洛氏现在的命门。

这是充斥在洛玄夜和洛玄镜脑海中的问题,现在的西域和当初洛氏离开的时候,又很不同了。

……

洛苏三人一路走,一路打听,大概知晓发生了什么。

洛氏留在西域最后一位嫡子是洛珈蓝,他继任了神庙大祭司的职位,然后和赵璎珞成婚,在灭胡后建立了赵国。

洛珈蓝为赵璎珞加冕,成为了西域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同时也是诸夏历史中,第一个称皇帝的女人,西域人称呼皇帝为万王之王。

他们的儿子继承赵国的皇位,氏赵,女儿继承神庙大祭司职位,赵国正式进入二元君主制,一个信仰上的君主,一个政治上的君主。

这种制度是注定要出大乱子的,这一套制度运行了七十年的时候,赵国出现了政治危机。

在这种政治危机出现的时候,神庙也出现了观念上的冲突,保守派认为神庙应该独善其身,就像是过去数百年所做的那样,以保持素王信仰的纯洁。

但激进派认为神庙应该主动攫取西域的统治权,成为君主之上的无冕之王,这样才能够捍卫素王的信仰,不至于被佛教和道教的教义彻底占据西域,而素王只作为一块牌位存在。

赵国在内忧外患中,走向了崩溃。

西域因为地理的原因,再次成为一盘散沙的小国,在这个过程中,神庙的冲突渐渐平息,保守派被激进派所击败。

毕竟激进的教义总是能够吸引更多的信徒,尤其是播撒素王的荣光。

……

洛玄夜和洛玄镜了解到这些之后,都有些目瞪口呆,洛氏虽然一直在推动素王的神化,但这种神化是偏向于哲理性的,这也是符合中原人自古以来奋斗不息的习惯的。

但西域的素王,竟然真的成神了。

这其中的区别大概就是,中原的素王是不需要信仰的,是一种概念化的神,就像是百姓会随口说出老天爷一样,他们也会在各种场合说素王保佑,素王在上。

而西域的素王则成为了具象化的存在,就连形象都发生了改变,素王以前的形象,无论是文臣还是武臣形象,都是标准的贵族,有一些上面还有代表天子的冕琉,但都能看出来是人。

洛苏等人所见到的西域素王形象却不是如此,那是一个威严至极的形象,极其高大,是人所想象中的神灵的样子。

“这……”

就连洛玄夜都没有绷得住,有些说不出话来,洛玄镜更是直接说道:“怎么能……”

洛苏却饶有趣味的听着这些,见到洛玄夜和洛玄镜的表现后,笑着说道:“自古以来的神话人物,以及传说人物,不都是如此吗?

百姓总是会在口口相传中,为神灵赋予他们所想要的神威,于是一个个有无穷威能的神灵就这样出现了。

只要不故意丑化,有些许改变又如何呢?

正如素王的神化,不也是后世子孙擅作主张嘛,素王从来都没有为此说过任何一句话。”

洛苏的话让两人平静下来,洛苏略带着感慨的说道:“之前在草原上,在冬突厥时,我们见到了一些僧人,你们应该还记得吧。”

洛玄镜俏声道:“记得,老祖宗您对那些僧人很感兴趣,还询问他们的教义那大和尚还想要向您传教呢。”

洛苏点点头道:“是啊,那时我只是觉得他们和中原的僧人真是迥异,但现在看起来,怪不得会如此,原来是西域的缘故。

这里的佛法被大肆改造,变成了一种颇具战斗力的佛法,当然,变化最大的可能是道教,这种完全没有一点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道教,还算是道教吗?”

对于洛苏的问题,洛玄镜和洛玄夜自然不能回答,他们之前改道进入敦煌时,就见到了无数的佛洞,一路向前行进入西域后,就发现有两个迥异于中原的特点。

在中原道教三清大多是泥塑的,在泥塑外面涂抹上鲜艳的色彩,佛教的神灵大多是塑造金身的,以显得威严,但在西域就不是这样,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神灵,金身以及鲜艳的色彩,全部齐全。

通常在殿中还有无数的壁画,上面飞仙纵横,光芒普照,突出一个威严神圣,三人一路向西而行,在西突厥国中,根本就感觉不到这里是西突厥国,到处都是大同小异的佛道寺庙和道观。

洛玄镜颇有些疑惑的问洛苏道:“老祖宗,为何这西突厥和冬突厥同出一源,在几十年前甚至还是同一个国家,但是区别却这么大呢?

我们行了数百上千里,完全看不出有丝毫的突厥化,就连突厥人戴的帽子以及衣裳,这里也一点见不到,这是为何呢?”

洛苏略一沉吟道:“这个问题很是复杂,如果简单说一下的话,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突厥本身的文明程度就很低,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等方面,还包括文明的组织度。

从邦周开始我们诸夏的文明大步向前,一直到现在一千五百多年,我们都是这片土地上,当之无愧的文明核心,我们的文明不断地向周围扩张。

那些周围的部族或主动,或被动的接受着我们的文明,尤其是对于统治者来说,对于诸夏文明的需求是极高的。

他们从内心深处来说,对我们充满了仰慕,即便是那些武力强大的部族,依旧抬着头在仰视我们。

他们对于自己那种完全不能称之为文明的文明,是不在乎是否消亡的,这是一切的前提。 西突厥进入西域,想要维持统治,就势必要和西域的贵族合作,仅仅凭借武力,永远都不能稳定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融入当地的文化,就很容易被当地所接受。

面对肥沃的西域,面对这片素王称赞的土地,抛弃所谓的长生天,选择和西域的信仰合流,这就是一个很容易做出来的选择。

西突厥在西域的统治比较稳定,我看不仅仅是彻底融入西域,一定是还接受了神庙的加冕。”

对于洛苏前面所说的,洛玄镜和洛玄夜都相当能理解,当初诸夏开拓的时候,也是融入当地比如吴国当初断发文身,比如齐国当初在东夷顺从很多当地的规则,再比如赵国曾经有一段时间改革,胡服骑射,这就是为了吸引胡人加入,最经典的就是楚国,和当地融合还造就了独特的楚国神话和文化。

有强大文明支撑的诸夏尚且如此,西突厥为了稳固统治地位,选择皈依素王,貌似也是非常合理的。

但……

洛玄镜有些迟疑的说道:“神庙真的会给西突厥这种没有诸夏化的胡人加冕吗?”

洛苏淡淡道:“为什么不会呢?

西域的这个素王神庙,可是很不一般的。

在西域这种四通八达的所在,见过的东西太多了,我来到西域才多久,就已经有无数的想法。

神庙在西域待了这么久,思想早就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了。

尤其是现在的神庙,没有真正的神庙军,也没有洛氏主持,变质不是正常的吗?

况且神庙就算是给西突厥加冕,但结果的确是不错,我看西突厥的高层虽然没有汉化,但已经诸夏化了。

再过几十年,这些突厥人就只知道素王,不知道长生天,说着雅语,读着经书,敬拜着素王,和这些已经诸夏化数百年的西域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诸夏化和汉化,还不能彻底的化为等号,如果单纯汉化的话,实际上就连洛氏也没有做到,毕竟洛氏还有不少上古残留的习惯。

西域这里的文化更是和中原多有不同,可以说是另外一个走向的诸夏。

洛玄夜则冷声问道:“老祖宗,如果这些突厥人不愿意改变呢?他们手里毕竟握着刀剑,谁能逼迫他们改变呢?仅仅依靠神庙的加冕吗?”

洛苏闻言大笑出声道:“阿夜,谁告诉你突厥人手里的刀剑更加锋利了?

仅仅进入西域短短时间,我就知道,那个神庙的号召力极强,甚至能发动圣战,之所以没有发动,不过是因为和突厥人达成了合作。

否则西域就要血流成河,没人愿意去拼,神庙和突厥王庭之间,一定是合作关系,神庙借着突厥王庭达成自己的目的。

我猜测是神庙想要整合西域信仰,将那些杂乱的信仰都消灭掉,不过到底是什么情况,还需要到神临城看一下。”

神临城本就是三人这一次的目的地之一。

“老祖宗,要去和神庙的高层见面吗?”

洛苏沉吟道:“神庙和江南洛氏不同,作为西域的联合统治者,其中的利益纠葛一定是极深的。

如果神庙大祭司不靠谱的话,我们就不见,如果神庙大祭司是可以信任的话,我们再考虑一见。

最稳妥的做法还是内外一起使力,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神庙军,如果有中原王朝配合压迫西域,这种情况下,再从西域神庙内部施力,就能够顺利平稳接收整个神庙。

这似乎是个相当庞大的体系,如果我们去重建的话,费时费力。”

神庙当然是个相当庞大的体系,为了攫取权力,神庙的组织度远远比以前更强。

摆在洛苏三人面前的便是神庙的具体情况,这些情况都是公开的,只不过神临城中更清楚。

神庙最高统治者是大祭司,这个职位把持在三大家族手中,这三大家族是当初洛珈蓝的女儿的三个孩子,有洛氏的血统。

大祭司之位就在这三个家族中选择。

在大祭司之下权力最高的就是神庙军统领,现在的神庙军自然不是那个无所不能的神庙军,而是一种类似于禁卫军的军队。

再之下的就是洛神大祭司,是神庙大祭司的副手。

再之下就是五大祭司,分别负责西域一部分,这八个人就是神庙最高层,大部分神庙事务都由他们来决定。

这种体制就已经颇有政治制度的意味,从中也可以看出神庙现在的本质。

洛玄镜和洛玄夜看罢之后,颇为感慨,“神庙的变化之大,简直有些不敢相认,这……”

洛苏却感慨道:“当初保守派所担心的果然成真,素王神庙的信仰不再纯洁,不仅仅在教义上大量吸收了道佛的思想,在行事上也改变了当初的作风。

但激进派恐怕也没有想到,矢志开拓的素王信仰,会受到这么大的影响。

人是不能孤立于世界而存在,只要存在交流,就一定存在改变,就算是有祖宗保佑的洛氏,尚且如此,又何况一个远离家族两百年的神庙呢?

这难道也是素王老祖宗的意思吗?

在我降世之后,竟然将这么一个素王神庙送到我的面前。”

洛玄镜和洛玄夜感觉自己似乎从老祖宗的言语中,听出了一丝兴奋和开心,他们同时认为自己肯定是听错了,抬头望向洛苏,便见到洛苏脸上竟然真的露出了笑容。

似乎是对现在的素王神庙情况很满意!

洛玄镜迟疑问道:“老祖宗,您似乎很是开心?”

洛苏扬了扬手中的纸张说道:“在我准备大刀阔斧的时候,一把只需要稍微磋磨就会变得极其锋利的刀,出现在我的面前,难道我不应该开心吗?

阿镜、阿夜,我感觉你们似乎对我有很深的误会。

我很好奇,在历史上,在你们的心里,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两人没想到洛苏竟然会突然问出这个问题,来不及思考前面洛苏说的话。

洛玄镜直接说道:“您是素王老祖宗周礼的捍卫者,您是邦周的保护者,您是古之贤臣的化身,无论是能力还是品德,都是上上之选。”

洛玄夜接话道:“您是忠诚的典范,仁义的化身。” Wшw¤ тт kдn¤ C〇

洛玄夜和洛玄镜有说不尽的溢美之词,但即便是这些溢美之词,也丝毫不能说出他们心中的万一,素王之后第一臣,就是先祖文公。

洛苏听着这些话,却只是轻轻笑了笑。

他负手望着青天,神情平淡道:“你们可还记得,我是家族第一个非嫡长子继位的家主。

我捍卫礼法,因为礼法有利于天下,我保护邦周,因为邦周对家族有益,我忠诚、仁义、有崇高的品德,因为我是素王的子孙。

但我从不曾因为这些而束缚我自己,我是究极的实用主义。

我曾经在邦周时期就准备大刀阔斧的改革周礼制度,因为我已经看到了那些制度的弊端,数百年后的弊端。

但最终我发现不可能。

于是我立刻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去加强捍卫它,这就叫做因势而变。

在汉朝洛氏坚持嫡长子继承制度,是因为汉朝需要这个来稳定。

但我认为新朝不需要,因为新朝不需要稳定,因为我不需要一个稳定的、死气沉沉的、只能不断内卷的帝国。

所以我说要废除嫡长子继承制度。

礼法?

周礼?

规矩?

这些都不在我的考虑之中,如果它不符合我,那它就该结束掉。”

这些颇为霸道的言语让两人再次震惊,越和这位老祖宗接触,就越觉得文公能取得那些成就,和运气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完全全就是文公个人能力过于逆天。

洛玄镜震惊的说道:“但是老祖宗,族中有一句古话叫做,规矩是保护我们的,当践踏规矩的时候,我们就岌岌可危了。

这……

这真的可以大肆改变吗?”

洛苏望向两人,朗声笑道:“还记得我在洛阳的时候和伱们说过的话吗?

规矩的改变,不是让你直接破坏它,除非你能力代表新的势力,就比如那些士人取代卿大夫。

如果不能的话,那就要去发展它,然后让它走向反面,这就是正确的改革!

我一直都在说一件事。

我降世而来,不是为了再创造一个汉朝那样的盛世,我所要做的,是打破从前的一切,从秦汉那种模式的帝国中,挣脱出来。

所以我不急着入仕,我不急着去改变隋朝的那些弊病。

我游历四方,将自己的目光投向无穷远处。

我在草原有了一些感悟,我在西域有了极大的收获,这些都将会化作我的资粮。

我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残缺蓝图,我已经大概知道我应该做些什么了。

现在所需要的就是继续去填充我这个蓝图,不仅仅诸夏要随着我的想法而改变,洛氏也要随着我的想法而改变。”

洛苏的声音很高,很坚决。

他是洛氏最高的那个人,他的话对洛氏来说就是旨意。

他是唯一能够挽救洛氏逐渐走向衰败的那个人。

而且他现在已经找到了方法!

————

从东汉崩裂到隋朝建立的这一段大分裂时间中,诸夏内部的文化迎来了蓬勃的发展和融合,宗教势力迎来了黄金期,尤其是在宗教氛围本就浓厚的西域,各种思想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所有宗教思想的最顶端,是素王神庙这颗明珠。

直到洛氏重返西域前,所有人都未曾知晓,在往后的岁月中,它将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玄门”。——《玄门史略》

(本章完)

第291章 我安排皇帝的婚事没问题吧?第641章 一些人与事在风中第220章 山东英豪会盟第289章 诸夏之国与诸夏之君第759章 汉终于斯!汉立于此!(本卷结束!第551章 洛氏之中的分歧第615章 诸将齐出第588章 贾文和画策献计第293章 我在红尘,不能超然第241章 给韩信赐字第709章 重新来过,史诗重启第897章 太子多病(4月初求保底月票23)第45章 割土(为盟主第二次睁眼看世界加更)第7章 姬昭薨第138章 还是得抢王室的土地第409章 建新郡第362章 朝见大典第312章 大汉仁宗孝惠皇帝(卷终)第803章 愿以我血荐诸夏第421章 阴霾笼罩大汉第128章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儒家第524章 王昭君为洛氏带来的改变第667章 世上哪里有常盛不败?第852章 洛苏为家族定调!第420章 番外:姬昭见刘彻第586章 李儒大话论天下,董卓欲结凉州士第179章 全部带走,留下空城第857章 洛氏南归!第5章 东征与洛邑第643章 互斥!第393章 洛陵陨,万物生(二合一)第53章 合纵扼楚第562章 小民从来不可欺!第488章 吕莹遗言第535章 说剑!第359章 突破!造纸术!第634章 天下人,妇人心!第483章 请你喝茶你不喝第751章 洛燕进洛阳!第331章 皆寂,武穆第648章 曹操第601章 能得人心洛子明第481章 把我洛氏当病猫了?第230章 给蒙恬一点韩信震撼第154章 终入洛第368章 孝文之治一些废话第690章 奉皇帝以讨不臣!第611章 洛空指点刘玄德给大家托个底第287章 汉承周室,其命维新(二)第214章 风雨欲来,风雨已来第533章 大丞相第161章 洛邑之战第336章 哀荣第85章 定计第396章 为盟主书荒被迫写书加更第364章 大汉棋圣第593章 曹孟德欲报汉恩第121章 洛墨第651章 去徐州见糜贞第695章 真正的大业!第127章 世间活着的圣贤第603章 纵横无敌洛子凌第387章 大战第48章 管吕之交第121章 洛墨第138章 还是得抢王室的土地第637章 又行了第388章 刘彻:大汉慈父第629章 太平军中第392章 举荐,周亚夫薨第393章 洛陵陨,万物生(二合一)第602章 曹孟德再笑洛子凌第114章 邀请墨家入洛第125章 刺君,君非国家第653章 洛阳有狂风暴雨,愤怒狰狞!第304章 和楼兰借财宝第12章 熊顿问鼎第343章 圣谕第448章 洛氏的道路第2章 宗法制与分封制第398章 出征,两人的第一次会面(二合一!第887章 冬突厥!第145章 儒家两大法宝:拿来主义和素质教育第244章 惊变第106章 毁灭之前推书,都是好书,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第491章 元封第十八年的夏天第263章 吾以楚兴,吾为楚亡第479章 三年之期已到,人心浮动!第443章 洛氏来了,天就晴了第726章 青州大都督!第640章 蔡琰与洛女第467章 关东显贵第265章 系统大更新,玄阶道具第608章 论天下诸洛异同第441章 武夫之心第806章 谢氏有女初长成第222章 洛村(为盟主叫我王子陛下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