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贞观元年!(10000字,感觉我要燃尽

天,苍穹之所在。

人,大地之延展。

皇天恢宏,素王显圣,帝受天启,册符有命。

李世民故意坐在四下无遮挡的御辇上,享受着所有人羡慕的视线,他不是个爱显摆的人,但被素王天启这件事,他必须好好显摆一番才是。

他心中壮志凌云,恨不得现在就开始施行大政,创造辉煌的贞观大业。

群臣众军依旧沉浸在刚才神圣的氛围中,有些人在走却不曾回过神来,大多数人望着李世民,只觉心中火热。

一行人回到长安,进了皇宫后,李世民本来想要去拜见李渊一番,但听闻李渊已经醉酒睡下,便转身往太极殿而去。

李渊的确是醉了,他听宫人讲述了李世民得到天启之事,这又往他心中扎了狠狠一刀。

不仅仅文武百官和老百姓不认同他,现在就连素王也不认同他。

李世民在一众亲随大臣的簇拥下往太极殿而去,那里已经布置好了饮宴之所,大喜之日,李世民要和群臣同欢。

李世民先给自己灌了一杯酒,殿中气氛很是热烈,尤其是李世民旧部,一个个觥筹交错,互相指着对方说着征战天下时的糗事,李世民也不管他们,长孙氏坐在他身边,为他添酒,帝后二人间和谐的仿佛其他人都插不进来。

李世民高声道:“当初打天下的时候,你们舍生忘死,都立下了大功,但是最后封赏的时候,你们却落在了后面,朕很愧疚啊,现在终于能弥补你们了。

朕拟了一份封赏名单,大后天早朝的时候,就挂在太极殿中,你们都去看,有不满的直接说出来,朕绝不亏待你们。”

封赏!

不说那些本就千杯不醉的,就连那些有一点醉醺醺的,也瞬间清醒过来,一众人立刻就知道,天子这是要给他们加官进爵了。

李世民旧部,现在身上还只是郡公的爵位呢,爵位也该升一升到国公了。

虽然在大唐国公也不值钱,但国公都不值钱,郡公就更不用说了。

大唐一开国,因为李渊的笼络策略,爵位可谓乱赏,国公几乎是朝中大臣文臣武将人手一个,他又大封诸王,兄弟、堂兄弟、侄子,但凡是宗室,都封郡王。

至于李渊的儿子都是亲王,女儿都是公主,他当天子这几年生了不少,现在退位依旧在后宫生儿子和女儿。

这封赏可不是随便封的,只要是爵位,都有食邑,如果不额外加封的话,亲王是一万户,公主也是一万户,郡王五千户,大唐现在有六百万户人口,如果大唐有一百个亲王,那这些人就要拿走国家五分之一的税收。

李渊这老小子是真不干人事,当天子的时候给李世民添堵,不当天子了还给李世民添堵,让李世民很是头疼。

这场饮宴从日中一直喝到日暮,途中还发生了一些争吵,尉迟恭嚷嚷着还想要动手,李世民直接让人把他们拉走送回府中。

洛玄凌没喝酒,也没人劝他酒,因为他是殿中少数几个还披着甲、带着剑的人,他是李世民的盾,盾是不能有丝毫懈怠的。

洛玄夜很少见的喝了许多,有些微醺的感觉,因为李世民后面一直拉着他喝酒,等到群臣都散去,洛玄夜也告辞准备离开,但李世民却拉住了他,两人并肩走出大殿。

长孙氏和李秀宁跟在二人后面,望着两人走路一晃一晃歪歪斜斜的,只觉有些好笑,长孙氏捂嘴笑道:“姐姐,这男人无论多少岁,喝了酒都是一样的,怕是连自己叫什么都忘记了。”

李秀宁轻笑一声。

李世民和洛玄夜直接坐在殿外的台阶上,太阳已经彻底落下了山,夜幕笼罩天空,一轮残月缓缓升起,挂在天际,带着阴寒孤寂。

仲夏之夜,微风拂过,正是一天中最凉爽时分,李世民被吹得酒醒了一点,他略有些含糊的大声道:“青阳,我已经拟好了赏赐,一共三份名单,你是第一批的三个人之一,你猜一猜,我给了你什么。”

李世民的脸上带着一种“伱快点猜我给你准备了什么礼物,你绝对猜不到,因为很牛逼”的神情。

洛玄夜猜不到,但即便是能猜到,他也只会说,“陛下,臣猜不到,还请陛下告诉臣吧。”

李世民闻言瞬间哈哈大笑起来,然后又神神秘秘的说道:“我就知道你猜不到,你乱猜一个,看看能不能猜到。”

洛玄夜打了个哈欠,继续陪李世民玩着这个游戏,踌躇道:“陛下是要赏给臣布帛和钱货?”

李世民摆摆手道:“那不是必然,这算什么,大胆猜。”

“加职衔?”

“都是些不能继承的东西,继续猜。”

“陛下莫非要给臣加食邑?”

李世民这下哈哈大笑道:“食邑是要加的,但方式你想不到。”

长孙氏和李秀宁捂着嘴笑,洛玄夜都已经猜出来了,因为李世民完全不掩饰,他重重的拍着洛玄夜的肩膀高声道:“青阳,我要给你一个王位,一个世袭罔替的王位,我还要给你一个和王位相匹配的世袭官职,当初跟着我打天下的诸臣,我都要给他们世袭的爵位。

青阳啊,我说要让你成为最荣耀的那个人,我一定会做到,我……”

李世民醉的可比洛玄夜厉害多了,洛玄夜一把将醉倒的李世民扶住,笑了笑,然后向长孙氏行礼道:“皇后,还请带陛下前往寝宫吧,臣和公主就先告退了。”

长孙氏上前将李世民扶住,招呼着宫人过来,她一个人可搀扶不动李世民,转头对洛玄夜笑道:“姐姐姐夫,我让宫人带你们出去。”

洛玄夜和李秀宁并肩往宫外走去,一路无言,出了宫后,乘上马车,望着依稀有亮光的皇宫,李秀宁才颇为感慨说道:“二郎今日是真的高兴,从玄武门事后,再没见过他这么高兴。”

洛玄夜点点头,在思考着李世民说的话,“王爵,郡王,我大概是洛氏第一个在生前获得王爵的子弟了,我何德何能呢?”

这就是洛玄夜的真实想法,在洛氏的历史上,比他强的,不知凡几,但他的遭遇却真的印证了那句话,一个人的成就,不仅仅要看个人的能力,也要看历史的进程。

周王朝时就不说了,王就是天子,汉朝的时候王的地位过于高,被认为是天子之友,在初代几人没有封王后,汉代就不可能称王了。

之后又因为各种限制而止步于公,有的是君王太离谱,洛氏根本不要。

到了现在,终于各种限制都消失,洛玄夜又连续碰上了李渊和李世民这两个待人甚厚的天子。

他和李氏的关系又亲密至极,于是有了今日的突破。

李秀宁微微笑道:“我还以为夫君你会拒绝,当时已经准备好劝你,郡王还不至于拒绝,其实就算是亲王也没事。”

洛玄夜当然不会拒绝,一个由天子赐下的王位,洛氏已经等待许久,这将为洛氏带来无数的好处,他不可能拒绝。

至于亲王,洛玄夜摇摇头道:“亲王还不到时候,至少现在还不到时候。”

洛氏的声望要到达威震诸夏的地步,那就必须在各种方面都是最出挑的,让人明显感觉到,不一般。

现在臣子中国公的爵位越来越多,甚至有一些泛滥的感觉,那洛氏自然就要有郡王撑腰,等到有一天郡王也泛滥的时候,那才是洛氏向亲王爵发动进攻的时候。

……

大朝会之日很快就到来,纷纷换了新官服的群臣,兴致勃勃的来参加贞观朝的第一次大朝会。

而且是加官进爵的朝会,人人都喜气洋洋,一个个眼睛翘到了天上。

“陛下的第一批旨意下来了!”

殿中群臣瞬间围上来,看看是谁有资格第一批受赏。

李世民的第一批封赏是给的三个人,平阳公主李秀宁,齐王李玄霸,周国公洛玄夜。

见到这三个名字,众人都不多说什么,平阳公主就不必多说,齐王是现在陛下唯一的嫡亲弟弟,自夺嫡过程中,助力很大,在第一批是合理的。

不过周国公出现在这里,虽然也合理,但聪明人已经嗅到了一些别样的味道。

平阳公主李秀宁,加尊号镇国平阳长公主,位在诸亲王、公主之首,见皇后不拜,加三公之一的司徒,赐食邑五千户,改授荆州大都督。

齐王李玄霸,加尊号镇国亲王,加三公之一的司空,赐食邑五千户,改授扬州大都督。

这两个人都是宗室中真正的翘楚,这份加封非常合理,食邑赐的虽然有点多,但并不算是特别过分。

等到洛玄夜。

“蒙素王上皇恩典、天启赐福者、全诸夏万民的天子、大唐帝国皇帝诏曰:

朕承天命,抚有万方,德化百姓,礼乐维纲。

今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左麒麟卫大总管、上柱国、周国公玄夜,品行端方,才能卓越,忠孝两全,仁厚爱人,屡有善行,朝野敬仰,实为国家之柱石,宗戚之瑰宝,宜加显爵,锡以金册玉印,授以藩王尊荣,俾其辅佐朕躬,共图国治,以安社稷,以慰祖宗。以此开国之功,可册为周郡王,世袭罔替,所司具礼,以时册命。

周郡王当恪守藩王之规,谨遵朝廷之法,德化民俗,维稳邦国,协和四方,光宗荣耀,祈福四方,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果然!

轰!

从洛玄夜被放在这个名单上的时候,群臣就有了一种预感,现在这种预感成真了,陛下真的给周国公封了王,周郡王,周郡王,这是赤裸裸的向所有人说明,谁才是佐当今天子第一功。

洛玄夜的这个郡王和姑苏郡王以及杜伏威的那个还不一样,这个郡王是真正一刀一枪杀出来的,是无数的功勋以及信重打出来的。

在册命上还有世袭罔替的字样,这个字样有多少年都不曾出现了?

洛玄夜站在群臣之前,几乎所有人都向他来祝贺,这还不算是完,李秀宁和李玄霸可不仅仅是加封的圣旨,为洛玄夜加封的圣旨很快就在众人之前念了出来。

一连串的加官听的众人都头皮发麻,魏征都想劝谏一下李世民,是不是加的太多了,这以后还封什么?

但直接被昔日和现在的同僚王珪给拉住了,今天是封赏的大日子,今天一得罪就是满朝文武,那谁也保不住你。

魏征倒是不在乎这个,他就是要做孤臣,不过他听着封赏里面没有三师三公,也就算了,只要还能升就好。

但是其他人是真的听麻了,洛玄夜的这份封赏,从大唐建立以来,是除了李渊的几个嫡子女之外,最夸张的,这封圣旨几乎将正一品之外的东西,都封给了洛玄夜,还给他加了三千户食邑!

不开玩笑的说,如果不是洛玄夜,而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仅仅是谢恩就要谢的感觉腰酸。

现在站在众人面前的是——

太子太师、太子太保、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检校尚书左仆射、左右麒麟卫大总管、并州大都督、周郡王洛玄夜是也!

为什么这份封赏会让人震惊到麻木呢?

因为这里面一个二品以下的官都没有!

太子太师、太子太保、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前两个是从一品的职官,后两个是从一品的散官(最高从一品)。

尚书左仆射是从二品,加检校可以不管事,这是因为洛玄夜也不懂政事,但级别是宰相,还是第一宰相级别。

左右麒麟卫大总管,从二品的实权将军,还是两卫的大总管,真离谱。

并州大都督,四大都督都是从二品,这个官职给了洛玄夜是最让人惊讶的,从李秀宁以及李玄霸都遥领这个大都督,就能够看得出来,这个位置有多重要。

在大唐,从李渊开始,大都督就是皇子、皇女遥领,然后由大都督府长史代领实际政务的。

正常来说,洛玄夜应该拿到一个并州大都督府长史的职位,但李世民直接把并州大都督府给了他,并州就是太原,就是晋阳,那可是李唐的龙兴之地。

洛玄夜拿到这份圣旨,颇有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因为李世民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实际上是有些不理智的,他喜欢一个人,就想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给他,这种爱憎极度的分明,出现在一个皇帝身上,是好事,也不是好事。

如果李世民不是这么一个人,而是刻薄寡恩的话,他必然不会走到现在这一步。

秦王府的人不会对他忠心耿耿到现在。

他的下场就会是另外一个众叛亲离的王世充和李密而已,他的人格魅力一定会大打折扣。

极其有可能在和窦建德的对阵中败下阵来。

李世民坐在上首,看群臣都去向洛玄夜祝贺,他爽朗的笑起来,这就是他要见到的景象,我说给你荣耀,那就绝不会食言。

李世民对洛玄夜的封赏,让所有人都有些期待起来。

【李世民成为了这个即将扬帆起航的王朝的天子,他赐予您的家族至高的荣耀,您的子孙洛玄夜得到了周郡王爵位。

这是您的家族第一次得到王的爵位,他是天子的近臣,他是大唐王朝的外戚,他和李世民是亲家,他融入大唐王朝的进度再次深入,您的家族和唐王朝的融合更加深入了。

请注意,融合深入,请保持家族的位置,不要越限,皇道气运的消耗,将带来未知的结果。】

【洛玄夜拥有周郡王的爵位,他几乎走到了群臣的顶点,综合散官、勋位、职官,以及他在大唐王朝的地位。

他为家族带来了10000气运点,他和大唐王朝绑定极深,扩增12倍,他为家族带来了120000气运点,在爵位不曾废黜的每一年,将为洛氏带来10000气运点。】

【建议,建议,将洛玄夜设置为家主,将获得额外的奖励,有几率取得神器,他将会是第一位拥有王爵的家主,并且提升洛氏的族名。】

【当前气运点1626623。】

又是一大笔底蕴入帐,从洛苏出来到现在,洛氏得到的气运点,已经不算少,虽然距离巅峰时刻,还有很大很大的差距,但现在已经可以开启一些素王庇佑了。

别的先不说,给周郡王一脉先把素王庇佑打开,已经是刻不容缓!

毕竟洛玄夜的长子和李世民的女儿要联姻,万一天赋一般,那可就乐了。

或许是因为祖宗吸光了气运,洛氏嫡系子弟出人才的概率很诡异,要么不出,要么一出一片。

这祖宗保佑好处多多,除了耗费气运点,基本上没有副作用,稳住子弟质量,是洛苏认为很关键的一件事。

当祖宗保佑降临后,洛玄夜只觉灵台一阵空明,他的儿子也笑起来,洛玄凌和洛玄辰是最先发生洛玄夜不一样的。

这就是祖宗保佑吗?

洛玄夜感觉自己现在的状态好到了极点,开启祖宗的过程耗费了不少气运点,每时每刻都在消耗,洛苏盘算了一下消耗的速度。

“任重而道远啊!”

现在一个是洛玄夜周郡王这一脉,一个是洛玄奘被开了,总共四个嫡系。

还不能彻底全开,现在这种情况还是有气运点结余的,如果全开的话,反倒要亏损,不值得。

封赏未曾停下,一位位功臣受赏,李世民给出的封赏都很是丰厚,还在诸王之上,洛玄凌被封为雍国公,这算是最尊贵的字号之一了。

如果不是当初李世民被封为秦王的话,现在他就该是秦国公,他对洛玄凌的信重可想而知,洛玄凌的封赏让洛氏的气运点再次增加。

最神奇的还是——系统竟然再次更新了。

系统总是根据洛氏的发展而变动,变得越来越细致,现在同样如此,洛苏改变了洛氏的嫡系传承形势,以及洛氏的出仕情况,于是系统紧随其后做出了改变。

【始祖:姬昭、洛昭

族长:

神·洛苏(英灵降世)

洛呈先(姬姓洛氏六十二世孙)

家族嫡系子弟:

1.洛玄夜

爵位:郡王(从一品)(提供10000点)

实权官职:并州大都督(从二品)、左右麒麟卫大总管(从二品)

国家:唐

地位评价:当朝勋戚朝臣第一人。

2.洛玄凌

爵位:国公(从一品)(提供5000点)

实权官职:左千牛卫大将军(正三品)

国家:唐

地位评价:顶级勋贵,御前红人。

3.洛玄辰 爵位:郡公(正二品)(提供1000点)

国家:唐

实权官职:吏部尚书知政事(正三品)

地位评价:当朝宰相,位列政事堂第五位。

4.洛玄镜

爵位:楚国夫人(从一品)(提供1000点)

实权官职:苏州刺史(从三品)

国家:唐

地位评价:江左镇守。】

系统的变化是辅佐姬昭更好的对家族有一个认识,他虽然睡着,但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系统该演化,还是会自我演化。

日后如果再出现什么变化,还会继续变化。

现在出仕的洛氏四个人,都为家族提供了不菲的气运点,可以说完美执行了洛苏的计划。

那每时每刻都在增长的气运点,让整个家族都仿佛活了过来,再不复曾经的衰颓模样,这就是现在家族的改变。

唯一有所变化的就是,洛氏对气运点的执着有些比原来还要迫切,这导致洛氏日后可能手段会有些过激,但相当于赚钱嘛,不寒颤。

等到封赏大致结束,有一批人顿时不高兴了,那便是李氏宗族的诸王。

因为李世民给房玄龄等人都封了公爵,而且还是春秋大国这样的公爵,还放在他们这些诸王之前,尤其是李神通很是不满。

他大声嚷嚷着,“陛下,臣是创业的元勋,早在晋阳起兵的时候就在关中起兵,又是陛下的亲族,怎么能够排到这些刀笔吏之后呢?”

李世民等的就是这一刻,他早就想收拾这群宗王了,在这之前,他还去询问过洛苏,能不能动这些宗王。

因为他还记得传说中文公是最重视亲族的,邦周第二次大分封就是洛苏主导的。

洛苏肯定了李世民想法说道:“宗族当然要用,但时移世易,用宗族是要用它的优点。

现在李氏宗族中,无能之辈却占据高位的人太多,甚至影响到了社稷的稳定,这些人是定然要贬斥的。

那些有战功的重用,没有战功的则贬斥,一个良好的宗藩体系对王朝太过于重要,你一定要慎重。”

见到洛苏和自己的想法一致,李世民立刻就设计了今天这一出,他义正严词的驳斥了李神通的言论,“叔父虽然是宗室,但在打天下的过程中,却几次三番败绩,如果不是窦建德仁德,现在已经不能站在朕的面前。

房杜等人,随着朕在前线,出谋划策,现在大唐有天下,他们的功劳是没有多少人比得上的,朕怎么能因为和叔父的亲近关系而赏罚不公呢?”

李神通都吃了瘪,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面对李世民根本就没人敢炸刺,都安静若素的接受了李世民的安排。

这仅仅是个开始,李世民的下一步就是废除那些没有战功,又不是李唐近支的王位,将他们都降为公侯。

……

在稍后的政事堂会议中,李世民就突然问诸位宰相:“诸位,如同我大唐这样,大封宗室,对于天下是有利还是有害?”

早就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洛玄辰立刻起身沉声说道:“陛下。

自汉代以来,在内服中,都只有封皇子和兄弟王位的,其余宗室,没有功劳是不能有王位的。

周郡王玄夜立了那么大的功劳,才有一个郡王的王位,难道其余人能够和他一样吗?

河间郡王李孝恭平定了南方,他才有一个郡王的位置,难道宗室这些人,都能够和河间郡王平起平坐吗?

爵位的滥觞,反而不能体现爵位的尊贵。

在一千多年前,邦周的时候,爵位是多么尊贵的东西,划定了礼和无礼的范畴。

后来在乎爵位的人越来越少,这都是因为爵位已经不能体现尊贵。

而且众多的爵位,导致国家不得不为之匹配相对应的礼仪,这让百姓困苦不堪啊。

现在国家急需恢复,陛下,这种情况需要改变了。”

李世民闻言立刻说道:“说得好,朕是天子,天下万民都是朕的子民,怎么能够让子民在苦痛中,去奉养朕的宗室呢?

政事堂立刻商议出一个章程,改变现在的局面。”

李世民和洛玄辰一唱一和完,其余人都反应过来,没想到陛下竟然这么快就要对宗室诸王动手。

没有人反对,毕竟就连襁褓中的婴儿都封王,这实在是太夸张了,这道诏令发出去,会迎来广泛的支持,也能极大的减轻现在朝廷的负担。

李世民离开前政事堂前说道:“明日诸位都到太极殿来,朕要为你们介绍一个人。”

介绍一个人?

众人面面相觑,洛玄辰眼中闪过一道亮光,李世民没有解释,直接离开。

……

李世民要介绍的人自然是洛苏。

贞观元年要做些什么,也将在这里确定,这会是洛苏的第一次在大唐群臣面前亮相。

一位位重臣走进殿中,来的最差都是从三品的高官。

京兆等七府尹、御史大夫。

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这九寺卿。

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

诸卫羽林千牛将军。

几乎一个不落的出现,至于李世民的那些铁杆。

十二卫大将军以及宰相更是一个不落的出现在这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要做什么,这个阵仗,就算是和突厥开战,也不过如此。

只有少数人知道李世民是要给他们介绍一个人,这到底是什么人,竟然有这么大的排面。

尉迟恭凑到洛玄夜跟前问道:“周郡王,你知不知道是什么人,竟然有这么大的阵仗?”

洛玄夜冷脸说道:“知道。”

真知道?

本来只是随口问一句,毕竟洛玄夜和天子的关系,他们都知道,或许会有消息,但没想到竟然还真的知道!

尉迟恭好奇问道:“是谁啊?看着架势,比周郡王你还厉害!”

他倒不是挑唆,这是事实,有什么人能比洛玄夜还声势大的,他是真没见过。

洛玄夜淡淡道:“我算是什么东西,也配和他老人家比较,一会儿出来就知道了,邢国公,回去坐着吧。”

老人家?

周围的人都伸着耳朵听两人说话,一听这话,竟然能让洛玄夜说出“我是什么东西”这种话,都颇为震惊,难不成是洛氏家主?

陛下这是把洛氏家主从凛冬城弄出来了?

但那也没必要啊。

周郡王就是洛氏嫡系,家主也没有特殊到哪里去。

抱着这种好奇,李世民和长孙氏终于在宫人簇拥下走出,群臣立刻行礼,但目光却落在了李世民身边的那个人身上。

那是个中年人。

那是个老年人。

诶?眼花了?

再定睛一看,那人年纪不算是特别大,但他的气质很独特,尤其是眼睛,有一种沧桑历经岁月变化的感觉,所以让人感觉他好像是一个老年人一样。

诶?

这不是当初在素王陵给天子准备祭祀步骤的人吗?

变化好大。

尤其是飞扬的凤羽圣痕,还是第一次见到,众人忍不住在洛玄夜这几个嫡系子弟眉心看去,果然不一样!

望着眼见这个人,众人突然想起传说中的真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变化无端。

当初这个人明明在祭坛上,但是最后却忘记了这个人。

但现在他突然出现,如同太阳一样绽放光辉,那些已经忘却的片段,就这样再次出现在他们的脑海中。

这颇为神奇的一幕,让众人都不由有些惊奇,对洛苏产生了一丝敬畏,更让众人敬畏的是,洛玄夜等洛氏众人,直接上前叩首道:“叩见文公老祖!”

这更让群臣惊疑不定,洛氏对洛苏的存在并不隐瞒,但也不会宣传非要让人去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相信。

李世民笑着和长孙氏坐下,又给洛苏准备坐垫,放在一边,让他靠在上面,不需要跪坐,这特有的待遇立刻就体现出洛苏的不同,看的众人眼皮一跳。

李世民笑着一指洛苏道:“今日召集诸卿前来,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为诸卿介绍文公,文公出身洛氏,单字一个苏,刚才周郡王和雍国公等人已经见过,在洛氏辈分奇高,朕就不再赘述。”

洛苏!

这个名字出来的刹那,下面便一片骚乱之声,就连魏征这种冷静的人都忍不住瞠目结舌。

谁会不知道这个名字呢?

洛氏怎么可能会出现,后辈子孙和先祖重名的事呢?

而且还是这么著名的先祖!

刚才陛下称呼他什么?

文公?

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李世民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就再次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文公有经天纬地之能,朕已经决意,册封文公为我大唐国师,以后天下人都要以对待老师的礼节,对待文公,从今日起,要尊称国师,位在三师之上!”

三师之上!

魏征直接站起来,就要说话,李世民直接指着魏征道:“魏征,你给朕坐下,这件事没有商量的余地,你再多说话,朕先把你拖出去!”

这是李世民从来没有过的态度,关键是李世民还是笑着说的,也没有打打杀杀,这反而让魏征知道,李世民是认真的,他有些怔愣的坐下。

李世民语重心长的说道:“我知道诸卿心中都有疑惑,但朕之一家和国师相交不知道多少年。

当初朕还未曾出生的时候,国师就已经和太上皇相遇,一眼就看出太上皇和长公主贵不可言,为周郡王和长公主定下了婚事。

国师曾经说过,天下唯二有王者相者,一个是朕,一个是窦建德,后来的天下局势你们都知晓了。

我大唐这些年运筹帷幄,国师从不曾在任何事出错,在朕被册立为太子后,朕前往见国师,被国师所言震撼,这才求其执掌国政。”

而后李世民将洛苏当日和他说过那些拨乱反正的言语讲给诸卿听,听罢这些,几乎所有人都震撼的望着那个安静的身影。

尤其是房玄龄和杜如晦还有弘文馆的十八学士!

他们都是博学之人,在某一方面几乎站在了当世最顶峰,他们最是能感受到洛苏对时弊的洞悉,以及高屋建瓶的构思。

这是一个才智通天之人!

这是所有人浮现在心中的第一念头,是最顶级的天才,能够处理当世之事的是人才,能够继往开来的则是超级天才。

洛苏的视线扫过大唐群臣,他的眼睛仿佛能够洞悉人心,几乎每一个和他对视的人都忍不住偏过头去,或者低下头去。

洛苏突然有种自己当初担任邦周摄政时的感觉,那个时候也是这样。

他清了清喉咙,众人都抬起头再次望向他,他出现的时间很短,但已经给众人造成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神秘而强大的印象。

现在他要出言,他说的话,能不能维持他的神秘和强大,他能不能留给这些重臣一个深刻的印象。

在这些人中将威望拉到顶级,让人不敢轻视?

洛苏没想这么多,他缓缓开口说道:“如今天下是什么样子呢?

率土之众,五六俱没;干戈不宁,桑农颇废;凋敝之后,饥寒重切。

这自然是隋朝所造成的罪孽,但又不仅仅是隋朝。

大唐所面临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想必很多人都不曾思考过。

从汉末以来,天下有几百年的乱世,在这其间没有天子在位,诸国不断地征伐,整个诸夏都在板荡和断裂中,人心就在这其中撕裂着。

隋文帝一统四海,他本来应该承担起重新混一诸夏的重担,但苍天所选择的这个君王,没有这个能力。

于是诸夏表面上统一,但内在的隐痛却依旧在撕裂。

直到隋炀帝这个古往今来的第一暴君出现,他将天下人对盛世的幻想打破。

在短暂的和平后,天下再次陷入了汹涌而来的血与火中,这是前所未有的黑暗深渊!

那副场景,想必诸位亲历者都不会忘记。

我可以毫不讳言的说,因为隋炀帝的行为,诸夏正处于从汉朝开始,六百年来最低谷的时期之一,仅次于灭胡前的情况。

稍有不慎,诸夏就有倾覆之危。

苍天不为,皇天为之。

大唐出现在诸夏,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统天下,天子更是受到素王上皇天的天启,避免了那种最极端的糟糕情况出现。

值此之时,在隋王朝的惨重教训下,在分裂了数百年的事实面前。

大唐该要如何建立一个高效、低成本、简洁的中央朝廷,让天下迅速恢复生产,就是重中之重。

大唐该要如何去将那些分裂数百年间所产生的差异消除,进而再次实行真正的大一统,就是重中之重。

大唐是建立一个媲美先汉那样的繁荣鼎盛的帝国,还是如同秦朝和隋朝那样昙花一现、就迅速在骄奢淫逸中走向灭亡,这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我之前对天子所讲的那些,还远远不够,大唐一系列的稳定的政策,对外的政策,对内的政策,对待商业的政策,对待农业的政策。

这些政策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由一个共同的执政思想所延伸出来。

汉朝从汉高帝到汉文帝,两代摄政加三代帝王,执政思想就只有一个——“休养生息”。

能不打仗就不打,能不开战就不开战,对外不开战,对内促进生产,就算是匈奴挑衅,没有绝对的把握不动手。

到了汉武帝时期,执政思想就变成了——“打废匈奴”,一切都围绕着这个来行动。

大唐同样如此!

现在大唐需要一个指导接下来数年的思想,进而向所有官员宣贯这个思想。

这样官员们都知道朝廷到底是要做什么,他们在执政过程中,就不会不明白政策的目的。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高效的政府!”

洛苏说罢,房杜沉默,群臣恍然,满殿寂静!

————

国师洛苏的初亮相毋庸置疑是极其震撼人心的,史书在不同亲历者的传记都用了“默然”、“深撼之”、“只觉其智如渊”这些形容词,可想而知洛苏带给这些重臣的震撼,在《贞观政要》上,详细的记录了唐初群臣的政治言论,我们可以看出,洛苏的思维是迥异于其余群臣的,他如同站在高山上,俯视着一切。——《唐帝国兴衰史》

(本章完)

第696章 昭城相约第453章 百家躁动第888章 动手(上)第428章 刘旦第346章 嘲讽第523章 死后声名由我家!第739章 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卷终)第549章 此心光明即可第883章 洛苏第二次讲道,开明政治!(8400第18章 摄政会议第201章 制造谶言第873章 洛玄奘,素王赐姓,天下归一!第727章 猛虎柔情!第306章 洛陵降临在西域第411章 懵逼的冠军侯第748章 又一诸侯薨!第256章 洛新见洛陵第208章 扶苏你得支愣起来啊第652章 光武之道,就在英侯国中!第685章 丧钟为谁而鸣?第708章 二氏下江东!很重要的单章!兄弟们必读!作者君乐极生悲噶了第290章 看好了,洛氏祖传传播王化第147章 往齐国去第211章 诸夏,洛氏回来了第860章 晋阳起兵!第417章 祁连山下擒两王第350章 阿景,你要老婆不要第797章 吾为洛神犬马也!第25章 新君第615章 诸将齐出请假条第532章 天灾有孽令!第657章 死!第105章 晋国人最强的天赋:内斗第140章 大齐和大魏都天下无敌第712章 谁杀袁术?民也!第849章 黑暗之地!新的地图!桎梏破解!第139章 项氏:楚国还得看我,楚人以后拜素第722章 一触即发!第708章 二氏下江东!第624章 洛阳的旨意第25章 新君第824章 人心已乱1第829章 世上辉煌终落幕第577章 洛霄此人第596章 洛家主祭祖问天命第82章 十年磨炼,完全体的洛瑜第7章 姬昭薨第154章 终入洛第464章 帝心莫测第318章 洛氏不缺文物第173章 秦国的王,天下的王!第783章 生死皆有命,不悔即可!第45章 割土(为盟主第二次睁眼看世界加更)第562章 小民从来不可欺!第231章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第411章 懵逼的冠军侯第812章 手掌江左权!第519章 残酷清算第53章 合纵扼楚第483章 请你喝茶你不喝第12章 熊顿问鼎第82章 十年磨炼,完全体的洛瑜第537章 洛与刘,本就共天下!第567章 一切都结束了(卷末)第345章 罪证第212章 反抗第39章 洛宴使楚第494章 重判重刑第97章 宋国下场,筹谋周天子第869章 洛苏进洛阳,李世民见洛苏!第130章 时光匆匆如流水第204章 韩信第437章 关中的震惊发现第230章 给蒙恬一点韩信震撼第802章 寒风凄雪众前行!第317章 礼乐是最锋利的刀第422章 南国罪己诏第270章 刘邦,你看姬姜联盟拳头大不大第660章 四境之内,六合之中!第33章 姬涅崩第757章 冀州之战!第819章 天下事在人心忠奸!第16章 勤王之师第348章 结束第882章 霸道乎?王道乎?圣王之道!第185章 洛人为何而战第830章 二朝鼎立第151章 非王即贼第468章 国朝同休,罔替世袭第530章 麒麟阁上(卷终)第401章 突袭白羊王!霍去病出现!(二合一第884章 科举这件大事(可恶啊,真的燃尽了第712章 谁杀袁术?民也!第257章 我是楚人的王,诸夏的天子第754章 法正为刘备画策!翻版隆中对!第628章 怒斥!第233章 明攻洛阳,暗破武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