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一匹马引发的……

于仲文是八大柱国之后。又是洛阳豪族,关陇集团之中极其重要的人物,麦子仲对他彬彬有礼,倒也还正常。

只是言庆又一想,八大柱国的于家虽然说不上书香门第,但传承百余年,也是世族豪门。郑言庆没有见过于仲文,但在三年多前却见过于仲文的族兄,易学大师于仲华。于仲华举止很文雅,于仲文就算是不一样,也不可能说出似白衣男人这般江湖的话语来。所以,郑言庆马上就推翻了最开始时的猜度。

白衣男人对言庆好像不太在意,眯眼看着麦子仲。

“麦子啊,我知道你的心事,可你用这种方式来和人家争斗,不免有仗势欺人之嫌。

如果传到别人的耳朵里,说不定会适得其反。

你想和人家争斗,想要比试高下……呵呵,我倒是有个主意,不知你有没有兴趣?”

麦子仲连忙道:“愿闻鱼爷爷教诲。”

“那娃儿,你呢?”

郑言庆此时也从马上下来。看着白衣男人,不置可否。

白衣男人笑道:“娃儿,你这匹马不错……乞寒之后,南苑马场将有骁果为陛下击鞠。麦子,你若有兴趣的话,何不与这娃儿在骁果登场之前,击鞠以示高下?

大丈夫赢要赢得光明磊落,陛下也不会因此而怪罪你们。你觉得这主意,如何?”

麦子仲闻听,眼睛一亮。

“麦子愿从鱼爷爷所言……郑言庆,腊月二十八,咱们在南苑马场来一场双门击鞠,各出八人,以十球定胜负。不过输了的人,就必须在正月初一之前,离开洛阳。”

白衣男人顿时笑逐颜开,连连点头。

“不错,击鞠定胜负,胜者抱美人归,才是大丈夫所为。”

“那就这么说定了,鱼爷爷,麦子告辞!”

麦子仲说完,翻身上马,带着家将打马扬鞭离去。而郑言庆则瞪大了眼睛,嘴巴张了几张,却无法开口阻止。这白衣男人也好,麦子仲也罢。似乎把他忽视了……

白衣男人说:“娃儿,好好准备,距离腊月廿八尚有五十天,到时候帮我狠狠教训一下那老疯子。”

“可是……”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要啰啰嗦嗦,就这么说定了!”

说完,白衣男人带着健卒,悠悠然离开。

郑言庆再次上马,看着那白衣男人的背影,不由得暗自苦笑。

这些人啊,平日里怕是高高在上的惯了……他本不想和麦子仲有什么争执,可是现在,他这个当事人,却似乎变成了配角。为什么没有人来问一问,他的意见?

“门头,那个人是谁?”

出建国门的时候,郑言庆忍不住开口询问门伯。

门伯正色道:“那是前丰州总管,柱国大将军鱼俱罗鱼大将军!”

鱼俱罗?

郑言庆在马上吓了一跳,心道一声:原来是他。

说起鱼俱罗,后世并不是非常有名。至少比那些耳熟能详的瓦岗英雄。要显得默默无闻。可实际上,这鱼俱罗却是大隋开国以来,极具声名的一位大人物。

此人是冯翊郡下邦县人,以弱冠之龄,得千牛卫出身。平陈之战,因功而拜开府,至开皇中,江南匪患,杨素请鱼俱罗同行,每战必有功勋,被封为高唐县公。

开皇末年,杨素自灵州道攻打突厥,再次请鱼俱罗同行。

此人只带了数骑冲锋陷阵,将突厥人杀得大败,于是进位柱国大将军,丰州总管。

据说,鱼俱罗在丰州的时候,突厥人甚至不敢畜牧于塞上,可见其人威势。

若按照兵书上所说:这世上有猛将、智将之分的话,鱼俱罗毫无疑问就属于猛将的序列。只可惜他有个兄弟,因为性情暴虐,残杀部将,被杨广缉拿罢职。后来杨广把他放出来,却又一时想不开而自杀……引得杨广因此事,而忌惮鱼俱罗。

在年中借大将军梁伯隐贿赂一案,顺势罢黜了鱼俱罗的官职。

可即便是如此,在隋朝那些大臣的眼中,特别是权贵子弟的眼中,鱼俱罗绝对是偶像级的人物。怪不得麦子仲看见鱼俱罗。就好像老鼠看见猫一样,老老实实。

郑言庆挠挠头,催马出了建国门。

他此刻是满怀心事,却不知他离开洛阳之后,他与麦子仲之间的赌约,却迅速传开。

位于洛水北岸河畔的铜驼坊,也是长孙家名下的产业。

长孙这个姓氏,早在西汉时就已经出现。但此长孙并非彼长孙,洛阳城的长孙氏,源自于北魏皇族之后。当年魏孝文帝改汉姓,变拓跋为元姓,还有一支则变为长孙姓,意思是说王族长门的子孙。在后来编纂元氏志时,设立堂号为霹雳堂。

虽然长孙氏也是关陇集团中的一员,可比起其他关陇贵族,长孙氏的人丁并不兴旺。

北周年间,只出了一个长孙俭,在开皇初年担当过荆州总管。

到长孙晟这一辈儿的时候,人丁似乎比之早先更加稀薄。除了长孙晟之外,还有两个同族兄弟,以至于难以和其他权贵相提并论。

冬夜漫漫,酷寒难耐。

铜驼坊的一座大宅里,长孙晟在书房中看罢公文。轻轻咳嗽起来。

年初随杨广北巡,却不幸染上了风寒。长孙晟小时候曾得过一场病,以至于落下了气疾的毛病,也就是哮喘病。一旦操劳过度,这病症就容易发作。本来杨广还准备让他出任一郡太守,但考虑到太守的担子太重,于是中途改变了主意。

驻留洛阳,出任右屯卫大将军,一方面是出于对长孙晟的信任,同时也希望他好好休养。

毕竟洛阳如今是都城所在,虽无帝都之名。却有帝都之实。

щшш ☢ttκΛ n ☢C 〇

名医汇聚,物品也非常丰富,将养起来倒是很方便。只是长孙晟是个闲不下来的主儿,即便是右屯卫大将军并没有太多事情,他还是会每晚工作到亥时以后。

收拾好公文,长孙晟起身准备出去。

书房门这时候被人推开,却见一个中年美妇牵着一个扎着三鬟髻的小丫头走进来。

那小丫头年纪大约在五六岁的样子,生的粉雕玉琢,活脱脱好像白瓷娃娃一样可爱。她一进屋,就挣脱了美妇人的手,张开手臂欢叫道:“爹爹,抱抱!”

“观音婢,爹爹忙了一天,很累……你莫要吵他。”

“不管不管,就是要爹爹抱!”

长孙晟清癯瘦削的面颊,露出一抹慈祥笑容。

他蹲下身子,把小丫头抱起来,然后用额头抵在小丫头的额头,引得小丫头咯咯直笑。

“夫人,怎么还没有休息?”

长孙晟抱着小丫头,在书案旁坐下来。

那中年美妇,正是长孙晟的夫人高氏。说起来,高氏还是北齐皇族之后,嫁给长孙晟,生有一子一女。长孙晟有三个儿子,长子长孙行布是前妻所出,也是最具长孙晟风范之人。只可惜,杨谅之乱的时候,长孙行布奉命镇守太原,城破而遇害。

次子长孙恒安,三子长孙行操,都是妾室所出。

本来,长孙行布战死之后,应该由小儿子,也就是高夫人所出长孙无忌来继承。

也不知长孙晟是出于什么考虑,却把长子的功勋,让给了妾室所出的次子长孙恒安。为鹰扬郎将。不过私下里,长孙晟还是更喜欢小女儿,也就是他怀中的小丫头,长孙无垢,乳名观音婢。

高夫人笑道:“晚上裴公爷的女儿淑英拉着我玩儿双陆棋,大半个晚上,刚回来。”

“哦,淑英妹子来洛阳了?什么时候?”

“前日傍晚……不过她没有怎么声张,今天也只是找了我与广平公主过去。”

“哦,广平公主还好吗?”

“看上去挺好!”

广平公主,是隋文帝杨坚的三女儿,下嫁于安德县公宇文静礼。而高夫人口中的淑英,则是裴世矩的小女儿裴淑英,是个果毅而有主见的女子。早年嫁给了一个小官僚李德武,后来因隐太子之变,李德武被发配岭南,至今已有六年之久。

裴世矩本打算让裴淑英改嫁,哪知这小女儿坚决不同意,裴世矩也无可奈何。

高氏与广平公主和裴淑英关系很不错,裴淑英过来了,高氏自然要去探望。

长孙晟倒不是很在意,把女儿放在他的腿上,一边和无垢戏耍,一边问道:“你们许久未见,有没有说些有趣的事情。”

高氏摇头,“倒也没有,淑英说她正求着裴公爷把她那郎君从岭南召回,她还请我拜托你,若有机会请在陛下面前为李德武说项。不过,我没有答应的坚决。”

“李德武去岭南也七年之久,陛下甚至不知道他这么一个人。

恩,想来问题不会太大,你改天告诉淑英,就说这件事我应下了,会找机会说项。”

长孙晟是个一诺千金的人,一般不会轻易答应别人什么事。

可既然答应了,他就会想方设法的去办。高夫人点点头,对长孙晟答应此事,也很开心。

“对了,我回来的时候,倒是听说了一件事。”

“什么事?”

“麦大将军的孙子在建国门和半缘君起了冲突,后来被鱼老柱国阻拦,并约定腊月廿八击鞠比试……哦,说起来我之前还误会了半缘君,以为他是个轻薄之人。

听人说,午后半缘君和翠云在大定酒楼谈论诗词来着,若他真是个轻薄之人,依着翠云那种性子,怎可能去见他?淑英说,之前那些谣言,也不知是从何传出。晌午她和翠云去白马寺上香时,还问过翠云……看那意思,翠云对半缘君颇有好感。”

“哦?”

长孙晟突然停下了和无垢的玩耍,扭头向高夫人看去。

“娘,我知道半缘君,就是那个神气的小哥哥,对吗?”坐在长孙晟膝上的无垢,突然开口说道。

长孙晟一怔,“观音婢见过郑言庆?”

高夫人也愣了一下,旋即点点头笑道:“那是好久之前的事情了,先皇在病中时,你为左领军将军,宿卫内衙。当时我和观音婢,还有……行布回洛阳。去香山寺上香的路上,恰好见到小郎君去学舍求学。当时曾看了一眼,但没有交谈。”

“哦!”

长孙晟点点头。

怪不得高夫人没有提起过,原来只是看了一眼。

他低下头,看着脸蛋儿红扑扑,模样娇憨的女儿笑道:“我家观音婢的急性,还真就不错嘛。”

“呵呵,也是那小郎君的确出众,当时他才多大?

骑着驴,一袭白衣,有几分名士之风……我这两年倒也见过不少俊彦,和半缘君年纪相若,但能与之相提并论者,倒是屈指可数。唐国公的次子倒算上一个……只是英武有余,可是风雅却略显不足。除此之外,还真没人能和他相比。”

长孙晟没有再询问,神色似乎非常平静。

他和女儿玩耍了一会儿,抱着无垢起身道:“夫人想必也累了,且带观音婢休息。”

“你呢?”

“我,呵呵,过一会儿就去。”

高夫人带着小丫头走了,长孙晟则坐在火盆旁边,用铁笊篱轻轻拨弄着炭火。

此次伴驾随行,出巡北疆,楼烦太守李渊突然找到他,并拜托他收郑言庆为门生。

Wшw★ттκan★¢ ○

长孙晟也知道郑言庆的名字,对言庆的诗词文章,颇为认同。

所以当李渊提起这件事的时候,他就答应下来。只是当时他不明白,这郑言庆和李渊,又是什么关系?李渊解释说,郑言庆是他一个族弟的学生。他那族弟非常关心郑言庆,一方面是害怕他荒废学业,另一方面又担心他在洛阳受欺负。

于是就恳求李渊为郑言庆找老师。

而李渊思忖很久,觉得长孙晟最为合适。

长孙晟对郑言庆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家伙文采不俗,有神童美誉;又是郑家的人,虽说不是什么嫡支,可好歹也算得上名门子弟,收他为弟子倒无妨。

只是郑言庆什么时候又和李家有了关联?

言庆拜师的事情,知道的人并不多。也没有人会认为一个在族学学舍谋生的教书先生,能教出郑言庆这样妖孽的弟子。李家是八大柱国之后,也是关陇贵族的主要成员,郑言庆又是荥阳郑氏的子弟,关东世族所出。这两者,令长孙晟浮想联翩。

可没成想,才回洛阳,长孙晟还没来得及和言庆见面,就听到了关于他非礼裴家小姐的事情。

这让长孙晟非常不高兴,觉得言庆虽有才华,却是个德行浅薄之人。

正在想着如何与李渊说这件事,拒绝收言庆为弟子。哪知道,言庆竟展开了行动……

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和裴翠云如此高调的在大定酒楼相见?

长孙晟心里一动,露出一抹古怪的笑容。

这位半缘君应该是在反击!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反击那些对他德行污蔑的谣言。

不是说我非礼裴翠云吗?我若是做了这种事,裴翠云怎可能会与我同席而坐呢?

恩,这小子的手段很直接,但也很有效果……

只是,怎么突然间会有这种谣言传出来呢?真的是坊间流传,以至于事情失实,亦或者是有人故意制造谣言?长孙晟不得不这样子考虑,如果真是人为制造的话,能不顾惜裴家的脸面,这制造谣言的人本身,恐怕也不会是普通人吧。

到了长孙晟这个地位,考虑的事情往往更多。

收郑言庆为弟子,可以令他交好李阀,固然是一件好事;可如果因此而得罪了其他人,也不是愉快的事情。

恩,再看一看!

看看究竟有没有人在暗中捣鬼,看看那究竟是什么人?

——————————————————————————

言庆回到竹园,把和麦子仲冲突的事情告诉了王正。

徐世绩闻听,立刻说:“言庆,怕个甚。那麦子仲也算不得什么,咱们未必会输给他。”

“可问题是,我不会击鞠啊!”

郑言庆苦笑着,看向了徐世绩。

击鞠,又叫打球或者击球。用通俗一点的话,就是马球……

至于它的起源,很难说的清楚。反正在隋朝时期,击鞠是一件非常普及的户外运动。

与斗鸡、步鞠合称三大户外运动。

其中斗鸡无分贵贱,步鞠也就是类似于后世足球的一种运动,在社会底层颇流行。而马球则限于贵族和军队。因为打马球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要有一匹好马。

对于贫苦人家而言,一匹好马的价钱,可能是他们一辈子都赚不来。

且不说马匹贵贱,这养马的费用更是高昂。好马对草料等各方面,都有严格要求。

养一匹马,可能比马匹本身的价值都高。

言庆运气不错,得张仲坚送了一匹玉蹄俊;徐世绩的父亲徐盖,也是一位豪商,所以坐骑也不差。可其他人呢?又有多少人,能有言庆的运气和徐世绩的家世?

“你不会击鞠,干嘛答应?”

言庆挠头说:“我可没有答应,而且人家也没问过我的意见。”

想想也是,不管鱼俱罗还是麦子仲,怎可能会在意郑言庆的想法。言庆有一匹好马,而马球又是这个时代,最为兴盛的户外活动,二者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得出郑言庆也会击鞠的意见……如果言庆没有玉蹄俊,或者鱼俱罗会提出其他的办法。

可偏偏他有这么一匹宝马良驹,鱼俱罗自然就先入为主的认定,言庆会打马球。

既然会打马球,就一定有击鞠同伴……

再者说了,郑言庆是郑家子弟,会击鞠也很正常。

归根结底,就出在玉蹄俊的身上。鱼俱罗根本不会去询问郑言庆,既然说定了,那就这么办!

徐世绩也不禁苦笑起来,“那怎么办?”

沈光突然说:“不会击鞠可以学。郑少爷,您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算上您和徐少爷,您只有两个人,两匹马……我估计,您也无法推拒,那就必须参战。

шшш Tтkд n C〇

八人双门对战,您还缺了六个人,六匹马!”

是啊,不会击鞠我可以学,可缺了六个人,还有六匹好马,又该从哪儿去寻找?

徐世绩轻抚面颊,“沈大哥说的不错。”

言庆和洛阳权贵子弟并不是很熟,而且又是和麦铁杖的孙子比赛,就算是他认识一些人,恐怕也不会帮着他出战。没有人,没有马,学会击鞠又有什么用处?

“沈大哥,您会击鞠吗?”

沈光笑了,“以前曾与人击过几次……好吧,算我一个,还缺五个人,六匹马。”

“马匹……”郑言庆想了想,轻声道:“倒是不用太担心,反正距离腊月廿八还有五十天,我还可以想其他的办法。可是这人,该怎么寻找?还有,击鞠需要什么?”

“八根鞠杖,最好柘木鞠杖;一块场地,可供练习。

至于木鞠倒不难办,坊市里多的是,买回来就行。关键是你能找来足够的人和马。”

隋唐马球,不会配有护具。

似后世一部很奢华的电影中,某位‘国际章’一身护具的参赛,基本上不太可能。

言庆想了想,对雄大锤说:“大锤子爷爷,还劳您明天去一趟雄记商铺,让管事稍一封书信给张仲坚张大哥。就说我需要十匹好马,请他设法在二十天内送来。”

他首先想到的,不是郑家,而是张仲坚。

这家伙在西域那边很有关系,说不定能解决马匹的问题。

“明天一早,我就去窦府拜访,看能不能先从窦府,借来马匹和场地。咱们边练习,边等待,边寻找……”言庆说着,挠挠头强笑道:“车到山前必有路,咱们这一帮子活人,难不成还让尿给憋死不成?”

这话说得可一点都不文雅,可是却正对了沈光的胃口。

“鞠杖我可以想办法。”

沈光想了想,开口笑道:“通远市那边有不少胡商,也喜欢击鞠,还有人专门制作鞠杖。我去走一趟,看看能否拉过来几个人。就算找不来人,也可以先解决鞠杖的问题。

徐少爷,您也别闲着,咱们都动起来……你就负责教郑少爷击鞠,如何?”

徐世绩顿时乐了!

说实话,和言庆做朋友挺辛苦。

不是说郑言庆不好,而是说他太好,太出色……出色到和他在一起,压力倍增。

这家伙诗书双绝,又有文采,更精通武艺。

好像这世上,没有他不会的东西,甚至连煎茶也高人一筹。

如今,终于有这家伙不会的事情了,看起来他也就是个平常人,不过聪明了一些而已。

徐世绩终于找到了一件比言庆高明的事情,以前总是被他批讲,现在该换我了吧!

郑言庆从徐世绩的笑容中看出了他的心思。

不由得也笑起来……别看他徐世绩是初唐军神,可说到底,如今也只是个半大小子。

心中的阴霾,好像一下子减弱了不少。

言庆一把搂住徐世绩的脖子,笑呵呵的说:“徐先生,今后五十天,可就靠你了!”

第9章 种子(上)第67章 远行第卅三章 瓦岗兴李当王二第16章 处江湖之远下第廿五章 是非成败转头空四第54章 暗涌(二)第廿六章 长孙有女初成长第卌四章 最后一课上第76章 危机第4章 所求者何?第廿七章 他是秦琼第82章 河南王(上)第卌六章 烽火连三月十三第7章 小看了古人第4章 所求者何?第卅五章 风暴之安抚上第58章 回归第6章 魏征的决断(二)第卌二章 新罗七第卌九章 尸山血海五第19章 安南都督第3章 外交杀人事件(下)第6章 山雨欲来第11章 长安一夜(一)第1章 今夕是何年第79章 关中再来客第56章 李公子和小八第廿五章 拜师下第2章 长安风云(二)第81章 邺城之战(四)第卌三章 新罗八第卌章 隋末大拆迁下第卌六章 居心叵测上第2章 观音来第14章 徐世绩的缺点(上)第52章 破题:原道第卅六章 釜底抽薪上第81章 邺城之战第6章 山雨欲来第卅八章 新罗三第70章 赢家第廿六章 春江花月夜第65章 一字并肩王第59章 纷纷扰扰又一年(二)第4章 所谓天朝上国(下)第卅八章 父与子下第66章 蹊跷第13章 突厥十不战第卌六章 居心叵测下第82章 骂死虞柔第56章 入榖第90章 伊人远去第卅八章 古庙逢贵客第7章 哈士奇(上)第1章 且听下回分解(上)第90章 伊人远去第58章 回归第12章 竖子敢称霸王?第卅五章 分道扬镳第59章 纷纷扰扰又一年(六)第2章 观音来第19章 黄口孺子言太平第卅一章 长安野望1第廿章 启程第93章 夜谈第卌六章 烽火连三月十三第11章 武德年间的官二代第10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三)第18章 决战玄武门(五)第57章 东都(七)第82章 河南王(中)第廿五章 各取所需第16章 决战玄武门(三)第59章 擒王第52章 破题:原道第卌六章 烽火连三月十二第73章 三枪第卅章 唐猊玉带第廿五章 是非成败转头空一第85章 各怀心机第12章 班底第卅章 回荥阳二第56章 李公子和小八第卌九章 白龙马第卌七章 渔人下第卅八章 瓦岗兴李当王完第廿七章 处处商机第廿一章 先声夺人第59章 纷纷扰扰又一年(三)第卅四章 王室追杀令上第3章 外交杀人事件(上)第51章 尸山血海(七)第15章 决战玄武门(二)第廿五章 各取所需第卅一章 长安野望二第3章 所谓划江而治第廿五章 招揽第19章 冼夫人第85章 红土坡郑善愿归天第3章 门阀之郑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