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七章 他是秦琼

在早已模糊的记忆中,版本无数的隋唐豪杰姓名,大都已经随时间流逝而淡忘。

李言庆还能记住名字的人,并不算太多。除了房玄龄杜如晦徐世绩这等声名响亮之辈以外,剩下的人屈指可数。即便是许敬宗马周,李言庆也是仅仅记得他们的名字,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可如果说他们在历史上做过什么事情,言庆还真就无法说清。许敬宗,似乎后来投靠了武则天?

不过罗士信,正位列言庆印象清晰的人物之中。

一来是因为在演义里,罗士信傻大个的形象颇为动人;二来在正史当中,罗士信又好像是演义中,罗成的原型……史书中对罗士信这个人的评价,还算不错。李言庆前世读罗士信生平,也不免有‘少年英雄’的感叹。只是,历史上的罗士信死得很早,死时尚不满三十。

李言庆之所以失态,是因为又一个他熟悉的人,出现在面前。

每见到一个熟悉的人物,李言庆就会感受到莫名的压力。罗士信的登场,预示着大时代,已经拉开序幕。以后会有更多的英雄豪杰出现,熟悉的,不熟悉的……可他还未做好准备!

罗士信点头说:“末将正叫罗士信。”

李言庆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忙展颜一笑,“看你确是个好汉,不知可有兴趣到黑石府效力?”

话音未落,大厅里传来洪亮笑声。

一个豪迈的声音从厅中传来,“李府君,这可就是你的不对了!怎地才一见面,就要抢我的人呢?”

话音未落,从大厅里走出两人。

杨庆笑道:“张通守爱将,连我都难免心动。只是我不如李府君这般爽利,以至于被他抢了先……言庆,我来为你介绍,这位是齐郡通守,如今荥阳通守,河南讨捕大使张须佗将军。

他奉旨前来平定匪患,曰后你二人,还需多多合作;张通守,这就是李无敌,黑石府鹰扬郎将。呵呵,早先六大军府中,就以他兵马最为强悍。如今尚存四大郎将,其余三位也与他关系密切。张通守若需调动军府策应,只要和说上一声,四大军府定会竭力配合,不余余力。”

杨庆身边的男子,准确而言,应该说是一位老人。

身高八尺有余,体格魁梧壮硕。虽已两鬓灰白,但虎背熊腰,依旧透出一股子豪壮英武之气。一袭黑衫,外罩软金甲,头戴方巾。古铜色的面膛,浓眉虎目,鼻正口方,生就一部灰白短髯。

杨庆说完,他微微一笑,“张须陀初至荥阳,还请李府君多关照。”

言语中,显得非常客气。

此人就是那隋末的救火队长,张须陀吗?

虽则言庆一直认为,张须陀有螳臂挡车的嫌疑。但他的这种观点,却是建立在他知道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如果抛开他对历史的了解,对张须陀的忠诚和无畏,同样感到非常的钦佩。

有时候,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是一种勇气。

至少,李言庆自认没有这样的勇气!

“张通守客气!”言庆连忙还礼。虽则从爵位上而言,他比张须陀略高一筹。可毕竟荥阳通守这个职务,提点荥阳军事,在某种意义上,张须陀属于李言庆的上官。

而且以张须陀过往的战绩而言,他也着实配得上李言庆这种尊重。

张须陀向罗士信看去,笑呵呵地说:“士信,你常言仰慕李无敌。如今李府君亦看重于你……你若是想去,只管明言,我这边定不会阻拦。以你的本事,若能进入军府,也是个好去处。”

罗士信连忙道:“我好听李无敌之《三国》,亦仰慕李无敌纵横高句丽之风姿。不过将军于士信有知遇之恩,怎能轻易离开?府君厚爱,士信心领之。只是士信大恩未报,不愿离开。”

言庆微笑点头,对张须陀道:“张通守,确有个好部下啊!”

“好了好了,有什么话且到厅中说吧,莫要站在这里。”

杨庆嘻嘻哈哈的把话题错开。

李言庆和张须陀拱手答应。

张须陀对罗士信道:“士信,你去唤叔宝过来……以后咱们在荥阳做事,有些事情还需你们与李府君磋商,正好认识一下。”

罗士信答应一声,连忙下去。

李言庆带着杜如晦走进厅中,所以也没有听到张须陀对罗士信的交代。

四人落座之后,杜如晦就坐在李言庆身后。

杨庆正色道:“此前瓦岗蚁贼肆虐为祸,致使金堤关失陷,卫文通卫司马战死……此皆我之罪过。陛下在江都对此非常不满,所以调张通守前来,出任河南讨捕大使,专司剿匪之事。同时,本府将卸去荥阳大都督之职,郡内兵事,皆由张通守执掌,李府君还需多配合张通守军务。”

果然,派来一个精通兵事者,杨庆的大都督头衔,也随之被取消。

李言庆在得知张须佗来到荥阳后,就已经猜到这个结果。

杨广对张须陀同样是宠爱有加,其信任的程度,可能比杨庆还要多出几分。所以张须陀既然来了,杨庆肯定要让出军事大权。毕竟杨广也知道,杨庆不懂兵事,让他参与其中,反而是对张须佗的制约。既然他把张须陀派到了荥阳,自然不希望有人再来节制张须陀的权利。

“请大都督放心,末将定然竭力配合。

张通守若有什么需要,可派人直接告之……地方上的事情,末将难以协助。但在兵事,绝不推辞。”

张须陀已年过五旬,早已过了莽撞的年纪。

他也清楚,自己一个外人,初来乍到荥阳,也需要有地方强力人士的帮助。

杨庆自然是这强力人士之一。不过相比较之下,他倒是更看重李言庆。好歹李言庆是土生土长的荥阳人,不管他此前是姓郑还是姓李,对于荥阳的熟悉程度,远非杨庆可以相提并论。最重要的是,他与荥阳治下其他三大军府关系密切,曰后有所求时,也可通过他协调。

所以,想要在荥阳站稳脚跟,做出一番事业。

作为本土势力代表之一的李言庆,也就格外受到关注。

当杨庆问他要见谁的时候,张须陀第一个想法,就是和李言庆结识。通过这片刻功夫的接触,张须陀对言庆的印象不坏。首先,言庆没有寻常人那种少年得志的傲气,显得很平和;其次,言庆也的确有资本,令张须陀对他另眼看待。毕竟‘李无敌’之名,绝非凭空得来。

杨庆眉头一蹙,对言庆方才的言语,若有所思。

他卸去军职,少了军方的力量,的确是一大损失。不过呢,张须陀若想要在荥阳行事,也的确需要地方上的支持。作为杨庆本身,他不是很想参与其中。好不容易从兵事中脱身出来,又何必再掺和进去呢?同时,他又希望张须陀能有所作为。毕竟张须陀剿匪成功,于他这个荥阳郡守,也是一个功劳。如果能让言庆参与地方政务,岂非也是他掌控兵事的一个途径?

最近一段时间里,杨庆的幕僚曾向他建议,请李言庆出任郡部从事一职,认为是一个杨庆渗透军府的绝佳机会。杨庆本来也一直有些犹豫,如今听李言庆这看似无意的提起,他立刻做出决定。

“李府君才能卓绝,若只是困于军府,的确可惜。

如今荥阳治下并不是特别安宁,各县也似乎有所波动……本府意欲辟置府君为荥阳郡部从事,协助本府监察督导,不知府君是否愿意担当?”

言庆说这句话,也正是出于这个目的。

这几个月来,王頍通过种种关系,与杨庆的幕僚搭上线,意图让言庆出任郡部从事一职。

但不知为何,杨庆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王頍说:“杨庆不是不想辟置公子,而是缺少一个契机。

公子最好能寻一个合适的机会,旁敲侧击的与杨庆提起这件事。只要公子提出,杨庆定会同意。”

所以,当杨庆让李言庆配合张须陀的一刹那,李言庆敏锐的觉察到,契机已经到来。

果不出王頍猜测,杨庆居然主动提出了这个想法。

李言庆做出为难姿态,犹豫一下之后,最终还是答应。

毕竟,这郡部从事是个得罪人的职务,说好听了是监察督导,说难听一点,就是专门打小报告。以李言庆的身份和地位,出任这样一个职位,自然有些委屈。杨庆也知道这一点,于是笑着对张须陀说:“自卫司马阵亡之后,荥阳司马一职,始终悬而未定。本府思来想去,以为这荥阳司马一职,唯李府君最为合适。故而我拟呈报东都,不知张通守意下如何?”

荥阳司马,准确的说是一个地方军职,位列郡尉之下,需吏部审核同意。

和其他地方官职不同,司马类似于一个警察局长的角色,负责地方治安。此前,一直是卫文通担当。如今卫文通战死瓦岗,这个职务自然就空缺下来。杨庆觉得郡部从事之职,多多少少有些委屈了李言庆的身份,于是想已荥阳司马作为补充。虽说这个职务也无法参与地方政事,但荥阳作为上中郡,荥阳司马的品秩是从四品,等同于给李言庆的官职,提升半级。

张须陀当然也不会出来做恶人。

相反,他要立足荥阳,还真就必须依靠李言庆。

荥阳司马的职务看似重要,可实际上也不会影响到张须陀自身的利益。李言庆若出任荥阳司马,等同于直属于张须陀麾下。如此一来,对张须陀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他何乐不为?

“李府君确为合适人选,郇王即有意推荐,须陀莫敢不从。”

在一眨眼间,三人已完成了一次交易。

李言庆通过这次交易,如愿以偿的可以插手荥阳郡政事;杨庆通过这次交易,则能够继续掌控荥阳军府;张须陀呢,同样收获甚大。他通过李言庆,不但能立足荥阳,更能借助鹰扬府的力量,可谓皆大欢喜。

杜如晦坐在李言庆身后,默默看着言庆,心中陡然,生出无限感慨。

昔曰垂髻童子,真的已经长大。

他可以运用各种方式,来获取属于他的利益!

可惜,如果小妖能有一个更好的出身,说不得将来的成就会更大。但是现在……杜如晦被自己这突如其来的念头吓了一跳,连忙定下神来,试图平静心情。就在这时候,客厅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紧跟着罗士信陪着一个三旬左右的男子,大步流星从厅外走进来。

看此人年纪,在三十靠上,不到四十。

生就一对长眉,目若朗星。观此人相貌,风姿秀美,气度不凡。

只从外表上来看,颇有书卷之气,略显儒雅之风。可是那周身上下,流露腾腾杀气,举手投足之间,更显出非凡英姿。

张须佗一见此人,顿时露出灿烂笑容。

他站起身来,笑着对李言庆道:“李府君,待我来为你引介。此乃我麾下大将,曾随我征战齐郡,杀贼无数,乃世间少有英雄。呵呵,他本是来护儿大将军的部将,大将军出任水军总管之后,就把他送到我这边。这些年来,着实立下无数战功,与罗士信都是我心腹爱将。

秦琼,过来见过李无敌,李府君!”

李言庆随着张须佗同时起身,本是出于一种礼貌。

毕竟,张须佗都站起身来迎接的人,他也不好再继续坐在原处。

罗士信和那人进来的时候,李言庆也看到了。这心里面还在犯嘀咕,这个风姿秀美的男子,是什么人?

听了张须陀那一连串的介绍,言庆倒也不太在意。

他和来护儿不太对付,虽说是出于种种误会,可终究有了芥蒂,想要再解开,也不太可能。

不过,当他最后听张须陀唤那人的名字,却不禁愣住了!

秦琼?

他是,秦琼?

也难怪李言庆会做出这样的反应。

在言庆的印象中,也许是受那《说唐》的影响,秦琼的形象,早就已经定型。

传说中那位‘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九州三十六府一百单八县,镇山东半边天,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神拳太保’的秦琼秦叔宝,理应是一个身高过丈,面色蜡黄,豪迈雄壮的模样。

哪像眼前这人,若换上儒衫打扮,就是一个活脱脱的白面书生!

此秦琼,真的是彼秦琼吗?

就在李言庆有些反应不过来,还在心里犯嘀咕的时候。

白面书生已经走上前来,推金山倒玉柱般行礼,恭声说道:“末将秦琼,参见李无敌,李府君。”

(未完待续)

第10章 唯别而已矣第81章 邺城之战(二)第51章 命题:释道(下)第96章 洛阳求救第7章 魏征的决断(三)第83章 公子威武第廿八章 孔融让梨上第廿七章 过河过河过河第7章 小看了古人第3章 希谯道长第17章 长命锁第90章 这只是开始第4章 所谓天朝上国(下)第卅二章 平壤一夜五第卌七章 我本一俗物下第卌七章 我本一俗物上第卅七章 囚徒上第77章 何人死期?第6章 七学士(三)第51章 喜盈门(二)第廿六章 长孙有女初成长第71章 花郎隐者第4章 七学士(一)第廿五章 是非成败转头空二第卅九章 魏征初露峥嵘第84章 洛阳城下第卌六章 烽火连三月四第2章 开皇十八年(下)第卅六章 瓦岗兴李当王五第卅三章 回荥阳六第卅七章 囚徒下第廿章 荥阳李无敌第15章 决战玄武门(二)第88章 孤教得你否?第卅七章 囚徒上第8章 僚乱(一)第17章 金堤关(三)第4章 海门镇(二)第95章 江淮第一悍匪第12章 麻烦来了(下)第81章 邺城之战(二)第51章 喜盈门(四)第卌五章 尸山血海一第廿六章 河南讨捕大使第12章 长安一夜(二)第4章 有故事的人第51章 喜盈门(一)第12章 李玄霸第15章 且行且珍重第75章 河东第92章 龙子第廿一章 武德三年的余韵第59章 纷纷扰扰又一年(七)第81章 邺城之战(四)第58章 回归第卅章 坦白第廿二章 缘由第63章 关中来客第69章 末日(五)第2章 观音来第12章 长安一夜(二)第卅三章 瓦岗兴李当王二第卅四章 王室追杀令上第58章 君何人?(上)第19章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第84章 生当为豪士第廿八章 安远堂告急第廿章 八百年门阀第13章 咏鹅(下)第廿三章 俚人之王第廿七章 过河过河过河第卌二章 李王初会下第59章 纷纷扰扰又一年(六)第12章 麻烦来了(上)第53章 暗涌(一)第卌六章 烽火连三月八第廿三章 裴娘子第50章 前夜第70章 赢家第廿一章 李先生下第57章 俱伤第卌七章 尸山血海三第59章 纷纷扰扰又一年(完)第卌四章 王白牛上第廿七章 他是秦琼第卌六章 烽火连三月六第69章 末日(七)第卅章 天下棋局一第卌六章 烽火连三月二第8章 杀人了(上)第卅一章 窦文蔚第69章 狮虎儿第51章 喜盈门(五)第60章 郑言庆,回来了第9章 僚乱(二)第59章 纷纷扰扰又一年(五)第10章 唯别而已矣第卌六章 居心叵测中第廿五章 是非成败转头空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