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四章 三国演义

村学的课业,并非占用一整天的时间。

因为族村的学子,还要帮助家里做事情,除非家境特别好,亦或者学舍后院里,那些准备进入州县官学,求取功名的人,才会一整天都在学舍中读书或者写字。

似昨日傍晚下学,主要是因为祭拜先贤所致。

所以晌午课业一结束,李基再一次把郑言庆单独留下来。

“言庆,你早上说,你和颜籀赌约,是赌哪一个更能得到众人的认可,对不对?”

看起来,李基似乎看出了什么,脸上的凝重之色,也减少了许多。

言庆点点头,“先生,正是如此。”

“看起来,你好像给颜籀设了个埋伏。”李基把书案上的杂物都收拾妥当,沉声道:“那你说说看,你打算怎么赢那颜籀呢?”

“先生可否听学生解说一段?”

“自无不可!”

郑言庆于是收拾了心情,把当初给徐世绩讲过的桃园结义,在李基面前说了一遍。

一开始,李基的脸色很难看。

可渐渐的,他的眉头舒展开来。等言庆讲完,他轻轻抚掌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言庆,你这句话说的实在是妙。乍听还没什么,但细琢磨,却回味无穷。不过,你未免太胆大了,三国时,刘备何时与关羽张飞在桃园结义?”

郑言庆说:“以前我听奶妈说故事,总觉得很无趣。

可后来奶妈换了一种方式,加入了许多情节,把很枯燥的东西串联在一起,我就觉得津津有味。奶妈说,这叫做小说,古时候人们为说服别人,经常会设譬取寓,征引史实,借用传说等等手段,来增加说服力。只不过,这是小道,不足取。”

李基点头,表示赞同。

而后他轻声赞道:“你这位奶妈却不简单啊……春秋战国时,大家倒是经常用这样的方式。不过就如同庄子所说:这只是浅识小道,自娱尚可,却难成大气候。”

郑言庆心说:你怕是不知道,后世时,你所说的小道,却成了大道呢!

“你那位奶妈,叫什么名字?”

“徐弥……不过她在年前,带着她女儿离开了荥阳。”

李基倒不怀疑,郑言庆会用这借口来糊弄他。毕竟这种事情,他只要一打听,就能知道真伪。只是心里面觉着有些可惜,叹息道:“却是个奇女子,可惜未曾一见。”

幸好没见,否则我又怎么编故事?

“如此说来,你就是学你那奶妈,开始编造小说?”

“正是。”

李基说:“若说研读经史,就算让你十载,也不是那颜籀对手;但若以小说之法出现,到是可以一试。恩,这法子不错,看起来你打赌时,就有了这个打算,对吗?”

郑言庆回答:“先生,若解正史,我怎敢与颜籀先生相提并论。”

李基看着言庆,表情有些严肃。

但从他的眼睛里,还是可以看出一丝赞赏笑意,同时还有一点点的震惊和好奇。

“言庆,我真好奇,你是怎么想出的这个主意?

呵呵,如果不是你坐在我面前,只怕我会认为,想出这法子的人,会是个成年人……恩,这么说来,你是想让我给你讲《三国》,好编造你的小说,是也不是?”

“先生睿智,学生佩服!”

言庆不动声色的给了李基一记马屁。

在官场上沉浮多年,郑言庆深知,这马屁并不容易拍,要言之有物,才显得真诚。

李基果然露出笑意,用镇尺轻轻敲了一下郑言庆的头。

“三国,非一日可讲解清楚。

其中玄妙,甚至远甚于《汉书》。只是当今之世,大家都研究汉书,却忽视了三国。这样吧,你要是想要听,每天下学之后,我就给你讲一个时辰。能听懂多少,看你自己的悟性了……恩,这开篇倒是颇能吸引人,依我看,可以定稿了。”

郑言庆说:“学生也这么以为,只是……这开篇,还需有一点睛之笔才行啊。”

“那依你之见呢?”

“学生曾偶得一令小曲,但不知,妥帖否。”

“唱来听听。”

郑言庆稳了一下精神,轻声吟诵出那首流传后世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李基和着言庆的吟诵,轻轻抚掌。

其实,临江仙这首词牌,在开皇年间已经出现,但主要是在教坊之间流行,并不为士大夫所看重。不过,士大夫不看重,却不代表市井中不接受。这也就是当初言庆在首阳山下做卜算子的时候,杜如晦等人见怪不怪,而朵朵却能和之的缘故。

李基听罢一曲,感慨万千。

“好一阙临江仙,确是点睛之笔。”

不过话锋一转,李基笑道:“听此开篇,发人深省。只是流传坊间的话,有些可惜了。这等小令,若是在教坊歌姬中传唱开来,想必也能令许多士大夫赞同吧。

言庆,我倒是有个主意。

你可以想办法,找一些歌姬传唱,定有不俗效果。”

老大,我知道你名士风liu,可你也该看一看,我才多大年纪啊。

我去找那些歌姬,谁又会理睬。而且,让那些歌姬吟唱,就不要钱吗?我哪有这钱呢?

李基似乎看出了言庆的心思,微微一笑。

“这样吧,此事你无需操心,我自会为你解决。”

果然是花丛老手……

李基拿起镇尺,又敲了一下言庆的脑袋,“你莫要乱想,我从不去那等风月之地。

不过我倒是有一些朋友,可以代为说项一番……只是言庆啊,你催稿太少,还需多努力才是。因为这坊间一旦流传开来的话,就不能间断,才能让大家追捧啊。”

您果然厉害!

郑言庆甚至觉得,这李基莫非也是穿越而来?

他当下点头,“先生,您以为这小说,该叫做什么名字?”

“恩,既非正史,而且还是小说……就叫戏说,你认为如何?”

“戏说三国?”

言庆心里顿时感觉腻歪。

那后世的戏说,实在是太多了,清宫戏已经把他戏说的快呕吐了。莫要戏说,戏说遭雷劈啊!

“先生,学生以为戏说三国,怕不妥当。

毕竟咱们是依托三国而著,虽非三国,但用戏说二字,未免有些低俗了。学生曾在安远堂看过一本书,里面有党等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何不就叫三国演义?”

言庆这句话,出自后汉书,周党传。

“三国……演义?”

李基突然抚掌大笑,“没错没错,文不能演义,而今我们岂不是正在演义三国吗?”

不知不觉,李基也被带进沟里了。

郑言庆用‘咱们’这样的称呼,就等于是说,这本书如果面世,就是他和李基合著。到时候,若有人质疑他一个小子,怎可能写出这样的东西时,李基就是盾牌。

在言庆看来,李基先生如今不得志,正可以此文而扬名。

这也算是他对李基的报答吧……

————————————————————————————————

和李基说到了很晚,言庆这才起身告辞。

两人约定,从明天开始,每天中午下学以后,郑言庆要留下来,听李基讲解三国。

这对他盗版《三国演义》,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基石。

临走时,李基又叮嘱言庆,不要忘记了回去看笔论,把‘字’滴基础,要打好才行。

郑言庆恭敬答应,离开了学舍。

走在回家的路上,言庆的心情愉悦了很多。

他一边哼唱着时下的小曲,一边往家中走去。在路过一片疏林的时候,郑言庆突然停下脚步。

这里远离学舍,也没有什么人经过。

他皱了一下眉头,看着眼前的这一片疏林,大声道:“林子里面的人,别躲着了,出来吧。”

说完,郑言庆将披在身上的袍子解开,脱下来。

然后把书囊放在地上,将袍子叠好,放在书囊上,这才转身,看着从林中走出的人。

第卅九章 新罗四第卅一章 长安野望1第69章 末日(四)第10章 唯别而已矣第1章 且听下回分解(下)第70章 林中 刺杀第15章 翠云回家第63章 裴世矩第卅一章 窦文蔚第卌四章 王白牛上第64章 李神通(一)第5章 安远堂二爷(上)第卌五章 准备好了第廿一章 李先生上第卅一章 窦文蔚第廿章 启程第50章 前夜第54章 暗涌(二)第1章 且听下回分解(下)第卌五章 鸠杀第卅七章 新罗二第卅五章 瓦岗兴李当王四第卅五章 风暴之安抚下第卌六章 烽火连三月十二第卌三章 新罗八第卌三章 薛伯褒第一谋第19章 黄口孺子言太平第廿一章 先声夺人第58章 君何人(下)第卅章 坦白第88章 孤教得你否?第96章 洛阳求救第卌六章 烽火连三月五第17章 长命锁第卅七章 瓦岗兴李当王六第廿三章 俚人之王第15章 金堤关(一)第83章 真凶第64章 李神通(二)第卌六章 烽火连三月九第79章 荥阳之变第74章 化工产业雏形第卌六章 烽火连三月十五第9章 悍匪解象第卅八章 新罗三第卌八章 修缘七品下第卌二章 李王初会下第2章 礼物第65章 此生不复郑姓第16章 崔道林(中)第6章 朵朵失踪第54章 暗涌(二)第62章 人善被人欺第12章 李玄霸第4章 有故事的人第7章 哈士奇(上)第17章 好斗世家子第5章 父子情(上)第89章 未来的路第14章 平南十策第卌二章 李王初会中第13章 新官上任之第一把火第60章 郑言庆,回来了第卌六章 烽火连三月五第廿五章 是非成败转头空五第卌四章 绝境第16章 未雨绸缪第63章 裴世矩第6章 朵朵失踪第72章 新年第11章 我心似君心(上)第廿八章 安远堂告急第12章 班底第卅章 天下棋局二第廿四章 童环第廿七章 处处商机第14章 徐世绩的缺点(上)第卌六章 居心叵测下第59章 擒王第69章 末日(四)第卌六章 居心叵测中第16章 决战玄武门(三)第卅九章 石灰吟上第卌四章 不肯吃亏第廿一章 武德三年的余韵第卅八章 父与子下第5章 安远堂二爷(下)第81章 邺城之战(五)第12章 班底第卌二章 武僧第50章 真邪?假邪?第卌八章 小郡主第17章 好斗世家子第廿二章 都棱镇一第5章 七学士(二)第卅二章 回荥阳四第51章 喜盈门(六)第17章 好斗世家子第16章 处江湖之远下第2章 观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