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长安好

曲江,位于长安东南。

早在秦时。此处就开辟了皇家禁苑,宜春苑,并建有著名的离宫,宜春下苑。

开皇二年初,大兴城倚曲江而建。

隋文帝猜忌多疑,且迷信风水。大兴城东南高而西北地,从风水的角度来说,龙气倾向东南。后宫由于是设立在北侧中部,故而无法在地势上压过东方风水。

于是就有当时最为著名的神棍,也就是南袁北卢之中的章仇太翼设法,采取厌胜的手段进行破除。例如,把曲江挖成深池,并隔于城外,圈占成为皇家禁苑。如此一来,就能保住隋朝的龙气不受威胁。开皇三年,隋文帝入主新都以后,认为这‘曲’字不吉,于是下令宰相高颖更改。因曲江池中莲花盛开,而莲花又雅称芙蓉。高颖在思忖良久之后,把曲江池改名为芙蓉园,与大兴城紧密相连。

池水下游。流入城中,是长安东南各坊水源之一。

到隋炀帝时期,杨广又让黄兖在曲江池中雕饰各种饰物,君臣在引曲池之畔,享受曲江流饮的乐趣,更将南北朝时文人士子曲水流觞的故事引入了宫苑之中。

不过,自武德二年始,李渊逐渐把芙蓉园开放,更下令扩大芙蓉园的规模。

如此一来,曲江流饮就不再是皇家独有的乐趣。皇族、僧侣、平民,胡人都聚集此处,成为长安一道极为独特的风景线。

武德三年时,关中和中原,渐趋平静。

曲江池自然就成为长安人颇为喜爱的一处游乐场所。或登高而乐,或曲水流觞,或泛舟水上,或沿两岸漫步……阳光明媚,碧空万里无云,曲江池畔,热闹非凡。

李言庆身着一袭月白色博领大衫,和房玄龄坐在一叶扁舟之上。

沈光操舟,一袭黑衣。

郑宏毅在一旁添酒,聆听李言庆和房玄龄之间的谈话。

作为太子*中的人,郑宏毅还兼有鸿胪寺丞的职务,秩比从六品。说起来,这也要感激当年他在谒者台的种种经历。若非在隋朝谒者台历练过,他也不可能成就今日的职务。当然。李建成向李言庆卖好的成分也包括其中,否则郑宏毅也很难坐稳。

虽然李渊不承认隋杨的地位,可房玄龄作为一方诸侯的使者,并且是敌对势力的使者,李言庆和房玄龄的会面,自然需要小心谨慎。身边得要有个鸿胪寺的官员相陪。名义上是陪同,实际上也有监视之意。只是大家都清楚李言庆的身份,倒也不需要太过关注。但程序上的事情,还是要走一下,省的有人跳出来挑错。

郑宏毅身为从六品的寺丞,又是东宫属员,倒也还算适合。

只是在言庆身边,也就没了郑宏毅说话的权力。当个酒司令,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言庆撩衣赤足,颇有几分魏晋名士之气。

而房玄龄也很悠闲,靠着船帮上的桅杆,拼着新酿的宜春酒,全无使者的风范。

“一晃,快十五年了!”

李言庆笑道:“什么快十五年了?”

“当然是我离开长安,快十五年了……呵呵,还记不记得。当初我和老杜去找你?那是我自中进士以来,首次离开长安。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房玄龄十八岁中进士,而且是隋朝开国以来,第一次科举所提名的进士。

此后,他出任羽骑尉,虽然只是一个武散官的职务,却一直留在长安,等待机会。

骨子里,房玄龄的长安情结还蛮重。

江南的烟雨虽好,终究比不得这长安的盛世气象!

李言庆破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如何能不记得?”

当年,徐世绩侍立,房玄龄铺纸,杜如晦研墨,也是他这一世,除了在窦家学舍之外,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言庆目光凄迷,突然低声吟唱:“长安好,风景旧曾谙?”

郑宏毅和房玄龄一怔,抬头向李言庆看去,做出聆听之色。要知道,自大业末年战乱开始,李言庆就再未有过诗词出现。房玄龄是行家,郑宏毅虽然比不得房玄龄,却毕竟师出名门,是颜师古的学生。所以这文人士子的素养,还是有的。

只听言庆开头一句,两人就知道。李言庆会有新作问世。

可言庆吟唱完这头一句后,立刻觉察到不对劲儿。他这一句,也仅是有感而发,全无盗诗的念头。但第一句已然出口,房玄龄和郑宏毅,都满怀期盼的看着他,让他有些骑虎难下。

闭上眼睛,他也有些无可奈何。

早知道是这样的情况,又何必卖弄呢?

深吸一口气,言庆轻声吟唱:“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长安?”

白居易的《江南好》。

不过李言庆把江南,变成了长安。

从诗词的平仄而言,有些不太工整……如果是普通人吟唱,说不得会被人骂死。

但从言庆口中出来,却似乎别有一番味道。

人们会说:这是鹅公子革新开创的诗体!有时候,名气的好处就在于此。恰好这聆听着,又是一个对长安满腔怀念的房玄龄。与其说是吟诗,倒不如说是唱出房玄龄的心声。曲江也是江,水面漂浮莲花,翠绿莲叶,映衬江水幽绿如蓝,也非常应景。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长安?”

房玄龄突然抚掌大笑,引项高歌。

歌声,在曲江上空回荡,引得无数人翘首观看。

“咦,那船上白衣者,不就是河南王千岁吗?”

“你认得河南王?”

“以前在洛阳时,曾见过几次。”

“莫非是河南王在为长安赋诗……一定是这样的,非河南王,谁又能吟出这等好诗?”

每一个地方的百姓,都有着极其浓厚的乡土情结。

谁都知道,李言庆是洛阳人、荥阳人的骄傲。他在洛阳、荥阳做过很多事情。被人们所接受,所尊重。可是在洛阳,人们听说过言庆的名字,却无太多感想。

毕竟,对于长安人而言,李言庆是一个外人。

但现在,一个外人,一个名满天下的外人,在长安城如此赞美长安,令得无数长安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你们看,河南王也认为,长安好啊!

一艘画舫和小舟错身而过。画舫很大,船头上插着一面黄锦缎子的旗帜,上书‘襄阳’二子。

从画舫里走出一男一女,男的大约在三十多,快四十岁的模样。

生的相貌堂堂,仪表不凡。而在他身边的女子,也有三旬上下,倒算不得倾国倾城,可细看,还蛮有滋味。

“舟上,莫非河南王李王千岁?”

李言庆闻听一怔,有些愕然的抬头看去。

“王爷,这是襄阳公主画舫,说话的那人,乃当朝驸马,窦诞!”

那毫无疑问,窦诞身边的女子,想来就是襄阳公主喽?这襄阳公主,是李渊的次女,但论及地位,却不算太高,全因她的母亲,是窦皇后的通房丫鬟。襄阳公主名叫李婉,性情很温和,也颇为贤惠。但在史书上,并未留下太多的痕迹。

流传最多的,莫过于她嫁给窦诞的过程。

窦诞本有妻室,后因娶襄阳公主,而不得不休妻。

好在,襄阳公主和窦诞也算举案齐眉,琴瑟相和。两人素来共同进退,也是皇室的一段佳话。

这窦诞,官拜殿中监,安丰郡公,是窦抗的长子。

李言庆不认得窦诞,可郑宏毅却认得。

言庆连忙起身,隔船一拱手,“窦郡公,一向可好?”

窦诞笑道:“果然是李王千岁!呵呵,我刚才还觉得奇怪,如此佳作,又是出自哪位之手,原来是千岁所做,果然不凡。”

“窦郡公过奖了!”

言庆说完,又向窦诞身边的女子看去,微一欠身,“小王见过公主。”

襄阳公主倒是个害羞的性子,连忙摆手,退后一步道:“千岁万不可如此……千岁乃我大唐元勋功臣,襄阳怎敢当千岁之礼呢?应该是襄阳向千岁见礼才是。”

这个女子,倒真是有趣。

李渊如今共有十九个女儿,最小的去岁末才出生。

不过这十九个女儿里,言庆只见过李云秀,听说过李永嘉,其他人一概不认识。

在言庆的印象中,唐朝的公主们,都不是让人省心的主儿。

李云秀,平阳公主,舞刀弄枪,好问政事,颇有男子之风。此后还有什么高阳啊,什么太平啊,要么红杏出墙,要么野心勃勃。这襄阳公主,倒是个特别的存在。

“李王爷,再作一首诗吧!”

岸上人,突然大声呼喊。

一个人喊出来,很快就得到了无数人的响应。

长安人皆知,李言庆文采出众,诗书双绝,只可惜无缘看见。

现在,鹅公子莅临长安,又岂能是简简单单的一首诗就能放过?

窦诞也笑道:“李王,既然大家如此期盼,何不再赋诗一首呢?久闻李王诗书双绝,下官却从未见过。不如这样,李王登舟一叙,畅游曲江,也是一段佳话。”

“是啊,妾身也常听人说,李王的诗,确是高明呢。”

李言庆看了一眼房玄龄,却见房玄龄闭上眼睛,好像睡着了一样。

这家伙无事癫狂,惹来这许多麻烦。现在倒好,居然不闻不问,置身于事外,着实可恨。

沉吟片刻,言庆拱手向曲江两岸一揖。

“非是小王拿捏,只是今日陪同苏州使者游玩,实在无法脱身。

不过,公主既然要小王赋诗,小王就在此献丑一番……这样吧,今日曲江与公主,与驸马,与诸君相逢,也是有缘。而我这好友,亦是久未至长安,小王就以此为题,赋诗一首如何?”

窦诞浓眉一挑,来了兴趣。

这可是应景诗……

窦诞能肯定,言庆这是临时起意,而非刻意准备。

不过,这要应景,还要点题,同时又是即兴……却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与襄阳公主相视一眼,夫妻两人齐齐点头。

而岸边众人,也是好奇万分,颇为期待的看着那立于小舟之上,卓尔不群的李言庆。

房玄龄这一次,睁开了眼睛。

“取酒来!”

所谓装逼就要装到底!

既然逼到这份上了,那索性就耍一回酷。

言庆一口饮尽宜春酒,抄起一根银箸,在青铜爵上轻轻敲击一下,发出‘叮’,极其悦耳的声音。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正是仲夏,花开万朵。

本来晴朗的河面,突然掠过一阵小风……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房玄龄深深吸了一口气,饮下一口浊酒,闭上双眸,似在品味这其中的滋味。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说着话,李言庆举杯相邀,大笑道:“且请诸公满饮此杯!”

“请王爷满饮!”

这诗中的意境,随着李言庆阴阳顿挫的吟唱,渐渐起了高潮。

虽然还为谈及曲江,可是人们却已经感受到了,那诗中的意境……

“李王的文采,的确不一般啊!”

襄阳公主忍不住轻声道:“盛名之下无虚士,果然名不虚传。”

窦诞也轻轻点头,“如此文采,只怕这长安城中,少有人能够超过这位河南王。”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传话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随着李言庆歌声在苍穹回荡,沈光操舟,缓缓而去。

画舫上,窦诞和襄阳公主目瞪口呆,但见那一叶扁舟消失这绿柳花丛,耳边仍回荡着,言庆的歌声。

“此君,乃真名士!”

窦诞,忍不住一声感叹。

言庆的诗词中,虽然没提起半句‘曲江’,却把曲江之美,演绎的淋漓尽致。

而岸上的那些长安人,更久久不愿离去,似在回味,那诗词中奇妙的滋味。

————————————

“人生七十古来稀,暂时相赏莫相违……”

房玄龄忍不住赞叹道:“言庆一语,道尽我心中事啊。”

李言庆翻身上马,笑道:“房兄,既然如此怀念长安,何不回来?”

“回来,如何回来?”

房玄龄跳下小舟,自有随从牵马过来。

“自古以来,北伐南者多矣,而未闻南伐北可成。”

房玄龄笑道:“成与不成,尽人事耳。”

两人看似很随便的一言一语,彼此都已经清楚了其中的含义。

房玄龄何尝不知道,李渊不会低头?这一点,从李渊对待他的态度,就可以看出端倪。

不过,他不怕!

因为他还有后招……

“言庆,如今为人臣子,滋味如何?”

他很清楚,李言庆在朝堂中的尴尬地位。

李渊想用而不敢用,言庆看似官爵甚高,但手中的权柄,却比之当年,减少许多。

李言庆微微一笑,“房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啊?”

“世上总有些事情,非你我俗人可以看穿啊。”

言庆一副高深莫测的笑容,却让房玄龄,感到有些忐忑。

今日出游,他本想试探李唐的态度,同时能撩拨一下言庆和李唐的关系。倒也不是他对言庆心怀恶念,只不过各为其主而已。但言庆的表现,却让他不免踌躇。

“房兄,天也不早了,我也要回去了。

长安美景甚多,你比我熟悉。不如我们明天去灞桥一游,赏那灞桥垂柳之美,如何?”

房玄龄一笑,“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如此,咱们不见不散!”

李言庆送房玄龄返回鸿胪寺驿馆,而后又和郑宏毅告辞。

“王爷!”

“恩?”

“太子明日在崇文馆设宴,让我问你可有时间?”

李言庆心知,自己如今是众目所视。他本不想和李建成走的太过接近,但是他抵达长安之后,李建成已经几次相邀。若再不答应,定然会令李建成心生不满。

不过,若自己去东宫赴宴,想必会令二郎压力颇大吧……

能让李世民感觉不舒服,李言庆还是非常乐意。

于是沉吟片刻,他点头道:“太子相邀,我怎敢不去?这样吧,你回去告诉太子,请他约定时间。”

郑宏毅喜出望外,连连点头。

两人在朱雀门分手,言庆突然唤住了郑宏毅。

“宏毅!”

“恩?”

李言庆牵着马,走到郑宏毅的身旁,低声道:“有一句话,出我口,入你耳,仅此而已。

在太子府,莫要太出风头。

你是郑家长房,无需依附于任何人。”

说完,言庆上马,扬长而去。

郑宏毅站在朱雀门外,呆立许久。

养真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

与郑宏毅分开之后,李言庆和沈光准备返回王府。

在途经长安东市的时候,言庆突然想起临出门的时候,朵朵曾叮嘱他买些东西。

在出门时,他已经吩咐过梁老实了。

不过出于对长安东西两市的好奇,他倒是不介意,在里面逛一逛。

人言,不入东西市,不知长安美。

东西两市,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长安的一景。

李言庆和沈光在东市外下马,把马匹丢在马厩里。

他今天出门,并没有跨乘象龙,而是骑着一匹普通的马匹。

“这长安人的商业头脑,着实灵光。”

李言庆和沈光迈步走进东市,一边走一边笑道:“你看,在洛阳三市,就没有这样的马厩。

呵呵,东富西贵,进出这里的人,都有些身家。

坊市中不许进出马匹,这长安人就在坊市外面建起简陋的马厩,收取看护马匹的费用……所以说啊,处处留心皆学问,在寻找商机这方面,洛阳人比不得长安人。”

ωωω⊙tt kan⊙C O

沈光点头道:“的确,洛阳三市往来的客商,未必少于长安。

可是却没有人看出这里面的门道……不过,若非公子谈起,我也没有留意这一点。”

“我刚才打听了一下,一匹马一个时辰,十钱而已。

可你看他那马厩里,有上百匹马,一个时辰下来,就是一贯收入。一天下来,就有几十贯,乃至于上百贯……呵呵,可你算算,那马厩搭建起来,又价值几何?”

百余贯收入,抵得上中等人家,一年的收入总和。

沈光连连点头,也是非常钦佩。

东市外面,有七八家马厩,一年下来这收入,的确是非常惊人。

两人边说话边走,突然间,李言庆停下了脚步。

“那边好像挺热闹啊!”

东市里,有一座小人工湖,此时湖畔,聚集了不少人。

言庆和沈光溜溜达达的走过去,却见人挤人,人挨人,也看不见里面的状况。

沈光轻声道:“公子,且让沈光为您开路。”

说着话,他迈步上前,往人群里挤。只是他每走出一步,身体就会有一个极为细小的摆动。随着身体的摆动,出现一股极为轻弱的撞击力。这股力量不大,却足以把人撞开,而又不至于让被撞的人发火。李言庆紧跟在沈光身后,暗自感叹,沈光这一身武艺,越发的炉火纯青了……单只这一首,就能看出他的造诣。

湖畔一排杨柳,两个人正在斗剑!

这东西两市,有许多胡商,一言不和拔刀相向的事情,也是稀松平常。

李言庆看了一会儿,觉得无趣。斗剑的两人的确是棋逢对手,只见剑光霍霍,叮叮当当响个不停,看上去非常热闹。可是在李言庆和沈光眼中,这两人的身手,实在是不值一提。

“公子,如何?”

李言庆不置可否,耸了耸肩膀,表示兴趣不大。

就在这时,只听那斗剑的青年突然大喝一声,买了个破绽之后,一脚把对手踹翻在地。

“小子,还敢嚣张吗?”

明晃晃的利剑,抵在那青年的咽喉处。

战败的青年脸通红,“我认输!”

“认输就乖乖的把钱拿出来……也不打听打听,这绿柳苑是什么人的?今天你运气好,若是八爷在,至少要你小子半条命。”

“啊,这是八爷的场子吗?”

战败的青年,顿时露出惊慌之色,“小人不知道,若是知道的话,怎敢冒犯八爷虎威。”

李言庆一怔,不禁疑惑的看了那两青年一眼。

“沈光,这八爷又是哪个?”

——————————————————————————————

那啥,能不能给两张pp提提神?

推荐都市神作《做人法则》,马可菠萝巨巨出品。

书号:1738381

左仁是一个不通人情世故的木讷男,明明心地很好,可总是在说话做事的时候不经意间得罪人,因此认识他的人都不愿理他,左仁为此苦恼万分。

这一天,左仁得到了一个来自未来的小仪器,这个小仪器可以轻松的探测到目标的情绪变化,以及简单的身体状况,并作出最正确的应对方案。

从此,左仁学会了做人,朋友遍布天下,红颜知己不计其数,幸福也因此而来。

书页上有链接

第57章 东都(六)第81章 邺城之战第14章 反常的毛旺一家第81章 尔欲战 便来战第廿七章 他是秦琼第卅二章 回荥阳五第19章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第卅一章 驱虎吞狼乎第卌三章 二月春风似剪刀第68章 愿来世不生帝王家(下)第79章 荥阳之变第67章 诚意第62章 殇逝第5章 王府门外的偶遇第卅一章 长安野望二第7章 无垢第卅九章 石灰吟下第廿六章 房玄龄的选择三第12章 麻烦来了(下)第76章 危机第18章 昔日老军第1章 雨霖铃第廿五章 是非成败转头空三第廿四章 傀儡第廿六章 房玄龄的选择四第12章 李玄霸第廿五章 是非成败转头空二第11章 我心似君心(上)第16章 崔道林(下)第78章 言庆露心声第7章 小看了古人第12章 长安一夜(二)第廿五章 是非成败转头空三第廿五章 是非成败转头空二第95章 江淮第一悍匪第卅一章 长安野望1第12章 竖子敢称霸王?第卅五章 风暴之安抚下第51章 喜盈门(三)第卌章 隋末大拆迁下第廿三章 裴娘子第廿九章 大难临头上第51章 喜盈门(三)第93章 夜谈第卅二章 风暴之端倪上第58章 君何人?(上)第廿章 启程第卅章 回荥阳二第卅二章 风暴之端倪下第卌一章 新罗六第廿九章 大难临头上第19章 安南都督第77章 何人死期?第50章 被姑姑痛恨的男人第50章 被姑姑痛恨的男人第59章 噩耗第廿六章 房玄龄的选择一第5章 父子情(上)第57章 俱伤第廿七章 缘来如此第16章 决战玄武门(三)第卌六章 烽火连三月一第11章 我心似君心(下)第卌七章 我本一俗物下第8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第91章 父子相见第廿二章 言庆出招第卌一章 新罗六第16章 金堤关(二)第卅六章 瓦岗兴李当王五第16章 金堤关(二)第卌章 火马奔腾第3章 沉香槊第4章 七学士(一)第3章 外交杀人事件(中)第廿三章 借粮第69章 末日(七)第81章 邺城之战(二)第9章 悍匪解象第廿章 欺人太甚第卌五章 若有缘时自相逢第5章 安远堂二爷(上)第卌八章 尸山血海四第6章 长安好第70章 林中 刺杀第卌五章 鸠杀第卌九章 三娘子第卅二章 平壤一夜五第卌六章 尸山血海二第51章 尸山血海(七)第2章 开皇十八年(上)第廿九章 大难临头上第卌二章 武僧第卌六章 烽火连三月八第18章 金堤关(四)第16章 决战玄武门(三)第65章 不如意事常八九第82章 河南王(中)第11章 我心似君心(下)第卅二章 回荥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