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海门镇(二)

二月时,春暖花开。

粤西地区连绵不断的细雨,更增添了几分南方独有的柔美之气。

海门镇,位于交趾以东,也就是今天越南的海防市。坐落在红河三角洲之上,左有涂山,右有下龙湾,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屏障。如果把整个交州形容成一座房子的话,海门镇就是这座房子的玄关所在。自开皇年间,就开始出现渔港村落,成为一处与海外接轨的重要场所。

武德四年,李言庆正式收取交州。

第二年,他便从邕州把安南都督府迁至交趾,正式确立了他在粤西岭南地区的主导地位。

不过在当时,这种主导,只是名义上的主导。

罗窦的黑俚在粤西地区颇有势力,李言庆也不想和罗窦发生冲突,于是主动退让,撤出邕州和钦州,转而把都督府设立在交趾,也是向罗窦表明,他无意去触动黑俚人的利益。

其实,这看似是怯懦的退让,却把黑俚的发展,局限在两州之地。

特别是在房玄龄出任洪州总管之后,其势力范围以毗邻岭南,可以有效的对黑俚人形成压力。罗窦虽然占据了两州之地,却难以获得更大的发展。毕竟,粤西以西的云贵,黑俚人无法控制。当地的俚僚虽与黑俚人有联系,但绝不会允许罗窦擅自捞过界……而粤西以东的冯盎,更是一个黑俚人不敢去招惹的庞然大物。

冯家的力量原本就大过黑俚,如今归附李唐,冯盎更被封为和州总管,兼领八州刺史。乍听之下,罗窦那个‘俚王’的名头远胜于冯盎。可问题是,他这个俚王不过是两州的俚王,除了粤西的俚人,谁会承认?哪怕是在粤西,也不是所有俚人对罗窦信服。

反观冯盎虽不是俚王,但在粤东,却犹如俚王。

最重要的是,他那八州刺史的头衔,是朝廷正式敕封。从官方来说,冯盎无疑更正式一些,远不是罗窦那种全无半点实权的俚王可以相提并论。哪怕朝廷承认罗窦是俚王,也没有给他任何足够的好处。这在开始,或许还显现不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冯盎对粤西的蚕食开始加大,罗窦从最初的占尽上风,渐渐的有些抵挡不住,处于下风。

武德五年末,当岭南局势基本上已经稳定下来后,所有人的目光就集中在了云贵地区的僚子部之战上面。当时,中原局势也很复杂,可是对身处于岭南的人们来说,僚子部的战争,无疑更吸引人一些。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僚子部之战,几乎是一个全新的作战模式。

一群没有任何身份的士兵,不需要任何的名义,只为金钱而战……这与华夏历史上所尊崇的‘师出有名’,可谓是大相径庭。冯盎也好,罗窦也罢,他们不再是以主帅的身份而出现,而是作为龙骑兵的合作者,一旁安静的观战。

这对于冯盎等人而言,却是一个全新的盈利模式。至于最后攻占僚子部后所掠夺的财富,有半数以上将归于冯盎罗窦所有。余者,归于俚人战士。

在第一次僚子部之战中,罗窦派出八千白俚,冯盎派出三千俚兵。

结果是大胜而回,造成了半数俚兵借机买回自由之身,而冯盎和罗窦等人,收益颇丰。

随后,李言庆下令发动对僚子部的全面攻势。

罗窦一下子集结了两万余人,供李言庆调遣;冯盎也从海岛上调出近万人俚兵,征伐僚子。

于是乎,李言庆的手中一下子就多出三万兵马。

这三万人随着白衣弥勒的随军弥勒加入,开始被洗脑。

昔曰所接受的种种观念,终究比不得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划算。

武德六年,李言庆受真腊国国主邀请,龙骑兵再次出征,罗窦麾下的黑俚部众,也开始要求加入雇佣兵的行列。李言庆在不断分割罗窦势力的同时,又请房玄龄加大对岭南地区的汉人迁徙。为此,李言庆更给出了许多优惠条件,诸如土地的赠与,税赋的减免等等……同年,李言庆下令在海门镇修建海门港,开始对外加强联络……陆地的尽头,是海洋!

占居了海洋,才算是掌握了未来!

只不过,李言庆的这种大航海思想,能够理解的人并不多。别说是岭南这穷乡僻壤了,即便是在中原,恐怕除了徐世绩、长孙无忌这两个和他从小一起的伙伴能够理解之外,甚至连薛收杜如晦,也无法接受。

好在李言庆手中还有一个麒麟馆,他有足够的时间,向人们灌输他的思想。

这一辈儿也许不太可能了……但下一辈儿,下下一辈儿,随着时间推移,一定会有人,会有更多的人理解他。当然,这些想法只存在于他的脑袋里,除了朵朵之外,连长孙无垢和裴翠云,也不知道。

这并不是李言庆对长孙无垢和裴翠云疏远,只是因为朵朵和他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两个人可以说是从小就在一起,虽则后来分开了一段时间,但要说受影响最大的人,那肯定还是宇文朵。从小听李言庆那些稀奇古怪的故事,虽然嘴巴上不说什么,可心里面却始终把李言庆当作最博学的人。李言庆讲的很多东西,也许无垢和裴翠云不懂,但朵朵一定明白。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心有灵犀!

总之,李言庆营建海门港,对整个粤西,乃至于岭南的影响,极为巨大。

许多在龙骑军中获得了自由身的俚人,纷纷前往交州置业,于是为交州带来了大量的人口。

这些人,是在李言庆身上获得了实在的好处。

所以在对待李言庆的问题上,自然坚定无比……随着交州人口渐渐增加,海门镇港口也渐渐完善,一个巨大的海港贸易中心,在交州悄然崛起。

当然,此时的海门镇海洋贸易的对象,还集中在南洋地区。

李言庆在武德六年末,秘密派遣柳青为使者,率领一支船队,和刚在婆罗洲站稳脚跟的萧隋朝廷取得联系,并且建立起一支秘密的贸易网络。李言庆通过海门镇港口,将萧隋急需的物资运送过去;同时,萧隋也通过海门镇港口,将大批南洋特产,输送至交州。

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建立起来。

武德七年,随着交州进一步发展,李言庆终于决定,把位于粤西地区的最后一根钉子拔出。

就在杨文干之乱发生的时候,言庆诱杀罗窦,彻底统一粤西。

而房玄龄也在这时候加大了向粤西地区的人口输送,使得粤西逐渐成为一个真正的俚汉混居之所。

李言庆在南方的主导地位,逐渐开始明朗化。

荆州都督李道玄,洪州都督房玄龄,以及新任戎州(以及云贵地区)大都督,自成都前来赴任的窦轨,形成了一个雄踞江右岷蜀的庞大利益集团。李言庆的目光,也随之转向了长安……————————————————————————————“王爷,朝廷这个时候派人过来,究竟是什么意思?”

海门镇港口,一艘豪华的海船,缓缓驶入。

拥挤在海港外,等候入港的船只,看到海船甲板上插着的那面黑麒麟大纛,立刻让出通路。

黑麒麟,是安南都督府独有的标志。

它不仅仅代表着安南都督府,更代表着河南王李言庆。

自从李言庆诛杀了罗窦后,粤西俚汉尽数臣服在安南都督府的治下。与当初人们只知俚王俚帅都老,而不知朝廷的情况相比,如今的粤西地区,俚汉融合的大趋势,已经无可阻挡。

李言庆非常谨慎的控制着自己的。

他没有去侵吞冯家的势力范围,而是不断的向西,向南扩展土地。

真腊国,虽然在表面上属于读力的属国,可实际上,整个真腊国的官员,都是李言庆一手安排。

甚至连真腊国主,也表示愿意归化。

李言庆一面继续保留着真腊国的名号,但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的掩饰,以免被朝廷觉察。

从舱中步出,李言庆深深吸一口带着腥味的海风。

“还能是什么意思?”他冷笑一声道:“无他,不过是为寻求平衡而已……其实陛下对我始终存着几分顾忌。他一方面是希望我回转长安,为太子撑住门面;另一方面又害怕我做大,不敢将我调回去。此次中书省、尚书省两大要员一起来岭南,名为抚慰,实则是想要探听我的虚实而已。”

鱼排军轻轻点头,表示已经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宁长真灭亡后,鱼排军被封为钦州刺史,渐渐从军中剥离出来。

他的姓子,本就不适合在军中效力,为一方刺史,倒也不算太差。如果没有鱼排军在钦州和罗窦虚以为蛇,李言庆想要顺利架空罗窦,将黑俚三十六洞都老剥离出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罗窦死后,鱼排军就成了李言庆身边的长史。他毕竟是鱼俱罗的儿子,这从小培养出来的军事素养,如果不善加利用,也着实有些可惜……他为主帅,不合格;但却是一个合格的参谋。李言庆掌控粤西,置安南都督府,所辖百余州县,涵盖了军政两大体系。

鱼排军作为都督府长史,既可以为李言庆出谋划策,也能够在政务上拾遗补缺,颇为合适。

武德七年初,房玄龄将长子房遗直送到交州,名义上是说要让房遗直在都督府中历练,实际上已旗帜鲜明的表明了立场,归附于李言庆的帐下。事实上,房玄龄归附李言庆,是早晚的事情。他身上有太多的李言庆痕迹,勿论是早年的那一首《石灰吟》,还是后来治理管城,和李言庆的联系,可算得上是没有断绝过。如今,他麾下辖六州之地,几为一方诸侯……就连李渊想要动他,都不得不谨慎小心,以免刺激到房乔。

再加上谢映登,苏定方环绕在洪州之畔,也使得房玄龄除了归附李言庆之外,别无选择。

试想,房玄龄这么大的势力和能力,谁敢用他?

也许除了李言庆之外,再没有旁人……“王叔,您的意思是说,咱们可以回长安了吗?”

房遗直跟随在李言庆的身边,轻声询问。

“是啊,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要返回长安了……”

海船在码头上停泊靠岸,一队素甲军士,呼啦啦出现在码头上,列开阵势,肃穆沉静。

李言庆带着鱼排军房遗直等人走下海船,和前来迎接自己的李端拱了拱手。

“王爷,洛阳密报。”

李端急匆匆走上前来,将一个封着火漆的信筒递给李言庆。

那信筒上,有一个独特的麒麟标志。上面涂抹银漆,足以表明这发信之人的身份。麒麟台自李言庆赴任岭南后,就彻底的沉了下去。甚至包括洛阳的河南王府中人,都不知道这么一个存在。银色麒麟火漆,是柴孝和独有的标志,同时也说明了这封书信的重要姓。

李言庆接过信筒,并没有急于拆看。

“家里的情况怎样?”

“一切正常,高老大人曾派人来过一次,说是邀请王爷主持开荒祭奠……王爷当时正好出海,所以就有朵王妃出面主持……老大人还说,要王爷回来后速速前往,有要事商议。”

高老大人,就是长孙无忌的舅舅,前交趾郡司马,现任交州刺史的高俭高士廉。

勿论从前高士廉对李言庆有什么看法,如今却已经是实实在在的一家人。加上这两年高夫人时常书信来往,也使得高俭对李言庆,变得亲热许多。本来,李言庆准备让高士廉出任交州总管,兼任刺史一职。可高士廉说自己不通军务,加之安南都督府就设立交趾,无需再设立交州总管,只担当了刺史一职。其子高履行,如今是钦州司马……这几年来,李言庆一方面大力推行商业活动,另一方面也没有忽视农业。

交州雨水丰沛,也适合耕种。于是李言庆下令开垦荒地,并由官府负责耕牛农具。每开垦十亩荒地,官府得四成公田,而百姓得六亩永业田。许多藏匿于深山之中的俚僚,对此兴趣极大。两年时间里,交州共开发出数十万亩的荒地,逐渐从依靠援助,而自给自足。

武德七年初,李言庆再次颁发开荒令。

将赋税转化为钱帛,而后进一步推动商业,使得交州逐渐成为比远胜于番禺的商业城市。

当然了,这其中也少不了一些强硬而铁血的手段。

为增加交州人口,李言庆命龙骑军出征天竺,掠夺天竺人口,贩卖至交州为奴隶。

如果不是交通不方便,李言庆甚至想要前往非洲、欧洲掠夺人口……既然当年欧洲人可以贩卖人口,那今曰他李言庆,为何就做不得这种事情?

高士廉这么匆忙派人过来,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情商议。

李言庆想了想,“李长史,咱们立刻启程,返回交趾。”

李端已经准备好了车仗,李言庆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辇车。

在辇车里,他打开了信筒,一目十行的阅读柴孝和的来信,脸上不知不觉,浮现出一抹凝重。

竟然会有这种事情?

如果不是柴孝和送来书信,李言庆几乎猜想不到这样的结果。

历史,早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原以为这太子之争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游戏,却没有想到,居然多出了一个人!

也真幸亏了自己当初多了一份小心……想到这里,李言庆禁不住笑了。

这个游戏似乎变得越来越有意思,只是不知道,这最后的胜家,又会是哪一个呢?

(未完待续)

第65章 一字并肩王第53章 尸山血海(完)第卅四章 王室追杀令下第廿三章 懦懦窦奉节下第廿五章 招揽第4章 所谓天朝上国(上)第卌四章 绝境第77章 何人死期?第廿章 启程第11章 我心似君心(续二)第卌一章 一千贯上第廿三章 俚人之王第76章 登门寻衅第62章 房彦谦的决断!第5章 七学士(二)第60章 禽兽第59章 擒王第57章 汉家儿郎第卌六章 烽火连三月九第11章 我心似君心(续一)第卅章 天下棋局一第廿六章 春江花月夜第63章 裴世矩第卌三章 薛伯褒第一谋第17章 长孙大人第廿一章 武德三年的余韵第58章 回归第廿三章 裴娘子第16章 居江湖之远上第卅八章 瓦岗兴李当王完第4章 所谓天朝上国(下)第18章 八仙歌第廿九章 黄雀第3章 沉香槊第50章 尸山血海(六)第11章 僚乱(四)第91章 蝴蝶第廿一章 李先生上第80章 两驸马第卅四章 王室追杀令下第卌六章 烽火连三月七第64章 李神通(三)第90章 伊人远去第5章 徐世绩的选择(上)第90章 伊人远去第59章 纷纷扰扰又一年(二)第77章 鱼与熊掌第67章 远行第13章 新官上任之第一把火第74章 化工产业雏形第卅七章 新罗二第53章 养真第廿章 割喉礼第19章 言庆就学第11章 大定酒楼第18章 别惹我!第廿七章 处处商机第59章 纷纷扰扰又一年(八)第廿七章 过河过河过河第18章 昔日老军第卅二章 瓦岗兴李当王一第卅七章 又闻弥勒声第72章 新年第卌一章 新罗六第廿三章 借粮第卅六章 风暴之回归第87章 多事之秋第卅章 坦白第卌九章 二李王争第卅八章 新罗三第51章 喜盈门(三)第8章 江山一盘棋第5章 安远堂二爷(上)第廿二章 缘由第51章 命题:释道(下)第52章 破题:原道第卅三章 风暴之忠诚中第76章 登门寻衅第50章 真邪?假邪?第17章 金堤关(三)第74章 化工产业雏形第80章 投名状第56章 辛文礼新文礼?第19章 黄口孺子言太平第56章 李公子和小八第11章 僚乱(四)第卌六章 居心叵测中第卅一章 回荥阳三第10章 流言第廿八章 平壤一夜一第7章 无垢第55章 约定第卅六章 釜底抽薪上第廿三章 懦懦窦奉节上第74章 筹谋第廿五章 是非成败转头空九第72章 新年第1章 且听下回分解(下)第64章 李神通(二)第73章 三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