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典当头面

“如果《齐民要术》上头也有提到,那妙儿说的这个法子兴许真的可行。不过这个法子要是没人用过,我们用了会不会太过冒险了?”张大郎一如既往的谨慎保守,首先想到了最坏的结果。

张三郎则一脸不以为然的说道:“我觉得妙儿这个主意好,处处都想得十分周到、我看可行!大哥,赚钱的事哪一样没风险?我们先前不是都已经商讨过了吗?我看,我们就按妙儿这个主意来挣第一笔私房钱!”

张大郎一听这话马上有些不悦,摆起长兄的架子教训起张三郎来:“小三,我们做事不能如此草率,得从长计议、细细斟酌才是!你这毛毛躁躁的性子什么时候才能改一改?”

张三郎心里对张大郎做什么事都不敢冒险搏一把也很不满,因此他马上小声的嘀咕了句:“什么从长计议、细细斟酌?我看是畏手畏脚、婆婆妈妈才对!”

“小三!你……”

“打住!大哥、三哥你们别吵了!”

眼见着张大郎兄弟越说越不愉快,妙儿不得不大喝一声打断他们的对话,然后拿出了小管家婆的风范,直接做主说道:“不如我们典当头面的钱拿来买了田后分成三份,一份继续种最保守低风险的稻谷,另外两份用来挖鱼塘、养鱼种桑……我这样安排,大哥、三哥你们同意不?”

张大郎兄弟先是对视了一眼,随后一起点了点头,道:“同意!”

既然张大郎兄弟已经没有异议了,那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典当头面了,并且妙儿兄妹也得好好的和尤大牛商量、商量,毕竟他们阅历不足,这件事还是要尤大牛这个大人在旁帮衬着才行。

至于田地买在哪里,妙儿兄妹在赶去尤家的路上就已经商量好了———这田最好是买在尤家村、由尤大牛帮着照看打点,绝不能买在矮岭村、也不能让张光崔氏他们知道,否则他们定是会再起坏心、想方设法的把那些田地霸占了去。

妙儿兄妹三人赶到尤家后,一坐下就急忙忙的把来意说了。这寄放在尤大牛那儿的那套赤金头面本就是妙儿的,妙儿想要用它来当生财的引子、尤大牛自是没理由不给。不过尤大牛还是仔细的问了妙儿兄妹的详细计划,也晓得他们这钱是非赚不可,否则日后什么事都干不成。

当然,一次、两次尤大牛不在乎拿银点钱出来帮妙儿三兄妹,但妙儿他们也不能总是靠舅父、得顾及舅母那头的感受才行,他们始终得靠自己的努力赚来稳定的进项才行,不能老是想着依靠别人。

这一点尤大牛心里也明白,所以他没有提出要借钱给妙儿兄妹。不过尤大牛听了妙儿的计划后,虽然有些将信将疑、但还是把头面拿出来给妙儿,并用自己的法子鼓励妙儿兄妹道:“你们几个不要畏手畏脚、大可放开胆子干!”

“这田就买在咱家附近,有大舅父替你们照看着、你们尽管放一百个心!你们种桑养鱼能赚个满盆钵自是最好了,不过典当的期限到了、不能赚回本钱你们也别忧心,到时候大舅父会先想法子帮你们把头面赎回来。”

有了尤大牛这句话、妙儿兄妹心里立马踏实了许多,虽然妙儿兄妹并不想靠尤大牛赎回头面。但尤大牛把话一说、他们心里总归是有了个底,也晓得了最坏的打算不过是欠尤大牛人情和银钱,而只要肯用心肯干,欠的人情和银钱总归会有还清的一天……

于是取了头面后,为了安全起见,尤大牛亲自陪着妙儿兄妹再进了一趟城,一路打探、最终寻了一家口碑名声都不错的典铺。

这妙儿穿越到北宋也有十一个年头了,但却是头一次进典铺,于是还没进门妙儿就忍不住好奇的四下打量———只见那典铺看起来和寻常的铺着没什么两样,唯一的区别是别的铺着都是铺门打开,典铺的铺子门上却挂着一张毡布帘子,帘子上头写着个大大的“典”字!那块厚重的毡布帘子遮住了铺子里的情形,给人一种神秘的隔世之感。

掀了帘子进了铺子后,妙儿首先看到的是一个高大的柜台,那柜台上面竖着一排小栅栏、只在栅栏上开一个小窗,看起来有点想现代早期的银行窗口。小窗口后坐了一个有着花白胡子的老掌柜,尤大牛一见那老掌柜就率先把身子探过去,开口问道:“老掌柜,赤金的头面一套能典多少银子?”

那老掌柜先是眯着眼打量了尤大牛一眼,见他一身布衣、做庄稼汉打扮,不免有些小瞧了他、以为他最多也就来典几套衣裳,因此有些爱理不理的答了句:“得看那套头面的成色如何。”

老掌柜的怠慢让尤大牛有些恼火,语气也立时变得冲了几分:“都说了是赤金的头面,那自然便是足金打出来的,这有什么好看的!”

“那也得先瞧瞧物事打小、样式什么的,你不把物事给我瞧瞧,我怎么给你定价?”老掌柜头也没抬的答了句,一手拿账册、一手飞快的拨弄着一架算盘,自顾自的算起了账来。

妙儿见尤大牛似乎更加恼火、一副想冲老掌柜叫板的模样,赶忙使了个眼色让张三郎拉住尤大牛,自个儿则笑着把手里的小布包打开,小心翼翼的拿出尤氏留给她的那套头面,一边拿得高高的给老掌柜打量、一边不紧不慢的问道:“我们想典的就是这套头面,老掌柜你尽管仔细瞧瞧,瞧好了给我们开个价就成。”

那老掌柜见妙儿笑容满面且语气和善,总算是放下手中的活计、眯着眼仔细的打量妙儿手中那套头面,见果然是足金打造的、样式也算精细,于是捋着下巴那把山羊胡思忖了一会儿,对妙儿比了一个手指头:“一百贯钱。”

妙儿还没答话,一旁的尤大牛就先跳了起来:“一百贯钱?!你坑人啊!价钱压得这般低,我们不在你这里典了!”

尤氏留给妙儿的头面一套有好几件呢,且还件件都是足金打造,因此就算拿来贱卖了也不能只值个一百贯钱,怪不得尤大牛当场就被气得要拉妙儿离去。

妙儿知道一百贯钱也就是一百两银子,心里也觉得低了一些。但妙儿觉得没和老掌柜砍价就走有些太着急了,于是妙儿一面出声让尤大牛稍安勿躁,一面不慌不忙的对老掌柜说道:“掌柜的,你这价钱压得也太狠了些了,你出这个价钱、可就有些不诚心了!你若真想收下我们这套头面,就爽快点给个实在点的价钱,不然我们可就换别家典去了……”

那老掌柜其实也很想收下妙儿手里那套头面,毕竟收穷家小户人家的物事,可比收那些大户人家的人为了救急、临时拿出来典当的物事要赚钱多了———这大户人家手头一时不便、或是临时遇到什么突发状况,大多会拿些金贵些的物事上典铺典了救急。这样的人家回头等手头转开了,大多都会把物事赎回去,典铺也只能赚点子利息钱。

而像妙儿几人这样出身穷家小户的小老百姓,典期到了、拿不出银钱把物事赎回去的可是比比皆是。而期满不赎、典铺便有权把物事变卖,这变卖的时候、典铺定是不会再贱卖,这样一来这典铺大多都能赚翻倍……

————————————————————7.9号第二更奉上————————————————————————

第十六章 掩护“道具”第六十五章 冲喜第七十九章 开麻袋放狗第八十九章 北宋典妾(二)第二十五章 再被“非礼”第三十六章 相国寺之行第六十六章 死不悔改第五十三章 妙儿管家第二十二章 分府单过(一)第六十章 娘子最大第五章 丰厚的回报第七十二章 尤氏的另一面第四十八章 无中生有第十一章 崔氏的心思第十二章 红红火火第一百零四章 惺惺作态第十九章 郎有情妾有意第五十六章 欢喜成亲(二)第十四章 苏二娘择婿第五十二章 北宋路演第一百零五章 尤氏遗愿(一)第十一章 原来如此第四十二章 蝗虫来袭第五章 丰厚的回报第三十七章 艰难的抉择第五十六章 同病相怜第八十章 崔氏上门第十五章 母女话谈第六十章 娘子最大第二十五章 狭路相逢(一)第三十九章 全民皆扑卖(二)第九章 琐事一两桩第十九章 郎有情妾有意第二十七章 各自生闷气第二十三章 妙儿酿酒(一)第二章 巧娘(二)第二十章 先上车后补票第五章 总算落脚第八十九章 北宋典妾(二)第十二章 红红火火第十章 自食其果第四十八章 无中生有第七章 考验(二)第十二章 红红火火第二十章 赶巧遇见第十七章 崔黄使坏第四章 溺死第二十六章 欢喜冤家第十二章 养珠(一)第六章 张光狼狈第二十三章 妙儿酿酒(一)第十六章 翻脸不认人第五十一章 事情败露(一)第十七章 被迫陪偷情第九十一章 卖妾(二)第四十四章 不速之客第七十八章 和离不易第二十五章 狭路相逢(一)第八十五章 腼腆小正太第六十二章 巧妙掉包(二)第五十三章 打破僵局第八十二章 家法伺候第二章 远离山寨第九章 突发意外第三十四章 我要隐私权!第三十六章 难产第七十章 兄长求情第七十四章 男人也会不要脸第十一章 珠分九品第二章 巧娘(二)第二十六章 欢喜冤家第七章 灵光一闪第五十四章 巧娘(上)第七十二章 尤氏的另一面第七章 一流神棍第四十章 扑卖螃蟹第二十三章 分府单过(二)第四章 溺死第五章 妙儿出主意第十三章 金榜题名第三十二章 三郎心病第十三章 金榜题名第六十四章 恶气终出第二十一章 智退饥民第六章 兄妹齐心第二十四章 绝不退亲第十一章 原来如此第四十一章 多出来的首饰第七十二章 尤氏的另一面第三十八章 欠揍的小胖子第一百零三章 猫哭耗子第十章 感动第三十四章 热闹瓦肆第二章 巧娘(二)第二十六章 报仇雪恨!第三十章 计败第三章 骨气第三十一章 苦劝大郎第二十三章 分府单过(二)第十章 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