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山寨也是一门技术活(中)

总之,在得到了一批民用版方舟反应堆的实物和介绍说明书,并且确认了这东西在自己的世界也能正常运转之后,时空通道另一边的中国政府就立刻组织起了专家攻关小组,对方舟反应堆进行逆向测绘。

逆向测绘这玩意儿,一向是中华这个山寨大国的拿手好戏,各种山寨货一开始都是这么搞出来的。

其实,仿造各种山寨货这事情,也是一门要求很高的技术活,不要看着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制造”里面有着那么多山寨货,就以为山寨先进科技产品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事实上,那些国产手机、国产平板电脑之类的山寨货,可不是什么手工艺品或者小五金零件之类的简单玩意儿,而是涉及一整个工业体系的终端产品。假如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就是把成套的图纸和样品全都摆你面前,多半都山寨不出来!

真要是所有现代的科技产品都那么容易山寨,中国计算机产业就不会前后苦心经营了几十年,都拿不出有竞争力的“中国芯”,而中国的航空企业更是拿着诸如黑鹰、斯贝等一大堆名牌样品,前后折腾了二十多年都搞不出什么成果来。这还是在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科技代差的条件下。

至于印度这个“未来强国”,在仿制山寨货方面更是笑话,他们的阿琼坦克就是“万国牌”技术的山寨货,但结果折腾了三十年,最后也只搞出了一个囧囧有神的样子货,连本国陆军也不愿意采购。另外还有日本的“心神”战斗机,前后折腾了那么多年,也依然只存在于航空自卫队的梦中。

就连号称科技发达的前苏联,也是把同一款坦克发动机修修补补,从二战一直用到了八十年代。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落后国家的科学家居然如此愚蠢,连技术资料都看不懂吗?真相当然不是如此,技术原理只是让人知道该怎么做,只有核心数据才能让人知道,那些具体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这些核心数据代表着一次次的实践操作,代表着无数的资金、血泪甚至死亡,是发达国家多少年工业文明的经验积累。就拿冶金来说,一次次不同的生产操作顺序,不同产地的矿石原料,不同的应对方案,或错或对的失败总结……这些都是把技术从纸上落实的学费,任何人都必须得交,几乎没有捷径可走。但若是有了这些核心数据,就能在废墟上迅速重建起一套新的工业文明——正是靠着这些多少年一代代积累下来的数据,德国人才能在二战后迅速在废墟上崛起,重新建立的工业体系论先进性仍旧是世界一流。而若是像中国这样白手起家的,就算有苏联援助的技术,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出现一系列水土不服的问题。

而王秋他们搞到的方舟反应堆,干脆是另一个世界的高科技产品,不仅在技术水平上超越了王秋他们的世界二三十年之久,甚至连各种技术标准的规定都是截然不同,山寨起来的难度可想而知。

举个例子,光是方舟反应堆上所使用的各种合金部件的材料配方,它的获得就包含了成千上万次的实验,唯有通过这些实验,才能确认所有影响生产的因素,并且将这些数据以函数变化曲线的形式呈现,这就是核心数据的体现。只要有了基本标准,有这个函数变化曲线,就能根据具体的材料情况,设计出专门针对的变化,从而保证该合金部件的合金材料的性能是达标的。而这还仅仅是一种合金材料的核心数据,其它的各种零件,从电子元件到散热材料,每一样都包含着相关的工业链,每一条工业链都有着自己的一套核心数据,无论少了哪一个,都无法仿制出一模一样的方舟反应堆来。

但是,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能源危机,中央也是发了狠心,几乎是不惜一切代价,纠集各方面的精兵强将,对方舟反应堆进行研究攻关。按照郭政委的说法就是“拿出了当年卖了裤子饿着肚子拨着算盘珠子也要造出原子弹的精神气”,打响了轰轰烈烈的“山寨方舟反应堆大会战”。

不管怎么说,王秋他们在漫威世界纽约曼哈顿史塔克工业大厦展销会搞到的方舟反应堆,毕竟只是面向一般市场的民用品,首先考虑的不是先进性,而是控制成本和方便大规模生产的需求,所以技术含量还没有高到太夸张地程度。材料里也没用上振金(美国队长那个盾牌的原料)或者艾德曼合金(X战警之中金刚狼大叔的武器)之类,过分高端大气上档次到让人想要挠墙的奇葩玩意儿。

因此,在“举国体制”的研究压力之下,还有不计成本的巨额资金投入,并且借助王秋他们通过漫威世界的公开途径,比如图书馆或学术刊物,设法搜集到的一些异世界技术资料,中央组织的山寨科研攻关团队,在山寨方舟反应堆这一课题上的进度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他们先是以最快速度完成了逆向测绘,随即疯狂地进行了无数次试验,很快就吃透了里面蕴含的各项技术,随即完成了对一个又一个部件的仿制工作。即使是实在无法完美仿制的,也找出了类似功能的代用品。此外,中央在山寨任务的标准上也调低了要求——史塔克工业集团能够把方舟反应堆做到巴掌般小巧,中央组织的山寨科研攻关团队则没有如此夸张的要求,若是凑出了一台类似于小轿车甚至大卡车那么大体积的方舟反应堆,也就算是基本成功了。

但问题是,在一个最关键的环节上,中国的山寨科研攻关团队却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

“……简单来说,就是你们目前的研究工作遇到瓶颈,凭借现有技术水平无法合成出托尼。史塔克的新型方舟反应堆之中,那种用来代替钯板的,在原本的元素周期表上不存在的,据说是清洁无污染的新元素,所以希望我们想办法跟钢铁侠接触一下,获得使用钯的老式方舟反应堆技术?”

王秋困惑地眨了眨眼睛,“……可是,为什么需要的是使用钯的老式方舟反应堆技术,而不是生产新元素的办法?使用钯的话不是有中毒的危险吗?就像《钢铁侠2》电影里那样?”

“……唉,生产新元素的办法,乃是如今史塔克工业集团的看家法宝、吃饭本钱,怎么可能拿出来卖给外人?而且,跟现代核裂变反应堆里的铀和钚相比,那点儿钯算得了什么呀?毒性还抵不上美国佬的一发贫铀弹呢!事实上,除了托尼。史塔克之外,其他还有谁会那么作死地把方舟反应堆放进身体里?”

那位前来向王秋通报情况,眼圈严重浮肿的研究员,一脸有气无力地叹息着说道,“……但这种新元素到底该怎么合成,我们可是连一点头绪都没有啊!此外我们也承担不起大量生产新元素的可怕成本……”

自从俄国的门捷列夫在十九世纪发现元素周期表以来,元素周期表之中当时还没有发现的元素,后来陆续都被人们发现了。随着第九十二号元素铀的发现,地球上自然存在的元素基本都已经被搜集齐全。后来的科学家如果还想要有新的发现,就只能根据这个表的规律,“制造”出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新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上,第九十二号元素铀之后那些“居民”的特点,就是它们大都非常不稳定,大都是些很容易发生衰变的“居民”。它们在自然界并不存在,准确地说,是在地球上没有发现它们,或者说它们占在“房间”里的时间非常非常短,有个别甚至是“一眨眼不到的功夫”就变成另一种元素而“溜”走了!

因此,从铀之后的第93号到118号元素,除镎(Np)、钚(Pu)和锎(Cf)在地球上有极微量存在外,其它都是至今在地球上未能被发现的元素,只能通过人为创造条件来发现或者说制造它们。

那么,人类要如何制造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新元素呢?首先得精心选择两种元素,其原子数总和要和新元素的原子数相当。然后把它们放进粒子加速器。让它们的原子核相互以一个非常高的速度加速撞击。其中有些就被撞得粉碎了,但也会有些粒子会黏在一起,“合成”为一个新的核。这就是一个新元素的诞生。

以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GSI的合成112号元素(Cn)的实验为例,科学家把原子序数为30的锌原子设法变成离子,让它们成束,然后把它们注入GSI的120米长的粒子加速器内,沿直线方向加速到差不多接近“1/10光速”的速度,直接撞击在原子序数为82的铅制成薄靶上。两个原子高速碰撞的结果是多数都被粉碎了,但还有少量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原子,那就是原子序数为30+82=112的112号元素Cn。

依靠这种生产新元素的方法,科学家们终于在2015年底,填满了从1到118的元素周期表序列全部空格,目前正雄心勃勃地试图合成后面那些更重的新元素——看上去似乎一切都不成问题了,但麻烦的是,你知道一台能够合成新元素的大型回旋粒子加速器,其造价高达多少个亿的美金吗?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第一台回旋粒子加速器,其的直径只有十二厘米,小到可以用手提起来。要制造这样的机器,需要一根被抽成真空的电子束管,磁铁可以被用来弯曲带电粒子束,射频振荡器或射频共振腔则是用来加速粒子。但问题是,这样小的加速器无法让粒子达到足够的速度,远远不足以生产出新元素。

目前各国科研机构使用的回旋粒子加速器,通常都是大型和巨型的,其成本至少相当于修建一座教堂。举例而言,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是现在世界上规模最大、能量最高的回旋粒子加速器,位于法国和瑞士的边境,英文名称为HC(argeHadronCoider)。它是一个圆形加速器,深埋于地下100米,其环状隧道全长二十七公里,因此走完全程要花4个多小时。而配套的各种试验仪器,也是轻则数千吨,重则上万吨,全部金属用量加起来超过一艘大和号战列舰。如果置身其中,简直会让人联想起科幻片中的星舰引擎。

这么一个大家伙,其造价自然不菲,光是全部的建设成本就高达一百多亿美元,而每年的维护运行费用,也在十亿美元以上。开动起来的耗电量更是堪比一座城市!瑞士日内瓦大区百分之十以上的电力都是它消耗的。还娇气得要死,动不动就出个故障,有一次冷却系统出了个毛病,就被迫停机整修了好几个月。

而“尼米兹”号核动力航母的造价,也才只有七亿多美元……这样一台玩意儿比一个航母战斗还要贵!

好吧,如果是为了解决全中国甚至全人类的能源危机,拿出这么一笔巨额开销似乎也还是值得的,别说如今的中国已经阔气了许多,就算是当年穷得吃不上饭的时候,不照样是宁可当了裤子也要搞出原子弹?所以,如果仅仅是投资开销大了些,中央也还是有能力,并且有魄力去解决的。

更要命的是,真正的问题在于,就算是中央投下巨资,成功建起了特大号的回旋粒子加速器,这方舟反应堆上所需的新元素,就真的一定能够生产得出来吗?嗯,根据专家的看法,这前景似乎并不乐观……

确实,凡是对高能量子物理学有所涉猎的人都知道,在用大型回旋加速器将微观粒子打碎后,某些时候会有足够多的碎片会再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原子核,当这个原子核重到足够稳定时,一种新元素就被创造出来了。但问题是,元素周期表之中那些原子序数较高的元素,由于核中质子数的增加,通过撞击发生核反应时要克服巨大的库仑斥力,所以很难再结合生成原子序数更高的新元素。

因此,即使不惜工本地建造了大型回旋加速器,想要制造出一种地球上不存在的新元素也是非常非常的困难,其成功率堪比买彩票。按照二战后的一般经验,这样的事情大概要五年或十年才能发生一次。如此全靠撞大运的生产效率,简直堪比古代工匠铸造“神兵利器”,根本不能适应工业化生产的最起码需求。

番外的番外二明末大乱斗副本大魔国篇之大圣出嫁中第53章 松岛美夕第61章 无法避免的战争(下)第1章 披着巫妖皮的上班族玩家第66章 台风战神哈尔西(上)第105章 三战时期的圣诞故事(一)第7章 改天换日第144章 盛京的最后一日(上)第147章 辽东战区善后方略(上)第12章 蒙大拿州的新据点(下)第11章 苦中作乐第54章 白头鹰不想当冤大头(上)番外六那些曾经被穿越者造访过的世界三第38章 刻意误导和养贼自重(下)第102章 郭政委的钢铁雄心(续)第36章 刻意误导和养贼自重(上)第139章 黑暗时代的众生相(上)第10章 赚钱好辛苦(中)第54章 白头鹰不想当冤大头(上)第61章 中世纪全面崩坏(中)第45章 海参崴的众生相(下)第92章 万里大移民(下)第122章 坚韧的生物圈和脆弱的文明(上)第9章 关于丧尸的讨论第155章 骚动的江南(下)第22章 天使戴着猫耳来(下)第33章 时隔七十年的约会第24章 魔幻时代的来临(中)第70章 弹指间,万军灰飞烟灭(上)第118章 凤凰山上的带路党(下)第45章 烦心事(下)第60章 到来与离去(下二)第39章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下)第11章 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间(十一)第21章 异世界的土著人真是太弱了(下)第25章 这年头连猪都能上宇宙了?第63章 让核弹来得更猛烈一点吧!第14章 一群软骨头第113章 白头鹰的核反击计划(上)第94章 战争的真谛就是互相伤害第98章 穿越版崇祯帝的决断(上)前言那些前赴后继的穿越者们第156章 走向废土(下)第68章 回归与终结(上)第39章 刻意误导和养贼自重(续)第89章 蘑菇云下的地球(完)第26章 冒险者们的日常第57章 伊塔黎卡城的假期(中)第157章 最后的枪声(上)第125章 南印度洋追击战(中)第49章 建设比破坏更有意义...第74章 墨尔本的陷落(上)第13章 攻占广播室第32章 鲁滨逊之死第39章 刻意误导和养贼自重(续)第16章 您的美食桌布已欠费第152章 大清帝国的昙花一现(下)第9章 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间(九)第45章 前往暴力兔子的国度一这个是外星人吗第11章 异界水门事件(下)第20章 异世界的土著人真是太弱了(中)第40章 诸国的反应(上)第93章 英伦浩劫第6章 出师不利的王秋团队第20章 走进印度(中)第123章 风雪中的短暂休战第48章 砸锅卖铁?第54章 论引进兽耳娘的必要性第24章 魔幻时代的来临(中)第1章 女穿越者的肚皮由我们来负责搞大!(上)第115章 白头鹰的核反击计划(下)第54章 把英国变成印度吧!(上)第46章 百万装逼王(上)第12章 藤美学园镇压作战第40章 无人岛上的野生裸女第200章 突如其来的离别第7章 贫穷姐妹物语(下)第51章 八方风雨会琼崖(五)第12章 密诺亚使者的请求第30章 请政委老爹逛妓院(上)第14章 突如其来的战斗第24章 大宋已无可战之兵第33章 卡洛琳的悲鸣第33章 蛙跳战术(上)第10章 舌尖上的无限第1章 披着巫妖皮的上班族玩家第136章 这个只管杀不管埋的世界(中)第47章 城管犬牙国际纵队第105章 王美玲市长的叹息(上)第77章 福建暗流(上)第129章 南美洲惊变(上)第60章 中世纪全面崩坏(上)第142章 好莱坞的闪光(上)第11章 主神被玩坏了小结石器时代的摩登原始人第108章 阿尔努斯市的庆典(上)第14章 跨时空援猫行动(下)第12章 密诺亚使者的请求第48章 失足的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