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时机已至

郢都。

“大王,巨阳那边的消息,令尹在齐魏宋三国攻打巨阳之后,先后两次突袭三国联军,并于第二次大破齐宋联军,杀敌万余,三国为之胆寒,已经暂停了对巨阳的围攻。而令尹那边也已经率军前往寿县休整。”

熊槐一从司马翦听到巨阳的好消息,不禁开怀大笑道:“好好好,不愧是令尹,在战争一开始就取得了如此胜绩,赏,该赏。”

司马翦一听楚王大喜,立即奉上昭雎的上表:“大王,令尹还说,此战大胜三国,沉重的打击了三国的嚣张气焰,主将功劳不小,其中胡君身先士卒,当为首功,令尹请大王下诏嘉奖。”

熊槐看完昭雎的上表后,当即应道:“好,寡人准了令尹所请,立即下诏恢复胡君的封号,至于其他诸将,也将功勋先行记上,待功勋足够,或者战后再行嘉奖。”

“大王英明。”

熊槐笑了笑,然后问道:“贤卿,其他防线那边现在可有消息传来。”

司马翦闻言立即应道:“回大王,战争爆发未久,各地虽还未取得巨阳那边的辉煌战果,但也有好消息传来。

丹淅那边,秦相甘茂攻势甚急,但将军庄蹻沉着应对,牢牢的控制住丹淅防线,已将秦军拦在丹淅以西。

而黄地叶郡方城那边,敌军以牵制为主,并未强行攻城。”

熊槐一听,顿时松了一口气,然后笑道:“好,能防住五国,这就是好消息,待拖到来年,寡人必给五国一个惊喜。”

五国伐楚的战事,在天下的瞩目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在丹淅叶郡黄国三处迟迟没有战果的情况下,天下人则将目光集中在巨阳战场。

整个巨阳已经成为楚相昭雎的舞台,依靠着楚国的主场,依靠着对地形的了解,依靠着淮水的便利以及随处可得的补给,昭雎将楚军行动快捷的特性发挥的淋漓尽致,彻底让天下人再次了解了楚国军队为什么叫卒飘如风。

而做为此战的另外三个主角,匡章与公孙喜以及苏贺三人,则全都急白了头发。

他们杀到淮北的联军才四十万出头,而楚国留在淮北的楚军则高达三十万,按理来说,三十万楚军在占据地利人和的情况下,在楚国其他地方也遭到围攻的情况下,楚国应该会集结主力与三国联军决一死战,接着在打退三国后,便可立即兴师救援其他地方,免得将战事拖延下去。

须知,大战一起,日废千金,兵战贵速不贵久。

而五国所出的兵力,仅仅只是五国的一部分,而楚国面对五国围攻已经拼尽全力,接近举国动员了。

再加上之前楚国已经两次遭到各国的围攻,每次都是全力以赴,之前两战楚国已经伤到元气了。

所以,按照匡章乃至齐国的估计,昭雎或者楚国,应该会急于求战才是,甚至匡章来之前就已经做好了江东楚军出动的准备。

但,结果楚国并没有调用江东楚军的意思,甚至楚国还摆出了一副打持久战的意思,似乎还有借五国遥远的粮道,要将五国拖垮的意思。

为此,昭雎还在淮北对三国联军进行没完没了的骚扰。

虽然三国联军除了第二次被骚扰时吃了一个大亏,但接下来,三国联军对楚国的速度做好准备之后,就没有吃过大亏。

可是昭雎没完没了的骚扰,再加上魏韩宋三国新占的楚地时不时的传来叛乱的消息,这不仅让三国攻打巨阳的希望落空,同时也让匡章三人隐隐有种不支的感觉。

一晃,五国已经攻打楚国三月。

淅水西岸。

秦军结束了一天的进攻后,甘茂一回到秦营,副将公孙奭立即向前禀报道:“丞相,齐国那边还有大王那边都有来信。”

“信在哪里。”甘茂张口一问,然后从公孙奭手中接过信函,展开一看,不禁摇头一笑。

公孙奭见状,立即好奇的问道:“丞相,大王还有齐国那边所说何事?”

甘茂笑道:“十几天前,昭雎从黄地调走八万大军,秘密经淮水抵达巨阳西部。然后昭雎亲率五万大军强行突袭魏国攻城大军,以身为饵对齐魏联军设局。结果公孙喜一时不察,被昭雎算计了,然后二十五万楚军与近三十余万三国联军在巨阳西部大战一场,从日中大战到天黑,才各自收兵退走。

那一战,好像三国又吃了一个不小的亏,魏军损失不轻。

所以三国派出使者前去咸阳,请求大王尽快动手。

而大王得到三国的请求后,以为时机已到,可以正式对楚国动手了。故而大王让我们加强对丹淅防线的攻势,给楚国施加压力。

至于齐国那边,也是此事,希望本相加强攻势呢。”

公孙奭哈哈一笑:“好,太好了,五国伐楚,三国接连失利损兵折将,接下来,只要我秦国大破楚国,必能极大的提升我秦国在天下的地位。”

“甚至···”公孙奭期待的道:“若是齐国在巨阳损失太大,那未来,天下的霸主必将落在我秦国头上。”

甘茂闻言,笑着摇头道:“不要太乐观,匡章纵横沙场数十年,鲜有败绩,即便现在三国在巨阳连连失利,但是齐军却并没有多大的损失,我秦国想要夺取霸主地位,还得过齐国那一关。”

“丞相言之有理。”公孙奭奉承了一句之后,然后问道:“丞相,那我们接下来···”

甘茂闻言立即应道:“当然是加强攻势了,既然大王已经下定决心,那我们自然就要配合了。”

说着,甘茂立即下令道:“传令,让大军准备好,明日加强对楚军的攻势。”

“诺。”

郢都。

“大王,将军庄蹻来报,数日前秦相甘茂突然加强了攻势,丹淅防线压力大增。”

熊槐闻言,立即问道:“丹淅防线情况如何,是否需要增援?”

“庄蹻将军并未请求增援,而是上书提醒,当心方城叶郡那边可能会有异常。”

熊槐点了点头:“好,庄蹻将军倒是有心了,贤卿立即传讯给司马景缺以及叶郡守昭滑,让他们加强戒备。”

“唯。”

第九百五十三章 守备第三百六十八章 战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齐相周最第三百七十章 会师第八百四十九章 合万归一第九百一十章 五德终始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六百二十九章 劝说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一千两百三十九章 拒绝参与第四百三十四章 惊魂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二百四十七章 议分兵第三百九十九章 使魏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八百一十九章 章义献宝第一百章 一个机会第七百一十三章 子牛子鼠第三百一十七章 图赵第八百六十八章 进退两难第四百三十五章 离心第九百八十六章 暂留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一千两百一十章 心窄误己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满城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齐 中第七十八章 丹阳大营第一百二十二章 税收改革第二百零三章 举兵伐齐第三百九十章 齐越第八百五十六章 齐王崩上第八十章 一将功成第六百二十二章 再次会盟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触手可及第五百九十九章 说庸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韩联军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坟第六百七十二章 断尾求生第八百六十五章 抵达淮阴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赦天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军第三百零三章 挫败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请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来楚第六十五章 楚魏联姻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杀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进滕城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八百二十一章 国之宝也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进为退第一千零三十章 正当其时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对策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献地第五十章 苦获已齿第一千两百六十七章 南风北吹第三百零四章 “孙子”第八百章 退意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主动出手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业根基第三百零四章 “孙子”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议第七百九十四章 兵聚淮水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业根基第二百七十七章 轻取西都第五百八十二章 动摇心志第五百九十七章 请辞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齐国伐宋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第八百五十二章 颁布爵位 中第三百五十九章 阴雨第二百九十六章 结盟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后的朝议第五百八十七章 矛盾第八十七章 渡河战起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枣第三十三章 张寿被刺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方向 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于死地第九百八十八章 涌动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点火第一千两百八十五章 赠之金印第九百六十八章 定心第八百五十三章 颁布爵位 下第一千两百零四章 深情款款第二十四章 昭氏内争第三百一十七章 图赵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九百五十五章 承诺第五百零七章 南顾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一千两百一十七章 出面调停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舍第七百四十一章 荐贤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一千零一章 布防第六百九十章 条件第八百七十四章 齐燕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