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犹如此案

昭雎离开楚宫后不久,屈署也进入宫中。

待驱散左右后,屈署从袖中拿出一份竹简,献给楚王后,拱手道:“大王,叛逆六贼给臣来信,让臣给那些叛逆通风报信,并让臣在必要的时候倒戈一击。”

说着,屈署小心翼翼的看着楚王问道:“敢问大王,臣该怎么回复?”

熊槐在屈署说话间,将六君给屈署的迷信看完,然后沉吟道:“既然六贼要贤卿通风报信倒戈一击,那贤卿就答应他好了,这段时间,卿将朝中的动静,包括军机大事甚至是我平叛大军到淮南后的部署,也可以通报给六贼。”

“这···”屈署闻言瞄了楚王一眼,见楚王一脸正经并非说笑的模样,便应道:“臣明白了。”

接着,熊槐又开口道:“贤卿,稍后你回信的时候,提醒六贼一句,就说朝中已经向那些反叛的贵族许下重诺,只要他们愿意在朝廷平叛的时候倒戈一击,那么寡人不仅会既往不咎,而且还会进行重赏。

卿让六贼务必保持警惕,免得被一些混入叛军的奸人暗算了。”

屈署立即点头道:“是大王,臣明白。”

“还有!”熊槐最后又叮嘱道:“卿之嫡次子也在六地,日后寡人平叛的时候,让他小心一些,见机行事,别死在乱军之中了。”

“大王爱护之心,臣感激不尽!”

······

三日后。

昭雎与景缺一同进入宫中。

礼毕。

景缺双手奉上一卷竹简:“大王,刚刚鄢陵君来信,说之前大王已经下诏全国,免除全国一年的税赋,并让百姓休养生息。可是,现在距离大王诏令,不过才大半年的时间,大王又要征召百姓作战。

这前后矛盾,百姓无所适从,是以征兵一事,百姓多有抗拒,困难重重。

所以,鄢陵君希望朝廷给他一个月时间安抚百姓,一个半月之内,他一定会率军赶到郢都的。”

熊槐闻言目光一沉,立即从侍者手中接过竹简,展开一看,果然,信中多事推诿拖延之词。

“混账东西。”熊槐大怒道:“是,寡人是免了全国今年的赋税,可是,寡人在诏书上可是写的明明白白的,军役不包括在内,一旦国家有事,百姓还得从军作战。

现在他竟说寡人出尔反尔,依我看,这不是寡人出尔反尔,而是他起了异心了吧。”

熊槐冷哼道:“征兵需要一月,他鄢陵有那么大地盘吗?鄢陵就在郢都左近,乘船而来快则一日,慢则两天,而他赶到郢都竟需半月,这真是岂有此理。

他也不算算,算上他来郢都的时间,加上寡人率军从郢都赶到江淮,还需要一月之久,这么长时间,恐怕整个江淮都已经倾覆了吧。”

此时,景缺拱手道:“大王英明,臣也以为这是鄢陵君的推诿之词。而鄢陵君在国家危难关头,面对朝廷的召令,依然有次之举,臣以为这是因为他心中还有疑虑。”

“疑虑?”熊槐大怒道:“他心中还有什么疑虑?我看是他心中起了异心。”

景缺张了张口,拜倒:“大王,江淮反叛突然,各地贵族议论纷纷,谴责者有之,嘲笑者有之,同情者亦有之。而不久前,叛军更是公然宣称,说他们之所以反叛乃是在新法的逼迫下不得已而为之,若是大王愿意斩杀唐昧屈原二人,那他们就愿束手就擒,以死谢罪。

这个消息传到各地,各地贵族无不感同身受,并对叛军抱有极大的同情。

是以,臣以为,鄢陵君之所以百般推诿,那是他对唐昧屈原二人心有疑虑,同时也是对江淮叛军心有疑虑,更是对这一场会让楚国大衰的内战心有疑虑。”

“呵呵!”熊槐闻言,看着景缺冷笑道:“寡人看,你这个司马同样也心有疑虑吧。”

景缺闻言,沉吟了几个瞬间,然后叩首道:“是,大王,臣之前心中也有疑虑,自从三天前臣得知叛军打出的旗号后,臣心中就有了疑虑。

可是,臣思索了三天之后,看到鄢陵君的信后,现在臣心中已经没了疑虑,臣这次进宫来,一是向大王陈诉鄢陵君或者各地贵族的心思,第二件事就是···”

说着,景缺一脸肃然地看了楚王一眼,然后视死如归的拜倒:“大王,臣请大王下诏诛杀唐昧屈原二人。”

“混账···”熊槐瞪着景缺,大怒。

“大王虽然恼怒,但臣还是要说。”景缺面对楚王的愤怒,心中虽然恐惧,但却不退反进:“大王,此时此刻诛杀唐昧屈原,有三个好处。

其一,让叛逆的借口消失,分化江淮的叛逆;其二,可让国中父老认清叛逆的本来面目,不在对叛逆有同情之心;第三,唐昧屈原一死,国中贵族疑虑顿消,必定会立即团结在大王身边。

有此三点原因,足以让我们快速平定江淮叛乱,尽量保全我楚国元气。

所以,臣以为无论叛逆所说是真是假,都足以诛杀唐昧屈原两人。”

说罢,景缺长拜道:“大王,我等贵族享受国家的优厚待遇,自当要为国分忧,为大王分忧,此时此刻,正是他们二人报效国家报效大王的时候。

还请大王以国家为重,以社稷为重,何惜区区两个臣子,还请大王以大局为重。”

熊槐闻言,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平静的道:“好一个报效国家,报效寡人!司马,若是此时此刻江淮封君口口声声的喊着只要除掉你,就愿意放弃反抗,向寡人谢罪。

如此,司马你会如何选择?”

景缺愣了愣,他没想到楚王会把问题摆在他头上来。

想了想,景缺毫不犹豫道:“大王,如果那群叛逆想要臣的人头,那么臣为了楚国,为了大王,愿意献上人头,以平息内乱。”

“说得好听!”熊槐面上笑了笑,心中对景缺的话丝毫不信,但是,他依然露出一副感动的神色道:“好好好,贤卿忠心耿耿,堪称群臣典范啊!”

景缺闻言心中微微一松,大王说这样的话,是不是大王愿意诛杀唐昧屈原了呢!

正想着,他又见楚王开口道:

“贤卿的心意寡人已经知道了,寡人想来,此时柱国与左徒应该也是这样想的。只是,如此忠心耿耿的贤臣,寡人心中又何忍呢?

而且为了区区一群叛逆,而抛弃自己的忠臣,此事太过不智。

更何况,贤卿都愿意为了楚国而不惜性命,寡人有何忍贤卿做出如此牺牲。

所以,如果那群叛逆索要贤卿的人头,寡人是万万不愿贤卿牺牲的。同样,现在叛逆索要柱国左徒的人头,寡人也不愿他们牺牲。还有,如果那群叛逆索要其他大臣的人头,寡人依旧不会同意的。

是故,关于牺牲之言,还请贤卿勿提。”

此时,昭雎闻言,立即大赞道:“君慈臣贤,君臣一体,万众一心,无往而不利。虽天下可举,何况区区叛逆呼!”

说罢,昭雎拱手行礼道:“臣为大王贺。”

熊槐哈哈大笑道:“不错,君臣同心,无往不利。”

说着,熊槐立即从王位上站了起来,然后抽出腰间的太阿宝剑,在昭雎景缺惊讶的目光中,对着面前的王案狠狠一劈,瞬间将王案劈成两半。

“来人,将此案放置在宫外,告诉所有人,寡人绝不会对那群叛逆做出任何妥协,有言与叛逆妥协者,犹如此案。”

昭雎景缺看着变成两半的王案眼皮子跳了跳,同时拱手道:“大王神威。”

熊槐点了点头,又向景缺吩咐道:“司马,你立即传讯各地县尹贵族,告诉他们,寡人只在郢都等候一月,是征兵令发布的一月后,也就是二十二天后,会正式率军从郢都出发前往江淮平叛,若是他们无法在接下来的二十二天内赶到郢都,那就让他们不用来了。”

景缺看着一脸认真之色的楚王,心头巨震,不敢反驳,立即低头应道:“唯。”

第五百五十章 烹杀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里疾离都第六百七十二章 秦军来援第四百二十三章 战起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子鼠之死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直面群臣第一百九十四章 庸县许行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锁第五百三十七章 决战 二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吴制越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战 六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无音讯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韩一体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九十章 重赏三军第二百一十四章 济阳城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达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城 上第一千两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侧第五十章 苦获已齿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里疾离都第七百四十六章 获罪于天第一千两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一千两百九十五章 潜龙勿用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垫江第一百三十八章 万事俱备第八百七十六章 意欲救燕第五百三十三章 调将第四百三十四章 惊魂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五百四十章 反击第九百四十五章 两难抉择第五百八十四章 弱智乱心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不服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不迟第九百四十九章 齐魏会盟第三百一十七章 图赵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达吴城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不厌诈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战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九百八十八章 涌动第一千两百八十七章 财尽人散第四百七十章 赵王调停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九百四十一章 立功心切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国伐韩第三百零二章 虚实第八百四十二章 越地之疾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蜡第一百二十四章 美人有孕第九十章 重赏三军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六百一十七章 声音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八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地两百里第一百一十九章 韩使入楚第二百八十二章 战初第七百六十章 大火燎原第四百九十五章 甘茂来楚 上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剧恶变第八百一十六章 吴城暗流第一千两百六十六章 如同二君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战 一第九百五十章 定计第八百四十六章 会稽考核第一千两百八十三章 破镜难圆第八百九十八章 小钱大钱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合纵救韩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宫惊变第四百七十七章 东进西出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六百零四章 襄阳第一百七十五章 昭滑归来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业根基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属意江淮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挣扎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聚兵第一千两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则失其国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第八百九十三章 令尹昭雎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辙第九百五十一章 欺诈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并施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吴制越第八百九十三章 令尹昭雎第一百一十四章 齐国战败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议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战第五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封城分军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