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无双至

熊槐留太子横与司马景缺指挥大军收拾残局后,自己带着亲卫、近卫军以及隶属于司败司马翦的军队共两万余人,率先往寿县而去。

临近寿县城,当熊槐遥遥的可以看见寿县城时,发现寿县城中的火焰已经消失,而且也不见厮杀声传来,但寿县城墙上,却已经全部换上楚国的王旗,而不是叛军的将旗。

此时,一个斥候来报:“报,大王,屈恢将军已经击溃寿县守军,夺回寿县。屈恢将军来报,他已在寿县城外等候王师到来。”

“善。”熊槐大喜,大喝道:“传令,加快速度,直奔寿县。”

“唯。”

大军疾行,不多时便到了寿县。

此时,已经控制寿县并在寿县西门等候的屈恢,见到王车到来,立即上前行礼:“臣屈恢拜见大王,臣奉命夺取寿县,现已不负王命,成功从叛军手中夺回寿县城。”

“好,好,你果然没有让寡人与你父失望。”熊槐笑着,然后看了身侧的邓陵光一眼。

邓陵光见状,立即点头,然后下来王车,指挥近卫军将士接管寿县城各处要地。

而在邓陵光下车后,熊槐眼看前方的近卫军士卒已经控制城门,并快速往寿县别宫而去。

见此,熊槐便笑着对屈恢道:“上车,随寡人一同进城。”

屈恢闻言,脸上露出荣耀感激之色,喜道:“谢大王。”

屈恢上了车,挺直腰杆站立后,熊槐问道:“恢,这次夺取寿县是否顺利,城中情况如何?”

“赖大王神明,一切顺利。”屈恢第一次离楚王这么近,略有一些紧张,一板一眼的应道:“叛逆不顾大王修养的诏令,强行征召全城百姓入伍,并征用百姓钱粮,以致百姓陷入贫困,是以,全城百姓都对叛逆恨之入骨。”

说着,屈恢眉间微扬,笑道:“故,臣一宣布拨乱反正,城中百姓立即云起响应,片刻功夫便就夺取了寿县大部分地区。而后,叛军崩溃四散的消息传来,城中叛军得知,小部逃亡出城,大部原地伏首请降。”

说到这,屈恢在拱手道:“所以说,此战能轻易夺回寿县,非臣之功,乃大王神威。”

熊槐一听寿县并未遭到大的破坏,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然后又问道:“城中百姓如何?”

“回大王,城中壮丁几乎全被叛逆拉到城外了,而城中的老弱妇孺,虽然已经返回各自家中,但是,因为他们被叛逆所挟持,更因为他们家中的丁壮全都去了城外。

所以···”屈恢有些迟疑的道:“所以,城中百姓无法忐忑不安,担心大王降罪。”

熊槐笑了笑道:“无妨。”

说着,熊槐看着在身侧警戒的司败司马翦道:“司败,稍后你派人在城中出榜安民,告诉百姓,寡人知道他们都是被叛逆胁迫的,寡人不会追究此事。至于城外的叛军,此战少有杀戮,让百姓也不必担心他们在城外的亲人。”

“唯。”

“还有,稍后司败你率本部士卒在城中巡视,不可让宵小之徒祸乱城中。”

“唯。”司马翦再次应了一声。

接着,熊槐又问道:“恢,寡人听说廷理接子,前寿县尹惠子,现寿县尹孙浩,全都被叛军所挟持,现在寿县光复,他们的情况如何?”

“回大王,廷理他们已经全部被救出,此刻,他们正在沐浴更衣,等候大王召见。”

“哦,善。”熊槐顿时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当初,接子来江淮,可是被他特意送来点爆江淮这座火山的,若是接子出事,那他难辞其咎,要心中不安了。

现在听到接子无事,总算松了一口气。

不过,熊槐也没有想到,原本被他送寿县用来安抚江淮贵族的寿县尹孙浩,这个与江淮贵族交好,且反对变法的大臣,在叛逆的逼迫引诱下,竟然也没跟着反了,而是坚定不移的跟他这个楚王站在一起。

想着,熊槐不得不感叹人心的复杂。

非黑即白,这果然是童话中才会出现的事情。

说话间,王车进了寿县别宫。

接着,熊槐进了别宫的大殿,一坐好,殿外就有人禀报道:“大王,廷理与寿县尹求见。”

“快请!”

很快,红光满面的接子与孙浩便走进殿中。

礼毕。

熊槐看着沐浴之后精神依然略有些萎靡的二人,不禁十分关切的问道:“二位贤卿,贵族叛乱,以致二位流落叛逆之手,这段时间倒是委屈你们了。不知他们可曾为难二位贤卿?”

接子闻言,立即拱手道:“谢大王关爱,不过,臣还好,臣也算略有薄名,所以臣虽然被关押起来,但是也算被以礼相待。”

孙浩则略有些尴尬的道:“大王,臣略有薄面,所以也被以礼相待了。”

熊槐看了尴尬的孙浩一眼,并没有在意,笑道:“两位贤卿无事,那寡人就放心了。”

说着,熊槐笑道:“两位贤卿,寡人现在还未用早膳,稍后等惠子来,三位贤卿一同陪寡人用早膳。”

接子二人闻言,立即拱手道:“谢大王。”

就在三人说话间,负责守卫别宫的襄成君疾匆匆走进殿中:“大王,不好了,刚刚惠子在沐浴中,突然逝世了。”

熊槐一怔,难以置信道:“这怎么可能,刚刚屈恢还说惠子被救出时还好好的呢?”

“不错。”接子皱眉道:“我们三人被放出时,惠子还跟我们说过话,怎么好端端的惠子就死了呢?”

孙浩亦大惊道:“是啊,惠子刚刚还好好的。”

襄疾连忙拱手道:“大王,臣不敢胡说。”

熊槐立即站了起来,一边急往外走,一边吩咐道:“带路!”

“唯。”

不多时,当熊槐来到惠盎的尸首旁,见惠盎端坐在浴池中,一脸轻松惬意的将头靠在浴池边,仿佛是在睡觉,但其实是真的走了,而且走的很安详。

见此,熊槐心中既是高兴也是难过。

高兴的是惠盎走得并不痛苦,难过的是惠盎走了,更难过的是,惠盎跟他相识相交于弱冠之龄,他比惠盎还要年长两岁,现在,惠盎也走了。

又一个老友走了。

想着,熊槐满是忧伤的道:“传诏,追封前寿县尹惠子为寿成君,享食邑千户,其封号由其子继承。”

“唯。”

“传诏,立即派人通知宋王,告知他惠子逝世一事,并通知惠子在宋国的后人。”

“唯。”

第一百六十八章 宛城第三百二十章 战起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八十九章 速成浮桥第七百一十七章 楚宋讲和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见太子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韩王来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六百一十三章 谣言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动第八百七十八章 决议救燕第五百六十章 威逼三事第五百二十二章 吴城内外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三百零一章 示弱第一千两百二十九章 六国停火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一千两百零七章 谒者黄歇第三百七十九章 谣言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后宫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粮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小义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形势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行赏第一千两百三十三章 紧锣密鼓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亲卫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军至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二十一章 国人逃亡(求推荐)第一百五十四章 神器重宝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识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拒绝第三百五十三章 封君第八百零三章 调停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约 上第六百三十九章 五凤汇聚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通告第六百四十七章 消息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铁第七百三十七章 观游到秦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触手可及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韩一体第七百九十六章 忠臣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军第八百九十五章 举贤荐能第四十五章 楚宫反应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挣扎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田文之谋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愿相滕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曲阳君薨第一百三十章 面粉计划第九百零五章 巧舌如簧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国动向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人缺二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自食其果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网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袭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四百零六章 嘱咐第四十五章 楚宫反应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锁第四百六十六章 秦国出兵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个坑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国疑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饶第二百章 登门送礼第一千两百二十八章 垂死病中惊坐起 下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三百八十九章 广而告之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临南郑第六十八章 景翠东移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战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赵叛齐第七百九十六章 忠臣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军到来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四百三十四章 惊魂第一千两百六十三章 乐极生悲第六百一十九章 两种可能第一百二十三章 战争结束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垫江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锅第一千两百三十二章 不寒而栗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退缩之意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求第十章 绝交齐国第一千两百零六章 晴天霹雳第五百四十九章 劝降第五百四十一章 恶战第一千两百九十四章 千金之鱼第四百六十二章 赵国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