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六十一章 君臣试探 下

鹖冠子听到楚王询问,心中顿时一松。

刚刚他为难楚王,也正是想要看看楚王的为人。

若是楚王发怒,那这就是暴虐之君,不可辅。

若是楚王不承认此事,这就是楚王太过矜持自负,这等自矜的国君,亦不可辅。

若是楚王面上认错,然后仓促终止谈话,这就是内心不满,这种表里不一的君王,必定会让大臣难以适从,然后群臣离散,乃是最不可辅者。

好在,经过刚才的试探,楚王心胸过人,虽然有些被臣子为难的尴尬,但却依然诚恳的询问对策。

此时,鹖冠子看着楚王青黑的发须,想起不久前才降世的公子宪章,心中有了决断。

于是,他拱手道:“大王,如今楚国的危机,不在于外,而在于内。”

说到这,鹖冠子话锋一转:“臣少时,曾游于秦,以观商君之政···”

熊槐听到鹖冠子说着楚国,突然又转向秦国,面上丝毫不动,依旧一副聆听状。

鹖冠子见此,微微颔首,咽下一口口水后,接着道:“昔日商君在秦,主持变法,改俗易法,秦国臣民多有怨言,虽渭水为之赤,然依旧不能阻止大臣百姓的怨恨之心。

新法行之十年后,秦国之中,贵族怨恨,百姓埋怨,怨恨堆积十年,如同累卵九尺,随时都有倾覆之危。

正值秦国危亡之际,商君联合十余诸侯朝拜魏侯,并鼓动魏侯称王。魏侯中计,以天子自居。

天下见此,纷纷离弃魏国,秦齐楚三国闻风而动。其中,商君率秦军大破魏国,取河西之地。

此战之后,秦国上下才看到新法之利,内忧以外战而平,秦国才得以转危为安。

而魏国,也因为此战而衰败,从此不复强盛之势。”

说到这,鹖冠子拱手道:“大王,臣也是楚人,深知楚国局势,楚国之大远超秦国,楚国之忧也远超秦国。

所以,对楚国而言,需要的不是蝇头小利,而是滔天大功,如此才能平息内患。

而宋国···太小,不足以让大王心动以及行动。

大王真正需要的,是一个足够大的‘魏国’!”

听到这,熊槐心中一动,装作没听懂的意思,道:“先生的意思是,寡人应该选择魏国动手。”

说着,熊槐立即点头道:“先生言之有理,魏国主力散尽,只要楚国出兵,必定能够战而胜之,并获得大量领土。”

鹖冠子愣了愣,连忙摇头道:“大王误会臣的意思了,那魏国身居天下中,乃四战之地,得之而不能守,要之何用。

用兵之道,在于战则必胜,虽必胜,不以为功,必求胜之而得地,得地亦不以为功,必求得地而能守,能守仍不以为功,必求守之而国不弱。”

说到这,鹖冠子拱手道:“秦国难以攻取,而魏韩难以守御,是故,大王想要解决内部的隐患,非齐国莫属。”

“齐国!”熊槐闻言心中一动,露出迷茫之色。

此时,熊槐已经下定决心,绝不能让鹖冠子离开寿春城了。

想着,熊槐疑惑的问道:“先生,齐国富有而强大,天下诸贤大半都汇聚在齐国,昔日寡人曾合纵各国伐齐,不久前赵国也曾率各国伐齐,但全都没有伤及齐国的根本。

对寡人对楚国而言,跟这样的国家作战,小胜一阵毫无作用,大胜一场也不能极大的削弱它,反而还会结仇。

先生让寡人以齐国为目标,寡人觉得还不如魏国呢!”

鹖冠子以为楚王为了能确保必胜,而刻意选择一个容易战胜的目标。

于是,鹖冠子连忙开口道:“大王,魏国看似容易战胜且攻取,但是三晋关系亲密,而二周就在旁边。

三晋关系亲密,是以,在赵韩有余力的情况下,就绝不会坐视魏国被楚国攻取。

而二周乃天子所居,天下重器所在,是以秦齐两国也绝不会坐视楚国威逼魏国。

楚伐魏,小胜则无用,大胜则必将招致天下围攻。是故,臣以为,伐魏对平息楚国内乱毫无作用,甚至还会起反作用。”

说着,鹖冠子见楚王还在倾听,再开口道:“而齐国则不然,齐国虽然强大,但是齐王地这个人,刚愎自用,好大喜功。他在遭遇困难的情况下,就会斥责臣子,如之前逼走孟尝君田文一般。

而他一旦取得成功,就会自以为功,然后忽视身边的臣子,就如同他疏远田氏宗亲一般。

所谓物必有其极,夏天到了极热之时,天气就会转凉,冬天到了极寒之时,气温就会回升。

天地是这样,国家也是如此,一个国家到了极盛之时,就自然会出现衰弱。好大喜功的齐王地,搭配上富强的齐国,这样的齐国,又岂能不衰败呢。”

熊槐听到这,好奇问道:“先生既知盛极而衰的道理,那先生在赵国时,为何赵国会接连围攻齐国呢?”

“大王。”鹖冠子应道:“臣在齐国游历多年,深知齐王地其人。齐王地自幼聪慧,才能不弱于人,而自从齐王地即位之后,接连取得胜利,齐国国势日渐强大。

对于这样齐王地,除了辅助他,让他不断取得胜利,直到他最后胜而骄纵,目无余子,在一战克之外,其实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挫败他。”

说到这,鹖冠子叹道:“齐王地即位以前,在群臣的赞美声成长,即位后,又几乎遇不到挫折。

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经历挫折,就容易折断。之前吴王夫差,便是这种人中的典范。

吴王夫差未即位强,吴人皆称其贤,及其即位,南破越,北破齐,又威逼晋国,称霸天下。

然而吴国一旦败于越,便一蹶不振,九年而三败,最终身死国灭。

所以,赵国率五国围攻齐国,便是为了打破齐王地的自信自尊,让他自疑,直到最后自暴自弃。”

此时,鹖冠子极为惋惜的道:“可惜的是,赵国的计划失败了,现在连赵国也臣服于齐国了。可惜,可叹啊!”

“不过。”鹖冠子转瞬间又充满信心地道:“赵国虽然败了,但这也助长了齐王地的骄横,齐国在世赵国屈服后,没有半点修整,就匆忙出兵燕国,即便夺取了整个河间地区也不退兵,必使燕国臣服才罢休。

由此可见,齐王地现在已经骄横到听不进臣子的意见了。”

此时,鹖冠子拱手道:“是以,臣以为,大王与其攻打魏国,还不如攻打齐国。攻魏,成则竖强敌五,伐齐,成则消去一个东面的强敌。

一旦大王伐齐功成,占有齐国一半的财富,则帝王之基可成。”

“所以···”熊槐看着鹖冠子道:“先生的意思是,让寡人拒绝宋国,进一步助战齐王的骄纵之心,然后等齐王地骄纵到疯狂的时候,再一战功成。”

鹖冠子笑道“大王英明。”

熊槐闻言沉吟许久,然后期待的看着鹖冠子道:“今日听先生言,寡人所获良多,寡人欲请先生留在身边,时常向先生请教,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鹖冠子一听,立即拱手拜倒:“臣拜见大王。”

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结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顺手牵羊第六十五章 楚魏联姻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国使者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华易逝第十一章 齐国之辩第五百八十四章 弱智乱心第七百一十七章 楚宋讲和第八百零四章 议楚第八百四十章 钱塘江畔第六百八十八章 鹖冠子第一千两百八十二章 齐魏讲和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雨至第六百零二章 杀机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七百四十九章 范环使秦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战魏国第六十一章 再议巴国第二百三十三章 苏代使宋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见第七百三十三章 农家墨家第二百七十四章 破城第二百二十五章 再次伐齐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装晕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满城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观望第五百三十六章 决战 一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辞封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惊变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步步杀机第五百零三章 时机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敌我难分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不服第四百三十六章 内应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剑指江淮第六十章 目标霸业第一千两百一十四章 两手准备第五百一十七章 布局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议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件礼物第九百三十五章 军议第六百四十七章 消息第一千两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三百八十九章 广而告之第五百二十八章 献地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强赵国第一百三十五章 初置司空第九百五十八章 城破第二百八十八章 估计重施第五百零三章 时机第九百四十九章 齐魏会盟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点火第一千两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师第九百八十五章 赐死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赵雍求教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赦天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暗谋第八百五十六章 齐王崩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访吴第九百五十九章 烈焰阻敌第七百五十三章 战事起第十四章 私门之请第五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军第六百六十七章 败退第四百零六章 嘱咐第五百一十一章 真的假病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各国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欲举大事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动第八百七十九章 祸不单行第四百零九章 邀战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后宫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钱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选定目标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议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后追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后追第三百一十章 马政第二百九十章 游说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内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合纵救韩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尝君第二百五十九章 义渠第一千两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导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战 六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封城分军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顺手牵羊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昭常去秦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杀第九十一章 韩军败退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兵第一百章 一个机会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齐 中第七百零六章 怅然泪下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步步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