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钱

此时,熊槐见群臣无人开口,便主动询问道:“令尹,你可有办法阻止魏韩两国的货币流入我楚国,让我国中父老全都愿意使用我楚国铜钱。”

昭雎想了想,拱手道:“大王,臣有两个办法。其一,那就是我楚国工尹府直接铸造魏韩布币,如此,则我楚国无失,而百姓亦不损。”

熊槐一听,点头道:“好办法,只是,若是我楚国直接采用魏韩货币,那寡人的脸还要不要,我楚国的脸还要不要了?”

昭雎一滞,再拱手道:“大王,臣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减少我楚国铜钱的分量,将铜钱铸造为三铢铜钱,这样我楚国的铜钱价值就大致与魏韩两国的铜钱相等了。”

“嗯!这也是一个办法。只是~~”熊槐点了点头,然后又从袖中拿出一枚比成人拇指指甲盖略大,贝壳模样,上刻虫鸟文的铜钱,迟疑道:“只是,令尹,寡人手中这枚铜钱,乃是我楚国工尹府铸造的铜钱,约五铢重。”

说着,熊槐拇指食指按住铜钱两端,向昭雎示意道:“这五铢铜钱已经够小了,若是三铢铜钱,寡人担心百姓手中的铜钱一掉在地上,那百姓就找不到了。”

昭雎仔细看了看楚王手中的铜钱,沉默了一下,拱手请罪道:“大王,臣愚钝。”

熊槐闻言,又转向工尹公输正问道:“工尹,请掌管我楚国铸钱之事,可有对策解寡人之忧。”

公输正闻言,直接低头道:“大王,臣愚钝,请大王降罪。”

熊槐一听,再次看向其他大臣道:“卿等可有对策。”

群臣皆请罪。

此时,熊槐长叹一声道:“之前,大司农在江东之时,见越人大都使用刀钱,与我楚国不同,为使江东归化,大司农曾上书寡人,准备在江东废刀钱,行楚钱。

寡人许之。”

群臣一听楚王说到已故大司农许行,立即知道今天的重点来了。

另一边,熊槐还在接着道:“只是,大司农准备在江东推行楚钱的时候,却犯难了。

大司农早年居住在我楚国淮北,日常使用的是魏国布币,其后,大司农曾暂居滕国,使用的是齐魏刀钱,后居于淮南郢都,使用的是魏韩布币。

而我楚钱,国中百姓已经甚少使用了。

而且,即便在江东推行楚钱,也难免为魏韩两国所趁。是以,大司农又上书寡人,说楚钱不便,请行新钱。

寡人思虑再三,终究以为楚钱太丑,且携带不便,故许之,让大司农在江东推行新钱。”

说着,熊槐又从袖中拿出一枚圆形方孔钱,向群臣示意道:“此钱乃大司农在江东所造,重五铢,上刻我楚国祝词,外表简朴大方而美观,且十分便于携带。

最重要的是,铸造这种圆钱,远比铸造铜贝钱简单。

而且,因为此圆钱中间缺孔的缘故,同样是五铢铜钱,但圆钱看上去却比贝钱大了近一半,仿佛铜钱分量十足的样子。

所以,大司农在江东推行此钱五年,便彻底取代了江东之地本来使用的刀钱。”

说着,熊槐停顿了一下,让群臣微微思索一下后,再次开口道:“不久前,大司农上书寡人,言楚国之中,魏韩楚三国铜钱并行,而楚钱流传较少,这对楚国不利。

是故,大司农上书寡人,以江东新钱为本,统一货币,以抵制魏韩两国从楚国融钱获利。

寡人思虑再三,觉得大司农说的对。”

说着,熊槐看着群臣道:“所以,今日寡人召集诸卿,除了商议新任大司农人选外,还想众议推行楚国新钱一事。”

说着,熊槐一挥手,立即便有一群使者进入殿中,然后给每位大臣送上新铸的圆形方孔钱。

接着,群臣观摩了一阵新钱,他们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新钱远比楚国的铜贝钱美观。

说实话,他们也不知道,楚国的先祖为何会制作出那么丑的铜钱,丑到国中百姓都厌弃它,甚至戏称它为“鬼脸钱”。

群臣沉吟见,昭雎拱手问道:“敢问大王,若是推行此钱,如何收回百姓手中的布钱。”

熊槐理所当然的应道:“以重量等价相换,魏韩布钱大者二十铢一枚,而新钱五铢一枚,那我四枚新钱换魏韩一枚大钱。”

群臣一听,都是五铢一枚的楚钱,由原本一换七变成现在的一换四,其中利益只要不是傻子,那都能看出来。

一些原本还打算以旧制不可改或者百姓不便为由,准备开口反对的大臣,面对七和四这两个显眼的数字,也不敢开口了。

若是此时开口阻拦楚王推行新钱,那一定会被楚王灭族,而且被灭族后,还会遭到国人的谩骂与嘲笑。

群臣又沉默了一下,还是昭雎率先开口道:“大王英明,臣以为推行新钱可行。”

昭雎话音一落,早就知道新钱事情的屈原,立即跟着附和道:“大王英明,臣附议。”

昭雎屈原一开口,其他大臣,无论是愿意还是不愿意的,全都开口道:“大王英明,臣等附议。”

熊槐见朝中重臣无一人反对后,再次开口道:“大司农曾在江东推行新钱,效果良好,是以,这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钱,寡人也决定效法大司农旧事。

寡人决定以平籴府为基础,将粮食布匹等关键物品全都与新钱关联,以现在魏韩两国布钱为基准,换算成新钱价格。从今以后,我楚国平籴府收购贩卖粮布,只使用新钱,不再使用原先的贝钱,也不再使用魏韩布钱。

同时,为方便百姓购买粮食,各地平籴府将承担起为百姓换钱之责,一个大钱换四枚新钱,五个小钱换十二枚新钱。”

说到这,熊槐见群臣无人反对,再次开口道:“同时,为了顺利推行新钱,寡人将隶属于工尹府的铸币作坊,还有隶属于太府尹的平籴府,全部归入大司农府下。”

此言一出,太府尹金军同还有工尹公输正全都脸色一变,但他们全都没有开口反对。

接着,熊槐又开口道:“推行新钱,还有劝课农桑,都需要一位精通农事,熟知钱币的能臣。

汉北郡守陈相,身为已故大司农的得意门生,精通农事,熟知钱币,贤。

故,寡人决定以陈相接替大司农一职,主持全国农事、平籴以及新钱之事。”

群臣一听,许多人都倒吸一口冷气。

前一任大司农是许行,现在楚王又任用年富力强的陈相为大司农,前后两任大司农都是农家之人,这不仅表明农家已经在楚国站稳脚跟了,而且,可能农家一贯主张的重农抑商,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物价等等,都将引入新法之中。

而这,可能将对楚国商农并重的格局,造成极大的冲击。

但此时此刻,在楚王没有明言同意度量衡以及统一物价的情况,仅仅只是说是发行新钱以对抗魏韩两国钱币对楚国财富的掠夺,这又让有心反对的人,找不到反对的理由。

顿了顿,熊槐又开口道:“汉北郡守陈相调任大司农,汉北郡守空缺,不知诸卿可有人选?”

说着,熊槐立即看向太子横:“太子,你可有人选?”

太子横一听,沉吟了一下,开口道:“父王,襄阳郡守叶巡贤,可为汉北郡守。”

熊槐见太子横再次举荐叶巡,立即点头道:“善!”

应下之后,熊槐又问道:“太子,襄阳郡守空缺,太子可有人选?”

太子横闻言,心中一动,再次开口道:“父王,潘君贤良,可为襄阳郡守。”

太子横话音一落,另一边,令尹昭雎顿时微微皱了皱眉。

汉北郡守叶巡是太子横的师弟,若是襄阳郡守再换成太子横的心腹大将潘君,再加上与太子横关系密切的景阳正在坐镇郢都。

如此,这对楚国而言,对楚王而言,对太子横而言,都太危险了。

想着,昭雎在太子横话音落下,而楚王还未开口之际,抢先道:“大王,臣以为让潘君担任襄阳郡守有些不妥,潘君精通兵事,却从未治理地方。

而襄阳之地深居我楚国内地,少有战事,是以,臣以为当另择贤良。”

熊槐一听,看着昭雎笑了笑,问道:“那令尹以为,当以何人为襄阳郡守。”

昭雎一怔,而后,他想了想,心知襄阳郡乃是变法党的重要基地,若是举荐旁人,楚王肯定不会同意。

所以,这襄阳郡守还得落在新法变法派手中。

想着,昭雎看了看屈原,他本想举荐屈原次子屈天,但思及屈原曾在襄阳担任城守多年,便舍弃了屈天,然后又放弃了唐昧的门人弟子,想了想,他拱手道:“大王,三闾大夫之子,将军屈恢贤,可为襄阳郡守。”

熊槐一听,看了看昭雎,然后又看了看太子横,点头道:“可,以将军屈恢为襄阳郡守,以潘君为大司农丞。”

此言一出,太子横与昭雎同时脸色一变。

此时,太子横看了看昭雎一眼,心中极为不岔。

上一次,在工尹人选上,就是昭雎阻止公输正担任工尹的,但好在唐昧开口,这才让公输正成功的担任了工尹。

而这一次,他举荐自己心腹潘君,结果昭雎又开口了,而且还阻止了潘君担任襄阳郡守。

另一边,昭雎则是没有理会太子横,而是满脸震惊的看着楚王。

他是为了楚国,为了楚王,为了太子,才开口的。

结果,楚王虽然启用了屈恢做襄阳郡守,但又将太子心腹潘君任命为大司农丞。

大司农丞一职虽然没有襄阳郡守位高权重,但是大司农掌管全国农事,还负责收购贩卖粮食布匹等关键物品,更负责铸造推行新钱。

所以大司农丞也是一个极其富裕的职位,更关键的是,大司农丞还会一直呆在寿郢,呆在太子身边。

这···

楚王此举···这不仅让他的努力化为乌有,而且还让他深深的得罪了太子横。

这一刻,昭雎心中突然生出一股寒意,接着,他又莫名想起不久前病死的陈轸来。

······

第三百三十四章 抢功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种子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九百三十九章 韩相韩辰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一章 楚国怀王第四百三十二章 投降第九百八十七章 暗流第五百零一章 楚越会盟第九百一十六章 逼迫第九百八十七章 暗流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内外第一千两百四十章 胜败根源第九百六十五章 上书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来第一百六十章 魏国霸气第七百七十一章 蜀地张若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动第六十一章 再议巴国第七百四十五章 开始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第一百七十九章 灭越之议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齐国灭亡第三百八十六章 强攻第七百四十五章 开始第三百零四章 “孙子”第三百九十四章 欺诈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军大崩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分道扬镳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六百零六章 策对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议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争 上第九百二十六章 惊变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盘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反应 上第一千两百九十六章 如疯似癫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一千两百五十七章 谣言离间第六百四十七章 消息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云集第五百五十章 烹杀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一百二十二章 税收改革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为国分忧第二百八十二章 战初第七百四十三章 考核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韩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大幕揭开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齐聚寿县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谋第五百一十六章 遗言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一千两百七十二章 太子来楚第六十五章 楚魏联姻第八百二十八章 吴水尽赤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在齐 下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见太子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二百五十四章 接见第五十五章 秦国之忧第六百八十二章 越王臼的首级第三百五十章 暴涨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见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城 上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小义第七百六十六章 天杀的曹贼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夜宴第四百五十章 提议换人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齐楚决裂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宴第六十九章 上策中策第六百一十八章 宫中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合纵联盟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荐之策第一千两百三十九章 拒绝参与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昭常归来第一百一十二章 关虎进笼第九百一十四章 序幕第三百八十九章 广而告之第八百七十六章 意欲救燕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变第四百九十七章 送礼第一千两百六十一章 君臣试探 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谐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国动向第一百八十五章 庄蹻第九百三十二章 前奏第一千两百三十章 主将人选第九百三十六章 貌合神离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识第三百零九章 议单骑第九百五十九章 烈焰阻敌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发现第四百三十章 围杀第二百三十七章 扣留苏代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七十八章 丹阳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