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前夜

另一边,越王知道归路被堵,而且楚军还在修建防御工事,似乎打算阻止他返回淮南的消息后,立即下令各军,加快了行军速度。

而于此同时,楚越两国的动静终于传到莒城之中。

此时,储子正脸色复杂的向齐王禀报道:“大王,南面传来的消息,数天前,楚国的军队突然启程向东南方而去,去了越国控制淮北地,但是却并没有攻城,而是绕城而走,如今下落不明。”

齐王一怔,难道是越国自知理亏,请楚国去做靠山的?

否则,楚王为何不攻城,而是越过城池?

只是,算算时间,貌似楚国行动的时间,几乎与越国同时,这时间上对不上。

想着,齐王便不明所以的看着储子道:“相国,楚王到越国境内干什么?”

储子摇头道:“回大王,臣也不知道。不过,据淮北的一些人送来的情报,好像越国留守吴城的公子玉自立为王了。”

齐王闻言顿时瞪大了眼睛,露出难以置信之色,震惊的问道:“相国这个消息确认吗?难道越王突然背弃盟约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

储子摇了摇头:“大王,吴城所在的江东,对我齐国来说,实在是太过偏远了,加上这些年齐越两国敌对,我们齐国的商人,最多就是抵达淮南,也无法过江前往江东。所以,这消息臣也暂时无法确认真假。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越国内乱的事情应该是真的,而且,楚国很有可能也在其中插了一手。”

顿了顿,储子又皱着眉道:“同时,也不能排除这是楚越两国计策的可能,目的就在于将我齐军引诱出城,然后楚越两国聚集大军,围而歼之。”

齐王点了点头,沉吟了一下,开口道:“相国,虽然月楚越使计的可能性,但是,若是越国内部真的发生内乱,那么这一次也是难得的好机会。

所以,寡人打算让章子率军南下观望,以观楚越之变。若是越国真的发生内乱,那么未来的几年里,越国都不足为惧。”

说着,齐王冷冷的道:“若是楚王打算帮助越王平叛,那就罢了,若是楚王与越王闹翻,那就让章子助越王一臂之力,攻击楚军。”

说完,齐王眼中露出一股仇恨的光芒,显示着齐王对楚国的真实的想法。

“大王英明。”储子应道。

次日中午。

楚军营中,接到探子的消息后,景阳立即向楚王禀报道:“大王,越王率领的大军已经抵达我军北面五十里的地方,并且还在继续向我们这里赶来。按照越军的速度,明日越军就会抵达我们这里。”

“好。”熊槐大喜道:“越王终于来了,寡人已经等他很久了。”

说着,熊槐便向景翠看去,问道:“柱国,准备的如何?”

景翠轻轻的一笑,胜券在握的拱手应道:“大王请放心,此战必胜。而且,这一次,为了打掉越人的抵抗之心,让越人在接下来的数年里不敢反抗楚军,臣已经准备好,堂堂正正的摆开军队,与越军主力进行正面决战

臣会通过这一战,向越人表明,即便是堂堂正正的正面对决,越人也不是楚军的对手。以此杀掉越人的心气,免得越人不服气,时刻想着反叛我楚国。”

“好!”熊槐笑道:“如此,那么明日一战,寡人全部交给柱国指挥,寡人绝不干涉。”

“谢大王!”景翠立即行礼谢道。

景翠的身边不远处的景阳,露出一丝迟疑,问道:“大王,柱国,如今我楚国二十多万大军驻扎在越王南返的必经之路上,而越王手中的军队只有十五万。越王见实力不足,会不会心生迟疑,然后停兵不前,或者退回鄣城请齐军相助。”

熊槐笑了笑,没有回答,而景翠却是冷冷一笑,答道:“放心好了,现在越王只有向前这一条路,已经别无选择了。公子玉已经在吴城自立,而他这个越王在外时间越长,公子玉对越国的掌控就越得力,所以越王只能尽快返回国中。

况且,公子玉为了算计越王,先后两次再淮北焚粮,越王手中粮草不济,他拖不起。”

顿了顿,接着又笑道:“至于让越王向齐国求援,且不说越王愿不愿意,就说这些年楚越两国对齐国的攻击,夺取了齐国一大片领土,令齐国损失惨重。只要齐王得知楚越两国反目,即将展开大战,那么齐王就会立即站在一旁观望,等我们双方筋疲力尽之时,才会正式插手。”

公孙衍接着道:“柱国所言甚是,如今齐国的兵力分散在郯城以及琅琊,就算齐王有心帮助越王,但要想重新调兵集结在一起,举兵干涉楚越两国的战事,这就需要五六日的时间。若是越王明日不来进攻,等上七八天的时间,等我们这里的防御工事修建完成,那么越王一两月之内,休想攻破我楚军大营,打开返回南返的通道。

所以说,越王只有趁我楚军立足不稳,强行杀出一条通道这一条路。拖得越久,对越王越不利”

说着,公孙衍与景翠对视一眼,同时呵呵一笑。

景阳闻言若有所悟。

次日上午。

楚军大营中。

熊槐与诸将全都静静坐在大帐中,没有任何人说话,但此时的帐中,却并不显得寂静,相反,帐中此起彼伏的呼吸声,倒是让帐内的气氛显得格外火热。

不久,一个偏将来报:

“大王,越军昨夜在我军三十里外休整一夜后,现在已经在越王的率领下出发了,此刻正在向我们这里赶来。”

熊槐闻言点了点头,没有直接回应,而是对景翠道:“柱国,今日之战,寡人将战事全部托付于你,卿可自决。”

景翠闻言立即起身向熊槐行礼道:“唯。”

说着,一转身,对前来禀报的偏将道:“再探,等越军距离我军二十里后,再来禀报。”

“诺。”

偏将离去后,景翠转头向陈轸问道:“刺史令,齐国那边可有消息传来,郯城的匡章,可有动静。”

第九百六十二章 内讧第七百一十六章 实验基地第九章 目标巴蜀第一百四十七章 燕国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败而归第二百七十四章 破城第二百四十三章 伐秦弱楚第六百三十二章 祸不单行第八百七十九章 祸不单行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虑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九百三十九章 韩相韩辰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观望第一千两百九十九章 陈轸之死 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答应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七百六十六章 天杀的曹贼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锁第一千两百七十六章 两国互市第五百五十八章 最后的疯狂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约伐魏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发现第九百七十章 哑口第一千两百二十九章 六国停火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风潮第一千两百三十章 主将人选第五百零五章 昭鱼薨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变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选第五百九十二章 分封第四百三十五章 离心第四百九十七章 送礼第七百三十章 举荐何人?第一百五十九章第六百零四章 襄阳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动员全郡第五十章 苦获已齿第一千两百二十二章 杀人诛心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惊第二百四十四章 齐策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见太子第一百六十七章 封君上书第一千两百六十章 君臣试探 上第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羽翼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亲卫第七百一十四章 汉北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怨气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献地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出海修仙第八百四十七章 利出一孔第五百三十七章 决战 二第三百零三章 挫败第五百五十七章 声传各国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一千两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侧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渐进第五百三十三章 调将第七百三十七章 观游到秦第五百二十六章 形势第七百零七章 图穷匕见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争辩第八百二十七章 封城抓捕第一百四十七章 燕国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第一千两百九十七章 广布仁德第六百九十一章 强取强送第九百零八章 滥竽充数第一千两百八十四章 君臣离心第八百三十四章 楚王入越第五百二十二章 吴城内外第七百九十章 赵国之乱第九百六十四章 朝中第一千两百二十章 请杀郑袖第二百二十九章 避战不出第六百七十章 闻战则喜第九百零三章 启用昭滑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舍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九百六十二章 内讧第一千零五章 中计第一百九十九章 难题第五十六章 诱秦攻齐第四百二十六章 向前第五百八十二章 动摇心志第六百三十三章 凛冬将至第九十一章 韩军败退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阳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二十三章 美人变法第一千两百零一章 反声如潮第一千两百一十章 心窄误己第二百九十九章 求援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发现第七百二十八章 德才不兼得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四百七十八章 张仪猝死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国人暴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