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决策

笑毕。

熊槐向景翠问道:“柱国,营中的越军俘虏,现在情况如何。”

景翠应道:“回大王,之前大王在战场上对越人的许诺,被许多越人听在耳里,而且,臣已经在俘虏中宣言,不会将投降的越人贬为奴隶。故而,此刻越人呆在营中,还算平静,对我楚军并无多少抵触。”

“如此就好!”熊槐点了点头,然后吩咐道:“不过,对这些投降的越人,也不可不防,寡人决定削减越人的口粮,让越人没有力气反抗以及逃跑后,再将这些人运往淮南暂行安置,直到战后,再行安排。

不过,对于越军中的将领,全都给予礼遇,不可亏待,我楚国的将领是什么待遇,就给越将什么待遇。

并且,将这个消息透露给普通的越军士卒,以让越将与越军士卒离心。”

“唯。”景翠点了点头。

接着,熊槐正了正脸色,想起越军反扑后,那恶战的近两个时辰,沉重的问道:“柱国,此战我军的伤亡如何?”

景翠闻言,笑脸顿时一沉,一脸肃然道:“左右两军战死者甚少,而前军以及中军主力伤亡惨重,全军战死以及受伤者达八万余人,其中轻伤者只有一半左右。”

熊槐一听,脸色突然垮了下去,方才大胜越国的喜意,顿时消散大半。

虽然楚军之所以伤亡如此惨重,跟强行围杀越军有很大的关系。

但谋划十余年,百般算计,结果损失依然如此惨重,伤亡近半。

这······

心里憋屈。

但,很快,熊槐便收拢思绪。

虽然对这么大的伤亡很不满,但是楚越两国的决战毕竟已经过去,灭亡越国的行动还在继续。

于是,熊槐深吸两口气,平复了一下躁动的心情,向帐中的诸将开口道:“诸卿,我楚国与越国的决战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全面攻略越国的行动,不知诸位有何建议。”

景翠率先出言道:“大王,越国之地分为四块,其中,淮北之地且不说,剩下的三块,分别是淮南邗沟以东的淮南地,江水以南的吴地,以及浙江流域的越国故土。

其中,淮南地离我楚国极近,数十年前,淮南曾为我楚国所夺,故臣以为,以我楚军之力,夺取淮南并不难。而越国都城所在吴地,这虽是越国的腹心之地,但因为越国内部几十年的吴越之争,攻打吴地同样也并不困难。

真正的难处,是越国故土,哪里离我楚国太远。故我楚军必先取吴地,打下越国的都城吴城,然后趁越人反应不及,大军迅速南下,以犁庭扫穴之势,迅速攻入越地,才能快速占领越国全境。

否则,一旦给了越人一些时间,臣担心越人会趁机串联,联合自保,如此,我楚国攻打越地的难度,将会大增,而且,还会拖延时间。”

说完,景翠停顿了一下,然后拱手道:“故,为了减轻左司马唐昧攻打江东的压力,臣请大王暂时停兵淮北,以向公子玉表明,我楚国的目标还是淮北,以免引起公子玉的警惕。”

接着,景翠又是微微一叹:“而且,大王,这一战虽然我楚国已经大胜越国,但是自身伤亡近半,那些受伤的士卒,也继续进行休整一番,然后才能恢复士气。”

熊槐点了点头,虽然此刻楚军已经在淮北大胜越国,但是这一战,终究还是为了夺取整个越国而服务。

为此,他这个楚王也得按捺住心思,强行忍住攻打淮南的急切之心。

还未说话,下方的陈轸从队列中走了出来,拱手道:“大王,臣得到消息,不久前,赵国大胜北方的胡人之后,魏王秘密离开大梁,向北而去。另外,韩王同样秘密离开都城新郑,也向北而去。臣怀疑,魏王与韩王这是打算向赵国臣服,以对抗我楚国的压力。”

说着,陈轸顿了顿,才道:“大王,为了避免三晋此刻就联合在一起,请大王趁大败越国之际,暂时停兵淮北,以震慑摇摆不定的韩国,以拖延三晋联合的时间。”

熊槐一听,顿时皱了皱眉。

楚国还没有灭亡越国,这三晋就搅和到一起去了。

要是等楚国暴露出野心,那三晋岂非要翻天。

想着,熊槐便点了点头道:“既如此,就听诸卿之言,暂时停兵淮北,进行休整。”

熊槐看了诸将一眼,然后问道:“既然寡人大军留在淮北,那就要有所目标才是,不知诸卿以为,我军的下一步,应该攻打何处?”

景翠立即应道:“臣以为我军下一步应该攻打越国淮北治所善道城(盱眙)。一则表明我楚国对淮北的态度,二则借打通南下的通道,三则借城休整。”

鄂君一听,立即笑道:“大王,柱国所言有理。这淮北的粮食虽然遭到公子玉的两次焚烧,已经没有多少剩余。但是善道城地处交通要道,商人众多,其中的钱财不在少数,而且目前为止没有丝毫损失。

故,臣也以为应该攻打善道城,夺取善道城之后,则大王可以尽取其中钱财以为国用。”

熊槐一听,迟疑道:“善道城乃是淮北治所,越国治理多年,攻打此城,会不会有些困难。”

公孙衍摇头道:“大王,眼下,越王率领的越军主力已经全军覆没,淮北各地已经无所依靠,另,公子玉送来的国书,已经明确要将淮北送给楚国。

故,臣以为,有了这两样,大王只需派出使者前往城中游说,善道城极有可能出城迎降。况且,此时善道城得知我楚国大败越军,斩杀越王,必然人心惶惶,士气低弱,就算善道城打算坚守,在我二十万大军之下,最多一日,就可以一举破城。”

熊槐闻言点了点头,心中再无迟疑,立即下令道:“好,传寡人之令,明日大军启程南下,前往越国的淮北重镇善道城(盱眙),夺取善道城后,一面休整,一面等候左司马唐昧的消息。”

说着,又看向陈轸道:“陈卿,立即派人前往韩国求见韩王,寡人不管此时韩王在哪。反正,寡人的使者,要在新郑中见到韩王,见或不见,请韩王自己思量一二吧!”

第八百七十四章 齐燕决战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一千两百三十章 主将人选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战 六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时候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军归来第九百零五章 巧舌如簧第一千两百五十五章 再训太子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二百三十一章 强攻第一千零三章 夏泽无水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五百八十七章 矛盾第三百七十七章 围城打援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与纸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突如其来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令尹之才第一百八十五章 庄蹻第六百四十四章 成败第五十七章 逼迫秦国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举与考核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夜色袭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季子论楚第五百九十七章 请辞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各国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惧第六百一十八章 宫中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时机已至第九百七十五章 抓捕第一千两百九十五章 潜龙勿用第五百七十六章 纷至沓来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请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主动出手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来第九百八十七章 暗流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国伐韩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韩结盟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识第九百九十八章 中山亡第九百六十二章 内讧第九百六十五章 上书第七百四十一章 荐贤第一百一十五章 赵谋中山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赏赐第一千两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七百一十三章 子牛子鼠第九百七十四章 欺诈第四百四十章 军情第五百三十九章 决战 四第四十八章 昭阳之后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盘第八百七十五章 燕国惨败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时机已至第五百八十七章 矛盾第三百七十九章 谣言第一百五十二章 始筑襄阳第八百零四章 议楚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渐激烈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不迟第九十一章 韩军败退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陈第二百零三章 举兵伐齐第一千两百五十五章 再训太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一千两百四十六章 枝疏叶枯第一百零八章 楚墨之助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时候第九百四十三章 交个朋友第四百七十二章 内外之事 (为盟主暮云_遮加更)第一千两百五十七章 谣言离间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谋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此战必胜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子鼠之死第一千零一十章 一触即溃第九百五十章 定计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内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出卖第一百二十二章 围攻秦国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谣言再起第五百六十二章 襄阳之外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来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坟第一千两百八十四章 君臣离心第三百二十章 战起第二百章 登门送礼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赦天下第三百一十章 马政第八百七十八章 决议救燕第五百七十一章 攻城 下第六百九十八章 群起围攻第九百六十章 殊死突围第一千零八十章 盟成第四百九十九章 寿县之外第一千两百六十章 君臣试探 上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