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条路

说着,齐王想起齐国的死战之地,顿时长叹一声。而后摇了摇脑袋,停顿片刻后,才沉重的开口道:“相国,如今形势,楚国即将形成一国独大之局,且越国太过偏远,已经被楚国隔断,不与各国相连。面对这种情况,就如同秦国吞并巴蜀三国,各国有心无力。

而寡人虽然有心出力,但是这几年齐国被楚国削弱的太厉害,实力严重不足。故而寡人担心,即便各国联合伐楚,也未必能让楚国将越国吐出来,这应该如何是好!”

储子沉吟了一下,还未开口,殿外有人大胜禀报道:“大王,越王派使者前来求援。”

“越王使者!?”

齐王一怔,与储子对视了一眼,随即二人同时露出大喜之色。

越王求援,这说明越国还在抵抗楚国。

这对削弱楚国,无疑是极大的利好。

楚国一旦被各国击败,就算越国不能收复淮南,也能将江东夺回。如此以来,楚国的背后就会留下一个越国,这对楚国来说,将会造成无穷的后患。

想到这,齐王脸色一僵,顿时想起燕国来。

想着,齐王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越国保住,让越国成为楚国的燕国。

此时,储子欣喜的拱手道:“大王,臣已经有了一个计划!”

齐王期待的问道:“相国快快道来!”

储子应道:“大王,越王能派使者前来,无疑说明越国还在越地抵抗楚军,这是对各国的极大利好。同时,楚国吞越的行为已经令天下震动,如今正是联合各国破楚弱楚之时,只有让楚国衰弱下去,才能打乱楚国鲸吞蚕食各国的步伐。如此我齐国才有机会,成为秦楚之外的第三条路。”

说着,储子立即拱手道:“大王,臣建议,立即下令让章子将军打着救援越国的旗号南下越国之前淮北,一面威胁楚军,一面给予越人坚持下去的信心。

此外,派出使者前去越国被占领的各地,鼓动所有被楚国占领的地方的越国贵族,让他们联合起来抵抗楚人的统治,告诉他们,我齐国正在联络各国帮助越国复国,就如同之前各国帮助燕国复国。总之,一定要整个越国都不能安稳,牵制楚国军队,减轻各国攻打楚国的压力。

最重要的是,立即派出使者前去各国组建联盟对抗楚国。”

“这是自然!”齐王闻言点了点头。

齐王与储子君臣十几年,一听储子的计划并没有出彩之处,便笑了笑,期待的看着储子,问道:“相国,联盟之后,我齐国如何才能做到利益最大化。”

储子笑道:“大王,如今我齐国实力被楚国大为削弱,难以独自向秦楚两国挑战。故,臣以为,当此之时,宜慢不宜快,宜缓不宜急。臣的意思是,通过伐楚之战,将楚国的势力从淮北驱逐出去,与楚国隔水对持。楚国占有淮北,对我齐国的威胁太大了。

战后,则需要要联合魏越两国,组建三国同盟,以应对秦赵楚三国的威胁。

另外,天下之中的韩国,需要极力争取,只要韩国倒向我们,那么我们就可以攻打其他国家,蚕食天下。”

说着,储子拱手道:“大王,我齐国既无秦国之地利,又无楚国的庞大,贸然鲸吞他国,只会导致各国来伐。故,臣的意思是,齐国要想成为秦帝楚王之外的第三条路,需要徐徐图之。

第一步,便是通过这一战将楚国的势力赶出淮北,夺取楚国淮北以避免与强大的楚国相争。第二步,借救越之机,逼迫越国让出淮北,尽取淮北。第三步,联合魏国攻打宋国,将泗水以东尽归齐国。

如此,我齐国之地,加上淮北,泗东鲁国等地,便是一个领土超三千里的大国。那时,我齐国南有淮水之固,西有泗水之利,北有河水之险,进可攻退可守,以我齐国之富强,只需积蓄实力二十年,彻底消化这些地方,便有了帝王之基。

到时,时机成熟,大军出征,吞燕并赵,如此,我齐国则将占据天下大势。”

齐王咽了咽口水,深深的被储子所描绘的画面所吸引。

这不会是虚无缥缈的画饼,而是极其容易实现的战略目标,甚至比起十年前的灭燕计划还要容易许多。

此时此刻,淮北已经唾手可得。而宋国这个国家,先是把齐国得罪死了,现在有深深的得罪了魏国,不久后,靠山楚国就会轰然倒塌。那时,只要齐国拉拢魏国,就可以用两国大国之力进攻一个小国,宋国岂能幸存。

如此,齐魏两国就可以瓜分宋国,那时,即便齐国让出富庶的陶邑与商丘给魏国,只要占据宋国东部,便可达成战略目标。

十几二十年后,等齐国抓住机会,再次灭亡燕国,即便天下围攻,齐国也没有任何畏惧。

想着,齐王笑道:“宋国欠下债,应该还给寡人了。”

说着,齐王立即大声吩咐道:“传令,请越使前来见寡人。”

不久,风尘仆仆的越使来到厅中,一见齐王,立即拜伏于地,悲伤的嚎哭:“大王···”

同时,楚国即将灭亡越国的消息传到各国,一时间,天下为之震动。

寿县。

公孙衍向熊槐禀报道:“大王,三位将军传来的消息,历时半月,我军已经尽取淮南。三位将军留下守城的军队后,已经率师回返寿县。

另,昭滑将军传来的消息,司马翦进入吴地后,吴地百姓纷纷投诚,此时,吴地已经尽归我楚国所有。

至于越地,因为太过偏远,还未有消息传来。不过,随着司马翦将军率领大军入越,越地归附,只是时间问题。”

顿了顿,公孙衍又道:“而柱国那边,已经在淮水布防完毕。目前,原本我楚国境内的寿县钟离防御工事已经建好,此刻,柱国正率军在越地的卑梁东阳一带修建防御工事。”

“好!”听到各地都传来好消息,熊槐笑了笑,然后向陈轸问道:“陈卿,现在各国那边的情况如何?”

第一千两百一十三章 群臣请命第四百三十四章 惊魂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浪汹涌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国第一千两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八百一十八章 吴侯献女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自刎明意第五百四十章 反击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你怎么看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一千两百零九章 惜哉!年幼!第六百一十一章 析邑攻防战 上第九百九十六章 驱逐第一千两百八十四章 君臣离心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蜡第一千两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导第一百一十八章 舍弃霸业第八百五十一章 颁布爵位 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晋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杀第三十章 犀首使楚第五十一章 犀首迟疑第七百九十一章 归意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时候第七百七十六章第一千两百七十六章 两国互市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第七百一十八章 广告与封神第三百八十七章 刺杀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齐国灭亡第五百四十章 反击第八十一章 大梦初醒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四百八十章 战前准备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对策第九百五十八章 城破第一百八十二章 惊闻第八百零三章 调停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燕使来楚第一千两百零九章 惜哉!年幼!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一千两百八十五章 赠之金印第七百七十二章 驰援垫江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争 下第六百二十三章 图穷匕见第一百五十五章 季子接子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蜡第一千两百一十二章 连下三城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再接再厉第一千两百一十三章 群臣请命第一千两百八十八章 广信君田文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国人暴动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为国分忧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无音讯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战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尝君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六百九十一章 强取强送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战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不出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头换面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声震城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剑出鞘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垫江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伪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势如破竹第三十三章 张寿被刺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子鼠之死第四百零三章 送马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进退之间第七百九十一章 归意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战 六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争第二百五十八章 筹谋第二百六十九章 进言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齐国伐魏第八百四十五章 赏赐第三百九十九章 使魏第一百章 一个机会第五百九十七章 请辞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八百零五章 讲和第六百一十五章 议宋第八百一十三章 驾临吴城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强攻坚城(二合一)第一千两百八十五章 赠之金印第五百五十六章 主动来降第一百四十八章 齐国退兵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封城分军第四百七十七章 东进西出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选定目标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