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章 战争结束

齐王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楚太子的事情,寡人也有所耳闻。”

说着,齐王又长长一叹。

储子一听,立即问道:“大王何故叹气,莫非是臣思虑不周?”

齐王摇了摇头,叹息道:“非是相国思虑不周,而是寡人一听楚王年老,就想起寡人比楚王年轻不了几岁。若是楚王在宋国一事上不中计,寡人担心就看不到楚国的衰败了啊!”

“···”储子闻言无以应。

过了一会儿,齐王定了定神,然后笑道:“不过还好,虽然寡人可能看不到楚国的衰败,但是寡人的太子远比楚太子聪慧,颇有寡人之风范,待寡人与楚王故去。下一代的齐楚之争,寡人有信心!”

说着,齐王哈哈大笑,一时间,整个殿中到处都回荡着齐王的欢快的笑声。

笑声还未落下,殿外便传来一个声音:“大王,北方急报。”

接着,在齐王的惊疑见,陈贾快步走进来禀报道:“大王,不久前,燕国找到东胡人主力,双方爆发决战,燕国大胜,东胡王败走。接着,就在燕军追杀之际,朝鲜大军驰援东胡,三方大战,燕军不利,燕国已经撤退回国。

同时,因东胡人损失不轻,故而东胡王已经放弃了靠近燕国的数百里草场,将民众往北迁移了。”

齐王闻言一怔,随后露出慎重的神色。

此时,储子突然笑着向齐王拱手道:“大王,机会来了,我们获取越淮北地,趁机与楚国交好的机会来了。”

齐王一愣,随后反应过来,燕国大破东胡,这虽是对齐国不利,但也是齐国的借口。

想着,便笑着吩咐:“相国,传诏给章子,杀掉越王臼,尽取越地。然后将越王臼的人头送给楚王,向楚国请和,以表达寡人的畏惧之意。”

“唯。”

郢都。

从大梁回到郢都的昭常,在令尹空缺,朝中重臣全都不在的情况下,奉命主持郢都的事物。

此时,昭常大喜的向熊槐禀报道:“大王,大喜啊!刺史令从齐国传回的消息,即魏韩宋三国派出使者求和之后,齐国那边也派出了使者,意图向我楚国求和,此刻,齐国使者正与刺史令一同赶来郢都。”

熊槐闻言露出喜色,齐国也来求和,这无疑是对他接下来的行动是一件重大的利好,能极大提高他的威望。

接着,咸尹范环禀报道:“大王,将军景阳传回消息,不久前在清河城的匡章,突然以越国没有提供粮食为由,将越王臼处死。随后,齐国吞并越国,派出使者与淮阴城的景阳讲和,并留下一万军队留守清河城后,匡章率领各国联合撤退了。”

熊槐一怔。

匡章杀越王臼,吞并越淮北,这就是说越国彻底完了!

更关键的是,杀掉越国最后一个国君的,还不是楚国,而是齐国。

这一件事,对楚国通知越地而言,是一个极大的利好。

同时,这也表明,随着越王臼被齐国所杀,楚国灭越一事,就此揭过,齐国已经放弃复立越国了。

想着,熊槐不由浑身一轻,而后轻松的笑道:“大战一年有余,现在,战争终于结束了。”

说着,熊槐便吩咐道:“左尹,传寡人诏令,以景阳为将,率领三万大军镇守淮水,以防御各国。以昭应为将,率领一万楚军镇守陈城。以邓陵光为将,率五千士卒镇守析邑。传令给将军景缺,让他立即率军返回方城。

另,传令给柱国司马以及犀首阴君等人,让他们解散大部分的军队,只带部分精锐士卒,凑足十万郢都守军,返回郢都。

还有,传诏给襄阳守屈原,让他留下一部精锐大军镇守襄阳,然后让他安排好襄阳事物后,也返回郢都。”

“屈原!”昭常一听楚王要召回屈原,顿时一怔。

屈原要回来了!

而且还是带着率领襄阳百姓,在秦军的围攻下,坚守襄阳近两月,为犀首争取破敌之机的大功返回。

看来,郢都从此又将多事矣!

想着,昭常顿时心中一片大乱。

另一边,熊槐说完,却见昭常没有回应,不由微微一皱眉,抬高了声音问道:“左尹,难道寡人的诏令有不妥之处吗?”

昭常闻言打了一个激灵,连忙拱手应道:“大王,方才臣只是在想,如今各国之军才刚刚撤走,此时就撤军,是否太早了一些,而且宋国那边夺取了我楚国大量的土地,我们是否应该让柱国出兵,击退宋军,收回失地。”

熊槐摇了摇头,笑道:“不必了,宋国那边寡人自有谋算,现在还不是收回失地的时候。”

昭常闻言拱手应道:“唯!”

接着,熊槐又吩咐道:“传诏,这次楚国能大破各国,全赖群臣协力抵抗六国。故,寡人决定提前召见全国的勋贵,一个半月之后,在郢都召开大朝议,宴请群臣。”

“唯。”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使者陆续抵达郢都,其中韩国使者公叔最先到达。

楚宫中。

熊槐看着公叔冷着脸道:“公叔,你我相识数十年,也算是老交情了,寡人为了帮助你击败公仲,为了让你担任韩相,可是下了不少本钱,出力甚多。

可是,寡人万万没想到,在公叔你还担任韩相之时,韩国竟然会伙同各国出兵攻打寡人,其中公仲更是一度围攻寡人重镇宛城,难道公叔你就是这样回报寡人的吗?”

公叔闻言冷汗直冒,唯恐楚王会在大怒之下,因他只顾迁怒韩国,如此他就完了。

于是,脸上露出羞愧之色,急忙长拜道:“大王,臣羞,有愧于大王,只是韩国小,各国相约伐楚,韩国也不敢不从。公仲在秦国的支持下,力主伐楚,臣也势单力薄,也无从阻拦···”

公叔还未说完,熊槐便摆了摆手道:“算了,过去的事情就算了,寡人现在想知道的事情是,这次公叔你为何而来。”

公叔闻言立即拱手道:“大王,公仲回国之后,寡君在臣的劝说下,已经罢免了公仲,并剥夺了公仲的封号封地,以惩罚公仲,并断绝与秦国的关系。不仅如此,寡君为了向大王表示歉意,为了重新是楚韩两国交好,寡君决定割让鲁阳以北的十城给楚国,愿为大王寿。”

熊槐顿时脸色一沉,猛地一拍桌案,大怒道:“公叔,难道寡人在韩国君臣的眼中,就是一个见利忘义,贪图土地的人吗?难道楚韩两国的友谊,在韩国君臣眼中,就是区区十城就可以衡量的吗?”

第九百九十八章 中山亡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风放火第六章 燕国灭亡第五百零六章 维稳之策第七百二十一章 免税安民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机第八十九章 速成浮桥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形势第一千两百六十七章 南风北吹第八百零三章 调停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争 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二百七十八章 算计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风点火第一千两百九十六章 如疯似癫第九百六十五章 上书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识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七百四十一章 荐贤第一千两百四十六章 枝疏叶枯第三百二十三章 亲临第二百二十四章 访齐联越第六百八十六章 结盟第六百七十七章 两个机会第四百一十八章 顺势而为第七百九十一章 归意第五百一十六章 遗言第一千零四十章 韩王崩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语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夜色袭人第一千两百章 决意迁都第二百八十八章 估计重施第三百二十八章 杀机第三百零七章 这很犀首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燕使来楚第四百零五章 调离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宴第八百六十八章 进退两难第二百一十四章 济阳城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兵第五百八十七章 矛盾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赵国争韩第十三章 初见端倪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再接再厉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陈第五百零三章 时机第四百八十六章 异心同声第一千两百一十一章 事半功倍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宫惊变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对策第四百零九章 邀战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拒绝第八百零九章 转封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战 二第一千两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一百四十七章 燕国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锅第一千零三十章 正当其时第五百八十七章 矛盾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军第九百九十四章 送礼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七百章 风波再起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议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动第八百八十四章 下定决心第九百六十八章 定心第四百七十二章 内外之事 (为盟主暮云_遮加更)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百年韭菜第七百七十七章 上庸之战 五第一千两百一十章 心窄误己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约伐魏第七百一十章 地方权力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国动向第五百六十二章 襄阳之外第七百零五章 黄泉路上等着第三百二十八章 杀机第二十四章 昭氏内争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众叛亲离第五十五章 秦国之忧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强赵国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国三心第二百三十一章 强攻第四百六十四章 剑指濮阳第三百五十章 暴涨第三百二十三章 亲临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对策第五百四十七章 决策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围第一千两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选第八百六十八章 进退两难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夜色袭人第五百四十章 反击第八十章 一将功成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袭第五百二十六章 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