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舍

楚王一开口,群臣顿时一滞。

原本以为大局已定的景邵,顿时惊疑不定的看着楚王,然后又立即看向另一边余怒未消的公孙衍。

楚王竟然亲自下场为公孙衍解围,这怎么可能?

以楚王对屈原的信任以及喜爱,昔日群臣围攻屈原,楚王都未曾主动为屈原说话。

现在,楚王为了公孙衍,竟然主动开口?

这···

此时景邵脑子顿时一乱。

另一边,羕陵君等人同样也大惊的看着楚王,不知道楚王此举的意义何在。

原本,他们见钟离君说话,还以为大局已定,楚王会在群臣的强大压力下,顺着钟离君的意思,下诏彻查此事。

然后,不管有没有真凭实据,都会在大赦天下之时,下诏还公孙衍以清白。

羕陵君可是很清楚,太卜在接受他的礼物之后,可是雷厉风行的向楚王游说大赦一事,并且楚王也已经有所意动。

待大赦之后,那时,公孙衍怎样,究竟有没有接受贿赂,也没人会在乎了。

因为大局已定,所有人都拿到想要的东西了。

但是,现在楚王竟一反常态,主动为公孙衍开脱。

这与他预计的情况的完全不同,这跟他印象中的楚王也完全不同。

想着,羕陵君不禁皱了皱眉,然后在群臣的震惊间,率先出列,拱手行礼道:“大王,老臣不明白,为何大王会如此吩咐犀首。这可是大破秦军的大好机会啊!

自从那秦国商鞅,背弃秦楚两国十几代的交好,悍然出兵偷袭我楚国时起,我楚国就屡受秦国刁难。并且,秦国占据汉中上庸,以及巴蜀商於,对我楚国极具威胁,为何大王会让犀首放秦军从容归去。”

说着,羕陵君长拜道:“大王,老臣百思不得其解,愿大王明示,以解臣之困惑。”

羕陵君话音一落,此时心中各有算计的群臣,立即顺着羕陵君的意思,不约而同地拜道:“臣愚钝,请大王明示。”

熊槐见这一瞬间,殿中就有一大半的大臣跪了下去,顿时整张脸都沉了下去。

身为楚王,亲自开口为公孙衍辩解,群臣不仅没有就此罢手,反而一起向他这个楚王施加压力。

熊槐看着殿中拜倒一片的大臣,眼中露出一阵慎重,暗道:看来汉北封君的事情,虽然自己的处置并没有问题,但是,贵族势力衰弱,还是引起了这群贵族的警惕。

不过···

熊槐心中冷冷一笑,自从丹淅之战楚国惨败后,大势就已经被他所控制,此时群臣即便联合起来,即便冒着抄家灭族的风险奋起反抗,同样也是什么也改变不了。

现在,谁也无法阻止我了!

熊槐心中一定,然后缓缓开口道:“唉,诸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国与楚国的关系,不仅你们知道,寡人也知道,若是寡人有全歼秦军主力的机会,又怎会放弃呢?

实则是有心无力,这才让犀首放缓脚步,主动放秦军离去。”

“有心无力?”景邵脸色一变,张了张嘴,然后一咬牙,行礼道:“大王,当时我楚军有二十几万大军,为何会有心无力?”

熊槐闻言脸色一冷,然后凛然道:“二十几万大军,难道你真以为我楚国有如此多的军队?难道犀首回都之时,阴君与鄢陵君上书说鄢城守军以及百姓出现逃亡,并请求援军的事情,你们都忘了不成。”

说着,熊槐目光看向阴君,冷冷的道:“阴君,你给群臣说说鄢城守军的情况。”

阴君一怔,然后见楚王与群臣都看着自己,立即拱手道:“回大王,鄢城守军有一大半是从丹淅防线后退的溃军,幸得大王让邓陵将军率领近卫军及时增援,这才免除全军覆没的风险。

当大军逃到鄢城之时,军心涣散,士气低落。而犀首为了误导秦韩联军,率近卫军从鄢城撤走之时,士气还未恢复的守军,再次遭到致命一击,以至于出现大量士卒逃亡的情况。是以臣才向大王求援,让大王重新派出近卫军前去守鄢城。”

阴君将当初鄢城的情况再次解释了一遍,而后,想起自己封地已失,未来想要保住权势,只能依靠楚王。

于是,顿了顿,又开口道:“大王,臣治军无能,以致鄢城守军将无战心,士无战意,无力与秦军一战,请大王降罪。”

熊槐脸色一缓:“将军能从丹淅防线带回大军防守鄢城,这就是大功一件,何罪之有。”

熊槐话音一落,屈原立即开口道:“大王,臣有罪。”

熊槐闻言微微一笑,接着诧异的问道:“贤卿何罪之有,卿率领襄阳百姓,在数十万秦军的围攻下,坚守襄阳数月,成功的阻止了秦军继续向南向郢都进攻的步伐。此战,贤卿有功无过。”

“大王,臣有罪。”屈原再拜道:“大王让臣在襄阳筑城,但臣却因为襄阳缺粮,而将筑城的壮丁全部解散为民。结果,秦韩联军攻打楚国,襄阳却无兵可用,只能调用百姓守城。故臣请大王降罪。”

屈原说完,殿中众臣瞬间变了脸色。

现在阴君屈原一开口,公孙衍手中的二十多万大军,立即少了一大半。此刻,公孙衍行动滞缓的事情,也有了解释了。

接着,熊槐安抚了屈原之后,这才看着群臣道:“诸卿,寡人为何舍近求远,不让犀首率军攻打襄阳之外的秦军,而去攻打对我楚国威胁较少的韩军,这便是原因所在。不是寡人看不到秦军的威胁,而是兵力有所不足。

шшш•tt kan•¢o

适时犀首虽然已经击退韩军,但是秦齐魏等国的大军仍在,犀首率军从方城杀到宛城,再从宛城杀到汉水,转战千里,已是疲惫之师,如何还能与秦军作战?

故,寡人这才下令,让犀首急攻韩军,却缓攻秦军,让秦军不战自退。”

景邵见楚王亲自为公孙衍作保,推景缺上位的事情已经不可继续,只能遗憾无比的拜道:“大王,臣不知内情,却是误会犀首了,请大王降罪。”

接着,众人见景邵退缩,一同行礼道:“大王,臣等愚钝。”

熊槐看着殿中再次拜倒一片,沉吟了一下,向屈原看了一眼,在屈原点头后,立即开口道:“罢了,卿等也是急于国事,何罪之有。”

说着,在群臣直起身体后,这才满怀歉意地向公孙衍道:“只是委屈犀首了。”

公孙衍闻言立即拜道:“大王信任臣,臣感激不尽!”

众人一听公孙衍没有反戈一击,顿时松了一口气。

只是,这口气才出到一半,大殿的最后方,再次传出一个洪亮的声音:

“大王,虽然犀首没有出卖楚国利益,但是,据臣所知,确有人隐藏在忠良之中,明面上对大王忠心耿耿,暗中却与秦韩联军私通。”

第七十九章 兵贵神速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请第八百五十六章 齐王崩上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请第二百一十五章 赵国惨败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一千两百八十五章 赠之金印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云集第四百七十七章 东进西出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齐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尝君第三百零六章 现情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时机已至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重罚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昭常去秦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并施第一百一十八章 舍弃霸业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九百二十六章 惊变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惊变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争辩第三百一十六章 议赵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齐第七百七十五章 上庸之战 三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六百二十五章 鬼神第四百五十六章 赵国使者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八百九十八章 小钱大钱第一千两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八百三十二章 掘墓挖坟第三十八章 悲伤楚王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九百七十四章 欺诈第七百七十二章 驰援垫江第一千两百七十四章 加大力度第五百零三章 时机第四百三十六章 内应第一千零四章 定计淮北第一百八十四章 庄辛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军大崩第一千两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侧第八百五十七章 齐王崩中第九十一章 韩军败退第十六章 心有怜惜第一百二十一章 齐使苏代第二百一十四章 济阳城下第一千两百六十九章 亲子待遇第五十二章 鸟毛插冠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在齐 下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来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进滕城第五百四十六章 安抚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点火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乱其心志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通告第二百四十八章 宋魏第四百六十二章 赵国宗室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八百四十二章 越地之疾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争 下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大幕揭开第八百四十九章 合万归一第五百三十七章 决战 二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举再行第四百章 往燕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韩王来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论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八百九十五章 举贤荐能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诱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赏赐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聚兵第一千两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六百零六章 策对第九百九十六章 驱逐第七百三十章 举荐何人?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联军溃败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时候第五百二十七章 父子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来第四百六十九章 北境风云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火爆第八百四十七章 利出一孔第一千两百七十章 不居其华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战八第六百一十二章 析邑攻防战 下第四百九十五章 甘茂来楚 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第一千两百二十章 请杀郑袖第九百八十七章 暗流第八百七十六章 意欲救燕第八百六十章 宋宫之中第八百零八章 行赏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