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广告与封神

八月初一,祭祀女娲大神的日子。

熊槐宴请仇液后,一连沐浴斋戒三日。

这一日,熊槐戴着祭祀时所用的精制王冠,穿着庄重的王袍,接着,挂上佩剑,然后特意舍弃了身上的所有美玉,转而佩戴着特意挑选出来的,两块精制五色石。

待打扮清楚之后,这才去出门而去。

楚宫外,群臣一大早便赶到宫外,因为今日要举行祭祀的缘故,故而群臣全都在宫外等候。

待楚王车架到来,群臣便在令尹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前往郢都不远处的江水之畔。

江畔祭坛处。

太卜立于祭坛之下,群臣分列祭坛两侧。

待一切准备就绪,熊槐这才在一个大巫的指引下,一步一步的向祭坛走去。

此时,群臣见到庄重非常的楚王,心中顿时一惊。

虽然楚王的衣着与往常祭祀东皇太一时一样,都是重冠厚袍,再加上腰间太阿宝剑,一切如常,比起常日更显威严。

但是,这一次,所有人的目光,全都被楚王腰间的五色石所吸引。

只见五色石通体五色,白青黑红黄,象征着五德,可与五德凤凰化做五色石相互印证,不用其他人提示,只需一看便知晓,此物正是补天神器五色石。同时五色石上界限分明,而彼此衔接间,天一无缝,全然看不到雕琢的样子,好似宛若一体。

五色石在太阳的照射下,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显得格外耀眼,不,是有些刺眼。

同时,随着楚王的走动,两块五色石相互撞击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音。声音平缓而有序,显示其主人走动间不急不缓。

此刻,群臣全然没有注意到楚王,反而一门心思的看着楚王腰间的五色石,脑中一片大乱。

传说中的补天神器五色石,竟然被楚王戴在腰间,难道楚王就不怕女娲大神怪罪吗?

还有,传说中,楚王之得到了一块五色石,怎么楚王腰间挂着两块,并且祭坛上还摆着一块。

尤其是未曾在宗庙亲眼见证五凤化五色石的封君们,心中更是不断嘀咕。

难道传言有误,楚王得到的五色石不是一块?

这女娲大神待楚王也太厚了吧?

竟然不仅仅赐给楚王一块神器,而是一连赐下三块,以致楚王都奢侈的直接佩戴起五色神石。

难道?

难道天命真的在楚王身上?

想着,众封君再看楚王,顿觉楚王的身体上带着一股异样的色彩,此刻,楚王的身躯,似乎变得更加高大伟岸起来。

就在众人疑神疑鬼间,熊槐已经登上祭坛,读完祭文,然后将祭文投入火盆中,焚告神灵。

待祭文燃烧殆尽,熊槐这才高声吩咐道:“太卜,上牺牲,祭女娲大神。”

“唯!”

不多时,祭坛上便摆放起两头牛来。

此时,群臣见状,心中再次一惊。

楚王带着群臣举行国祭,在如此庄重的场合,竟然以两太牢祭祀女娲,这可是祭祀太一的重礼。

楚王用如此重礼?

莫非楚王真的得到了女娲大神的庇护?否则,楚王何以如此?

想着,众人顿觉楚王身上的神秘色彩更加厚重了。

接着,太卜完成牺牲祭神的仪式后,熊槐缓缓开口道:“六国伐我,值此危难之际,女娲大神显神迹与宗庙,赐五色石于寡人,以鼓舞寡人继续与六国作战。

幸赖神明赐福,祖先庇护,群臣将士效命,故而才一举击溃六国的进攻。”

说着,熊槐停顿了一下,接着,继续道:“今六国败退,国家新安,寡人有感大神之赐,特意两太牢相祭,还望女娲大神不吝赐福。”

说完,熊槐转过身来,面对着群臣,对身侧的太卜道:“还请太卜占卜,以问神灵。”

“唯!”太卜应了一声,然后转身下坛,开始进行占卜仪式。

不多时,太卜从火中取出龟甲,一看之下,随即露出大喜之色。

接着,快速来到楚王面前,高声大喊道:“大王,占卜结果,大吉。”

熊槐闻言,脸上露出笑意,然后大喜道:“好,幸得神灵庇护,我楚国今后必将国运昌隆。”

说着,熊槐再次看向太卜,声音十分洪亮的道:“太卜,寡人闻昔日共工怒触不周山,柱断而天破,天河之水坠于大地,以致天下洪水肆虐。幸得女娲大神炼石补天,这才堵住了天窟,阻止天水继续流入大地,从还天下以安宁。

且,寡人闻,人为女娲大神所造,女娲是为人之母。造人之功,德披天下,世人无不敬仰,无不感恩戴德。

故,寡人以为,女娲大神贵为人母,更有补天之大功德,有此两功,足以与四帝并论。

且寡人闻,天有五德,如今天下只有白、青、黄、赤四帝,独缺北方黑帝,是为五德不全矣。

黑帝善水,女娲大神补天治水,可谓水之神祇。常言道天南地北,女娲大神身为地祇,居于北方,正是北方之神。

不久前,寡人夜梦神女,自称奉北方之神符诏,前来为寡人赐福。

如今想来,天有五德,分有五帝,其缺一帝者,定为女娲大神也。”

早就有心理准备的太卜,一听楚王之言,立即惊叹的拜道:“大王英明,天下五德而四帝,臣早就觉得少了一帝,原来女娲大神便是传说中的黑帝。”

听到太卜的话,熊槐心中笑了笑,然后向祭坛内侧走了数步,来到祭坛靠近群臣的一侧,然后开口道:“寡人欲以女娲大神为黑帝,与其余四帝并为五帝,今日每年举行一次祭祀,不知诸卿以为何如。”

说着,熊槐便将全部心神放在群臣中的封君。

以女娲为黑帝,虽然与群臣关系不小,但,与封君们的关系却更加大。

因为增加一帝,地方封君就需要多出一份祭品,如此,封君们每年的供奉多了一分。

封君们会不会出这笔钱,这正是这次如此重礼祭祀女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神化自己,更是对封君的一个试探。

虽然封君们的实力已经大为削弱,但是,江淮一边的封君,依旧数量众多,他们团结起来的力量,依旧不容小觑。更何况,如今汉南的封君,依然也不稳定。

若是面对黑帝,群臣都直接认了,那么就是说对封君的打击,已经让他们恐惧,楚王的威严,已经得到树立。

接下来,便可直接派驻令尹。

若是封君们群起反对,那么给封君派驻令尹的事情,就必须慎重,或者还得缓缓,还得先解决江汉的封君,然后再集中力量对付江淮的封君。

想着,熊槐的目光便中群臣脸上扫过,暗暗问道:

那么,现在,你们会如何选择?

第九百二十六章 惊变第一百二十章 秦韩退兵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条路第五百九十六章 舍与得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慰问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六百三十七章 国家乱有忠臣第七百一十四章 汉北第二百六十八章 求见第四十一章 爵位抵罪第二百四十五章 离间第一千两百八十七章 财尽人散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八百五十九章 剑指宋国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来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谋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荐之策第一千零五十章 逃亡第二百零六章 攻魏第八百五十七章 齐王崩中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术士第一百三十七章 包子石磨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一千零一章 布防第八百八十六章 楼缓使燕第四十九章 犀首入楚第八百三十一章 谣言四起第八百七十七章 攻敌所必救第六百一十五章 议宋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齐国伐魏第一千两百一十八章 忧思至今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杀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群臣第四百五十章 提议换人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七百四十九章 范环使秦第八百八十七章 齐国退兵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如期而至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齐第四百八十六章 异心同声第一千两百四十九章 鱼上钩了第七百一十章 地方权力第一千零三十章 正当其时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五十五章 秦国之忧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书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观望第二百五十四章 接见第六百八十七章 公子子青第四百五十章 提议换人第一百零四章 恐吓韩国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来第一千两百六十九章 亲子待遇第八百二十九章 吴侯之死第六百九十八章 群起围攻第七十六章 秦使再至第七百四十三章 考核第七百三十六章 赵王回都第二十八章 难以决断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天命第七百七十二章 驰援垫江第六章 燕国灭亡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动第二百二十四章 访齐联越第一千两百三十三章 紧锣密鼓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一百零三章 越国渡海第六百七十章 闻战则喜第四百七十三章 会盟韩国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韩决战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县第五十七章 逼迫秦国第八百二十章 时空错乱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军第一千两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五百零九章 别无选择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达吴城第六百六十五章 攻城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顺天应人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六百零四章 襄阳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辙第六百八十六章 结盟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鉴第二百三十章 齐国援军第四十五章 楚宫反应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战起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亡者之音第五十七章 逼迫秦国第三百七十三章 游说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九百四十八章 和谈中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虑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七百零六章 怅然泪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三百零三章 挫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