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九章 圆形方孔

此时,熊槐见许行用怀疑的眼神看着他,愣了愣后便知道他在想什么。

不过熊槐也不以为意,许行这么想他也可以理解。

毕竟,之前的楚王都是这么干的。

不仅是楚王,其他的统治者也是这么干的,铸小钱,发大钱,还有什么比这更方便掠夺百姓?

“先生,寡人有一事不明,用四枚铜贝换一枚小布币,明显楚人吃亏了,但是,为什么我楚国的百姓还源源不断的将铜贝换成韩魏的布币呢?”

这话一出口,熊槐顿时长长一叹。

最初的楚国只有铜贝这一种铜钱,但是随着楚国与晋国与魏韩周等国交流频繁,商贸往来不断,北方的布币便渐渐流通到楚国,并且明显受到楚国百姓的喜爱。

其后,慢慢的就变成了现在这种情况。

一枚大布币换七枚楚国铜贝,然后韩魏周的商人便源源不断的用布币换取楚国的铜币,然后运回国中融掉铜贝新铸布币。

如此循环,时日一久。

楚国北部靠近魏韩两国的地方,铜贝从此在市面上绝迹,转而全部流通布币。

当然,楚国不可能对此视而不见,经过交涉无果后。

于是,楚国自己也开始铸布币,毕竟,这么大的利益,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全都给那些别国的商人赚去了吧。

同时,为了斩断其他国家对楚国的掠夺,楚国的铜贝变小的速度被加快了。

另一边,许行听到楚王的询问,思虑再三,然后应道:“大王,百姓之所以喜爱布币,那时因为布币外形好看,而且也容易携带···故而百姓全都认可布币。”

铜贝不稳定,不断变小这事,他终究没有说出来。

此时,熊槐一听许行之言,立即大声赞同道:“先生言之有理,我楚国铜贝外形上的确不及布币好看,而且也不容易携带,这就是百姓不愿使用铜贝的原因所在啊。”

“呃?”许行一听楚王赞同自己的解释,心中更奇怪了。

楚王这话可不像是要他去江东铸新铜贝啊。

正想着,又听到楚王道:

“寡人听说治理国家以简单方便百姓为主,所以,昔日齐太公在齐国因其俗简其礼,三月就平定了齐国,而伯禽在鲁国推行周制,耗费三年才初步平定鲁国。

所以说,推行楚风,不能让越人感到不便,否则,必定适得其反。”

熊槐说到这,停顿了一下,然后从案上另一堆铜钱中拿起一枚圆形圆孔钱:“贤卿,这是最先从魏国那边流传出来的环钱,自从这种环钱问世后,便迅速从魏国推广开来,如今北方各国,除了本国以前的货币之外,大都新铸了本国的环钱。”

说着,熊槐看着许行问道:“先生,你可知这是为什么,环钱为何流传的如此之快?”

许行一脸肃然地应道:“因为环钱携带使用方便。”

“不错,就是因为环钱携带使用方便。”说着,熊槐脸色庄重的道:“寡人想在越国推广新钱,用新钱重塑江东民风,就需要选择一种容易被百姓主动接受的货币。

而寡人遍观天下各国的货币,燕齐的刀币,三晋的布币,楚国的铜贝,越国的戈币,全都不如这种新出现的环钱。

所以,寡人打算请先生到江东,铸造环钱打败越国的戈币。”

“请大王放心,此事不难办到。”许行闻言郑重的点了点头。

对于楚王的交代,他真的觉得不难。

因为现对与越国原本那些外形如同戈一样的铜币,环钱的优势太大了。

首先,越国戈币如戈十分狭长,戈尖尖锐,而两侧也有一些锐利,这样的钱,揣在怀里拿在手里极为不便。

其次,越国的戈币现对于其他各国的货币来说,都显得大一些,最大的戈币长度比一般成人的中指还长,最小的跟成人中指差不多。

这样的货币使用起来十分不便。

也就是之前越国僻远,这才得以保存,若是楚国这样,紧挨着三晋,越国那种比铜贝还不方便的戈币,早就被其他各国的货币淘汰了。

只要搞定江东的铜钱,那一切就好办了。

越国的人使用戈币,除了看戈币大小,更注重戈币的重量。

既然使用铜钱要看重量,那么他在江东发放铜钱的时候,就可以在官府制定称量铜钱的标准称,如此,用不了多久,越国的称就与楚国的一样了。

同样,将铜钱与普通百姓使用的布匹粮食挂钩,这样,整个江东的度量衡就与楚国统一起来。

如此,越国的货币度量衡文字等等,全都与楚国一致,这样,用不了几年,江东之地哪里还会有什么越人吴人,有的只是楚人。

再往后,江东事成,然后江东的经验推广到整个楚国···

想到这,许行瞬间就知道楚王特意交代环钱的目的了。原来,楚王早就想到了在江东打开缺口的办法了。

想着,许行佩服的长拜道:“大王英明。不过,老臣敢问大王,不知老臣此去江东,所要新铸的环钱,大王有什么要求呢?”

熊槐闻言,顿时沉吟了一下。

接着,心中闪过一丝失望,可惜现在的铸造技术不过关,若是能像后世一样,能将寡人的头像印在新钱上,那就完美了。

可惜了。

想着,熊槐连连摇头,然后开口道:“这新铸的钱,要与其他各国的圆形圆孔钱不同,要有我楚国的特色,寡人决定采用天圆地方的说法,将新钱铸成圆形方孔的样子,外观要尽量美观。

然后,新钱的一面刻上天地通宝四个字,另一面则刻上寡人的年号,为楚王槐某年造。”

楚王话音还未落下,许行便立即开口道:“大王,若是标上年份,那么铸钱的模具每年都得换,这样恐怕极不方便,而且还会造成极大的浪费。还有,将大王的名字印在钱上,任百姓使用,这不是让百姓犯了大王的名讳吗?”

熊槐一怔,想起这个年代的的铸钱技术,不禁心中微微一叹。

头像印不上去也就罢了,连年份也印不上去,好在这也不算大事。

不过,印名字这事,熊槐心中呵呵两声,比起千古留名来,名讳根本不值一提。

想着,熊槐摇头来:“既然如此,铜钱上的年份那就算了,不过,寡人的名字还是要刻的,寡人要所有百姓使用铜钱的时候,都会想起寡人来,名讳之事,寡人无所谓···”

第八百七十七章 攻敌所必救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争 下第七百八十六章 举国动员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动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问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七百四十九章 范环使秦第三百九十六章 怨念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二百二十三章 麦君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锅第八百一十章 公布石磨第七百七十九章 上庸之战七第五百章 射天鞭地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议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五百章 射天鞭地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众叛亲离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发现第三百三十八章 迷信第八百一十八章 吴侯献女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七百八十九章 联赵伐秦?第二百零九章 决战之前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动第一千两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导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鉴第八百二十五章 当堂晕倒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吴制越第七百六十七章 剑指水师第七百八十七章 卖国第八百四十四章 苦竹李仲第五百零八章 风起吴城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定计江淮第五百六十七章 会稽城中第四百四十三章 宋使仇液第六百七十八章 战争结束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步步杀机第七百章 风波再起第五百二十章 轻取渡口第二百四十七章 议分兵第五百零二章 议楚盟第三百五十七章 征粮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吴制越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寿县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封城分军第三百零二章 虚实第九百五十五章 承诺第九百二十三章 改弦易辙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渐进第九百一十三章 十年之计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七百九十章 赵国之乱第三百三十四章 抢功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后的障碍第一千两百九十九章 陈轸之死 下第一千两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八百六十二章 驱逐出境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自食其果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主动散布第二百五十章 牵线搭桥第一千两百七十三章 一字百金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辞封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欲举大事第六百九十二章 人质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紧逼第九百五十九章 烈焰阻敌第七百八十八章 二政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八百九十九章 圆形方孔第一千两百二十四章 气郁于内第五百二十九章 会盟第一千两百九十二章 齐国图宋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铁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突如其来第九百二十二章 齐聚宜阳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见文雀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国难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议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大幕揭开第四十章 欲废肉刑第一千两百六十七章 南风北吹第五百三十七章 决战 二第八百六十二章 驱逐出境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剑出鞘第三百一十九章 妥协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赵谋第七十章 愿行中策第七十六章 秦使再至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韩王来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五百四十一章 恶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