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章 哑口

熊槐突然“哈哈”一笑,倍感欣慰的看着长拜在地的孙皓道:“廷理一心为国,敢于直面令尹,寡人心中甚慰。不过,陈城之战虽然我楚国大败,但是,这场大败也只是暂时的,乃是暂时的失利,就从五国与我楚国的战争来看,令尹未来还是有反败为胜的机会的。

就好比五十年多年,大司马景舍出兵伐魏,先大败魏军于大梁,而后为魏韩联军所败,以致叶地以北的国土全部沦丧,那一次大败,与这一次大败雷同。可是宣王面对此败,却并没有按照楚国之法赐死大司马景舍,反而让景舍继续率领楚军坚守叶城,以图反击。”

说到这,熊槐突然转头看向一旁的景舍的孙子景邵,问道:“上大夫,你说大司马为魏韩所败时,宣王为何没有赐死大司马。还有,你说当年大司马被魏韩所败时,是否应该自杀报国。”

“呃···这个···”景邵见楚王突然问到自己,不由一怔,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楚王。

若是说景舍该杀,或者说景舍应该自杀,这不仅是在侮辱先王,同样也是对先祖景舍的大不孝。

可是,如果他现在说先王做的对,先祖景舍忍辱负重最终得以反败为胜,这无疑是支持楚王不处置昭雎,支持昭雎继续留在巨阳率领楚军作战。

这样,就与他今天的目的背道而驰了。

眼看五国攻克陈城之后,矛盾已经凸显出来,接下来不用费多大的劲,就可以瓦解五国联盟。

只要五国联盟瓦解,然后楚国再获得一个或者两个盟友,以楚国的实力对阵魏韩宋三国的任意一国,收回失地都不是难事。

一举收复数百里失地的大功,昭氏想要,景氏更想要。昭雎迫切的需要这个功劳将功折罪,以恢复他的名望。

可同样,司马景缺同样也迫切的需要这个功劳为自己正名。景缺坐镇方城二十年,以苦劳而非功劳升任司马,以致许多人都以为景缺是凭借景氏的实力,而不是自己的能力坐上司马的位置。

前有昭雎唐昧珠玉在前,后有庄蹻甚至景阳等人在军中飞速崛起,这形势对景缺很不利。不仅让景缺的司马地位有些不稳,同样,也为景缺在未来升任令尹,形成了种种阻碍。

所以,景氏需要趁机国中动乱,引导舆论,借用国中父老的力量,趁机将昭雎拉下马,然后换景缺上任,以获取这力挽狂澜的大功劳,以压服楚国之内的种种不协之音,以为景缺接任令尹铺平道路。

若是成功,景氏就会在短短数十年之间,接连出了景鲤景翠景缺三位令尹,这极有可能会让景氏取代昭氏,成为楚国第一大族。

就为了这,景邵他才在之前连连给孙皓施加压力,甚至不惜亲自出面鼓动孙皓,并许下种种诺言。

现在廷理孙皓已经充当急先锋的情况下,他是万万不能自己撤自己后腿的。

可是,现在楚王将昭雎与先祖景舍联系在一起,非议昭雎,不仅是非议楚王,同样也是非议先王宣王以及先祖景舍,这事绝对不能干。

可是自己也不能就这么简单的赞同楚王支持昭雎!

这可怎么办呢?

一时间,景邵陷入左右为难,骑虎难下。

此时,熊槐见景邵被自己一问,瞬间冷汗直流,在哪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似乎难以决断的样子。

见此,熊槐心中一笑,他可不会给景邵多余的时间思考怎么回答。

于是,熊槐当即用不满的语气问道:“上大夫,大司马景舍应该羞愧自杀吗?”

景邵正为难之间,突然听到楚王用肯定的语气说景舍应该自杀,似乎将矛头对准整个景氏,顿时打了一个激灵,接着脱口而出道:“当然不应该自杀。”

这话一出口,景邵立即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但他还没有想到怎么圆过来。

另一边,就等他这句话的熊槐,可不会给他弥补的机会,当即大喝一声:“好,原来上大夫也认为此时此刻应该让令尹继续留在巨阳等待机会,就像当年宣王安排大司马景舍一样。”

“大王,我···”

“上大夫不必多说,寡人知道你的意思,同样也知道令尹昭雎与当年大司马景舍处境相同,贤卿不便多说。”说着,熊槐笑了笑道:“寡人也不愿让贤卿为难,卿不说话便可,寡人理解贤卿的。”

景邵闻言,张了张口,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殿中群臣见状,全都鄙视的看着景邵,甚至,原本与景邵站在一起的咸尹范环,还有意无意间拉开与他的距离。

景邵一见众人的态度,顿时脸上露出即是尴尬又是羞愤的神色。

此时,廷理孙皓见自己最大的依靠甚至是身为幕后推手的景邵,竟在三言两语之间,就直接被楚王说的无奈倒戈,他瞬间从先锋变成孤军。

而后,他又见景邵在羞愤尴尬间紧紧的闭上了嘴巴,似乎已经听从大王建议的样子。

见此,孙皓恨不得立即站起来然后扑上去一剑劈了景邵,然后对楚王大唱赞歌。但是,此刻他已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更不能这么虎头蛇尾,于是,他再拜道:

“大王,臣以为大王将景舍与令尹类同,这十分不妥。虽然景舍与令尹同样都是大败,同样都是失去陈蔡之地,当然,不说令尹的损失远比景舍严重,就说当时的局势也全然不同。

当年景舍之败,尚有秦国伐魏之西,齐军攻魏之东,赵军坚守邯郸拖住魏军主力,是时也,景舍虽败,但是各国伐魏之战尚未结束,所以宣王才给了景舍戴罪立功的机会。”

说到这,孙皓咽下一口口水,声音越发激昂的道:“可是,现在却不同,不说现在是我楚国遭到五国围攻,就说此时前线传来的消息,五国主力已经退去,这就是说明,五国伐楚之战已经结束,或者已经告一段落。而令尹率军镇守巨阳,却丝毫没有出兵北上收复失地的意图。

所以,臣以为,战争结束,赏功罚罪,正当其时。”

说完,孙皓三拜道:“故,臣冒死以闻,愿大王调查战败之责,以正国法。”

熊槐闻言,顿时皱了皱眉,孙皓所言,正是景舍与昭雎所面临的局面的最大的不同。

若是战争还没有结束,自然不能临阵杀将。

可是,如果战争已经结束,自然就要追究战败之责。

这该如何反驳呢?

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剑指江淮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慰问第一千零五十章 逃亡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第三百六十章 高价第九百六十章 殊死突围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杀第五百三十三章 调将第九百三十六章 貌合神离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齐相周最第一千两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定计江淮第九十八章 跟我回家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战魏国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亲卫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主动出手第八十二章 秦齐之重第九百七十四章 欺诈第九百七十八章 舍得第六百五十章 连环第九百九十八章 中山亡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惧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装晕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袭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突如其来第九十一章 韩军败退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六百一十一章 析邑攻防战 上第五百三十九章 决战 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见鄂君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九百零六章 招祸避祸第九百八十九章 请罪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六章 燕国灭亡第七百三十六章 赵王回都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曲阳君薨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第九百九十三 自刎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八百二十九章 吴侯之死第二百零六章 攻魏第一千零一百零二章 匡章死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国北上第五百一十七章 布局第五百四十四章 乞降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晋第七百零七章 图穷匕见第六百一十八章 宫中第九百六十一章 突围而出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二百六十七章 暗谋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无音讯第三百四十三章 借粮第三百零八章 连秦第七百七十章 惊变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七百一十七章 楚宋讲和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稷下王蠋第一百二十四章 美人有孕第二百一十章 交战第九百七十六章 谣言再起第三百七十章 会师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四百三十四章 惊魂第一千两百六十四章 乱中有治第八十三章 亲自救援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请辞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为国分忧第五百九十九章 说庸第九百七十四章 欺诈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内第七百三十四张 探索发现第一百三十二章 农家许行第一百零二章 大战结束第三章 王佐陈轸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二百八十二章 战初第四百九十九章 寿县之外第五百八十九章 转封第八百零四章 议楚第一千零三章 夏泽无水第九章 目标巴蜀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二十章 野人逃亡(求推荐)第七百八十三章 郇邑之战第七百零六章 怅然泪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夜访第四百八十六章 异心同声第五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七百七十六章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只欠东风第五十五章 秦国之忧第一千零三章 夏泽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