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风雨已至

秦韩合兵一处,樗里疾留下三万精兵给魏章,让他防守屈匄。

而后自己带着二十五万精兵并韩军五万,停在屈匄大营十里外的退路上。

“报,将军,楚军动了。”

“好,再探。”樗里疾不为所动。

“报,将军,楚军全军向我们而来,但是移动速度极慢。”

樗里疾眉头一皱,接着笑道:“看来楚国是怕了,害怕遭到我们秦韩两国的攻击,才会如此小心翼翼。”

其他人闻言微微一笑,凝重的气氛轻松不少。

申差道:“将军,现在楚军如此小心,恐怕是不打算与我们秦军硬拼了。如果我们攻打屈匄凶猛,那么楚王的援兵就会急进,但是,如果我们暂缓攻城,那么楚王极有可能会每隔三十里甚至十里扎下一个大营,采用步步为营的手段,将屈匄救出去。”

樗里疾深以为然道:“将军所说的事情,正是我所最担心的事情,所以决胜之战就在今日。”

过了一段时间,斥候再次来报。

“将军,楚军已经楚营十里。”

“好,再探。”

“报,将军,楚军离营十五里,但是楚军的前进速度慢下来了。”

“慢下来了!”樗里疾看着前方道:“看来楚军打算每隔二十里扎下一个大营,楚王很胆小,但是胆子还是不够小。”

“传令,大军前进。”

楚军刚到二十里外,正准备扎营,就有斥候赶回。

“报,大王,秦军动,秦将樗里疾率领二十五秦军并韩将申差领韩军五万,向我们而来,如今离我们三十里。”

“什么,秦韩联军动了,向我们而来。”熊槐惊道。

秦国这节奏不太对啊,就算是围点打援,也不是这么打法。

自己手中有二十万军队,秦韩联军三十万,虽然会落入下风,但是也不会败。

昭雎向昭应使了一个眼色,昭应立即会意,立即出来道:

“大王,秦韩联军一共三十万兵力,而且全是精兵,末将有一计,可以疲敝两国之兵,让两国不战自退。”

熊槐大喜问道:“将军有何计策,快快道来。”

昭应答道:“大王,如今秦军向我们攻来,士气正盛,理应避其锋芒。臣的计策就是立即返回大营,避而不战。如此秦军找不到作战机会,必然会退回,如此便可挫其锐气。”

此时秦军还在三十里,不,应该已经不到三十里距离,如果此时逃回大营,自然可以疲敝秦军,挫其锐气。

但是如果这个消息传出去,楚王面对秦韩联军望风而逃,不战自溃,那么楚国的脸就丢净了,楚王还丢不起这个脸。

这个计策是个好计策,但是要看是什么人用。

熊槐大笑一声,道:“好计策,诸卿以为如何。”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不说话。

如果没有楚王在此,昭雎自认凭借二十万兵力,面对三十万之众,哪怕没有大营防守,也能有来有回打个十天八天不败。

但是如果楚王在这里,那就别论。

其一是指挥权的问题,就怕楚王直接进行指挥。

楚王并不是精于指挥的名将,具体的指挥事宜还要交给其他将领。

战争非小事,如果仅仅只是读过兵书,而没有具体的经验,就开始指挥几十万军队,那简直就是在拿将士和国家嬉戏,实在是太危险了。

其二是楚王身份问题,楚王在此,大军的重心就会在楚王哪里,总需要特意留出一部分军队守卫楚王,无形之中为牵制住楚军一部分战力。

其三也是最重要,要是战局不利,楚王提前跑了,那么楚军肯定士气崩溃,到时哪怕孙吴在世,恐怕避免不了大溃败了。

当然楚王亲征也不是没有好处的,最起码可以提升士气。

总之一句话,楚王在此有利有弊,但是是弊大于利。

其实所有的御驾亲征都一样,如果国君本身不是兵法大家,那么势均力敌的战争,国君还是走开为好。

但是这种事情没有办法向楚王提,朝中议事之时众臣没有劝住楚王,现在更加不好提。

总不能说:大王,你在这里碍事,还是退吧。

这话要一出口,绝对要被楚王烹了。

熊槐一见群臣不说话,当即大怒道:“此时休提,寡人其实贪生怕死之徒。”

熊槐否定了退回军营的建议后,昭雎站出来道:“大王,秦韩联军来势汹涌,锐气正盛,而且人数众多,我楚军贸然与其交战,必然损失惨重。”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所以臣以为我楚军应该以逸待劳,就地防守。”

现在昭雎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楚王要和秦韩联军对攻,这是最坏的结果。

熊槐点点头,就算昭雎不提,他也不会打算要和秦韩联军刚正面。

仅凭现在手里的这些军队,面对三十万秦韩联军,和秦韩联军硬拼,肯定不是对手。

但是如果像昭应说的,秦韩联军堂堂正正而来,结果楚王不战而退,那么楚王的威严肯定一扫而空,手握二十万军队的楚王,如果连面对秦军的勇气都没有,如何能服众。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不会具体考虑具体情况以及利弊得失的,只会看到结果。

那就是楚王不战而逃。

对士卒来说,战败是最可怕的的事情,甚至战争本身就是一件不好的事。

但是对楚王来说,战败并不可怕,在战国这个时代,还没有那个国家一直是常胜不败的。齐国战败过,秦国同样战败过,前任也不例外。

真正可怕的是群臣失去敬畏之心,尤其是那些拥有独立小王国的封君,会更加不把楚王放在眼里。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战争对下层的人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天大事,而对发动战争的人来说,这是需要仔细考虑利弊得失的大事,只有利或者不利。

所以熊槐听到听到两种建议,立即否定了第一条,而选择了第二条。

“好,传寡人之命,令众军严阵以待。”

至于主将的人选,熊槐先把自己排除了,心脏虽然已经够大了,但是还没有膨胀到如此大的程度。

第四百四十七章 游说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许行之死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崩塌第一千两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庙第八十二章 秦齐之重第一章 楚国怀王第三百四十章 时机第一百一十四章 齐国战败第一千两百七十章 不居其华第三百六十一章 狐疑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出卖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二百二十九章 避战不出第一百零四章 恐吓韩国第一千两百八十五章 赠之金印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语第五百二十二章 吴城内外第三百三十四章 抢功第三百三十二章 难易第九百一十七章 刺杀第四百三十二章 投降第一千零四章 定计淮北第三十九章 断体不生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算计第七百七十章 惊变第八百五十九章 剑指宋国第三百二十八章 杀机第三百七十九章 谣言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六百零二章 杀机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势如破竹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华易逝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令尹之才第一千两百八十九章 田文献薛第六百六十九章 请降第九百七十章 哑口第四百九十五章 甘茂来楚 上第九百二十章 战争之始第九百二十六章 惊变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一千两百六十三章 乐极生悲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来访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枣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贤才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惧第六百二十六章 八月之期第八百九十三章 令尹昭雎第三百零四章 “孙子”第十四章 私门之请第五章 请诛屈原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二百五十九章 义渠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歌声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陈举之死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第九百二十九章 公孙衍薨第五章 请诛屈原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齐相周最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来我往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一千零二章 大势第二百二十四章 访齐联越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不迟第四百九十七章 送礼第四百七十八章 张仪猝死第三百四十章 时机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二百九十二章 布局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如期而至第九百零二章 时局艰难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云集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达吴城第九百三十二章 前奏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国会盟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内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惊变第九百五十二章 急转直下第八百七十四章 齐燕决战第五百九十三章 人选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师第一百四十七章 燕国第九百三十六章 貌合神离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齐国之乱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第九百一十章 五德终始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三百二十三章 亲临第七百零五章 黄泉路上等着第六百九十二章 人质第三百一十三章 笼络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议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心中慌慌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动员全郡第三十五章 犀首夜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