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火箭式晋升

南海军的传统里,那几乎是不使用投诚军官的,更被说投降军官了,都是用自家人,哪怕是拔苗助长也只用自己人。

一下子多出来九万人的正规军编制,这里头可是多出来了不少的职务呢呢,仅仅是军长就能多出来三个,分别是第六军,第七军,第三骑兵军的各自军长,有了军长还需要有副军长,军参谋长。

三个军下暂时有五个步兵师,两个骑兵师一个炮兵旅,那么这就能产生七个师长、七个副师长、七个师参谋长,另外还会有十一个旅长,十一个副旅长,十一个旅参谋长。

更不要说还有大量的团长,副团长,团参谋长,营长,副营长,连长,副连长,排长等更多的中层,基层职务了。

哪怕是对于军士、士兵们而言,也能够获得机会,调往新部队里担任更高级的军士。

而这些人到了新扩编的部队任职后,他们空出来的职务也是需要人补充的。

这意味着大量的军官以及骨干乃至普通士兵们,都获得晋升的机会。

部队扩张,大家都升职了,这自然是好事一件。

但是对于司令部铨叙司的官员们而言,这就是一件麻烦事,调动晋升都不算什么,关键点是很多中高级军官的资历实在是太浅的。

尤其是那些将官们,往往很多从军也就一两年时间而已,因为人手的短缺,很多军官们稍微有点表现,晋升速度就跟做了火箭一样。

新编的第七军军长叶克明就是如此,此君不过二十二岁而已,真说起来,前年下半年才毕业进入部队服役,服役一个月后他就是立功加上当时部队处于扩张,因此毕业后一个月,他就变成了少大夫营长,三个月后,部队再一次扩编,他就顺势成为了中大夫团长,一个月后中大夫变成了上大夫。

去年六月,他晋升为第四旅旅长,晋少卿军爵,后续作战持续立功,今年年担任第十三师师长。

东进作战发挥不错,带着第十三师这样的新部队打出了精锐部队的战果,可以说是这一次东进里众多高级将领里表现最抢眼的一个。

林子然对此君的指挥才华还是非常看好的,这一次整编新部队,他干脆是让他去担任第七军的军长。

而严格算起来,此君进入部队的实际服役时间,只有两年不到而已。

从军两点,年仅二十二岁的军长,哪怕是放眼整个大恒,也只会在南海军里出现。

因为,就没有其他部队这样,会和南海军这样扩张这么快,而且坚决只用自身培养的军官。

这很多将领升迁速度太快,同样也是导致他们的军爵升起来也太快,以至于看起来,他们南海军将领的军爵就跟儿戏一样,没啥含金量。

怎么说呢,来的太容易,自然也就不被人看重了。

而且林子然还考虑到了,这统一战争才刚刚开始呢,现在就授一堆出去将官甚至中卿,上卿了,以后怎么封?

这种情况下,林子然根据铨叙司面临的难题,提出了新的解决办法,扩大职务和军爵的匹配范围,完善各职务搭配的军爵,比如说师长,不是非得要中卿啊,少卿也可以,甚至必要时候准卿也可以。

军长也同样道理,不一定非要中卿,上卿,少卿也是可以的嘛。

同时呢,增设准卿这一级,该军爵不列入卿官级别,但是也不属于士大夫,而是属于单独的一级,也可以解释为预备卿官。

增设准卿这一级别,主要为了缓解目前南海军里卿官过多的尴尬局面。

南海军内目前各级部队,为了方便扩张,是设有比较多的副职。

一个军里有副军长,还有军参谋长,副参谋长。

师里也有副师长,师参谋长,副参谋长。

就连旅团营也是如此。

但是如果这些副职全部都给高级军爵的话,很容易出现将官满天飞的情况。

为此增设了准卿,后续准备授予给新晋的旅长,副师长,师参谋长。

林子然打算改变现在各师里有一个中卿师长,好几个少卿副职的情况,这一个师如此,而南海军内的步兵和骑兵师加起来都三十多个了呢,再加上军级部队,卿官太多了。

一个步兵师区区万把人而已,用不着这么多少卿以上的将军,但是副师长,旅长这些直接用上大夫之类的军爵也不太适合,所以增设一个准卿。

不过虽然设定了新的准卿军爵,并且林子然也指示了铨叙司方面,以后上大夫继续晋升担任旅长、副师长或师参谋长职务的话,只能授予准卿军爵。

同样的,以后晋升为师长,也只能给少卿,不能给中卿了。

当然,这些只局限于后续新晋升的,现在已经存在的少卿旅长,中卿师长之类的,原封不动,以后慢慢逐步消化。

军爵问题,这只是林子然扩军过程里遇到的小问题而已,甚至都算不上问题,真正的大问题是扩张速度过快,严重缺乏合格的中高级军官。

这一直是南海军存在的问题,是硬伤,只要林子然一天不用投诚军官,而且持续迅速扩张的话,这个问题一直都会存在,是没办法解决的。

哪怕现在林子然一口气招募几千上万个学生送进军校学习,顶多能够在未来解决基层军官问题,但是依旧无法解决中高级军官缺乏的问题。

中高级军官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需要经验来积累的,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办到。

林子然能够做到就是尽可能的挑选好苗子,然后重点培养,最后赶鸭子上架,让这些从军不过一两年时间的年轻人去指挥一个师,甚至指挥一个军。

偶尔他们打仗失误了,林子然一般也不会责怪,反而还会鼓励,失败也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

不过这只局限于正常情况下的失败,比如说经验不足,指挥失误等等,并不包括抗命等特殊情况所造成的失败。

能力不足,经验不足林子然可以忍,也可以容忍因此而导致的失败。

但如果是因为抗命或者临阵脱逃等因素导致的战败,林子然那是要发飙的。

一军统帅,手握两州的林子然发起飙来,那是很吓人的。

第一百九十二章 战斗力就没有强过第六百二十四章 吓死人的海军计划第一百一十三章 战略性武器:腌肉第八百四十七章 全面燃油化第九章 大当家威武第四百五十一章 三十万大军第五百六十五章 骑兵最后的辉煌第四百六十二章 震惊世界第一百四十章 署理少卿第三百四十七章 赵松之死第一百二十章 任重而道远第二百七十七章 民心为何物第八百零二章 克鲁尔人的激烈反应第八百二十五章 火炮多口径大第八百一十九章 对奥利萨帝国更重要的无尽海峡第六百二十六章 苛刻的要求第四百七十四章 一路有平推的南海军第七十七章 肯定有埋伏第六百九十九章 设计的出来造不出来第二百三十七章 等老子把后装枪炮搞出来见谁灭谁第八百零六章 油价一致第五百三十六章 南方两国第九百一十章 安多利亚海战第二百二十六章 自幼接受帝皇教育的林子然第三百四十八章 愣住的李定钧第四十五章 傻子才回青山镇第八百二十三章 军事革新第七百二十章 恒克两国商贸谈判第三百一十五章 冲上去一鼓作气干掉他们第六百四十六章 战列舰才是王道第五百六十三章 兵临京师第十八章 好处没有坏处一箩筐第三百四十一章 马比人恐怖多了第五百六十九章 钢铁海战第八百二十三章 军事革新第九百二十七章 制海权和封锁第五十五章 这是蒙的吧第五百六十三章 兵临京师第二百七十章 重炮横行第一百五十六章 新木镇还是那个新木镇第五百三十二章 统一大恒的最大希望第七百七十三章 八大强国第一百三十四章 当个县守绰绰有余第五百七十二章 京州机器局之战第七百零九章 奥尔战争谈判第四百五十四章 南海州彻底统一第八百零四章 大恒可以不要但是你们也不能要第六百三十五章 大铁路计划第六百九十一章 订单爆炸第五百一十七章 越来越高的战争成本第六百三十六章 整编第八百零九章 没有石油的苦逼第三百四十五章 邵秉的心理阴影第七百四十六章 博瓦困局第七百五十七章 克奥恐慌第一百七十章 祸水西引第九百一十二章 恒蛮子真有钱第一百五十三章 扩张!扩张!第九十章 这素质就是牛第九百五十三章 千机轰炸第九百零六章 挑战全球海军第二百九十二章 藩镇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言不合就发钱前面两章说明第二百零四章 林子然靠谱吗第四百七十九章 段洪晓赴任第四十章 逆风投顺风还投第五百一十五章 四州统一第八百六十二章 京州共同防御条约第十三章 大当家和老大第二百二十七章 郡城大决战第四百一十一章 不如直接抄第二百九十五章 难以想象的战斗第八百四十章 大恒刷无赖第九十三章 来者不善第四百零一章 河西铁骑第六百九十章 门户开放自由贸易第五百四十章 数量比质量更重要第二百七十六章 天怒人怨财产税第六百八十七章 你们又不买不起第十九章 卿家子弟第三百三十一章 简良志的迷茫第五百九十六章 一夜之间全部过时第六百八十五章 射速比口径更重要第六百四十一章 三百毫米巨炮第一百一十八章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第六百八十四章 东海岸四国购舰第一百八十五章 打不中很正常第三百七十四章 打仗花钱第八百七十五章 不一样的战争第一百四十五章 区区煤油生意而已第七百二十八章 混合主炮才是未来第八百九十九章 大恒级战列舰开建第三百七十三章 战争主角:火炮第三十七章 君子动口不动手第四百二十一章 泡沫第三百零八章 大人言重了第二百零六章 被埋的金子永远都不会发光第十六章 老王是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