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章盛世曙光

与宫中君臣同仇敌忾,恨不能吃掉王贤的架势不同,京城军民却众说纷纭。

有人大骂王贤丧心病狂,皇上都已经同意他所有条件,竟然还要下此毒手。

但也有人说此事太过蹊跷,因为王贤也同时中毒,要是下毒,总不能连自己也一起毒死吧?

而且,提出饮酒的是皇上,酒也是皇上拿出来的,难道王贤还能未卜先知,把毒药预先藏在身上不成?

总之说什么的都有,倒也没有一面倒的声讨王贤……

但不管怎样,王贤军中士气都陷入了低谷,主帅中毒,生死不明,军心不可能不动摇!

这时候,成山侯王通居然率领八万大军离开居庸关,星夜赶回了京城。

同时,河南的数万勤王军,以及在潞州的沈王朱模,洛阳的伊王朱佶焞,以及晋王朱美圭,都率领大军到了大兴附近,组成十几万联军,只待后续的勤王军和藩王抵达,便要共讨逆贼!

通州城内风雨飘摇,将士们根本无法接受,转眼就从横扫天下成了四面楚歌的巨变。所有人都很清楚,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的主帅倒下了……

王贤中毒的第五天,风尘仆仆的一行人,叩开了通州城紧闭的城门。

守城的张义看到来人中一张熟悉的面孔,不由大叫起来:“薛桓!”

那人竟然是被王贤送去安南的薛桓!

满脸伤疤的薛桓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重重捶了一下张义,便低声道:“我带了神医,赶紧去看看大人吧!”

“好。”张义马上带他们进了府衙,穿过层层的护卫,到了一间满是药味儿的房间外。

吴为和闲云守在门外,看到来人中的一个,前者便惊喜的叫了一声:“爹,您果然还没死啊!”

那所谓的神医自然就是吴大夫,本来看到儿子还很欢喜,闻言差点气歪了鼻子,哼一声道:“有你这样的儿子,老子也离死不远了!”说完便不理张口结舌的吴为,掀开帘子,进去内间。

然后吴大夫便呆住了,只见屋里的炭炉上熬着药,而那位‘生命垂危’的镇南王殿下,居然盘腿坐在炕上,全神贯注和对面的二黑下着五子棋……

“咳咳!”吴大夫又是一阵气,使劲咳嗽了两声。王贤闻声回过头来,惊喜的笑道:“盼星星,盼月亮,可算把您老盼回来了!”

“是啊,老叔,您老不回来,王爷就出不了这个屋。”二黑跳下炕来,把位子让给吴大夫。

“就知道你小子鬼头鬼脑,不可能傻乎乎的见酒就喝。”吴大夫这才放下悬着的心,坐在王贤对面,仔细看了看他的脸色,只见他面皮微微发青。吴大夫皱眉道:“还是中毒了?”

“哎……”王贤叹了口气,道:“只是在口中含了一下,想不到毒性这么猛……”

吴大夫便给王贤把了脉,松了口气道:“还好,给你开几副解毒的药剂,保准你还可以继续祸害人间……”说完吴大夫有些不可思议道:“你是怎么猜出酒里有毒的?”

来的路上,吴大夫已经详细了解了事情的经过。自度以自己这样的老江湖,都会被皇帝骗的死死的,想不到王贤还保持着警惕。

王贤双目一阵痛苦,显然不愿意回忆当日的情形,良久他叹了口气道:“其实我一开始也完全没提防,但看到那对金杯,心里兀然蹦出一句话来,便把那酒含在口中,借着擦嘴吐了出来。”

“什么话?”二黑和吴大夫异口同声问道。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王贤缓缓说道。

“啥意思?”二黑瞪着独眼不明所以。

吴大夫却露出原来如此的神色,轻声解释道:“这是当年太祖皇帝,对茹太素说的话。金杯在前,白刃在后,你说什么意思?”

“啊,是这样啊……”二黑恍然大悟。

“都是你平时那副兵痞嘴脸,”吴大夫看着王贤,摇头苦笑道:“让洪熙皇帝忘了你还中过举人了……”

王贤却神情一黯道:“无论如何,弑君的罪名已经扣在我头上了,而且还是曾经对我有大恩义的皇帝,不得天下人心已成定局。”

“那可未必。”吴大夫却摇头笑道:“我有一方可以药到病除……就是不知你愿不愿意用?”

“我还有的选吗?”王贤长长叹了一口气。

当天下午,吴大夫将王贤救回来的喜讯,便传遍了通州城,将士们登时一扫阴霾,欢呼声直冲云霄!

大兴的勤王联军,听到这个消息,居然未及查证,便连夜拔营,退入了北京城……

翌日清晨,王贤便强撑着‘病体’,率一万骑兵向东南而去,两日后到了二百里外的大沽口。

大沽口海边,无数楼船巨舰静静停靠在码头上,上万名军装与中原稍异的明军将士,在巡逻戒备。看到薛桓出现,他们便立即恭敬行礼,口称将军。这些自然是薛桓从交趾布政司带回来的军队。

“可惜路程太远,居然什么忙也没帮上。”薛桓无限惋惜的叹气连连,他一接到王贤的命令,便立即率众上船返航,在海上漂了一个多月,等到了天津,已经是两军议和的时候了……

“放心,少不了你的仗打。”王贤轻笑一声,便看到一名满脸皱纹、身材消瘦的僧人,在常茂和怀恩的陪伴下,从战舰上走了下来。

王贤赶忙快步上前,率众恭迎道:“臣等恭迎陛下!”

那僧人居然是消失了多年的朱允炆,七年前他被王贤送去交趾,以为终于可以摆脱宿命的纠缠,在那天涯海角青灯古佛、安度余生。

谁知,还是躲不过……

看看王贤,看看常茂、怀恩、吴大夫,朱允炆恹恹的叹了口气道:“随你们折腾去吧,贫僧只求尽早回到交趾……”

吴大夫和常茂三人,不禁都面露愧色。他们自己也知道,谋求复国已经不再是为了建文帝,而是为了了却此生的执念。

无论如何,王贤都打起了建文帝的大旗,摇身一变,就成了为建文帝复国忍辱负重的大忠臣,这样他杀朱棣也好、杀朱棣的儿子也罢,都成了忠诚之举。再不用背负那些沉重的骂名了……

北京城。听到王贤打起建文帝的大旗,众王公大臣全都面无人色。

他们所倚仗的无非就是朱明正统!但建文帝才是太祖皇帝所立的嗣君!而朱瞻埈所坐的皇位,乃是他的祖父朱棣起兵造反,从建文手中夺来的!建文一出,乱臣贼子的头衔,便落在了他们的头上……

见众大臣乱了方寸,朱瞻埈却放声大笑道:“王贼穷途末路,居然想出这种下三滥的法子!随便找个阿猫阿狗就冒充朱允炆。”

几位藩王相对超然,闻言便问道:“陛下可有证据,证明这个朱允炆是假货?”

“朕当然有!”朱瞻埈信心满满的沉声说道:“大行皇帝临去前,告诉朕,真的建文帝早被皇祖找到了,如今被秘密关在庆寿寺中,怎么可能跑到通州去?”

“是这样啊!实在太好了!”众王公大臣松了口气,又有些不放心道:“还请陛下赶紧将他提过来,验明正身,以正视听!”

“本当如此!”朱瞻埈便下旨,命东厂将朱允炆从庆寿寺带来。

沈王朱模是见过建文的,一看到那面容沧桑的老和尚,便抚掌笑道:“错不了,就是他!”

众大臣还没笑出声,便听那和尚笑道:“痴人。贫僧乃是皇上的替身,骗了你们这么多年,如今既然真龙出世,我也就功德圆满了。”

朱瞻埈等人登时傻在那里。

虽然北京的朝廷,无论如何也不会承认通州的建文帝是真的。但这时候,距离建文朝不过二十多年,还有大批的遗老遗少健在,这些人听说朱允炆回来了,不管真假都会跑来看一看,于是他们纷纷到通州,要求拜见建文。

朱允炆无奈,只好出来与他们相见,看到这些昔日的旧臣,他也很是感慨,与他们说起当年旧事,那些人一下子就确信无疑,跪在建文面前,哭得老泪纵横……

真的就是真的,只会越来越真。没用多久,天下人便接受了他是真的太祖皇帝嫡孙,大明名正言顺的皇帝陛下。

在天下人看来,江山本来就是建文帝的,现在要拿回去也理所应当。当然,朱棣的政权已经建立起二十多年,也不乏支持者,尤其是当年那些迫害过建文旧臣、瓜分过他们财产的家伙,自然绝不愿看到建文复国,不敢怎样都会站在北京朝廷一面。

无论如何,这时已经无所谓谁占理谁不占理,一切只凭实力说话了。

其实,这就是天下人站在建文一边,因为双方此刻的胜负,已经没有悬念……

北京朝廷虽然兵多,但各地的藩王和勤王军已经按兵不动,不敢再向北京靠近一步,只能倚仗城里的五十万大军……

虽然通州城到现在也只有七八万军队,但无论是王通也好,还是赶来勤王的几位藩王也罢,没有一个敢领兵出战的,全都龟缩在北京城一动不动。

更要命的是,有王贤的大军在城外,各地的粮食根本运不到北京,京城中又多了几十万张吃饭的嘴,很快便粮食断绝,城中军民只能以草根野菜充饥……

军民们对包围北京的王贤并没有多大意见,毕竟两军交战,围成乃是应有之意。他们恨的是不顾自己死活的皇帝和王公大臣们,这些家伙倒是饱食终日,不用担心挨饿,可老百姓都要饿死了啊!

当柳升带领他的十几万大军,从张五和刘子进把手的紫荆关回到关内,赶来与王贤汇合。王贤终于开始攻打北京城。

已经军心涣散、离心离德的守军将士,哪里还会与他们死战?甚至有军民偷偷破坏城防,帮助王贤攻城。看到大势已去,城里的王公大臣也坐不住了,趁着守城混乱,偷偷联系城外,打开了朝阳门,放王贤大军入城。

皇城中得知外城已被攻破,朱瞻埈坐在堆满柴草的乾清宫中,想要自焚殉国。张太后苦苦劝他不要做傻事。朱瞻埈说朱允炆能干的事,我也能干。张太后叹气道:“他可没把自己烧死,还好端端的在通州待着呢!”

朱瞻埈一听愣了,再也没有勇气自焚,让太监传话出去,希望能体面投降。

王贤接受了朱瞻埈的投降,很快便稳定住京城局势,又将通州的粮食运了过来。老百姓捧着白花花的大米喜极而泣,对王贤的那点怨气,全都飞到了九霄云外……

将皇宫收拾出来,王贤便恭请建文帝入京。其实,朱允炆一点不想踏入北京一步,这里可是朱棣发迹的地方,每一块城砖都带着浓浓的燕王气息。也许有人会生出报复的快感,但朱允炆只觉得浑身难受,恨不得赶紧敷衍完了猴戏,好回交趾的山庙去……

但自打烧掉金陵的皇宫,亡命天涯那天起,他便已经笼罩在别人的意志中身不由己。此刻,重新坐在龙椅之上,也依然只能按照预先写好的脚本,一板一眼的演着属于别人的戏码。

当年二月,朱允炆下旨复位,改国号为‘正统’。

同日,朱允炆又下旨封王贤为德王,并追封三代祖先。又任命王贤为大都督,总督天下兵马军政。

再一日,朱允炆下第三旨,命削除天下藩王兵权,并命各地藩王限期到京城居住。

各地二十几个亲王,近百个郡王,上万宗室大哗。立即便有十几个王爷起兵造反,也要学着清君侧……

军情报到北京,朱允炆却以龙体不适为由,命德王监理朝政,总摄军政大权。自己居然不顾大臣劝阻,在庆寿寺继续当起了和尚……

王贤立即派莫问、柳升、张义、薛桓、邓小贤五员大将,各率两万兵马,分赴各地平叛。那些废柴一般的朱家王爷,哪里是这些虎狼之师的对手。半年之内,所有叛乱平定,那些造反的王爷,还有和他们勾结的宗室,都陆续被押送回京。

回兵之时,莫问等人顺便把余下的宗室王爷,也一股脑捎回京城,为祸地方近六十年的宗藩皇亲,终于被一扫而光,天下官民无不额手相庆。大军所到之处,乡绅百姓居然夹道欢迎,可见这些寄生虫有多不得人心!

王贤此举可谓一举四得,一是收买了天下人心,二是消除了宗藩的隐患,三是节省了一半的国库开支,四是为他的下一步扫平了障碍……

正统元年腊月,朱允炆从庙里出来,下旨给王贤加九锡。这下就是傻子也明白,皇帝要把皇位禅让给德王了……

不少人开始上表劝进,王贤却不为所动,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恢复生产、鼓励工商、解除海禁、废除编户等一系列方针的推行上。

这些方针都是王贤针对十几年里切身体会到的弊端,深思熟虑推出的举措,可谓对症下药。三年之后,天下大治、五谷丰登,交趾平定、四海来朝……

而这时,生命已经走到尽头的朱允炆,再次提出要将皇位禅让给王贤。

这一次,跟三年前的情况大不一样了,王贤已经彻底征服了天下人心,官民百姓早就只知有德王,而不知有皇上。

而且朱允炆唯一的儿子朱文圭,已经被朱棣父子关成了不辨牛马的白痴,也没有子嗣,所以皇位禅让给王贤,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天下文武一同上书劝进,成千上万的耋老士绅到京城跪求德王殿下顺从民意,王贤终于勉为其难,同意接受禅让,定年号为‘鼎元’,但不改国号,依然是大明天下。

随后便是登基大典,册封后妃。

王贤一共册封了一后三妃。林清儿为皇后,宝音琪琪格为皇贵妃,灵霄为贤妃。但热爱八卦的人们,却津津乐道于,那位被封为贵妃的徐氏徐娘娘,到底是不是徐妙锦……

登基后,王贤自称大官人,在位六十二年励精图辟,政治清明、国泰民安,自由宽松、文化昌明,工商鼎盛、国富民强,开疆拓土、万邦来朝、史称鼎元盛世。

【全书完】

本书完结,看看其他书:
第83章 意外第505章 搜查第393章 金蝉脱壳第1206章 撤退专家第197章 过年第1239章 打起来了第666章 钦差驾到第592章 牛满山第240章 内阁第1092章 中风第750章 吕太后第1247章 檄文第745章 庄夫子第738章 隐情第835章 偶像诞生第984章 盟主殁第1167章 定计第677章 生产第979章 联盟第1263章 何至于此?第1140章 接驾第528章 纪都督挖的坑第981章 狮子大开口第220章 太孙第117章 杨员外第562章 坑爹第1141章 仲德何在?第1069章 回家第1056章 汉王的悍第221章 永乐大帝第411章 哭丧第843章 痛打逆子第430章 张五哥!第1040章 结果……第797章 死士第837章 还愿第496章 痴心绝对第94章 家法第525章 北镇抚司第1081章 瑞雪第四七一章第196章 红袖添香夜读书第738章 隐情第465章 泰山姑子第1134章 亲征第1106章 归顺第852章 致命绯闻第1092章 中风第215章 救兵第69章 表字第1159章 出殡第1192章 责任第320章 敌踪第8章 真相只有一个!第766章 夺门第1145章 封公第1070章 同党第577章 选择第693章 绝望第968章 就义第185章 人工呼吸第267章 退让第25章 老王回来了第749章 宝藏第1062章 拖下水第296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第1171章 周详第444章 算有遗策第246章 姚广孝第1263章 何至于此?第139章 大老爷回来了第255章 民心第179章 心思第1001章 行刺第238章 黑太孙第55章 反击之易水寒第296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第576章 出狱第264章 武举人第975章 活神仙第1243章 人比人得死第503章 陈年旧案第328章 一条大鱼第441章 进城第1195章 上阵父子兵第866章 说客第130章 项庄舞剑第971章 逃出生天第53章 司马求问计第1210章 深谋第1149章 曲线救国与平反第327章 亢龙有悔第140章 封赏第885章 佛母第1125章 火烧龙床第278章 王贤的秘密武器第156章 关关雎鸠第996章 较量第405章 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