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耦合方式

秦风回到了成都,就进入了紧张的工作之中,如果仅仅是搞一个模型,并不难,但是,首先要宋老将新歼的各个基本数据先确定下来,这样才能够造模型,否则的话,那模型和真正的数据不一样,是绝对不行的。

对于鸭式布局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来说,就是鸭翼面积的大小,以及和后面主翼之间的距离,虽然吹过多次的风洞,但是,这个鸭翼布局的选择,依旧需要无比慎重。

鸭翼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个是提供力矩,让战机抬头,这样的话,是距离越远,需要的力矩就越小,只要有足够的距离,阿基米德都可以用一根杠杆来翘起地球。

但是同时,鸭翼的另一个作用,那就是用来拉涡流。

想要提高战机的机动性,就必须要利用空气动力学的不断发展的成就,在以前的时候,可变后掠翼就是空气动力学的一个发展体现,通过不同的后掠角来获得最高效的飞行能力,可惜因为材料不给力,被重量的增加抵消了优势,同时还带来了控制的难题。

而现在,航空动力学的发展,就是利用涡流,比如歼-13的机身两侧有边条,这个边条,就是用来拉涡流的,这种特殊的气流,对大迎角下的机翼的气动效率,有很高的提升。

而鸭翼,也是可以拉涡流的,鸭翼拉出的涡流会和主机翼上表面的涡流相耦合,提高主翼的升力,主翼的升力越大,战机的性能就越好。

这样的话,鸭翼距离主翼越远,拉出的涡流就损失的越严重,耦合效果越差。当这个距离足够远时,鸭翼的涡流和主翼的涡流将不再耦合,也就没有了增升效果。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鸭翼离主翼,那是越近越好。

这两个需求,就是完全矛盾的了,如何来平衡呢?

“虽然现在世界上还没有大规模地布局鸭式布局的战机,但是,这个趋势是很明显的,我们可以看到在欧洲,各个飞机公司对鸭式布局的研究都很多,发表的论文也很多。”说话的是秦风,在这方面,秦风也是一直都在研究的,尤其是在接手了歼-9资料的整理工作之后,秦风更是把国内外的这种研究翻了个遍。

“达索公司,比较倾向于近距耦合。”秦风继续说道:“欧洲战斗机,倾向于远距离耦合。”

欧洲已经有了狂风战斗轰炸机,可惜这种战机先天性的缺陷,让它最适合作为攻击机,面对苏联人的装甲集群的时候,从空中进行打击。

只有英国人搞狂风战斗机的截击机的版本,也没有把它叫做战斗机。

它的机动性能不足,所以,欧洲就想要联合研制一款以空优为目标的战斗机,在1979年,英国宇航和德国的MBB公司向他们各自的政府提交了ECF(欧洲联合战斗机)的正式提案。

法国人一看,有机会,赶紧加入进来,这样,三个国家,还都是欧洲最重要的国家,所以,他们联合的这款战斗机,就被叫做“欧洲战斗机”了。

不过,以后的事实就看出来了,法国人绝对没安好心,他们加入进来,那是因为他们要主导,达索公司是高傲的,达索坚持领导所有的设计,尤其是这种战斗机的发动机,一定要用达索自家的M88发动机。

虽然英国已经没落了,但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尤其是在航空发动机方面,英国的技术实力相当的雄厚,涡轮发动机,几乎就是从他们开始的,他们一款款的发动机,连美国都佩服,进口。

整机英国人还能咽下一口气去,但是在发动机方面,英国人是坚定的,执意用Turbo-Union RB199发动机。

法国人一看不干了,加入进来,就是要主导所有的,英国人坚持,他们干脆就自己玩了。

这样,达索公司退出,自己单干,剩余的公司接着发展,这就出来了两个方案。

达索公司,玩的最溜的就是三角翼,看看幻影机,几乎都是无尾的三角翼,对达索公司的技术人员来说,鸭翼就干一件事,给他们产生涡流就够了,其他的,就靠主翼来解决,以前没主翼,不是也玩的好好的嘛。

虽然阵风还没有出来,但是他们在欧洲战斗机项目主导的时候,这种计划就已经出来了。

“对啊。”宋老在一旁说道:“近距耦合,主翼与鸭翼相对距离很近,鸭翼根部甚至于主翼前方投影重叠。由于鸭翼在飞行时能产生较强的空气涡流,并且鸭翼涡流极易与主翼上方升力涡流重合,大大提升主翼升力系数,能明显改善机动性、挂载和航程等特性。”

如果看后世的阵风战斗机,就是这样的,鸭翼的后端,几乎是在主翼的前端上面,相互重合,把涡流利用到了极致。

“但缺点也很明显,鸭翼升力作用明显,控制作用小,为了配平升力与重力,这个近距鸭翼要么固定,要么小幅动作,控制特性主要体现在副翼或尾翼上。”

对这些东西,宋老研究了十几年,当然是清清楚楚的。

“至于另一种,就是远距耦合。”宋老继续说道:“主翼与鸭翼相对距离较远,投影距离大于鸭翼长度很多,鸭翼比较小。此时鸭翼面积小,翼尖涡流小,并且因为距离远,涡流的耦合作用小,改善升力特性有限,但由于与主翼升力耦合小,升力相对独立,控制作用非常好,只要稍稍给点力,就能让飞机明显地提高敏捷性,如果要是能差动的话,那对飞机的滚转更是能提高好几倍!”

差动,就是两个翼面的动作方向相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让战机更容易滚转起来,三代机,滚转率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完全可以在远距耦合上发挥出来,当然,对飞控的设计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稍稍不慎,就是摔机的结果。

而在三代机的电传飞控设计上,己方还是空白的。

第八百零五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第六百一十二章 震颤第二百一十六章 依斯特尔试飞基地第六百零三章 联合起来第六百五十四章 我们自己搞第一百零四章 金翅鸟越境侦查(加更)第六百三十七章 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第五百零三章 慢工出细活第七十三章 人情世故第七百四十八章 瘦个子厨师第五百八十二章 专用牵引车第二百七十九章 老婆孩子第五百五十六章 歼轰七样机第五百八十八章 动手术第八百六十二章 L-15高教机第五百五十三章 继续考察第八百一十四章 舱门的问题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敢创新第七百五十五章 全部趴下第五百六十三章 期待和担忧第八十七章 我来飞第六百二十一章 再次试飞第一百六十九章 内行的要求第二百四十五章 魔术II空空导弹第二百一十一章 触动很大第五百六十二章 首次听说太行第三百零二章 一打导弹就停车第二百二十九章 无忧操控第四百七十四章 靠自己第四百八十七章 未来的天空第一百四十二章 保留个项目小组第六百二十三章 人在飞机在第五百三十八章 运八和轰六第三百一十九章 机会第五百零五章 老师和学生第八百零八章 我的生日第七百五十一章 无法理解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们要米格-29第三百四十一章 王牌飞行员第九十七章 歼-8的机炮第五百七十三章 引进和自研的冲突第七百四十章 很先进第三百四十五章 只有自己靠得住第七百三十章 取得共识第五百二十八章 试飞成功第八百三十二章 总结第六百三十八章 好处很大第一百零三章 乘胜追击第十八章 烤鬼怪第七百七十九章 试飞培训第七百八十二章 甩手掌柜第七百九十八章 手抖了一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挂架的问题第三百一十章 生意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外挂能力第二百八十一章 性质确认第二百八十五章 进入尾旋第五百九十五章 哄高兴了第二百七十四章 将军到来第六百五十三章 事业和家庭第六十一章 谁来背责任(加更)第三百一十八章 有钱就是好第一百九十三章 自研和引进的关系第六十四章 假电传(加更)第八百六十八章 B型飞机第一百九十四章 有机玻璃的模型第二百六十六章 热情要被浇灭了第五百五十二章 双发舰载机第八百二十四章 时不我待第一百四十八章 肯定是它的问题第四百三十六章 肯定有内幕第五章 危险的迫降第八十四章 刹车的震撼第六百五十一章 乘坐红皮车回去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开眼界第二百五十七章 马老第三百五十六章 新对手第二十五章 一周七天的时间安排第七百四十四章 教练机的问题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抛弃不放弃第二百零三章 技术制胜论第七百六十四章 因循守旧第二百三十七章 各种模式第四百四十四章 1553B数据总线第五百七十章 表演开始第十八章 烤鬼怪第七百零一章 带着黑烟起飞第三百二十七章 藏在云层里第一百零八章 哪怕是撞,也要撞下来第四百八十二章 我来负责任第三百三十八章 简单的首飞第八百四十一章 还是加油失败第四百九十一章 要资料第一百五十一章 歼-8ACT第五百零一章 不断的改进第二百六十四章 我要喝喜酒第四百零八章 工艺的反复探究第二百四十四章 最后一次试飞第五百五十五章 绕道172厂第七百四十五章 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