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节 拉拢穆克德讷

所有军官请朱敬伦带头造反,这种大事是不可能瞒得住人的,城里的气氛顿时诡异了起来。

当城外出现八旗骑兵的时候,城里的旗人们就回到了他们的满营,俗称满城,左邻右舍都是旗人,建筑之间带有军事色彩,相当于一个个碉堡。

至于城中传出的朝廷来镇压闹饷,他们也将信将疑,朝廷怎么可能来镇压旗人呢?康熙雍正时期旗人也不是没有哗变过,最后都不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只追究几个首犯,其他都从轻发落了吗,从来可没出现过这种用大军镇压的情况。

可现在事实摆在这里,城外天天攻城,尽管规模不大,这边天天开炮,这是明摆着打起来了啊,听城里的新安县勇们传说,那天有八旗兵逼城,直说广州造反,这明明是诬陷,哪有旗人造自己反的道理。

所以城里旗人根本就不相信朝廷会来镇压他们,最后一寻思,都认为朝廷恐怕只是向镇压那些新安县勇,毕竟是他们先闹起来的吗。

因此这些八旗都收缩起来,他们一直都是半军半民,编成保甲,组织比普通百姓要严密的多,也有储备的刀兵,很容易就能武装起来。

最近又听说新安县勇真的准备造反了,都联名要他们的县令当皇帝了,一旦他们造反,城里的旗人肯定是要镇压的,他们驻防八旗干的可不就是这种买卖吗,只是那新安县勇各个身背洋枪,看起来挺唬人的,连他们的军官也说不要轻易招惹,就守着自个家,等城外的大军跟他们斗。

所有旗人都认为新安县造反了,所以谁都想不到新安罢职县令朱敬伦这时候竟然敢来将军府,一个个都有些发懵。

朱敬伦当然不会是一个人来的,黑狗带着几十个客家好手跟着呢,他现在紧张极了,朱敬伦还没答应造反,他的收获就没到手,他紧张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兴奋,方山可是告诉他了,一旦朱敬伦造反成功,他黑狗可就是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将军,是关二爷、张三爷那样的好汉,将来就是广州将军这样的货色,给他提鞋都不配。

黑狗想象不来让广州将军给提鞋的角色是什么样子的,但是他想一想就兴奋,知道那是泼天的富贵,却没考虑过一旦失败的后果,古来造反者大抵都是这种心态。

方山同样的紧张,不然不会让黑狗放下城防,全城陪同朱敬伦,方山实在是想不出来,为什么朱敬伦不立刻亮出旗号,反而这时候还要见一见广州将军,难道他不知道一旦亮明了旗号,他跟广州将军可就是死敌,这时候去人家的地盘,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方山绝对不能容忍朱敬伦出事,此时他看朱敬伦的心态,就如同当年吕不韦看秦始皇父子一样,奇货可居啊。一旦这个奇货啐了,他哭都来不及,所以他是坚决反对朱敬伦去找穆克德讷的,但朱敬伦坚持现在还不是扯旗造反的时机。而穆克德讷还有利用的价值,可问题是穆克德讷会这么看吗。

可方山早就习惯了在朱敬伦面前耳提面命,他根本就不敢违拗,但跪在地上,除非朱敬伦答应有护卫跟随,否则他就绝对不能让朱敬伦出门。

方山担心穆克德讷,朱敬伦可不担心,穆克德讷要是有种的话,也不会跟洋人合作,他能给洋人当傀儡,为什么不能给自己当?

果然穆克德讷根本不敢动手,哪怕听说朱敬伦那边被人拥立的情况也不敢动手,在一帮子诧异的八旗兵跟前,朱敬伦被恭敬的请进了将军府。

“将军,祸事了!”

朱敬伦一进门就叫到。

穆克德讷也知道祸事了,心说你不就是那惹祸的根苗吗。

“哎呀,朱大人,到底怎么了?他怎么就能打起来,该不是什么误会吧!”

穆克德讷此时竟然开始喊朱敬伦大人了,一个广州将军尊称一个七品县官,可见这货骨子里圆滑着呢。

朱敬伦叹道:“在下怎么知道,怕是那耆龄想要把我们赶尽杀绝!”

穆克德讷道:“肯定是误会了,误会了。”

穆克德讷心想,耆龄就是想赶尽杀绝,那也是赶你们县勇,跟老子八旗兵有毛关系,耆龄是红带子,老子也是根正苗红的满洲旗人,名门瓜尔佳氏,耆龄会打老子?

朱敬伦又道:“实不相瞒,在下手下的县勇,已经因为惊惧不定,这都要逼我造反了。将军大人就没察觉到什么不对?”

穆克德讷疑惑:“能有什么不对?”

朱敬伦道:“耆龄这是真心想逼反城中将士啊!”

穆克德讷叹道:“这什么可能啊。”

他完全不理解为什么穆克德讷要逼反城里的人,吃饱了撑的安稳日子过够了,作死吗。可如果不是,为什么耆龄要来攻城,而不是找人来城里谈谈。

朱敬伦道:“将军你想想,耆龄贪婪无厌,克扣军饷,以至兵变,朝廷会怎么对他?”

穆克德讷正色道:“自然是撤职查办,我大清绝不姑息养奸。”

朱敬伦道:“这就对了。我看是那耆龄怕吃干系,所以就要逼反官兵,把事情闹大了,到时候泥沙俱下,谁还想得到他克扣军饷的事。只要他能攻下广州城,不但没有罪,或许还能立功受赏。”

朱敬伦这么一解释,穆克德讷一听,好像也有点道理。

他就不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曾经赫德评价过广州城里的两位官员,说巡抚柏贵“自幼在首都生活,言谈举止皆合乎宫廷中的礼仪规范”,“为人精明强干,外貌坚强果断”,说“一见而知,他在任何方面都比那位武职官员(穆克德讷)高超得多”。

穆克德讷是武举出身,不通文墨,能写自己的名字,但奏章都需要幕僚代劳,指望他能在这复杂的局面中抽丝剥茧找出真相,实在是难为他了。

“将军,你就没想过如果耆龄破城之后,你自己会怎么样吗?”

把事实摆出来后,朱敬伦给穆克德讷提了一个问题。

自己会怎么样?他能怎么样?耆龄敢把他怎么样。这件事从头到尾也就是耆龄跟朱敬伦之间闹了起来,跟他广州将军八竿子打不着啊。那耆龄确实有贪渎军饷的嫌疑,但哪一次没给他将军府分润,俩人一直关系不错,没有恩怨啊。

见穆克德讷想不明白,朱敬伦继续给他解释。

“将军,请听我一言。耆龄如果攻入城内,我们新安县这些人自然是跑不了的,可是闹饷可不是我一家,绿营和八旗都有份。你说耆龄会怎么奏报?众目睽睽,数万人参与了此事,你我,耆龄都是遮掩不住的。所以这事不能瞒,但是能赖。如果耆龄赖说,城中军卒因不满平粜,而哗变的话,他的罪责不大,将军你怕是要吃吃挂落儿。”

穆克德讷笑道:“这事怎么能赖在本官身上?”

朱敬伦哼道:“平粜一事,民事在巡抚、知府,军事可是在将军身上。将军你不该不知道吧?如今哗变的,可是军队。”

穆克德讷一愣:“还有此事?”

朱敬伦道:“岂不闻雍正四年事?”

穆克德讷奇怪:“雍正四年何事?”

朱敬伦道:“我说了不算,将军可找人问问。”

穆克德讷还真是说问就问,广州将军身边的幕僚还是有两把刷子的,雍正四年的事情,跟广州将军有关,他确实清清楚楚,详详细细的将事情跟穆克德讷讲了一遍。

在雍正四年,广州和福州先后发生了两起八旗兵哗变的事情,主要因素就是米价太高,官府平粜不及时,其中牵扯到的利益,当然跟米商和官员之间的那点事儿有关,可是由于哗变的是驻防八旗,因此影响很大。当地文官给皇帝说,起因是官府要平粜,但是八旗余丁很多都开米店,不愿意看到官府平粜打压米价,所以才哗变了。

事实上,这件事起因很复杂,主要是米价高,滋长的旗丁活不下去了。另外就是,当时在广州和福州两地,因为收编了很多当年三番的番兵为旗人,这些人又长受正规汉八旗和满八旗的气压,早就心生不满,借着由头闹事并不奇怪。

奇怪的是,时候皇帝的处置,基本上没怎么动文官,反而处置了两个八旗将军。

此事过后,新任广州将军就建立了粮仓,专门购买粮食储存,以备广州米粮供不应求。“遇每岁青黄不接之时,米价昂贵,酌量八旗及绿旗四营人口多者一例平粜”。

这种方法以后成为定制,之后允许驻防旗人“按饷扣还,随时买补”,可以说广州旗人的平粜从那之后,就成了八旗将军的责任,而跟民事的责任不大了。

听完后穆克德讷皱眉道:“这么说来,如果耆龄咬定是因平粜,还真扯上本将军了。”

朱敬伦叹道:“将军怎么不问问,雍正四年,广州、福州两个将军是何结局啊?”

穆克德讷这才想到,忙问师爷:“对,两个将军最后怎么了?”

师爷道:“福州将军“照溺职例革职”,广州将军李杕“逮京师论斩”。”

“论斩!”

穆克德讷倒吸一口气,堂堂一个广州将军,竟然要斩,这问题真够重的。

朱敬伦道:“这是成例。将军可好好想想,耆龄如果要脱罪,将军你可就脱不了罪了。而我肯定也是死路一条了。”

穆克德讷脑子有些乱,实在是想不明白,到头来他怎么给扯进来的。

没有主意就问:“那朱大人的意思是?”

朱敬伦道:“在下想请将军上书圣上,奏明一切,既不能冤枉了城中军兵,也不能让耆龄把咱们都陷进去。”

穆克德讷点点头,这倒是必须的,他得把话说清楚,至于朱敬伦死不死不关他的事,他可不能因为这屁事给捉拿到京师论斩啊。

立刻就让师爷写奏章,写完之后还请朱敬伦看看。

朱敬伦真不知道这家伙是聪明还是笨了,或许是大事糊涂小事聪明吧,知道城里现在朱敬伦势大,他倒是能屈能伸,他之后的一个八旗将军,甚至会因为文官不给他送行,去质问两广总督。

穆克德讷的奏章中,并没有说多少耆龄的坏话,只说是因军队欠饷三月有余,来城中闹饷,耆龄逃出城去,带兵来镇压,也不说是因为耆龄的贪腐,就紧咬着军饷二字,说他将军府也是多日没有军饷拨付,才无法发下去,把他的责任撇清楚,甚至还特意提了提城中米价并不贵,就是因为军饷不足,大家才活不下去。

让朱敬伦满意的是,他没有把责任全推给新安县勇,朱敬伦就在眼前,他不敢这么干,他承认绿营兵和八旗兵几乎人人参加了闹饷。

但朱敬伦还有些不满意:“将军,您忘了后来那些兵勇在总督衙门里可是抄出了百万巨资的?”

耆龄府里抄出了多少东西,已经没人知道了,但最后在广州各个府衙抄出来的银子,确实是超出了百万两,不过耆龄府里的银子没有这么夸张,二三十万是有的,现银只有五万,其他多是银票之类。

但既然朱敬伦要把事情赖给耆龄,穆克德讷也没办法,暗示了一下师爷,师爷立刻草草修改了两笔,但态度也不明确,只说据闻云云。

好吧,这事不是他亲眼见的,只是听说的。

但这就够了,相信一个广州将军给朝廷的奏章,应该能起到一点效果,让清廷一时半刻分不清情况,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朱敬伦恐怕都把耆龄打成渣渣了。

“还有将军,明日起该让八旗和绿营也守城了,城要是破了,咱们可都没好果子吃。”

朱敬伦看到穆克德讷的奏章正式誊写,然后盖上大印,装进了密盒中,一把拿过,然后对穆克德讷说道。

他这是要造成耆龄跟广州所有军队的对立,包括八旗兵,想想还真是诡异。如此一来,别说道听途说了,咸丰就是派人亲自来看,恐怕一时半会也是分不清的。

说道咸丰,朱敬伦有些奇怪,他记忆中,咸丰这会儿应该死了才对,可是他竟然还没有收到消息。

第五百九十五节 太平洋铁路的命运第一百九十二节 拉拢穆克德讷第一百二十八节 互相指责第三十三节 擒王(2)第五百七十七节 大事件之越南问题 1第六百八十三节 阜康财团第七百八十七节 慈禧的算计第一百七十一节 建议第一百八十节 先斩后奏第一百四十节 反割地运动第三百三十二节 科举是一把钥匙第一百八十六节 闹饷第六十七节 发大财了第六十八节 援兵来了第二十六节 方山第四百二十九节 一起承担第七百五十八节 皇权威信的下降第三百八十节 蓄发易服第一百六十五节 张千山的麻烦第七百二十五节 大明犯了拖延症第六百三十六节 明法全面合作关系第八百一十五节 向贫富分化说不 1第三十三节 擒王(2)第五百四十七节 登高必跌重第十九节 取信(3)第六百三十七节 英国的小动作第五百八十三节 改革的实质第三十三节 擒王(2)第五百四十四节 小看了英国人第一战第五百九十九节 丁戌奇荒第五百七十七节 大事件之越南问题 1第十七节 取信(1)第七百零六节 岘港会战 1第三百二十三节 争夺地盘第七百九十八节 东亚大陆协定第42节 大计划(二)第四百四十五节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十八节 取信(2)第五百五十一节 李秀成的上海第五百七十二节 多事之秋第一百六十一节 派遣使团第四百四十五节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六百七十四节 凛冬将至第三百四十四节 定国号和出兵第四百二十六节 建设特色商业社会第三百七十节 基于道义的谈话第四百三十节 认罪第六百七十四节 凛冬将至第五百七十节 大危机和北伐第六百八十二节 拉胡雪岩一把第五十一节 封港第三百零二节 奕欣的应对第四百三十节 认罪第43节 实话第三百四十一节 威震天下第五百五十六节 不要让人绝望第七十七节 初训第二百九十五节 控制财政第六百二十五节 穷途末路第七十四节 想要改变种姓吗第七百七十九节 昏君混臣第八百三十节 参观日本缫丝厂第五十八节 内斗之势第一百六十八节 昭常一样的忠臣第一百八十六节 闹饷第一百一十七节 茶叶危机第四百五十三节 问问缴获卖不卖第一百一十四节 与清廷划清界限第六百七十八节 法越战争第一客卿第四十九节 胜利第八百零七节 中德同盟谈判第七百四十四节 得意时要知进退第二百零四节 招募八旗军第一百二十七节 迷惑英国人第六百四十八节 整装待发第三百二十六节 美军顾问第四百二十九节 一起承担第七百七十六节 伦敦和谈 1第六十二节 炮声就是信号第六百一十九节 新的土地第三百六十三节 常捷军的末日第八百零一节 赫德的图谋第七百八十九节 一统天下的准备第八百二十四节 关于加州的战和第44节 逃亡(一)第46节 营救第五百七十七节 大事件之越南问题 1第五百九十八节 太平洋铁路重新开工第36节 巡抚拉拢第六百三十九节 希望还是噩梦第七十四节 想要改变种姓吗第十六节 行动(4)第四百四十二节 另一条铁路的命运第三百一十五节 站在哪一边第五十节 被挖出来了第五百六十一节 军事改革 1第五百四十五节 交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