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节 林肯遇刺

由于左宗棠在福健的撤退,导致福健问题瞬间就从一个军事问题,变成了一个政治问题,当大明军队在福健没有碰到敌人有组织的武装的情况下,战争没法打了,治理这里摆在了大家的面前。网??

治理福建并不容易,这里的地方势力势力太强了。

陈芝廷的态度是,往这里派驻官员。

但朱敬伦拒绝了,他派方山去怀柔,让伍崇曜这样的来自福健的商人家族配合,邀请福健当地有威望的乡绅出任个地方官,他认为地方自治是让一个地方最快恢复稳定的好办法,任命了大大小小上百个官员之后,朱敬伦让这些官员跟地方势力进行谈判,他希望地方团练能在他准备的文件上签字,代表他们的家族、宗族向大明国宣示效忠,可是很难,这些刚刚脱离了清廷统治的地区,一时间还无法接受改朝换代的现实,他们也担心清军打回来找他们算账。

这是一个水磨工夫,朱敬伦不着急,他知道随着明军的一次次胜利,老百姓才会安心接受大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老百姓才会真心拥护大明,对此他不急,因为他有信心,搞经济而已,后世中国人搞经济已经是世界模范生了。

将福健不那么严密控制的纳入领土后,下一个目标自然而然就是广西,蒋益澧没有在梧州跟明军僵持,不知道是不是得到了左宗棠的命令,或者是听到了左宗棠失败的消息,一夜之间,蒋益澧将军队撤出了三十里,之后不断撤退,一直扯到了桂林。

明军已经连续作战了大半年,朱敬伦的意思是让大家休整到明年,在展开新的军事行动,可是军官们异常积极,轻松拿下福健之后他们心气儿很高,认为广西也能轻松拿下,因此一次又一次的请战。

这是一件让朱敬伦很高兴的事情,他知道他已经在军队中形成了极高的威望,在一个没那么**的军队体系中,他这种威望不是某一个军官能够取代的,因此造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文官的心气也很高,也希望尽快兵广西,主要是他们希望朱敬伦尽快登基,而朱敬伦则希望是在形势稳定之后在登基,高筑墙缓称王,所以文官也希望尽快将广西拿下,这样两广一体,防御能够统一协调,基本国土就稳定下来。

文武心气都如此高的情况下,朱敬伦还是让大家在2月后在进攻广西,因为这一年的新年在1月27日,朱敬伦让士兵们轮换着回家过了一个年,并且给每个士兵都了一个十两银子的大红包,并印刷了十多万份给他们家人的贺卡,上面盖着朱敬伦的私章。

徐荣村完成了跟奥斯曼帝国的建交形成后,从埃及进入红海,做英国轮船回到了国内,但他还是没赶上过年。

不过让他欣慰的是,朱敬伦给他举办了盛大的欢迎宴会,邀请在广州的文武百官为他庆贺,他一个商人,第一次感到了国家对他的尊重,那种感觉很微妙,难以形容,但不全都是喜悦,他还觉得有种淡淡的惆怅,这是一种世界观的改变,从此他将再也不能只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努力,而是必须将国家利益放在心上了。

朱敬伦也没有食言,让陈芝廷起草了诏书,册封徐荣村为男爵,他也成了大明建国后,第一个封爵的官员。

刚刚过完新年,对广西的战斗还没有展开,朱敬伦决定出访,目的地是美国。

这是一场高规格的外交活动,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美国始终没有承认大明的合法地位,伍崇曜从去年开始就在跟美国公使交涉,但是美国始终坚持认为清政府为中国唯一之合法政府。

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美国此时都在反分裂,他们要是承认了从大清国分裂出来的大明国,那等于是在打他们自己的脸,对于美国来说,平定南方叛乱,才是他们此时最重要的大事。

因此朱敬伦此去就是给美国人施压的,至于采用这么不正常的手段,还因为朱敬伦认为在未来十年内,美国将是大明最重要的一个友邦。

美国人很尴尬,他们不跟大明建交,但是不反对贸易往来,他们不承认朱敬伦是皇帝,但不反对朱敬伦以私人身份访问美国。

作为皇帝,朱敬伦称作的是大明目前最大的军舰广州号,5ooo吨风帆蒸汽战舰。

老天爷赏脸,一路上顺风顺水,朱敬伦要求火力全开,度惊人,竟然在两个半月就抵达了纽约,直接坐火车前往华盛顿。

“皇上,你说那洋人的总统长什么样啊?”

对于面见林肯,张柔一直忧心忡忡,作为一个妇道人家,她觉得让她见洋人很不合适,好像不守妇道。

“你在广州见过的洋人长什么样,他们的总统也差不多,可能比在广州的洋人老一些,眼睛是蓝色的。”

“跟一般的洋人一样啊!”

张柔好像对此颇为失望。

朱敬伦好笑道:“那你以为洋人的总统长什么样?我们的皇帝跟老百姓难道不一样?”

张柔扑哧笑了:“现在你才是皇上。”

朱敬伦道:“我跟别人长得不一样吗?”

张柔眼睛里带着崇敬:“当然不一样。”

朱敬伦有些好奇:“哪里不一样?”

张柔道:“你身上有天命。跟一般人哪能一样。”

朱敬伦苦笑着摇摇头,谣言满天飞,止都止不住,在一个迷信的时代,你自己不可以制造神迹,老百姓会自行脑补,更何况朱敬伦身上是有神迹的,结婚那天被雷劈就是神迹,不过没人说是被雷劈了,而是说那天伴着滚滚雷霆,神龙在朱敬伦身边绕身盘旋,他不禁想到这种场景,自己都觉得挺霸气的。

对这种事情他很无奈,哪怕他一直保持,甚至是有些刻意的保持以前的习惯,比如无论方山如何提醒,他都不会自称“朕”,从来都是以“你,我”这样平等的称呼与人沟通,但是加在他身上的光环还是越来越多。

华盛顿火车站很热闹,林肯政府布置的欢迎仪式相当隆重,但没有打出任何横幅来,那太有中国特色了,这个时代不流行。

有外交部长亲自迎接,作为一次私人访问的话规格不算低,林肯政府的国务卿威廉·亨利·西沃德致欢迎词说的是,欢迎来自中国的贵客朱敬伦携夫人访问美国,没有提朱敬伦的身份。

后来美国人说这是他们历史的遗憾。

朱敬伦还多看了西沃德两眼,因为历史上就是这家伙力主购买了阿拉斯加,因为当时美国人觉得这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认为阿拉斯加除了冰雪一无是处,称阿拉斯加为西沃德的冰箱。

这家伙果然提到了阿拉斯加,他以私人的身份恭喜朱敬伦买下了那么大一片土地,看来他果然是一个对哪里早有野心的家伙。

之后西沃德向朱敬伦表达了林肯总统的问候,他遗憾的表示林肯总统无法以官方的身份接见朱敬伦,但是林肯总统很愿意以私人的身份邀请朱敬伦一起去看歌剧。

而看歌剧的剧院名叫福特剧院,朱敬伦心中不由跳了一下,这不就是林肯被刺杀的那个剧院吗,不会这么巧吧,他还特意询问了一下西沃德美国时间,果然是4月14日。

好吧,他很有可能见证林肯被刺杀的一幕,那是一个危险的地方,于是他拒绝张柔跟随,请西沃德帮忙安排酒店,说自己的夫人十分疲惫,不方便去看歌剧。

西沃德十分抱歉,说他们没有考虑到这么多,他表示如果朱敬伦因为旅途而劳累的话,也可以不去,他相信总统先生会非常体谅贵客的难处的。

但朱敬伦坚持要去,开玩笑这种历史场面可不是想经历就能经历的。

林肯在这次观看歌剧,其实也是一场美国的庆祝活动,五天之前,美国南方签署了投降书,美国内战正式结束了,林肯密集的出席了一系列庆祝活动,这次则是邀请了美国联邦总司令格兰特将军,庆祝将军取得的伟大成就的活动。

林肯向朱敬伦介绍了美国一批高官,包括格兰特将军,也向这些人介绍了身穿青色中式长袍的朱敬伦,他介绍说朱敬伦是他在中国的好朋友,可实际上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身份,但没人会戳穿。

出息这样的高官聚会,林肯觉得算是给了朱敬伦较高的礼遇,同时又是一场晚间的歌剧表演,不会让人过度解读其中的政治意义。之后看歌剧的时候,林肯特意邀请朱敬伦坐在他的包厢中,跟他并肩而坐。

表演歌剧《我的美国表兄弟》的演员十分专注,赢得对南方的胜利,让林肯的威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帮助他赢得了十几天前的总统选举,以及很多北方人的热爱。

众人看戏看的十分专注,林肯也不是笑着,但他更多的是在跟朱敬伦解释美国艺术,可朱敬伦却完全无法欣赏这种艺术,一来他不觉得歌剧这玩意有什么高雅味道,二来他时刻在等待着刺客的到来。

终于他感觉到身后不远有一个生物在活动,大家都在看戏,而这个人从远及近,冲着林肯的包厢而来。

这就是刺客无疑了,朱敬伦心想,同时心中又想,要不要救旁边这正在傻乐的家伙呢。

第一百七十三节 军事演习第六百一十五节 大移民潮第一百九十八节 又送女人第一百一十六节 求才若渴第七百零七节 岘港会战 2第四百二十一节 大鱼上钩第四百一十三节 出访第一百六十七节 收获民心第五百五十三节 军火买卖第一客卿第六百八十五节 大明政变第六十五节 底线第七百三十七节 战前的外交准备 1第一百零三节 千年宗族第三百二十八节 大造军舰第五百七十七节 大事件之越南问题 1第三百四十三节 檄文第七百八十节 迷局第六百三十七节 英国的小动作第三百六十节 浮出水面第二十一节 取信(5)第十四节 行动(2)第五百五十节 痞子李鸿章第七百二十八节 赫德的财政政策第四百四十七节 战争冲击第七十三节 找几个教官第一百一十六节 求才若渴第三百九十四节 压力重重的宰相第八十三节 皆惊第七百零七节 岘港会战 2第一百一十七节 茶叶危机第九十二节 全军出击第六百三十七节 英国的小动作第六十节 中间人第六百八十节 能战方能谈第七百九十七节 海军军备竞赛第六百二十六节 上海悬案第一百一十二节 商业大转移第七百九十二节 中国统一的过程第一百七十五节 升官发财的黑狗第四百四十六节 送上门的扩张第三百一十五节 站在哪一边第六百七十一节 环太平洋华人圈第四百四十四节 大明的威势第七百六十一节 打断美国社会的支柱第九十四节 全靠演技 1第一百六十一节 派遣使团第十二节 机会第45节 逃亡(二)第六百九十七节 明越兄弟同盟条约第五百七十七节 大事件之越南问题 2第三百九十节 新的时代第八百零一节 赫德的图谋第四百四十五节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四百三十三节 官办企业改革第三百六十七节 大明的阿拉斯加第八百二十一节 加利福尼亚危机第四百四十七节 战争冲击第六百九十七节 明越兄弟同盟条约第八百二十七节 马德里阴云第八十四节 撤退第七百九十七节 海军军备竞赛第一百一十五节 纷至踏来第四十八节 舍身第三百零四节 闹市挂印第一百四十九节 夺回失去的就是正义第一百三十二节 最大的目的第六十节 中间人第三百二十三节 争夺地盘第六百七十四节 凛冬将至第七十一节 敌国外患者第八十二节 双枪队第三百七十二节 美国要调停第九十二节 全军出击第三百七十四节 归国第六百一十四节 负担和收益第一百四十七节 美国顾问团第三百七十七节 定国旗第五百四十四节 小看了英国人第七百九十三节 工业巨头的春天第七十五节 雇佣兵第六百零九节 制衡第五百七十五节 赫德的改变第三百一十节 引入竞争第六百八十二节 拉胡雪岩一把第一百八十九节 闹饷还是造反第一百七十四节 背信弃义第七百八十三节 日本狮子大开口第六百五十二节 情况激化第七百零七节 岘港会战 2第四百四十一节 辕门终于徙木第四百四十节 修铁路要快第六百四十三节 琉球人的态度第六百七十三节 移民谈判第五十八节 内斗之势第四百四十四节 大明的威势第八百一十七节 让城里人回农村第三百八十八节 明清和谈第九十九节 土地和祖宗都不能放弃第七百九十九节 新都城和新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