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节 锦纶堂

阿拉斯加的殖民地绝对不是什么好地方,至少对大明的老百姓来说,哪里如同地狱。』天籁小说ww『w.⒉

前年跟俄国人完成交割之后,大明第一年在哪里驻扎了八百驻军。

大明官方考虑的不是不够周详,甚至朱敬伦亲自关心当地的过冬事宜,叮嘱给没个士兵都要配足够的冬衣,棉衣至少两件,棉被也是如此。连过冬的煤炭,都准备的非常充足。

可是第一个冬天,还是让来自南方的士兵遭到了惨重的打击,严寒他们对抗过去了,可是疾病却无孔不入,当春季来临的时候,足足一百多号人因病失去战斗力,最后半数没有挺过去,仅仅一个寒冬,竟让驻军损失了一成。

来自南方的士兵并非完全不能抗寒,有一个现象,在北方的城市中,往往是来自东北的居民率先穿上毛衣,棉衣,而来自南方的居民,很有可能在大学之前还穿着单衣,问他们,他们会说不觉得冷,甚至还要洗冷水澡。

是东北人比南方人更不抗冻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东北人之所以率先穿上冬衣,恐怕是一种对气候的应激反应,他们的身体因为生物钟的原因,在时节到来之后,率先感觉到冷,其实是在提醒他们该换一副了。

而南方人不觉得冷,其实是没有形成这种应激反应,因此他确实不觉得冷,他的身体还以为他们在南方呢,可真的长久的待在严寒之中,恐怕南方人要比东北人最先冻病。

正是这种身体从来没有接受过寒冷的刺激,导致大明士兵在阿拉斯加的冬天里,先后出现了各种不适症状,明明物资充足,可突然就病了,以烧和痢疾为主要症状,他们准备的草药也没救活所有人。

眼看今年的冬天已经到了,广東还温暖如春,甚至还让人天天冒汗,可阿拉斯加已经是冰天雪地了。

真要把这些人配过去,那至少也得明年初夏,驻阿拉斯加舰队前去换防的时候了。

在这之前,需要完成对这些人的审判,哪怕陈启沅表示不追求,但他们犯得是刑事案,按章程是政府要向他们提出检举的。

上公堂之前,一直关押在警察局之中,警察要对他们进行询问。

尽管废除了刑讯逼供,但从过去的狱卒、衙役等转变而来的警察,他们有的是非常规手段,不打你,但可以恐吓,威逼,甚至欺骗。那些帮会分子,虽然表现出了一定的义气,但并不是人人都是硬骨头,在各种眼花缭乱的手段之下,还是有人招供了,有狱卒给某个犯人灌了两斤酒,然后套出了实话。

这些帮会分子后面有人,这大家都不怀疑,但是一直不知道是谁,结果审出来的结果,即让人意外,又让人觉得理所当然。

意外是,主使者竟然是一个商业行会,之前因为陈启沅官员的身份,大家都往官场上面想,都以为是得罪了官场中人,没想到却是一个民间行会,一个行会竟敢动尚书家的产业,这是活腻味了啊!

可是这个行会却有绝对的理由去打砸陈启沅家的商铺,因为这个行会正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丝织业行会,名字叫做锦纶堂,在广州西关建设了一个锦纶会馆,成员涵盖了广州丝织行业大大小小上千家商铺,同时跟普通的丝户建立了复杂的联系,总之他们能够影响到的工人过五万人。

理论上来讲,凡是在广州从事与丝有关系的生意,基本上这个行会都得受这个行会制约,否则就会被他们集体抵制。

可问题是,新兴的机器缫丝业,偏偏就没有加入这个行会,他们不需要行会的力量,不需要锦纶堂商人的渠道,因为他们自己产量庞大,直接跟洋人的商行对接,甚至都不需要跟洋人建立关系,直接在九龙的交易所进行交易,连买卖对方是谁都不需要知道。

一般来讲,尽管他们跟锦纶堂有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是大家连照面都不打,也还没到生死的地步。可问题是,机器缫丝业在陈启沅的推动下,展的太迅了。早就引起了他们的不满,可是陈启沅的尚书身份让他们顾虑,还不敢下死手。但是随着今年数百家新厂接连开工,这些机器缫丝厂以巨大的胃口吞入市场上的蚕茧,在原材料数量无法短期提高的情况下,造成的结果只能是茧价高涨,普通的丝户无法买到合适的蚕茧,锦纶堂的商人收不到生丝,一些作坊无法如期生产。

普通机户人微言轻,但是那些生丝和丝绸商人却财雄势大,眼看着他们的利益被一点点蚕食,而且完全看不到头,只看到越来越多的不跟他们合作的缫丝厂建立,他们感到了极大的危机感。

终于大批富商站不住脚了,他们纷纷找锦纶堂的行想办法,大家密谋一起出了一笔钱,找人砸了陈启沅家的丝厂。

为什么要砸陈启沅家的丝厂,不但是因为这是第一家,而且因为整个机器缫丝业就是陈启沅极力推动的,哪怕陈启沅是工部尚书,他们也顾不到了,当陈启沅跟朱敬伦出国之后,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立马找上了市井上的帮会,出巨资让他们出手。

由于收到了一个难以拒绝的价格,这些帮会不但一开始就严厉保密,甚至连动手的人都不知道背后是谁在主使,更是让大家都抽了生死签,那些去砸丝厂的小头目,一个个可以说都是死士,他们如果敢背叛,江湖规矩是要三刀六洞的,关键是他们的家人也被人控制了。

越审越是让人惊心,最后刑部尚书觉得自己都兜不住了,他甚至不敢按照章程进行公检程序,他背不动这个锅,赶紧向陈芝廷汇报,陈芝廷得知后,立马报告给朱敬伦,陈芝廷也觉得这件事干系太大了。

一个商业行会,竟然让宰相身份的尚书令都感到烫手,这一点都不小题大做。

因为这个锦纶堂的地位实在是太特殊了。

清初,广東的桑葚鱼塘模式开始普及,导致生丝生产大大增加,加上广州一口通商,桑葚鱼塘供应的充足茧料加上洋商到来带来的巨大市场,大大推动了广州的丝织行业,经过康熙一朝的展,广州的丝织商铺多达数百家。

数目这么庞大的商铺,必然导致市场的恶性竞争,因此他们需要建立一套规矩,按照中国传统,是大家凑钱建立一个会馆,组建一个行会,对行业内部进行约束,参加行会的成员称作行东,大家共同推举出的为者称作行,对内行东和行们商定规矩,大家一起遵守,避免恶性竞争,对外,一旦有纠纷,则大家一起出钱,由行出面打理,凝聚起来的商业行会,让他们的力量大增,不管是面对来自官方的搜刮,还是面对流氓的勒索,他们都更有力量对抗,同时避免了恶性竞争之后,行业利益也得到了保障,他们的收益更丰厚,又更有力量保护自己了。

显然这是一种带有自、自治性质的非官方组织,在各个成熟的行业中普遍存在。

但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行会,那倒也不至于让宰相都觉得棘手,锦纶堂不普通,非常的不普通,他不是一个单一的行会,而是一个行会联盟,最先是雍正年间,广州一些丝织商铺和丝织工人共同捐资兴建的这个会馆,他涵盖了当时丝织行业的各个环节的利益群体,当时出资的就有1338个商铺号和个人。

但这个会馆,可不是给某个行业来用的,一开始的名字是广州丝织行业东家会馆,是由各个行业有头有脸的东家,行东坐在一起开会用的,当时出资和以后历次休整出资记录中包括的行会线纱行、洋货敦仁行、洋货接织行、朝蟒行、宫宁线平行、金彩接织行、素线接织行、元青接织行、花八丝行、接织洋货行等十余个行业的行会,不是以单一行会,而是以行会联盟的形势出现,这在广州可是独一份。

正因为他包含的行业太多太齐全,因此建立之后力量十分强大。

对内,丝织业的不同行业,定期在这里进行沟通,商定各个环节的流通价格,可以说从蚕茧、到生丝,再到丝绸,刺绣等等跟丝有关的产品的价格,几乎都是在这个会馆中决定的。

即便是被官府授予独家贸易出口权力的十三行,在面对锦纶堂的时候,也非常棘手。十三行也在西关一带,巧合的是就跟锦纶会馆面对面。

于是每年当到了桑蚕和贸易季节,都是锦纶堂的各个行东先在锦纶堂开会,等他们商议好了今年丝织品的价格,然后才会跟对面的十三行沟通出口给洋人的货物价格,当然十三行在其中充当了中间人,让洋人可以跟锦纶堂讨价还价的作用,可跟其他行业十三行基本上就能决定价格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可以说,至少在丝织行业,市场话语权不在十三行,而在锦纶堂手里。

第一百七十二节 作战计划第四百二十四节 股份制的遐想第六百八十七节 组建战时内阁第三百七十三节 湘军撤围第三百九十二节 藏污纳垢之所第五百六十一节 军事改革 1第六百四十六节 借师复国第一百七十一节 建议第七百零五节 俄军入塞第二十七节 侯进第一百零三节 千年宗族第一百二十四节 招募炮兵第三百四十二节 谁来准备黄袍第六百六十四节 特许股份公司第六百三十六节 明法全面合作关系第三百九十五节 收回香港之谋第七百一十五节 屠杀蓝衣军事件第三百一十节 引入竞争第五百六十节 富则变第三百八十六节 搬迁工作第三百六十九节 全球解读第七百一十一节 北极熊的冲击第七十七节 初训第十五节 行动(3)第七节 应募第八百三十一节 日本人的小算盘第七节 应募第七百八十节 迷局第一百九十五节 横扫千军第六百一十三节 反铁路运动第七十九节 短兵相接第三百三十八节 肇庆会战 2第八百二十四节 关于加州的战和第一百七十七节 使团第三百九十二节 藏污纳垢之所第四十七节 请缨第36节 巡抚拉拢第六百一十二节 灾情第七十一节 敌国外患者第一百七十九节 推销自由贸易第三百四十四节 定国号和出兵第七百九十一节 明俄满蒙协定第一百零二节 方山借款第三百五十三节 信仰崩塌第九十二节 全军出击第一百七十七节 使团第四百零七节 真的洞房第三百一十七节 司法改革第一百三十四节 赫德要权第五百七十一节 法国人生事第五百七十九节 大事件之台湾问题 2第五百八十二节 启蒙第二十节 取信(4)第六百五十一节 留给日本的时间不多了第七百四十五节 已无退路之人与已无退路之局第一百二十九节 瞒天过海第一百七十六节 只要活不下去的那些人第二百九十八节 兵员基地第三百二十九节 两场官司第三百四十三节 檄文第一百一十六节 求才若渴第三百一十九节 新顾问第八百二十七节 马德里阴云第二十八节 意外第六百七十节 私有垦殖地第十一节 谋城第一百一十节 谈判中止第八百零六节 德国人的讹诈第五百四十九节 统一教育第四百四十四节 大明的威势第六百四十一节 琉球灭亡第四百三十五节 兵工厂的大生意第四百五十二节 李秀成三打上海第三百二十四节 控制军权第一战第五百四十八节 精神偶像的坍塌第五百七十三节 打断日本伸出的爪子第一百七十节 误判第七百七十一节 休斯敦大会战 1第七百九十节 给满遗找个去处第五百八十八节 天国从此不太平第六百五十二节 情况激化第六百五十节 军队有思想了第六十一节 十万百姓十万兵第一百三十三节 借美国说事第一百六十七节 收获民心第一百二十四节 招募炮兵第三百五十六节 雷霆手段第七百八十九节 日德纷争第四百四十九节 各方联动第五百四十四节 小看了英国人第六百四十四节 把麻烦交给大明第七百节 海防战役 3第六百九十五节 王师南征第七百四十八节 大明的盟友第十二节 机会第一百二十三节 瑞典顾问团第一百七十五节 升官发财的黑狗第七百五十七节 德克萨斯大会战第四百四十节 修铁路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