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六节 挑拨失败

?方纶告诉德国政要们,一旦德国现在向法国攻击,有十足的胜算,可以削弱法国。

德国担心俄国会参战,方纶表示,中国愿意出兵百万陈兵边境地区,俄国未必敢参战。如果俄国不敢参战,那么法俄同盟也就失去了作用,德国通过一场战争,彻底让法国对俄国死心,也解散了这个同盟。

就算俄国参战,以俄国的动员能力,法国可以在俄国加入战争之前,就击败法国。此时俄国只能接受一份和平协议,德国依然削弱了法国。

德国还担心英国,因为英国刚刚跟法国达成了协议,英国有可能站在法国一方。

中国能给德国的承诺是,中国保证用中英同盟的关系,让英国保持中立。

皇太子朱凝华则不断的参加一场场德国宴会,这次一改往日必着装中国服饰的惯例,穿上了各种德国民族服饰,到处展现对德国的友好。与威廉二世打猎,赞叹他的枪法,参加德国的阅兵式,称赞德国軍力的强盛。

而中国这边,两艘战列舰驶入了旧金山,加剧了中美紧张关系。

一边不断的要求英国支持,一边做一些战争准备,给美国施压。

大量的军火进入了美国,派出了大批军官加入太平军,帮助太平军训练士兵,尤其帮他们组建正规炮兵,给他们装备了大量新式速射炮,将大批明美战争期间的旧炮送给了他们。

美国强烈抗议,宣布撤走美国驻华使馆,从美国撤侨,一副要进行战争的态度。

但美国的战场形势并不乐观,他们三十万軍队的绝大多数都进入了南加州。

南加州的地形是封闭的,东边是高耸险峻的内华达山脉,西边是美国海岸山,两座山在洛杉矶以北交汇,围成了一个峡谷地形,这就是著名的加州谷地,圣华金河从中间流过。

三十万美军确实能对当地的印第安人形成压倒性的优势,可是游牧状态的印第安人,采用游击战的方式,牢牢拖住了美国人。而且切断了洛杉矶跟加州的铁路交通,炸断了翻越山脉的铁路桥和隧道。

北边旧金山湾一带已经被太平军起义军截断,三十万美军全部陷入了南加州谷地中。

明军虽未参战,但却加强了太平军的军事力量,太平军本就是民团性质的武装组织,一百多万太平军人口中武装起了四十万士兵,兵力比美军还多。而且还有洪秀全挑起的强烈信仰,他们还有裹挟的习俗,裹挟了三角洲地区的和平华人,在三百万华人中组建了六十万軍队。

兵力上是美军的一倍,尽管还没有向南进攻,但已经让三十万美军陷入了困境。

美国政府既不能通过港口向美军提供援助,铁路也已经断绝,封闭的加州谷地成了美军的牢狱。而太平军却能得到中国的援助,短期内就武装起了绝对优势的兵力。

美军多次突围,想要北上夺回三角洲地带和旧金山湾港口,但都被太平军打退。

依靠炮台要塞,太平军是擅长防守的,美军损失惨重无功而返,只能继续在南加州一带驻扎。时间一久,各种问题就出现了,缺乏补给,士气低落,疾病流行,还有印第安人不断的骚扰。

尽管短期内战败还不可能,因为经过上次战争之后,美国的民族意识也打了出来,美国人对中国人恨之入骨,这些现役部队,都是根正苗红的正宗美国人,没有新移民,没有印第安人,没有黑人,这些人是不可能投降的。

美国政府想办法从其他方向增援,海路被中国海军封锁,他们不打算在海洋上挑战中国的制海权。陆路交通上,内华达山脉是不用想了,太平军起义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切断了隧道和桥梁,即便和平之后,要恢复也得好几年,上次跟大明战争之后,他们就用了三年多时间来重新疏通隧道。

为有北方还在他们手里控制着,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的华人虽然也很多,但并没有发起起义,这里的华人都是和平的移民,太平军早就集中到了加州。但是从北方往加州进攻同样不容易,东边是内华达山脉,西边是海岸山,北边是喀斯喀特山脉,同样是谷地地形,太平军占领山口地带,构筑工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美军发起多次冲击都没有突破。

而且到底要不要跟中国再次爆发战争,美国政府内部也有争议,稳健派的议员认为,此时根本就不是战争的好时机,经济危机让市场崩溃,政府融资能力下降,而且还有巨大的债务没有偿还,再打一场战争,除了再一次失败,再一次赔款,再一次背上沉重的外债外,美国政府看不到其他可能,所以反战情绪很浓。

倒是民间主战的声音很大,各种报纸叫嚣着要趁此机会彻底解决华人问题,将中国老彻底赶出美国,净化美国的生存空间。

英国人积极调停,欧洲那边还紧张着呢,中美之间又要开战,这世界真的太不平静了。

布尔战争,西班牙殖民地起义,加州危机,摩洛哥危机,世界局势越来越动荡,英国越来越感觉到力不从心。

美国拒绝了英国的调停,强硬表示除非中国海军从旧金山撤走,否则美国不接受谈判。

中国政府此时已经开始转入战争准备中,尽管没有动员,但是现役两百万軍队是随时可以行动的。

政府已经看到了好机会,摩洛哥的危机,让欧洲列强脱不开身,不趁此机会一举解决美国华人问题,在等一个这样的机会,可就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去了。

美国人拒绝调停正好,中国立刻宣布,增兵美国,保护侨民。

三十万軍队整装待发,先坐船前往夏威夷,接着陆续在旧金山登陆。

美国发出了强烈抗议,但看到中国似乎真的打算跟美国开战,此时美国人又忐忑了。

英国则不断的做外交工作,告诉美国,其实加州早就已经失控,还不如让当地自治。

当地华人、白人和印第安人组成自治政府,加州依然是美国领土,这一点不能改变,美国政府不但能一改过去对这里的华人无法管理的局面,反而可以借助自治政府中的白人,在加州自治政府中施加影响力。

一旦爆发战争,英国认定美国必然失去加州。

在英国的游说下,美国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他们提出了几个要求,第一保持美国宪法不变,自治政府必须遵守美国宪法;第二自治政府中的白人官员和政府职员比例必须保持在三分之一,以此保证白人跟华人和印第安人拥有同等的权力;第三美国要求在加州驻扎軍队。

三点中国政府拒绝了,既然是自治政府,中国政府认为,就应该由当地人自己决定,尊重美国宪法可以考虑,但立法权必须在当地议会手里,议员人数应该由人口比例决定。至于官员比例,应该通过合理的文官制度来选拔,而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族群。驻扎軍队则是中国政府坚决反对的,因为美军继续驻扎这里,什么都没有改变,依然会跟当地华人和印第安人爆发激烈的冲突。

双方通过英国反复扯皮,而军事行动却没有停止,美国新招了一百万士兵。从南北两个方向向加州突击,但始终无法突破山口要地。太平军已经开始向南加州支援,大量的专业士兵进入了南加州的山区防御阵地上,一边低档南加州美军突破,一边抵挡洛杉矶美军突击。北边则依然牢牢在太平军手里,美军根本不可能突破山区地形。

一直僵持到1903年年底,美国政府见突围无望,又解救不了加州美军,加州美军伤亡惨重,一次次突围造成了很大伤亡,三十万人已经有八万不能继续战斗,死伤了三万,患病五万,基本上失去了继续进攻的能力。而华人对包围圈的防御更稳定了,印第安人得到支援后,对美军袭击更频繁。此时的美军,不但武器装备无法补充,药品断绝,通过强征当地印第安部落的牲口来获得食物的来源也断绝了。

为了这三十万軍队不至于覆灭,美国愿意做出一些让步。

自治政府必须遵守美国宪法这一条不能变,驻军不能变,但愿意缩减驻军规模,官员比例可以放弃,但议员数量他们要求保持在三分之一,他们认为这是当地白人的合法权力。

中国政府本来不打算谈判,因为已经开始展开军事行动,决定消灭了三十万美军之后,在进行谈判更有利。但是欧洲局势突然变化,让中国不得不开始接受一份优势条件下的和平协议。

因为摩洛哥危机暂时解除了,最后法国屈服了,他们表示愿意接受国际仲裁。

显然中国外交活动没能促使德国打击法国,那么现在见好就收,争取到一点权益就行,跟美国人和平解决加州问题,就成了最合理的方法。

只是德国一直不敢打击法国,让人十分遗憾,反过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德国不敢打击法国,又是因为中国给予的保证还不够。

.

第四十八节 舍身第五十八节 内斗之势第一百三十九节 谣言升级了第一百四十三节 初识诺贝尔第七百二十一节 明暹同盟条约第九十八节 虚张声势第六百四十一节 琉球灭亡第七百三十九节 此时打成本最低第五百五十六节 不要让人绝望第42节 大计划(二)第七百二十五节 大明犯了拖延症第三百九十二节 藏污纳垢之所第八百二十三节 拜上帝教的传播第六百三十三节 工业革命降临第十七节 取信(1)第五百六十五节 教育改革 2第一百二十四节 招募炮兵第三百二十四节 控制军权第五节 离开第五百八十节 议割台湾第一百四十四节 美丽的误会第六百三十一节 深化改革 2第七百零一节 战争间歇第三百六十二节 广西还是福健第六百一十九节 新的土地第一百八十八节 兵变第七百六十六节 煎熬第四百四十四节 大明的威势第二百九十三节 发兵肇庆第六百三十四节 大明的以夷制夷第九十二节 全军出击第一百七十八节 投机第三百五十九节 危机第一战第六百一十四节 负担和收益第四百五十三节 问问缴获卖不卖第一百六十四节 我叫何士文第一百四十五节 名扬三县第六百五十九节 工业革命的冲击第四百二十九节 一起承担第二百九十八节 兵员基地第三百六十一节 军事竞赛第三百六十八节 林肯遇刺第三百四十八节 挖天国的墙角第四百三十一节 牌坊第七百一十节 战火扩大第四百一十六节 克虏伯大炮第六百一十一节 扬州大会战第八百三十节 参观日本缫丝厂第七百二十一节 明暹同盟条约第三百一十七节 司法改革第十二节 机会第六百七十五节 成熟的官僚政治第六百四十七节 开始撤侨第二节 意识上传第五百七十六节 决定未来的那些大事第三百七十节 基于道义的谈话第四百四十四节 大明的威势第七百五十四节 史上最大歼灭战第五百九十九节 丁戌奇荒第五百七十四节 美国人在背后第七百六十四节 授旗第七百五十四节 史上最大歼灭战第一百六十三 为了中国茶的未来第五百五十三节 军火买卖第六百三十六节 明法全面合作关系第五百七十三节 打断日本伸出的爪子第六百七十九节 越南乱局第七百九十四节 让电老虎去撕咬第九十六节 骗来的城池第一百七十八节 投机第一百六十四节 我叫何士文第五十节 被挖出来了第八十八节 新安失陷第一百五十一节 万民书和打官司第三百三十六节 柏贵离粤第一百二十八节 互相指责第一百七十八节 投机第六百五十节 军队有思想了第一百八十三节 拿破仑的想法第三百八十八节 明清和谈第六十六节 单骑降夷第三百六十六节 徐荣村的大买卖第二百九十九节 珠江之王第七百二十八节 赫德的财政政策第四百五十二节 李秀成三打上海第五百九十节 大明棉纺业困境第三百八十四节 工业革命种子 2第五百七十八节 大事件之台湾问题 1第三百九十一节 中国种族的悲哀第八十二节 双枪队第七百零九节 新加坡谈判第一百二十一节 美国人的野望第五百六十节 富则变第六百四十三节 琉球人的态度第七百九十九节 新都城和新国名第一百六十八节 昭常一样的忠臣第六百八十一节 整顿上海经济第一百七十四节 背信弃义第三百八十四节 工业革命种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