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这弄得,还不如要钱呢

一份信件,以最快的速度从金陵送往了北方。

京城,长安街北侧。

一栋古色古香的建筑中,一封简朴的信件递到了一名老人手中。

在听到信件是谁送过来的后,老人波澜不惊的眼眸动了动,拆开了信封从里面取出了信件。

普通的信纸并不算厚,老人低眸看去,翻阅着手中的稿件。

【.芯片是现代科技的基石,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通信设备、汽车、医疗设备等众多领域。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对芯片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芯片行业具有长期的发展潜力。】

【当然,关于芯片的重要性,相信您比我更加清楚。】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芯片产业自然而然的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随着芯片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制造成本不断增加,对生产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芯片的功能越来越复杂,对设计和测试等环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此外,芯片产业还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压力。而受限于硅基芯片的上限,以及生产、专利、标准等方方面面,在这一领域,想必您也很清楚,我们并没有多少的优势。】

【.】

【相比较而言,碳基晶体管技术的潜力,远远不只是将芯片制程工艺的理论下限宽度拓宽了一个数量级那么简单,更是将石墨烯材料的拓扑绝缘体以及特定温度下等多种特性,引入到了半导体工业中。】

【理论上来说,在拓扑超导体材料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叫做‘马约拉纳零能模’,它具有非阿贝尔任意子的特征,可以用于实现拓扑量子计算。】

【利用具有强自旋轨道耦合的半导体纳米线,可以在外加磁场下实现与s波超导耦合,进而出构造高质量的拓扑量子比特器件。】

【简单的来说,它可以实现常规意义上的量子计算机计算.】

【.】

而伴随着翻阅,那深邃的眼神中带上了一丝亮,只是这份明亮中,不时的带上一些困惑。

对于他而言,即便是信件的主人已经用相当通俗的话语来描述那些基础理论,信件中依旧有不少弄不懂的名词。

不过这并没有关系,从这份信件中,他看到了一片广阔的未来。

这才是最重要的。

沉思了片刻后,老人喊过来一名警卫,说了两句话后,再度闭目沉思了起来。

这一封从金陵那个人手中传过来的信件,即便是他,也很难做出最为正确的道路。

如果能成功,华国有希望在信息领域做到真正的弯道超车。

但如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却没有做出成果的话,恐怕会极大的拖延芯片领域的发展。

毕竟,这和可控核聚变技术不同,它并非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研究,而是完全的开辟出一条,甚至是多条不同的赛道。

尽管这些赛道在世界各国都有一定的研究和投入,但对应的,它们从未是真正的主流,哪怕有投入也相对有限。

包括写这份信给他的人,在信中也表达出了对应的考虑和谨慎。

这种情况下,是否决定修改竞争赛道,他也需要更为专业的人来提供意见。

处理了一会手中的工作,等待了一会时间后,科学技术的袁周礼、华科院范守善院士与工程院的邓中翰跟随着警卫来到了这间屋子。

前者不用过多介绍,作为科学技术的,袁周礼自然需要掌控大致的方向。

而华科院的范守善院士,主要钻研碳基芯片领域,在碳纳米管阵列、薄膜和长线的控制合成、性能表征和应用探索领域有着重大的贡献,说是国内碳基芯片领域的领军人物也不为过。

而后者邓中翰院士,则是国产芯片领域的奠基人。

1999年的时候,“星光华国芯工程”启动实施,邓中翰院士带领团队承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总指挥。

成功地带领团队开发出中国第一个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星光华国芯”彻底结束了“无芯”的历史。

这两位芯片领域的顶级专家这会来到这里,自然和从金陵送过来的那封信件有关系。

“我这里有一封信,你们先看看。”

看到三人过来,老人点了点头打了声招呼后,示意身边的工作人员将复印好的信件交给三人。

带着些疑惑的眼神,袁周礼三人接过信件翻阅了起来。

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华科院的范守善院士。

捏着手中的复印件,范守善院士呼吸有些急促和沉重,他抬起头,看向坐在对面的老人,顾不上太多的礼节快速的开口问道:

“首张,那篇关于拓扑物态的产生机制和特性的研究论文,现在在您手上吗?”

作为碳基芯片领域的研究员,相对比芯片的布局和未来的发展,他更在意信件中提到的拓扑超导体系。

构建‘马约拉纳零能模’,实现创造和操控拓扑量子比特,是凝聚态物理最前沿的领域,也是自从强关联电子体系完成后,各国物理学界一直都在追逐的领域。

但光是完全理解强关联电子体系大统一框架就很困难了,更何况是在此基础上做出新的突破。

半年的时间,国内外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上虽然有进度,但进度并不大。

范守善从未想过今天有可能看到一篇这样的突破性论文,实在是太让人震撼了。

对面,老人笑着点了点头,开口道:“相关的论文在这边,等商议处理好后,会放给你们的。”

闻言,范守善院士脸上顿时就露出了喜色。

论文真的已经完成了!

不过这篇论文,到底是谁做的?

是那位吗?也没听说他最近有在物理上继续研究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那个人曾公开说过自己正在研究强弱电三力统一。

这种情况下,应该没有时间来研究凝聚态物理吧?

但除了那个人,老实说他想不到国内还有哪位顶尖的物理学家能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就完成拓扑物态的产生机制和特性研究难题。尽管这只是强关联电子大统一框架理论的延续,但难度可不低。

思索犹豫了一下,范守善院士还是没忍住开口问道:“我能问一下这篇论文,是谁写的吗?”

作为碳基芯片领域的领军人,他很清楚的了解各种保密协议和规定,原本不应该问这种问题。

但他实在忍不住。

只因为拓扑物态的产生机制和特性研究对凝聚态物理,以及量子领域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手中的信件虽然并没有详细的叙述论文,但从一些关键点上却足以窥一斑而知全豹。

碳基材料或许有可能成为量子计算机的核心,这怎能让他这个碳基芯片领域的领军人物不在意?

听到这个问题,老人笑了笑,道:“论文是徐院士那边做出来的,只是还没有经过验证,不过我想以他的性格不会将没有把握的东西放出来的。”

老人倒没在意这些东西,保密虽然重要,但也是针对性而言的。

对于今天能在这里的这几人而言,论文是谁写迟早都会知道。

顿了顿,他接着道:“今天麻烦你们跑一趟,主要是想问问大家的看法。”

“徐院士在信件中提到的一些技术,比如碳基芯片和量子计算机这些,是否具备实现的可能性,如果可以,需要的时间和投入,又有的多少?”

芯片的技术一旦突破,不只是对于华国,对于整个世界都将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

华国的电子工业起步较晚,在硅基芯片的制程工艺上,只能不断地追赶那些西方国家的脚步,并且不断地为落后的技术买单,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如果能够在一个更具潜力与未来的方向,重新定义电子工业最根本、最核心技术,如果他们能够在碳基芯片或者量子计算机上先一步建立自己的优势

毫无疑问,华国将能在这一领域占据先机,制定出属于自己的标准,从而让原本在芯片领域领跑的那些西方国家进入追赶的位置,实现真正的弯道超车。

但这件事的干系太大,他也需要更多更为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听到老人的询问,范守善沉思了一下后开口道:“正如徐院士所说的一样,我们都能看到碳基芯片和量子计算机的潜力,但同样的,这是一条未知的道路。”

“在碳基芯片上的研发上目前我们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做到了突破理论上具备可以实现高度集成的能力,但实际上距离真正的商业化还有很远的距离。”

“如果在这份基础上,再融合徐院士的理论,去构建‘马约拉纳零能模’,实现创造和操控拓扑量子比特,是否能做到,我没法给出您准确的回答,因为我也不知道答案。”

“不过.”

顿了顿,范守善院士接着道:“不管能否做到,我觉得都有必要去进行尝试。”

“无论是碳基芯片还是量子计算机,都是能够重新定义电子工业的技术。”

“原本我们开辟出了两条路线,一条研究碳基芯片,另一条研究量子计算机,在两者上都需要分开投入。”

“但现在徐院士的工作帮我们将两者融合到了一起,如果他的理论正确,我们完全有可能做到利用碳基材料来作为量子计算机的核心。”

“相对比以前的分开,在融合后的新领域进行投入,我觉得更加值得,也建议进行投入。”

闻言,老人点了点头。

这的确是个很好的方法,如果将两条路线的投入经费砸到一条路线上,哪怕只是集中原先的一小部分,能给新路线带来的经费也会更多。

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直都是他们的传统习惯。

又聊了一会,在送走了两位芯片领域的院士后,老人抬头看向科学技术蔀的蔀长袁周礼,开口道:“你怎么看?”

思忖了一会后,袁周礼谨慎的开口道:“在之前,我有了解过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些发展和变化,碳基芯片和量子计算机的确是最为热门的两个领域,但从数据统计来看,这两个领域被‘炒作’的氛围比较大。”

“18年的时候,微软就传出过已经在碳基芯片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然而直到现在为止还一点东西都没有见着。包括我们自己,在碳基芯片上研究进度其实也并没有外界传播的那么喜人。”

“至于量子计算机的推进从目前获取到的数据来看,进度还不如碳基芯片。”

“相对来说,这两个项目领域的前景目前并不是很乐观。”

“如果要我给出看法,我觉得可能保持对硅基芯片的稳定投入的同时,依托徐院士的论文组织一个小型团队先试试水可能会更好一些。”

相对比两名芯片领域的院士来说,他给出了一个更谨慎小心的建议。

倒不是他不想在芯片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而是作为一蔀之长,他要考虑的东西更多一些。

听着袁周礼的话,老人也点了点头。

不可否认,这话说得的确也有道理。

如今硅基芯片领域他们已经跟上了一定的脚步,七纳米工艺的芯片虽然还无法媲美台积电的两纳米和三纳米工艺,但关键是不失稳妥。

继续跟进下去不说百分百会有大收获,但做到自给自足,不说顶级芯片,高端芯片自给自足应该没什么太大问题。

现在转而将资金和力量投入到另外一个前景不算很乐观的领域去,的确挺冒险的。

虽然他并不怀疑那位的能力,但关键是从信件来看,他也表明了自己未来至少一两年的时间恐怕都没什么精力投入到芯片领域上。

不得不说,这一次真的给他弄了个难以选择的问题啊。

一边是诱人心扉的芯片领域弯道超车,另一边则是有可能看不到前景的投资和更稳妥的硅基芯片。

这弄的,还不如和以往一样直接写信给他要钱呢。

 

第936章 Fuck!他怎么就没有一个这么厉害的学生呢?第28章 卧虎藏龙的母校第51章 发现规律第530章 来自国际数学联盟的邀请第652章 踏上那片土地!第297章 为等离子体湍流建模第250章 核能研发的第二阶段第7章 集训第25章 练习短跑第194章 让人意外的消息第418章 其实也算不上很难第252章 惰性中微子第48章 别忘记了祖国第657章 徐川:让我瞄两眼就行第723章 锂空气电池第711章 什么才叫真正的养成!第488章 小型化可控核聚变与空天发动机的希第121章 科研项目启动第324章 拿两次菲尔兹奖?第195章 从今天开始当教授第139章 新的征程!第369章 谌明继的算盘第572章 只可仰望,无力追赶!第748章 强电统一!第572章 只可仰望,无力追赶!第719章 鲁先生说的好!第644章 NASA的回应:第一座月面基地!第50章 整理数据,收集线索第668章 合作‘好伙伴’第355章 条条大路通罗马第432章 迈向未来的脚步第753章 不要脸的米国佬第665章 快速搭建月面基地的方法第442章 无迈斯纳效应第603章 航天史上最大的变革!第511章 提尔曼:祝你成功第542章 将工程上的难题,转嫁到理论上!第400章 无形装逼,最为致命第445章 爆肝是项必备技能!第492章 成为二十一世纪最大的奇迹第782章 17万亿电子伏特的碰撞!第241章 再次前往斯德哥尔摩第837章 除了他,没人有这么强悍的数学能力了第571章 刷新所有人眼球的决定!第401章 临门一脚!第310章 威腾带来的灵感与观测暗物质的方法第846章 学生打不过,导师乱杀?第332章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三更求月票!)第701章 不要脸的米国当局第252章 惰性中微子第485章 难以形容的震撼第379章 Fuck!为什么他们没有一位这样的数第47章 挑衅与耻辱第135章 被学校催着毕业第105章 数学家中的隐藏NPC第185章 攀登珠峰前的工具第298章 启明星,专属打造的奖章!第776章 极致的防御第606章 徐晓的忽悠第240章 化学的未来第503章 先写封信再说第771章 极化电磁场的研究第747章 强核力与电弱理论的统一(2)第897章 被钉在耻辱柱上!第768章 等离子体孤子与混沌墙第759章 葵花小课堂之我们中出了个大佬!第60章 高考第283章 到手的国际专利!(求月票)第748章 强电统一!第939章 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史诗’呢?第798章 一些CERN没有‘发现’的信号!第456章 遇事不决,量子化学!第302章 让子弹飞一会儿(为盟主大佬高山流第692章 来自父母的唠叨第881章 普通人的生活第247章 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第330章 NS方程通过同行评审!第655章 要不我们‘帮’他们一把?第282章 万一有希望呢?(为盟主高山流水加第885章 半成品碳基芯片第457章 都他么是来要经费的!第869章 震惊全世界的中文期刊《探索》!第653章 航天史上的新篇章!第175章 同时荣获克拉福德数学奖与天文学奖第351章 从樱花国手中抢订单第660章 NASA的朋友,你们还好吗?第886章 小米的真正用途第762章 我更希望它是物理学的起点!第782章 17万亿电子伏特的碰撞!第280章 毕竟是我的学生(求月票)第379章 Fuck!为什么他们没有一位这样的数第737章 瞄准马斯克的技术?第611章 支援点经费吧第579章 弗拉基米尔大帝第742章 一篇论文掀起股市跳楼机第56章 收网!第228章 川海材料研究所第437章 仅仅只是试着研究一下而已第237章 诺奖前的准备第731章 亚太科创投资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