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人造重力

与此同时,航天飞机内部的另一间居住舱内。

盯着舷窗外的风景看了一会后,助理唐思佳忽然扭过头来看着徐川,好奇的开口问道。

“教授,话说那个费萨尔亲王刚刚跟你聊的人造重力技术,没办法做到吗?”

跟随着徐川一起来到外太空,她才知道这里的真实的情况。其他的不说,光是无重力状态下的行动,就是一件相当困难或者说很难以让人适应的事情。

听到唐思佳的询问,徐川轻轻摇了摇头,道:“很难,目前来说几乎没法做到的。”

费萨尔亲王这种外行都能想到的事情,他自然也能想到。

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米苏双方开始太空竞赛的时候,就有科学家提出过‘模拟’重力,在航天器上制造人工重力的想法和技术理论。

且不提无重力环境下的行动相当难以让人适应和麻烦,宇航员或者说人类本身也没有进化出适于在太空生存的特征。

目前来说,长期生活和工作在太空将对宇航员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例如骨密度下降,肌肉流失,视力下降等等。

而在长时间的太空飞行过程中,宇航员很难保持平衡,睡眠被剥夺,心脏血管的运转趋于缓慢,出现肠胃气胀,甚至会对免疫系统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这些都是在航天过程中切实存在的。

所以,如果想要实现快速的航天发展,或者说想要在未来实施和探索遥远的行星,如木星、冥王星,亦或者是更远的系外星系等持续时间更长的深空探索任务,想办法解决掉无重力环境对宇航员带来的影响是必须要跨过去的一道难关。

而这其中,最理想的方式自然是在航天器上打造出人工重力场,模拟地球的重力。

从二十世纪中,航天领域的学者和科学家就在为此想各种办法,也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理论。

但最常见和最可能实现的方法目前来说只有一种。

就是通过旋转来模拟重力。

最早,也是最简单的重力模拟理论,是通过加速度基础提出来的。

坐过电梯的人都很清楚,在电梯启动开始上升的时候,你会很清晰的感受到自己对地板施加压力。

理论上来说,只要不断的提供稳定的加速度,就能模拟出类似于重力的环境。

但实际上做到这点几乎不可能。

因为找不到可以无限保持加速度的引擎,亦或者说你没法提供那么多的燃料或工质。

而在此基础上,科学家想到了另一种方式。

那就是旋转!

如果有去过游乐场游玩,坐过空中飞椅或旋转飞椅的人就很容易明白,当旋转的速度越来越快的时候,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就会逐渐的抵消重力,使得椅子上游客逐步平行于中心的旋转柱。

相对比保持加速度来提供模拟重力来说,这种方式只需要提供少量的能源就能使得旋转椅保持转动,提供足够的离心力。

但是它依旧有一个弊端。

那就是如果要提供足够的离心力,那么旋转的速度就要达到一定的高度。

要使离心力达到地面重力的效果,通过简单的数学就可以计算出来。

即:F=mrω(ω是角速度)替代重力。所以加速度就是rω。代入重力加速度9.8m/s。令rω=9.8。如果飞船旋转的r为100m,这就要求飞船每秒旋转18。

换算一下,就是20秒旋转一圈,能产生足够的离心力。

听上去是不是很简单,但实际上,20秒旋转一圈,宇航员在这种环境中根本就无法正常的活动。

当然,如果想要将旋转的时间增加,达到人体能适应的地步也是可以的。

只不过那需要将航天器的体积或直径扩大到数百米,甚至是数千米。

这同样对于航天技术,乃至材料等各方面都要求极高。

至于其他的方向,什么引力理论,质量理论,电磁理论什么的,基本都只是理论。

甚至可以说其中大部分的方向还只是个设想,连完善的基础理论都没有。

比如引力弯曲重力技术,就是建立在操控引力的基础上的。

而现在,别说操控引力了,就是连引力到底是什么,物理学界都还没有弄清楚呢。

所以人造重力这一技术,目前依旧只存在于理论中或者说极少部分的实验室里面。

不过如果能做到人造重力的话,对于航天发展的影响绝对是重大的。

人造重力技术的重要性,完全可以说比空天发动机都要大。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亚于可控核聚变技术。

当然,这是指那种‘完整’或者说‘级别高’的人造重力技术。而不是现在的通过离心力模拟的低层次技术。

不过人造重力的研究方向放到星海研究院,探索一下倒也还是可以的。

方向嘛,分未来和的两大块。

未来的方向自然是从最基本的引力方面入手,研究纯理论方向的东西,大概得等大型强粒子对撞机修好后,看看能不能找到引力子的踪迹了。

而现在嘛,则主要是以应用为主。

无论是制造离心力模拟重力,还是其他的手段,都可以选择性的进行实验和尝试一下。

毕竟太空中无重力的麻烦,是他们已经接触到了的问题,现在不解决,再多一些年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也迟早需要面对。

思索了一会,徐川飘到了居住舱的舷窗前,俯瞰着身下的那颗星球。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绕轨飞行后,如今的星海号航天飞机已经绕到了地球的背光面。

不过即便是到了背光面,在夏季的时候,地球也没有完全陷入黑暗中。

得益于照射于北半球的恒星总能透过弧线折射和散射进来星星点点的亮光,脚下的星球已然不再蔚蓝洁白,转而散射出它更多本身的颜色。

灰黄色的塔克拉里干沙漠上飘着几抹同样带着沙黄的云彩,往北方的海洋看去,那绿色极光仿如给地球带上了翠绿色的王冠一般。

更引人注目的,是夜晚的灯光。星星点点的明亮汇聚成一片片璀璨的灯海,那是人间烟火,是这颗星球上最灿烂的光芒。

“好美~”

身旁,唐思佳目视着夜晚的地球,那相较于白天完全不同的风景甚至更让人沉醉。

“教授,那是什么?”正在这时,一旁另一个舷窗边的郑海似乎注意到了些什么,扭头朝着徐川问道。

“什么什么?”

徐川看了过来,有些不知道郑海询问的是什么?

“太平洋上空,那边,教授你看看。”

郑海伸手指了一下自己舷窗外的风景,徐川飘了过来,好奇的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看去。

伴随着航天飞机的绕轨飞行,太平洋逐渐的映入了他的眼帘中。

伴随着深邃幽暗的深海,一团幽蓝色的亮光进入徐川的瞳孔中。

“这是?”

有些好奇的打量了一下这抹幽蓝色的亮光,徐川有些诧异:“这是海洋风暴形成的闪电?”

虽然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风景,不过依照着脑海中的学识,他很快就做出了相应的判断。

太平洋上的幽蓝色的亮光,最大的可能就是太平洋上生成的风暴中携带的海洋了。

“风暴?”

郑海念叨了一句,微皱着眉头透过舷窗看着脚下的地球,忽然抬头看向徐川,问道:“教授,你能通过这闪电团的亮度这些东西计算了一下这风暴的规模么?”

太平洋上的风暴,而且从地理位置来看,已经相当贴近于华国东海区域了。

作为一名军人,他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风暴有多大,会不会对沿海区域的城市和百姓造成生命和财产损伤。

闻言,徐川又回头看了一眼舷窗,目测了一下这团幽蓝色风暴的大小。

虽然风暴聚集中形成的闪电团大小并不固定,有时大有时小,但整体还是能评估出一些数据的。

再算上目前的高亮度的闪电团导致旁边的一些蓝白色云层可见徐川在脑海中简单的计算了一下。

“从目测的一些数据来看,如果确定这团幽蓝色的光是台风形成的闪电团的话,其台风核心,也就是风眼外的云墙区直径可能超过了两百公里。”

听到这话,郑海的脸色顿时就变了。

徐川看了他一眼,好奇的问道:“怎么了?”

郑海深吸了口气,快速的回道:“这有可能是一场超强级别的台风,可能会对沿海地区的城市造成严重的破坏或洪涝灾害。”

作为特种部队中出来的人才,对于这些东西他有一些学习。

如果说台风的影响直径两百公里,那并不是什么事。热带风暴和太平洋上的台风几乎每天都有这种级别的风暴形成。

但是直径两百公里的云墙区,那就是一场超强的台风了。

徐川微皱着眉头,问道:“影响会很大吗?”

郑海想了想,回道:“如果云墙区的核心直径达到了两百公里,它的外围影响范围至少也在1500公里以上,甚至能达到1800-2000公里!”

听到这个数据,徐川的脸也一下就变了。

两千公里的影响范围,如果它的核心在上海的话,那么它差不多能以一个圆,覆盖京城-羊城-星城的整片区域。

“我这就联系气象局那边。”

深吸了口气,确认了问题的严重性后,郑海从衣服的口袋中掏出来了个卫星电话,通过星海号的联络频道快速的转接到了地面,随后再转接一遍联系上了气象总局。

与此同时,气象总局的大厦中。

深夜中,二十四小时值班的工作人员看着高轨遥感卫星传递回来的数据,一脸的凝重。

在收到了郑海的电话后,台风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迅速调遣了气象遥感卫星,对东南海区域外沿的太平洋,也就是菲律宾海进行了扫描。

对于华国来说,气象监测卫星的确是二十四小时工作的,但针对台风的遥感却是有时段的。

以南海九段线和东海海域为界限,界限以内是二十四小时警戒线,界限外到菲律宾海为四十八小时警戒线。

这个数据差不多是按照区域内的台风登陆大陆的时间,因此不同的区域进行详细扫描和遥感的时间和次数也会不同。

而郑海汇报上来的这个台风,生成在四十八小时警戒线内,很接近二十四小时警戒线了。

从遥感卫星的数据分析来看,其风眼核心的能量级别非常高。

十二级风圈(风速达到或超过每秒32.7米的范围)的半径达到了惊人两百三十公里,与郑海传递回来的判断数据相当的吻合。

而且,它更惊人的并不是风圈的大小,而是风圈的核心最高速度。

从卫星反馈数据来看,这个才形成不久的‘怪物’,其核心风速已经达到了接近五十米/每秒速度。

这已经是十四级台风的最高强度,再往上一点点,就是十五级台风了。

更关键的是,这个庞然大物才堪堪生成,后续随着时间的推移理论上来说还会有一段时间的加强,也有可能是削弱。

但加强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在台风的南部,遥感卫星探测到了副热高压带。

在副热带高压带的挤压下,理论上它只会变的更强。

如果理论判断没有出现问题,那么这个由星海号无意间观测到的台风,其最终可能会形成十六级超强台风,甚至是十七级超强台风。

这种级别的风暴,如果登陆海岸,将会对沿海城市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

什么摧毁建筑物、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造成电力、通讯等系统的中断,引发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都会出现的。

2013年的时候,超强台风“海燕”以前所未见的强度横扫菲律宾,最大近100m/s阵风掀起了最高达到14米的台风海啸。

特大暴雨+海水倒灌,海燕几乎将登陆地附近的城镇悉数夷平,造成当地600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更是无法计算。

而从目前的遥感数据来看,这个刚生成的台风风暴,其风眼就已经呈现出完美的‘圆形’,其数据强度不弱于十年前的‘海燕’刚形成时。

“十年,这是又一个海燕吗?”

向着汇报消息的郑海道了声谢,工作人员挂断了通讯电话,嘴里念叨了一句后,脸色沉重的拿起桌上的红色紧急联系电话,拨给了自己的上司。

这种级别的台风,即便是有做预警,也有可能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是危机百姓的生命。

庆幸的是,在刚形成的阶段,它就被发现了,他们还有时间来进行监控和做预警手段!

第678章 比收缩临界带更有意思的方法!第112章 十八岁那年第720章 各怀鬼胎的交流第243章 最年轻与最年长的诺奖得主(求月票第869章 震惊全世界的中文期刊《探索》!第218章 引力子与时空虫洞第270章 邱成桐的赞叹第395章 争分夺秒的竞争第345章 有你是国家的福分第805章 证据与公开控诉第245章 诺贝尔讲座--人类的未来(求月票)第443章 聚变堆小型化的希望第470章 给南韩记一大功第513章 偷偷摸摸干‘坏’事第125章 伴星对参宿四的影响(上)第364章 完成对ASDEX装置的购买第797章 带你看看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天才’第725章 你让他试试好了第4章 规划未来第405章 没问题,国家将全力配合您的工作第637章 被刺激到了的米国第669章 月球矿藏开采计划第493章 永远闪耀于物理学的历史中第533章 迎接全世界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第2章 魂归故里第37章 论文刊登第665章 快速搭建月面基地的方法第538章 他的智慧,不仅仅是属于他自己第454章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交流会第817章 月球采矿!第747章 强核力与电弱理论的统一(2)第108章 证明Weyl-Berry猜想的最后一步第269章 因为我没有时间第641章 等离子体火炬第554章 《外太空空天母舰战略规划计划》第157章 CERN的发布会第648章 后发先至?第578章 国际数学大会落幕第625章 亿万分之一的可能第128章 更具价值的东西第493章 永远闪耀于物理学的历史中第285章 锂电池行业最大的变革!(二更求月第313章 院士候选第76章 高尔斯教授的赞扬第374章 毕竟他只是个晚辈!第30章 高难度的下半场(今天下午有事,提前第891章 属于华国的遥远飞地!第302章 让子弹飞一会儿(为盟主大佬高山流第273章 突破性的成果!第658章 丢脸丢到全世界去了(感谢花南若大佬第317章 NS方程那一抹灵感的光第838章 毫无疑问,成功了!第537章 第二种杨米尔斯方程的解法!第295章 主动找上门的普林斯顿化学系主任第24章 颁奖典礼第903章 十八亿年前的月球生命第23章 国决落幕第235章 第一个阶段性成果第480章 一次性打疼就好了第195章 从今天开始当教授第77章 悲剧的某研究生学长(求追读求月票)第282章 万一有希望呢?(为盟主高山流水加第760章 比数学课更催眠的课程!第876章 S级项目!第407章 乱成一锅粥的世界第568章 超出范畴的研究第930章 强电统一理论的最后一个耦合常数第114章 真正烧钱的科研项目第759章 葵花小课堂之我们中出了个大佬!第660章 NASA的朋友,你们还好吗?第615章 学术互吹第429章 破晓!第565章 仿佛来自虚空一般第618章 徐川:不难的,也就和你师兄那个差第269章 因为我没有时间第470章 给南韩记一大功第682章 少侠,我想去太空旅行!第677章 通向准黎曼猜想的道路第651章 要想提前登月也并非不可能第233章 诺贝尔'数学'奖第582章 这弄得,还不如要钱呢第427章 能有先生您这样的学者,真是祖国的第25章 练习短跑第5章 重生的缺陷第238章 解决锂枝晶难题的关键第798章 一些CERN没有‘发现’的信号!第562章 舒尔茨:MMP第618章 徐川:不难的,也就和你师兄那个差第808章 鸡嫌狗厌的民族第190章 征服全世界数学家第688章 人造重力第224章 合适的人选第688章 人造重力第232章 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第724章 基于量子理论的模拟神经信号及电信第480章 一次性打疼就好了第830章 黎曼猜想的研究,《数学新进展》的第236章 彭鸿禧院士的惊叹第589章 新的竞争!第852章 这不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