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第三把开启时代的钥匙

送走了小米的雷总后,徐川坐回了办公桌前,打开了电脑。

看着屏幕上的那份已经初步完成了的稿件,他思索了片刻后,点开了文档,重新修改起来。

既然已经在做了,那就做完整好了,半途而废不是他的性格。

尽管碳基芯片目前还只是半成品,但无论是超高密度的碳纳米管集成技术的突破,还是碳晶体管与碳集成电路的突破,都事关重大。

或许高层可能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得知了碳基芯片的突破,但他还是将自己的建议送上去好了。

除了拉上了小米对高性价比电子产品做了一个锚定外,其他的事情,就让上面去头疼好了

花费了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对已经初步完成的碳基芯片规划初稿进行了一次完整的修改后,徐川点击保存,将这份建议文档打印了出来。

从打印机中取出带着余温和墨香的文件,重复检查了一遍后,徐川从桌上拾起了签字笔,在信件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对于碳基芯片来说,需要布局的不仅仅是他联络的小米。还有各种各样的专利以及其他的工作,都是需要完成的。

而这份工作,如果是由星海研究院来说,需要的时间可能是以年为单位的。

比如在研发完成过后,寻找合适的各步骤生产厂商,如超高纯度的碳化硅衬底需要生产,如超高密度的碳纳米管也需要厂商。

此外,还有和碳基芯片相关的专利申请,技术升级。

比如说尽可能的去完善和进一步优化缩小碳基晶体管的尺寸,提升碳基晶体管在芯片上的每平方毫米数量等等。

对于碳基芯片来说,就算是他们现在研发出来了足够商业化的成品,也是需要进一步提升性能,去追赶和超越已经统治了芯片领域数十年的硅基芯片的。

徐川没想过碳基芯片一面世,就能够直接在性能上赶超硅基芯片,直接将这艘庞大的航母掀翻,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这些东西都需要成体系的工业,不是星海研究院能够独自搞定的。

所以他需要国家的力量,将国内的电子工业领域的相关体系拧成一股麻绳,发挥出最大的能动性。

最好的方法,就是从研发-专利-原料-生产-零件-组装-销售整体形成闭合的工业链。

只要碳基芯片的性能足够和硅基芯片媲美,且这套体系形成并被市场接纳,那么在时代的推动下,硅基芯片迟早会被扫进历史的尘埃中。

对于华国而言,这将是继可控核聚变技术、新航天飞机技术之后的第三把推开未来时代,引领潮流的钥匙。

而现在,他们已经初步的掌控了这把钥匙,只待后续的精加工,就可以将其插入时代的大门,并且将其推开了!

将手中的文件找了个信封装起来后,徐川发了个信息给郑海。

不一会,对方便赶了过来。

“教授,你找我。”

“嗯,这里有封信,老样子,送到长安街的北海小岛上。”

郑海接过信件,看了一眼询问道:“要紧吗?要紧的话我去一趟。”

徐川摇了摇头,笑道:“不用,找个人送过去就行。”

“行,还有其他的事吗?”

“没了。”

“行,那我先走了。”

点点头,将手中的信封塞进怀里,郑海转身走了出去,既然不需要他亲自送过去,那就交给安保团队里面的国an人员就行,那边的人可以直达长安街那边。

徐川没管这些,这种工作交给郑海从来都没有让他失望过。

目光落回办公桌的笔记本电脑上,正当他准备处理一下邮箱中的开年以来堆积着的邮件的时候,办公桌角落边的手机震动了起来。

随手摸过手机,徐川看了一眼来电显示,电话是担任《探索》期刊的总编欧阳稷打过来的。

这位欧阳稷是早些年从南大走出去的教授,曾经在《自然·物理学》担任过主编一职。

后面徐川将《探索》期刊的成立事项扔给南大后,南大的校长谈绍元亲自打电话将他从米国那边拉回来了,如今担任《探索》的副总编之一。

至于总编,除了徐川亲自担任。

虽然说一家学术期刊的编辑在学术界的潜意识中应该尽量避免给自家的期刊投稿,因为这样做听上去就不太合理。

毕竟在人们的认知中,“熟人好办事”的思想太深入人心,所以十分在意“避嫌”这一说法。

而一家期刊的编辑0可以给自己的期刊投稿的话,即使主编或者更高的审核编辑没有插手,审稿人看到文章作者的名字时也会自行意会,造成一定的不公平。

一些警惕性高的杂志社可能会明文规定主编不得投稿自己所负责的期刊。

但事实是大多数杂志社不会考虑这个问题,只能靠个人自觉。

然而对于《探索》来说,他们并没有其他的选择。

以徐川对《探索》的要求,除了他自己,恐怕也很难在国内找到一位合适的总编。

至于他以总编的身份将各种论文投稿到《探索》上,对于学术界来说,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争议。

毕竟自出名以来,徐川在学术界的声誉就是顶尖的,再加上《探索》期刊在成立之初,就有考虑过这种情况,有明确的程序来处理编委会成员所提交的稿件。

所以外界对于徐川成为自己创建的期刊的总编,倒也没有什么异议。

大拇指在屏幕上划过,徐川接通了电话:“喂,欧阳总编。”

电话点面,欧阳稷带着敬意开口道:“徐院士,《探索》的子刊《探索·数学》刚刚收到了一篇投稿,我们这边有点拿不定主意,您要不要看看?”

听到《探索·数学》的投稿,徐川脑海中念头动了一下,开口问道:“是不是P=NP?猜想中和图同构难题有关的论文?”

电话对面,欧阳稷点点头,回道:“嗯,投稿人是川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那边的刘嘉欣女士。”

“她投稿的论文是对图同构难题的准多项式图形映射法研究,《探索》期刊这边没办法判断这篇论文的具体情况,也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审稿人员。”

这种涉及到七大千禧年难题的研究,别说是放到国内了。

就是放到数学最发达的米国、法国等国家,都是最顶尖的。国内能够对这种级别论文进行审稿的数学家,可以说屈指可数。

而P=NP?猜想这种理论信息学中计算复杂度理论领域的数学难题,国内并没有太出名的学者。

至于国外,《探索》这边的副总编,主编之类的任职人员,老实说也很难接触到能审核这种级别论文的大佬。

虽然他自己曾经在《自然》期刊担任过主编,也认识一些大佬,但遗憾的是他并不是数学领域的,而是物理学的。

徐川笑着道:“将论文发给我吧,我来担任审稿人就行。”

听到这话,欧阳稷迟疑了一下,犹豫着问道:“这可以吗?我不怀疑您的能力,但是对于期刊公正性方面是否会有一些争议?”

微微顿了顿,他快速的补充道:“当然,我不是说徐院士您的公正性原则,而是审稿披露后,这事可能会在学术界引起一些争议。”

“毕竟您和那位刘女士的关系.”

一般来说,在学术期刊的审稿过程中,避嫌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这主要是为了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或偏见,确保审稿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具体来说,审稿人应当避免与作者之间存在可能影响公正判断的关系,例如避免直接合作关系、认识作者等等。

大部分的SCI期刊通常都会有一项规定,推荐审稿人不可以与作者是同一个单位。

换句话说,与作者有关系的审稿人都要避嫌,包括同一单位的学者,都是默认属于避开的范畴的。

这一点就像是当初徐川证明霍奇猜想的时候,数学界组织了六位大牛对他的论文进行审核,而审稿人全部避开了普林斯顿的学者。

听到这话,徐川哑然笑了下,摇了摇头,道:“”没什么,避嫌原则虽然说有必要,对于审稿来说,我们只需要确保过程的透明度、公正性和客观性就足够了。”

“将论文发给我吧,我会给出对应的评审意见的。”

欧阳稷点点头,道:“行,既然这样,我会按照《探索》的审稿邀请流程来走流程。”

“嗯,按照正常流程走就行。”徐川笑着应道。

另一边,京城。

太阳已经落下,夜幕逐渐降临,长安街的某间会议室内,一场紧急召开会议正在进行。

从长老院那边出来的邀请,快速的通过专员传递到了各个蔀门的高级领导手中。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电子工业领域的专家院士,也都收到了邀请。

不少人才刚下班到家,就被一通电话喊了回去。

甚至还有一部分人还在餐桌上,饭都没扒拉两口,就被前来接人的专车拉走了。

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两个半小时之前送到长安街北海小岛的一封信件,一封从金陵那边送过来的信件。

明亮的灯光照亮了整个城市,长安街道的某栋大厦内,一间宽阔的会议室中,一场紧急会议正在召开着。

穿着黑色的羽绒服,手中拎着一个保温杯的王启明院士走进了会议室。

沿着走廊,顺着标牌找到自己的位置,他的目光就落在了一位熟人的身上。

愣了一下,他笑着走了过去,开口打了个招呼:“哟,老刘,你也来了?”

会议室中,正眯着眼睛观望着讲台的刘权听到熟悉的声音后扭头看了过来,看到这位老朋友后,他也愣了一下,随即瞪着眼问道:“你也来了?”

王启明院士笑呵呵的说道:“你都来了,我怎么就不能来了?”

刘权院士瞥了他一眼,没理会他,目光在会议室中扫视了一圈后开口道:“看样子今天的会议不简单啊。”

今天这个会议是临时收到了通知的,说是紧急的内部会议,也没告诉内容。

一开始他还以为只是个小会,和他的专业领域有关系,这种会议对他来说经常有,也没太在意。

现在看来,似乎猜测的情况有些不对的样子,从桌上的铭牌和到场的人来看,这场会议到场的半导体领域和电子工业领域的院士都超过两位数了。

而且他刚刚扫了一眼前排的那些铭牌,基本都是各蔀门的高级领导人,甚至是一把手。

看这架势和阵仗,要讨论的东西恐怕有点超乎意料。

难不成是国家要全面支持芯片领域的发展了?

想到这个,刘权有些兴奋了起来。

半导体领域被国外压制了那么长的时间,早就应该这么做了!

芯片不能实现自产,电子领域就相当于没有护城墙。

随着墙上的时针走到了十点,各蔀门各领域参与会议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全部到齐。

宽阔的会议室内,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关上了会议室的大门,自己站到了门后立正了身姿。

会议桌前,主持会议的是会议总算是开始了,主持会议的人员是国w院的某位长老。

站在话筒前,这位老人清了清嗓子,宣布会议开始后,继续说道。

“辛苦大家这么晚了还要抽时间到来这里参加这场会议,因为时间较为急促和保密等方面的关系,并没有提前通知各位会议的内容,还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微微顿了顿,他接着道:“接下来的会议,讨论内容将涉及到较为敏感的国际局势,在国家正式宣布前,还请各位严格保密今天的会议内容。”

说着,在他身后的银白色的幕布上,一张PPT图片已经放映了出来。

当看到放映出来的图片时,原本安静的会议室内,顿时响起了有些嘈杂的讨论声音。

会议室中坐着的众人脸上都露出了不同的表情。

有惊讶,有诧异,有震撼,更多的则是一种被这份讯息打了个措手不及的茫然。

第907章 的确是个人才第511章 提尔曼:祝你成功第781章 还是那个人厉害啊!第505章 老人:这事我给你搞定第474章 强关联电子体系的答案!第70章 难住数学教授的题目第651章 要想提前登月也并非不可能第337章 国家有你,何其有幸第698章 徐川:我对钱不感兴趣第17章 命运的转轮第614章 技术共享平台第622章 永不沉没的堡垒第100章 干得漂亮!(求首订)第901章 公开载人登火计划!第596章 空天发动机完成!第426章 震惊世界的消息第180章 米尔扎哈尼教授遗留的信件第643章 月表生物圈计划第522章 梦回大唐第170章 旧王退位,新王加冕第609章 小型堆的完成!第14章 论文第277章 解决问题的方法!第92章 你怕是有个量子大脑吧?(三更求追读第661章 倒霉与幸运第720章 各怀鬼胎的交流第388章 米国的反垄断调查第236章 彭鸿禧院士的惊叹第366章 低下头颅的日耳曼佬第790章 热闹的物理学界第463章 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第702章 坏消息中的好消息!第327章 威腾:这人真烦!第376章 四十五分钟!第543章 徐川:我成计量单位了?第63章 750+20+20第407章 乱成一锅粥的世界第568章 超出范畴的研究第238章 解决锂枝晶难题的关键第447章 星海研究院成立第376章 四十五分钟!第333章 幻想的徐晓第781章 还是那个人厉害啊!第227章 对抗核辐射的手段第840章 中微子通讯技术第126章 伴星存在的概率第763章 原来答案早就在那第245章 诺贝尔讲座--人类的未来(求月票)第61章 新的征程(三更求月票求追读!)第311章 可控核聚变项目开工第566章 三维空间中的拓扑‘隧道’第600章 繁荣的航天与科研探索第553章 神秘的会议第718章 ‘时空洞’与‘引力子’第710章 简直就是个花心大萝卜第371章 毕竟,他本身就是个善于创造奇迹的第781章 还是那个人厉害啊!第351章 从樱花国手中抢订单第563章 我感觉应该也不难吧?第277章 解决问题的方法!第438章 手搓常温超导材料?第319章 痛苦的陶哲轩!第93章 价值数十亿的市场第264章 对于你们来说,这还太早了第812章 早已不在同一个起点华米两国第868章 彻底击垮CERN的杀手锏第665章 快速搭建月面基地的方法第829章 灵性十足的‘AI助手’第293章 联合起来压价的电池厂商第179章 唯一获得菲尔兹奖的女性第905章 震惊全世界的消息第266章 人类科学界迄今为止遇到的最大难题第459章 只不过是寻以为常罢了第787章 一百三十万亿电子伏特的碰撞实验第206章 等离子体湍流第581章 量子计算机与碳基芯片第169章 甩你脸上的证据第8章 带坏第156章 造成质子半径之谜的罪魁祸首第355章 条条大路通罗马第713章 如同恒星般闪耀于文明的长河!第148章 威腾的要求第595章 穷的就只剩下钱了第198章 坑哥的妹妹第243章 最年轻与最年长的诺奖得主(求月票第483章 意想不到的来客第595章 穷的就只剩下钱了第739章 徐川:我整篇论文就好了第412章 人和设备,我都要了!第316章 薅西方国家的羊毛第451章 新一代局座?第846章 学生打不过,导师乱杀?第551章 人类有史以来的巅峰智慧第478章 我们这是收了个什么怪物当学生?第885章 半成品碳基芯片第648章 后发先至?第901章 公开载人登火计划!第40章 国集测试与额外加分第402章 大亚湾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