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完宋级改型潜艇的主要技术特点和指标,余涛又看了看设计单位的两位参会人员,笑道:“今天我们的设计师也在现场,大家对于这艘潜艇设计上有任何疑问,都可以提出来,这样大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到底应该用什么工艺才能满足相关设计要求。现在就请大家自由发言吧!”
这时候那两名设计人员中的一个站了起来,沈欢还记得刚才余涛介绍过,这人名字叫韦良,是宋级改型潜艇的骨干设计人员。
韦良是一个比较年轻的设计师,年纪不过三十五左右,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的眼镜,看起来镜片很厚,度数应该不低,一看就是一个学霸型的人物。
韦良站起来,扫了一眼与会人员,这才沉声道:“我来说一说咱们在这一型潜艇设计上考虑的一些因素,这样也方便造船厂的同志们编制建造工艺文件。首先我们大家都知道,潜艇最重要的性能之一就是安静性,在这方面我们所设计这一型潜艇的时候,也有了充分的考虑,并且结合了当前我国消声材料方面最新的技术,根据首艇所发现的问题,着重采取了几个降噪措施。”
与会的人员都认真听着,有的是在笔记本上沙沙地写着。
韦良接着道:“第一项措施是我们将采用得国MTU16V396SE型低噪声柴油发动机的国产化版本。这种发动机单台最大输出功率三千六百马力,自重一千八百千克,这款发动机应用在得国研制的二零九型潜艇上,已经是比较成熟可靠了,噪声控制也达到了比较好的水平,而且自动化程度较高,对潜艇安静性有着直接的作用。”
沈欢倒是知道这种得国柴油机目前还在努力的国产化之中,前几艘肯定还是用的得原朗。
韦良继续讲道:“当然有了好的发动机,还要有好的传动系统。在动力装置和传动设备上,我们设计使用减震浮筏及阻尼材料,包括发动机、电动机和传动设备都设计安装在减震浮筏上,筏体通过隔振器撑在艇体上,使机械振动对潜艇的安静性影响减到最小。对于结构振动,则在筏体上,设备的减震基座上,以及动力舱的甲板和舱壁上敷设阻尼材料。艇内的管道也是尽可能采用了弹性连接管与艇体相接。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降低十分贝左右的噪音。还有就是,我们采用了外敷消声瓦的设计,当然这对安装工艺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也希望造船厂的同志们,能够把在工艺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把我们这一型潜艇早日建造成功,让它早日下水服役。谢谢大家!”
实事上,除了这些措施外,宋级改型潜艇还采用了降低转速的七叶大侧斜螺旋桨,这也是中国在常规潜艇上首次设计成这种新型螺旋桨,只不过这就不怎么涉及到建造和安装工艺了。
宋级改型潜艇虽然属于第二代常规潜艇,但从沈欢这个重生者的角度看来,的确还是落后了一些。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是设计人员设计不了像国外那些先进潜艇的外形,而是现在的基础工业太薄弱了,无论是动力系统,还是静音方面都没有配套,即便是宋级改型潜艇,都还得采用仿制国外产品的柴油发动机,但这款发动机还算比较好的。
国产化MTU396柴油发动机已经完成,算是有一颗中国心。
当然更加先进的AIP发动机就别想了,倒是消声瓦已经有了,并且除了首艇没有用之外,现在就要开始应用了!沈欢也没有办法,因为他不是搞潜艇设计的,也不是搞潜艇动力设计的,而是造船厂的工程师,对于那些东西的细节他并不清楚。
即便是潜艇设计师重生了,要想在这个时候搞出那些先进的东西来,也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因为材料都过不了关。
沈欢现在是真的把自己当成工艺室的一员了,虽然是刚刚来第一天,但他还是第一个站起来发言了。
江南精神的核心就是敢为天下先,沈欢也没有什么好怕的,只要能够为潜艇建造出力,哪怕别人怎么议论都没有关系。
沈欢站起来,让很多与会的人员都意外了,当然他们也知道沈欢是江南常兴现在最炙手可热的人物,所以大家其实也很期待他的表现,特别是余涛,还有军代表孙成明。
沈欢站起来,朗声道:“在座的都是专家了,我今天刚刚来,所以我也不怕说错了大家笑话。我想说几点看法。我认为潜艇的减振降噪工作,不仅仅是设计单位,以及设备研制单位的事情,在造船厂的建造过程中,建造工艺对潜艇最终的噪音控制水平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认为,在潜艇建造工艺设计中,首先就是要充分考虑减振降噪工艺优先的原则,在建造环节提高最终成品的静音性能。”
沈欢这个观点一讲出来,在座的工艺专家们都忍不住点头,因为这个观点的确是有道理,虽然针对减振降噪采取了一些工艺措施,会增加建造的复杂程度,以及生产成本,但是仔细一算还是值得的。因为潜艇的静音性是潜艇最重要的性能之一,有时候可能就是一分贝的噪音差值,就有可能导致在水下潜航的潜艇被敌人发现,从而导致灭顶之灾。
从战术方面来说,提高潜艇生存能力,最重要的就是静音性了,也就是相当于飞机提高雷达隐身性一样,潜艇的静音性就相当于对声呐有了隐蔽性,也叫做隐身性。
无论是飞机还是潜艇,甚至是水面战舰,隐身性都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在九十年代,这个观点还没有被广泛的认同。特别是在中国,因为一直学习的是前苏,而前苏的武器装备设计,最优先考虑的都是实用原则,很少去考虑隐身性能。
这反映在战机设计方面,苏系的战机雷达反射面积都比较大,几乎没有考虑减少雷达反射面积的措施。同样在水面战舰的设计上也是一样的,比如现代级驱逐舰,舰身上那一堆杂乱的电子设备和武器装备,都是巨大的雷达反射源,因此隐身性非常差。
但是在潜艇上面,俄设计师似乎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中国引进的俄最新的基洛级潜艇,就有很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