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轴承大王

知道闫百通在辰宇公司干得挺开心,冯啸辰也就放心了。聊天的过程中,闫百通还向冯啸辰暗示,有几个在工学院里和他关系不错的教授,看到他的生活明显改善,而且科研成果迭出,也有意想给辰宇公司干点活。

冯啸辰问了一下这些教授的情况,然后告诉闫百通,他可以把这几位教授带到桐川去试一试,如果杨海帆他们觉得这些教授水平不错,也用得上,自然也就会接纳他们了。闫百通连连点头,表示过完年就来安排这件事。

第二天,冯啸辰去省冶金厅转了一圈,乔子远、刘惠民等人见了冯啸辰,热情又比过去多了几分。冯啸辰原先在国家经委冶金局只是一个普通工作人员,现在到了重装办,却有了一个副处长的衔,明眼人一看都知道他将是前途无量的。虽然大家没听说过什么“莫欺少年穷”的台词,但这个道理是谁都明白的。

因为热轧机的引进合同刚刚签完,具体的设计和设备制造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南江这边还没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冯啸辰以重装办代表的身份,听取了南江省冶金厅和南江钢铁厂方面对于这个项目的报告,做了一些“重要指示”,这项工作就算是完成了。因为冯啸辰就是南江本地人,冶金厅也就没说什么给他安排消遣娱乐项目的事情,只是说如果他在南江期间有什么麻烦的事情,可以尽管找冶金厅帮忙解决。

“冶金厅毕竟是你的娘家嘛!”刘惠民拍着冯啸辰的肩膀,这样说道。

“是啊是啊,还是回到娘家觉得亲切啊。”冯啸辰应道,同时无奈地想到冷柄国也说过同样的话,这就叫富在深山有远亲了。

罗翔飞派冯啸辰到南江来考察,其实就是存着给他放个假,让他能够回家过年的意思。冯啸辰到过一趟冶金厅之后,也就没啥别的事情了,于是准备前往桐川,去看看辰宇公司的情况。谁曾想,没等他出发,杨海帆却先到了新岭,还带着一个30岁上下,有着明显东南沿海相貌的男子。

“我不是说好明天就去桐川的吗,你怎么反而到新岭来了?”

见到杨海帆出现在自己面前,冯啸辰诧异地问道。这是春天酒楼的一间办公室里,冯啸辰是陈抒涵派人去他家喊来的。春天酒楼对外声称是辰宇公司的驻新岭办事处,事实上也的确有这个功能,辰宇公司的人到新岭来出差,吃住都是在这里,陈抒涵还专门给杨海帆留了一间办公室供他使用。

“出了点事情。”杨海帆向冯啸辰说道,他让冯啸辰坐下,然后指了指坐在旁边的那名男子,那男子赶紧站起身来,脸上露出一些怯怯的表情。

“这是姚伟强,海东省金南地区的个体户,人称轴承大王。”杨海帆介绍道。

“那都是人家瞎传的,我就是做点小生意而已。”姚伟强低调地说道。

“轴承大王?”冯啸辰有些不明就里,“你也是生产轴承的?”

“不是不是,我是卖轴承的。”姚伟强道。

“那轴承大王是什么意思?”冯啸辰又问道。

“这个嘛……”姚伟强看了看杨海帆,见杨海帆没有替他解释的意思,只能硬着头皮自己说了:“我原来是在我们公社农机厂里工作的,对轴承有点研究。后来我发现市面上轴承的品种非常多,有时候想买一个想要的轴承,要跑很多地方,还不一定能够买得到。所以我就从农机厂出来,自己搞了个个体户,专门卖轴承。大个的轴承,还有专用轴承,我不敢说,但平常机器、仪表上用的轴承,我这里都有。

因为我的货色比较全,所以人家就给我起了个外号,叫作轴承大王。对了,我们金南地区除了我这个轴承大王之外,还有螺丝大王、钥匙大王、电器大王、五金大王,一共有10个人,我们当地人就叫我们叫十大王。”

“姚师傅是他到我们公司来联系进货的时候,我才认识的。姚师傅的水平非常高,对轴承的型号非常了解,对于用户的情况也非常了解。他看到我们公司生产的几种油膜轴承之后,就说他知道哪些企业用得上这样的轴承,而且这些企业还正在到处找这种轴承。经过他牵线,我们在国内卖出了不少轴承,有机床企业买的,也有农机企业买的。”杨海帆说道。

姚伟强道:“其实我哪有什么水平,我就是高小文化,自己比较喜欢钻研点机械的东西而已。轴承这个东西,我看得多了,也就有点感觉了。杨经理说的那些企业,我过去和他们接触过,他们说起到处找这些规格的轴承,我看到杨经理这里有,就给他们牵了一下线,很方便的事情。”

“你的意思是说,你就是听人说过需要这些规格的轴承,你就全记住了?”冯啸辰饶有兴趣地问道。

姚伟强半是羞怯半是自豪地说道:“我可能在这个方面有点小特长吧,不管是什么样规格的轴承,只要你跟我讲过,我就能够记得清清楚楚,保证不会搞错的。”

“这岂止是小特长啊,简直就是天才了!”冯啸辰由衷地感叹道。

轴承这种东西,规格是相当复杂的,除了什么内径、外径、厚度之类的指标之外,还有不同的类型,比如深沟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滚针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推力滚子轴承等等,要想只听一遍就能够把对方的需求记下来,然后再去找对应的生产厂家,这可不是寻常人都能够做到的。

姚伟强自称自己只有高小文化,而且是出身于公社的农机厂,自然也不会受过什么很好的训练,他能够做到对轴承规格过目不忘,只能说是全身心地投入在其中,已经达到熟能生巧的境地了。

听到冯啸辰夸奖自己,姚伟强也有点得意。他来新岭之前,就听杨海帆跟他说过,冯啸辰是个国家部委里的副处长,是大干部。能够得到这样一个大干部的称赞,姚伟强有一种如遇明主的感觉。

“老杨,你带姚师傅到我这里来,有什么事情吗?”冯啸辰转头向杨海帆问道。他其实更应该称姚伟强为姚老板,但当年老板一词是比较敏感的,想必姚伟强也不敢接受,所以冯啸辰只能学着杨海帆的样子,管他叫姚师傅了。

一听冯啸辰这话,姚伟强脸上刚刚绽出的阳光立马就变成了厚厚的阴霾,杨海帆也是皱了皱眉头,对冯啸辰说道:“小冯,姚师傅这边,出了点事情。他从金南逃出来,跑到桐川来找我帮忙,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想到你回南江来了,所以就把他带到新岭,想听听你的意见。”

冯啸辰一惊,问道:“什么事情,为什么是逃出来?”

“唉,这事……一言难尽啊。”姚伟强长叹了口气,一屁股坐回椅子上,人也像是被抽掉了魂一般,完全没有了刚才的神气。

杨海帆见他没勇气说,只得自己替他把事情的原委说出来了。

正如姚伟强所说,在整个金南地区,有十个成功的个体企业家,被称为十大王。在过去几年中,十大王在各自的领域里做得风生水起,自己赚了不少钱,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当然,由于树大招风,他们也难免会受到一些非议,其中最主要的指责,就是认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投机倒把”,是撬国家的墙角。

今年初,鉴于国内经济领域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现象,国家下发了一个有关“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通知。当地的官员不清楚国家的政策意图,见文件中说得严重,也不敢怠慢,直接把十大王都列入了严厉打击的范围,指示公安部门将其捉拿归案。

“十大王,被抓了六个,我和另外三个人听到风声不对,赶紧跑了,要不这会也到号子里吃馒头去了。”姚伟强心有余悸地说道。

“小冯,我觉得姚师傅没有做错什么啊。”杨海帆道,“他帮助我们卖出了轴承,相当于也帮那些企业买到了急需的配件,对我们双方都有好处。他在其中提取一点辛苦费,也是理所应当的。如果没有他在中间牵线,那几家企业自己派出采购员去采购,花的差旅费起码是姚师傅拿的辛苦费的10倍以上。像姚师傅这种人,是我们非常需要的。”

“这就是历史的局限性吧。”冯啸辰苦笑了。

中国的官员对于经商的歧视,可以一直追溯到古代。当时的人认为只有农桑才能创造价值,商人倒买倒卖,无宜于国计民生,反而是败坏了社会风气。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因为国家采取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所有的物资流通都是由国家计划来统一调配的,民间的商业行为便被扣上了投机倒把的帽子,至少在过去十几年中都是被严格限制甚至严厉打击的。

改革以来,政策有所放松,商业逐渐兴起,“十大王”这样的商业奇才不断涌现。但在一些官员眼里,商人依然是另类,遇到一点风吹草动的时候,这些商人毫无疑问都是被打击的对象。

第七百二十一章 坚决进行追查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化肥债券第三百二十九章 善后事宜第六百五十八章 大国的工业底蕴第五百六十六章 熟人好办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交通队有熟人第四百四十一章 我没有否定高老师的观点第一百九十一章 打基础第七百六十二章 他们会慢慢适应的第七百一十八章 多播洒一些种子第六百九十八章 功臣赵辛未第五百一十章 最大限度地榨出油水第六百七十四章 你觉得我会不会为难呢第五百零二章 变一个企业出来第五百三十七章 难度不小第六百一十三章 舆论汹汹第四百六十一章 让他们尝到甜头第三百七十三章 风险投资第三百五十二章 拿一个硕士学位第一百零六章 德国人来了第二十六章 液压阀第八百七十章 陷入僵局第七百三十八章 高硫石油第六百一十章 要取得他们的谅解第三百九十四章 原来是临时工惹的祸第四十六章 徐新坤是昏了头了第七百四十章 能力对等才能当朋友第二百一十三章 来了个掮客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家的热情很高第四百七十二章 得罪谁了第九百一十二章 产业集群第四章 必须推倒重来第二百三十一章 看看谁来了(今日四更虐狗)第七百五十一章 毫无破绽第五百六十三章 净亏损第六百四十三章 来了个美国博士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言不合就砸锅第三百零八章 熙熙攘攘皆为名利第一百八十五章 师徒和解第三百九十五章 关键在于重装办的态度第六百六十六章 专业对口第六百二十二章 他乡遇故人第一百七十章 开张大吉第二百七十一章 研究中心第四百八十四章 三个层次第六百零五章 国企改革第二百五十九章 老资格第七章 一开始的方向就错了第二百三十八章 签字画押第七百五十二章 不得不降价了第五百二十五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五百八十二章 真是条汉子第五百三十七章 难度不小第一百六十二章 两条二级焊缝第八百五十七章 丘马铜矿第七百三十一章 小舅子的烦恼第七百一十九章 出事了第二百一十二章 我刚才那算是冲动吗第五十二章 原来你都知道啊第三百六十二章 陈抒涵的个人问题第九十八章 找毛病第七百三十章 到非洲去第七百五十二章 不得不降价了第九十三章 只能智取不能强攻第四百六十七章 送你两本杂志第七百三十五章 规模经济第六百八十八章 还是慎重考虑一下为好第一百二十六章 功劳是你的第八百三十章 欧美国家不搞补贴第四百一十一章 改革时代第六百章 影响复关第四百零五章 大城市来了个乡下姑娘第二十六章 液压阀第七百三十五章 规模经济第一百零四章 小冯真是一员福将第六百五十四章 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第五百三十七章 难度不小第三百五十一章 闹了半天是个误会第二百三十九章 只能是白跑一趟了第二百八十三章 现在流行下海第四百零三章 他已经不在这个办公室了第四百六十章 我们是带着友谊前来的第八百九十七章 协会就是放嘴炮的第四百六十二章 再来一场生丝大战第二百三十五章 鼓励自由竞争第一百二十五章 真正的发挥余热第二十四章 貌似忠厚而已第六百六十八章 四套大化肥设备第六百五十八章 大国的工业底蕴第四百七十五章 画风变得太快第三百八十三章 为国家赚取外汇第四百四十二章 政策性亏损第五百五十一章 我啥也没说啊第四百八十二章 演得太拙劣了第七百四十六章 有风骨的学者第三百三十七章 毛脚女婿上门来第八十四章 大年初一的紧急会议第五百八十四章 最省事的办法第五十七章 罗翔飞想一鱼两吃第三百六十四章 宁默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