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挖掘机哪家强

杨海帆目前的身份,是辰宇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中方经理,是桐川县政府派出的人员。他非但编制仍然在桐川县,甚至还保留着正科级的干部级别,随时可以从公司抽身出来,到县里的某个局去当个局长,或者到哪个乡去当个书记。

这样的身份,对于杨海帆的好处就是有了一条退路,而且还是一条很不错的退路。如果有朝一日他不想再在公司干了,凭着他此前的业绩,回到县里也同样可以得到重用,熬够资历就能够进入县领导的行列。

在这个年代里,非国有单位在许多人的眼睛里都属于另类,像阮福根、姚伟强这样的民营企业家,即便是身家过百万,其社会地位也仍然是很低的,到政府机关去办事只能畏畏缩缩,随便一个小科员都可以对他们吆三喝四。

但杨海帆就不同了,他虽然也在合资企业里任职,但同时还有一个干部编制,这就是他的地位的保障。别说在桐川,就算他去东山市联系工作,一般的科长、股长之类的对他都得恭恭敬敬的,办点事情也要方便很多。

这样一种双重身份在给杨海帆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麻烦。比如说,冯啸辰要给他股份,就无法光明正大地给,因为他还是国家干部,在私营企业里公然持股,是违反政策的。

这里也要顺便说一下,冯啸辰在此前也不敢公开声称自己在企业里有股份,春天酒楼的股份,他是让母亲何雪珍代持的,辰宇金属制品公司和金南菲洛轴承经销公司,都是挂着德国菲洛公司的名头,而菲洛公司的股权,也是经过层层包装之后,才攥在冯啸辰的手里。

如今,冯啸辰离开了重装办,要去社科院读研究生。如果他研究生毕业之后不进体制内工作,自然无所谓股权的问题。但如果他还想进体制,那么他打算成立的这家辰宇实业公司里,他还是不能公开持股,只能借冯立、何雪珍或者弟弟冯凌宇的名义来持股。即便是这样,麻烦事还是不少的,只是看他未来的领导会不会用这件事来揪他的辫子了。

杨海帆的情况比冯啸辰还要敏感。冯啸辰办企业,好歹是凭着自己的本事,并没有用到重装办的资源,这也是罗翔飞、孟凡泽他们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原因。杨海帆是主动请缨到辰宇公司当中方经理的,如果干了几年突然变成辰宇的股东,无论如何都甩不掉假公济私的指责。桐川县的领导恐怕也没有罗翔飞他们的心胸,更何况其他的普通干部。别说杨海帆从辰宇公司拿到股份,就算是他的年终奖拿得比机关里的干部多了几块钱,都会有人写匿名信告状,这就是身处体制内的苦恼了。

冯啸辰上一次回南江的时候,专门和杨海帆谈过一次,其中便问了杨海帆一个问题:你还回得去吗?

杨海帆认真地想了许久,终于无奈地承认,自己已经回不去了。想当年,他努力表现,这才换来了一个干部身份,并且成为县委书记范永康的大秘,在众人眼里俨然是一颗政治新星。但以他今天的眼光来看,那时候的生活简直就是在浪费生命,每天小心翼翼地琢磨领导的喜怒哀乐,在人前人后说着各种无聊的套话,苟苟营营地熬着资历,只不过是为了在更高的位置上重复这些事情。让他重新回到这样的生活中去,他恐怕连一天都忍受不了。

可是,就这样离开吗?

杨海帆觉得自己似乎还没有做好准备。

“辰宇轴承的业务,交给范加山他们。你说刘刚是东山工业局的干部,让他接替你当中方经理也未尝不可。咱们俩另外开一个摊子,我出1000万,还是占七成股份,你作为管理层持股,占三成,条件是至少在公司服务满十年。”

冯啸辰直接抛出了自己的打算,中间甚至没有给杨海帆留下思考的时间。

“投1000万,做什么?”杨海帆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他想显得淡定一些,无奈冯啸辰的话太让人震惊了,他实在无法装出无动于衷的样子。

辰宇金属制品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已经颇具规模了。按设备的原值来计算,恐怕也有上千万的样子。但其中有许多设备是从德国买来的二手设备,实际的花费并没有那么多。冯啸辰直接开口说要投入1000万开辟一个新业务,那么至少是不亚于今天辰宇公司的业务规模。而在这个公司中,杨海帆居然能够凭空得到三成的股份,这让杨海帆如何还能淡定得下来。

的确,冯啸辰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杨海帆要为公司服务满10年以上。以杨海帆的想法,在一家大企业里坐拥30%的股权,别说服务10年,就是干上一辈子,又有何妨?以冯啸辰的眼光,敢于投入1000万元去做的业务,绝对是大有前途的。辰宇公司现在已经能够达到年利润300万了,冯啸辰还想另外开辟新业务,显然是有更好的目标,那么新公司的利润水平,将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呢?

或许,冯啸辰所说的那个先赚一个亿的“小目标”,就得着落在这个新业务上了。

“海帆,你觉得现在中国市场上做什么产品最好?”冯啸辰没有回答杨海帆的问题,而是先让杨海帆来发言。

杨海帆想了想,说道:“据我所知,目前很多地方都在搞电视机,你不会是想赶这个热潮吧?”

“当然不会。”冯啸辰道,从杨海帆的话里,他能感觉得到杨海帆对于电视机业务是不看好的,这与冯啸辰的想法完全一致。事实上,此时经委已经批复了乐城的电视机厂项目,与此同时,国内还有许多省市也正在向经委打报告,要求上马电视机业务。如果历史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到明年这个时候,全国已有以及在建的电视机厂将达到近200家之多,按照后世的说法,那将是一片竞争残酷的“红海”。冯啸辰如果扎进这个市场,那才叫犯傻呢。

“其他的家电,市场情况也不会太好,我觉得不宜进入。”杨海帆继续说道。

“你的判断与我一样,现在搞家电是最糟糕的时候。”冯啸辰道。

“如果不是家电的话……”杨海帆陷入了沉思。除了家电,当然还有其他很多领域可以进入,比如服装、食品等等,但进入这些产业用不了1000万的投资,而且似乎也不是自己和冯啸辰熟悉的领域,冯啸辰不太可能去做。那么,还有什么呢?

冯啸辰道:“据我了解到的内部情况,今年下半年,国家将会推出全面改革的政策,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扩大地方的自主权,地方政府将会拥有更多的投资、基建等权力。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有着强烈的投资意愿,你刚才说的各地都在建设电视机厂,就是一个表现。咱们没必要去凑他们的热闹,但是,他们要搞基建,总离不开工程机械吧?”

“你是说想搞工程机械?”杨海帆眼睛一亮,脱口而出道:“这倒真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向啊。”

我当然知道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向。

冯啸辰脸上露出得意的表情。

从现在开始,一直到冯啸辰穿越之前的21世纪前叶,中国都将是全球最大的建筑工地。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每年新建1万公里高速公路,上千公里的高铁,还有遍地开花的房地产工程,光是消耗的钢材和水泥就占到全球产量的一半还多。这样大的建筑工程量,在中国国内造就了若干家世界领先的工程机械企业,还有脍炙人口的那句广告词:挖掘机哪家强。

别人忙着建厂子生产电视机,我就给他们提供建厂子用的挖掘机好了。用十年时间培育起品牌和生产能力,等到90年代中期中国的房地产业开始蓬勃发展的时候,每个工地上都要有印着“辰宇”二字的挖掘机,那是何等富有成就感的场面啊。

杨海帆没有注意到冯啸辰的表情,他沉浸在对这个项目的思考之中,嘴里喃喃地念叨着:“搞工程机械,的确是一个好主意。现在别说是新岭,就连东山这样的小城市,都在大兴土木,未来工程机械的需求量绝对是会大幅度增加的。搞工程机械咱们也有基础,从罗冶来的那些老师傅,过去就是搞矿山机械的,像挖掘机之类的,矿用的和建筑用的基本上是同样的道理。还有,咱们这些年搞轴承,联系的装备企业不少,咱们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支持,我看应当是能搞成的。”

“这么说,你同意这个想法了?”冯啸辰笑着问道。

杨海帆这才回过神来,他看了看冯啸辰,笑着连连点头道:“同意,当然同意。冯处长的战略眼光,我一向是非常佩服的,你说怎么做,咱们就怎么做。”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初步这样确定下来了。”冯啸辰道,“给你几天时间,你把辰宇轴承的事情安排好,然后咱们一块出去转转。”

第四百五十七章 老老实实打工第一百九十三章 培养能当师傅的工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秦重的顾虑第四百零三章 他已经不在这个办公室了第四百七十三章 老阮急眼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有电用不完第八百零八章 零排放第九百零五章 时不我待第九十九章 讨价还价进行时第五百一十九章 对历史负责的精神第三百一十章 一明一暗两个原因第七百六十三章 现在补救来得及吗第三百零八章 熙熙攘攘皆为名利第三百一十七章 谈判高手第八百九十一章 第一位女司机第四百三十二章 董老的支持说几句,关于更新,关于写作计划第六百八十五章 技术换技术第六百零七章 预研第九十一章 新的任务第七十一章 被人误解了第四百七十四章 囚徒悖论第七百章 压缩外汇指标第七百二十九章 你就像一把锥子第十章 知青点故人第三百六十二章 陈抒涵的个人问题第八百七十章 陷入僵局第二百六十章 需要一个有诚意的方案第二百零四章 发家致富的劳动模范第七百四十章 能力对等才能当朋友第三百五十四章 总得有人去做的第五百五十四章 市场经济第三十八章 不知道图个啥第六百三十一章 包成明的代理人第三百七十七章 机器人第七百零八章 你们愿意接手吗第六十六章 令人惊艳的德国婶子第八百六十五章 一个重要的窗口期第五百三十一章 要让他下不来台第三百三十五章 给你50万第二百五十八章 和刘处长有共同语言第七百三十六章 区区1000个亿第五十六章 市场换技术第六百二十三章 中国公司是非常讲究诚信的第一百九十二章 摸着石头过河第七百五十七章 不愧对这个时代第一百二十二章 知道自己命苦第一百六十二章 两条二级焊缝第六百四十六章 这份光荣我们当之无愧第六百一十七章 我负责弄钱第四百八十五章 独立自主永不过时第二百二十五章 该放手就得放手第四十九章 有热闹看了第六百五十二章 万朵桃花开第八百四十五章 希望给予更多的支持第六百五十九章 捂不住了第三百七十九章 你们可以随意拍照第四百七十五章 画风变得太快第四百四十章 连车床铣床都分不清第七十二章 招兵买马第四百一十四章 用经济手段解决经济问题第六百八十七章 千万别惹冯啸辰第三百七十一章 您是最传奇投资家第三百二十五章 引蛇出洞第二百八十七章 骗子一条街第三百三十章 有七成把握第二百七十一章 研究中心第八百一十一章 我们不是在威胁第一百五十八章 不擅长开会发通知第二百二十二章 借花献佛第三百九十七章 可怕的小道消息第二百九十一章 信息也能卖钱第三百七十四章 过几年我就要回去的第五百六十三章 净亏损第三百三十九章 工资的难题第六百四十五章 互换台词第五百七十四章 技术差能怨我们吗第四百二十三章 蓝调咖啡学术沙龙第九百零四章 多管齐下第三百四十章 冯啸辰的秘密安排第七百八十四章 现代企业制度第四百一十章 浦江分店第八百四十一章 不作死就不会死第三百七十二章 章先生不会犯这个错第八百三十章 欧美国家不搞补贴第四百二十一章 知识不能贬值第四百三十七章 交流会开幕第七百二十五章 暂时回避一下第六百零三章 变成了摇钱树第一百八十章 不肖弟子第七百四十二章 狮子大张口第三百七十六章 空手套白狼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个月还有钱呢第六百六十七章 碰上你这个行家了第五百零七章 是冯助理派来的第四百一十章 浦江分店第一百零八章 两边都是大事第六百八十一章 内田悠的童年阴影第五百九十三章 双方有分歧第五百四十章 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