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您是最传奇投资家

港岛西环写字楼,被誉为亚洲最贵的写字楼之一,每平方英尺的月租金达到100港币之高。章九成的章氏财团,在这里整整租了四层楼,其中包括了风水最好的顶层。

50出头的章九成是章氏财团目前的掌门人,而章氏财团也正是在章九成的手里,才如一匹黑马从港岛的许多财团中崛起,跻身于全岛的前10大财团之列。章九成最大的特点,就是擅长于投机,别人担心有风险而不敢做的事情,他只要看好了,就敢拿出真金白银砸下去。虽然每次重大的投资都让财团的股东们心惊胆战,但到目前为止,章九成的所有决策都被证明是正确的,而且极其英明。

这一刻,章九成正在自己位于写字楼顶层的大办公室里,接待着几位不速之客。这些人中,有一位是章九成所熟悉的,港岛理工大学的教授张国栋。

张国栋与章九成的关系非同一般。章九成投资生涯中最辉煌的一次,就曾得到了张国栋的助力。那是在十几年前,章九成初掌章氏财团的大权,正遇到港岛有一家机械企业濒临破产,准备找人接手。港岛的大多数投资商对于这家企业并不看好,认为其技术落后,没有太大的发展前途。章九成对这桩业务有些心动,但拿不准这家企业的技术到底有多少价值,于是到理工大学去找人咨询,而他找到的正是刚刚从大陆逃过来不久的张国栋。

张国栋随着章九成到那家企业去走访了一圈,查看了企业的技术资料,然后告诉章九成,这家企业正在研发的几项专利非常有前途,假以时日,必然能够一鸣惊人。章九成带着投机的心态,毅然筹集一笔资金买下了这家企业的全部股票,然后支持企业的技术人员完成那几项专利的研究。

结果,正如张国栋预言的那样,这家企业研发的几项专利得到了业界的认同,一下子就打开了市场,企业的业务蒸蒸日上,股价翻着番地往上涨。章九成卖出了自己持有的股票,赚了一大笔,也奠定了章氏财团崛起的基础。

在此后一些年中,章九成还请张国栋帮过他几次忙,每次张国栋也都不负重望,为他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建议,二人的关系也日益亲密,除了业务上的往来之外,私底下也成了不错的朋友。当然,章九成发了财,是不会亏待张国栋的,张国栋目前那套在杨海帆眼里显得颇为寒酸的公寓,就是用章九成付给他的佣金买下的。

前一世的冯啸辰并不知道张国栋其人,但对于章九成的经历却比较了解。新世纪的中国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成功学的心灵鸡汤,章九成的发家史以及一些著名的投资案例,都是这些心灵鸡汤的重要原料,冯啸辰哪怕是没有刻意去了解,成天耳濡目染,也把这些案例记了个大概。

回忆起前世看过的章九成的资料,再结合当下的一些信息,冯啸辰有七八成的把握,认定张国栋正是那些鸡汤文中为章九成做出过重要贡献的那位机械专家。在张国栋家里,他带着试探的态度向张国栋问了一句,结果得到了对方一个肯定的回答。张国栋称,自己与章九成有着不错的私交,可以替冯啸辰做个引见,但至于章九成是否愿意为冯啸辰提供贷款支持,那就不是张国栋能够左右的了。

要想在众多的建筑工程机械厂家中脱颖而出,冯啸辰需要的条件很多:技术、人才、资金、设备等等,都是要一项一项去解决的。

技术方面,冯啸辰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说他有,是因为他有着来自于后世的经验,知道不少工程机械方面的新技术、新理念。这些技术如果提前10年甚至20年拿出来,足以形成一个强大的技术优势。说他没有技术,则是因为他对那些技术也只是知道一个大概,能够说得出来,却无法具体实现。要把这些理念转化为真实的技术,需要有一名技术过硬的总工程师才行,张国栋正是他选中的总工。

人才方面,只有慢慢积累,有辰宇轴承的经验,冯啸辰相信自己能够找到足够的人才,来完成工程机械的制造和销售。

设备上的事情,是他此次要去欧洲解决的,在此暂时不提。

最后剩下的一项,就是资金了,他让张国栋帮他引见章九成,正是希望从章九成手里获得公司启动的资金。

冯啸辰向杨海帆说要投入1000万元用于工程机械公司,这个数目足以让国内的乡镇企业家们觉得震惊,但冯啸辰自己却知道,这点钱只能算是小打小闹。如果他的目标是一年捣估出几十台挖掘机来,有1000万的初始投资当然是够的。但如果想实现批量化生产,并且达到可持续的程度,1000万就远远不够了,需要有其他的资金来源。

章九成是一个非常知名的投资家,目光如炬,而且一旦看准一个方向,就会大胆地投入,所以冯啸辰把获得投资的希望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章先生,冒昧打扰了。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在大陆时候一位老师的孙子,冯啸辰先生。他先前在大陆的国家经委重装办工作,担任副处长,这次到港岛来公干。他久慕章先生的大名,所以央求我务必要带他来拜会一下章先生。”

张国栋用这样的方式,把冯啸辰介绍给了章九成。

“章先生,您好。”冯啸辰向章九成微微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问候道。

“冯先生,你好。”章九成不失礼貌地回应了一句,接着又招呼道:“老张,你和客人都坐下吧,有什么事情,咱们慢慢聊。”

三个人都坐了下来,章九成也在自己的大班椅上坐下,却并不急着说话。他用鹰隼一般的目光审视着冯啸辰和杨海帆二人,判断着二人的能力。冯啸辰和杨海帆的来意,张国栋在此前已经通过电话向章九成说过了,章九成知道他们是来向自己申请贷款的。章九成觉得好奇的是,这两个大陆的年轻人,居然有这样的勇气跑到港岛来贷款,而且所需数目不菲。他们到底想做什么,又有什么样的倚仗觉得能够从自己手里拿到钱。

眼前这两个年轻人,一个年龄在30出头,另一个则是20出头。但看起来,那个20出头的年轻人反而显得更为成熟,至少在这个场合中能够显得不卑不亢,丝毫没有被自己的身份以及办公室的奢华所吓倒。另一个30来岁的年轻人虽然也在努力地表现出淡定,但他那眼神分明有些游移,反映出了内心的不安。

照张国栋的介绍,这个叫冯啸辰的年轻人,是国家经委重装办的一名副处长,这让章九成觉得有些意外。章九成不是没有和大陆的官员打过交道,一个副处级的干部,在章九成的眼里也算不上什么。但一个如此年轻的副处级干部,对于章九成来说就不一般了,俗话说,欺老莫欺少,冯啸辰的年轻就是他最大的资本。20刚出头就能够当上国家机关里的副处长,那么等他30出头、40出头的时候,他又会给自己什么惊喜呢?

“章先生,我和杨经理这次来拜访您,一个原因是久仰您的大名,想瞻仰一下港岛最传奇投资家的风采。”冯啸辰笑呵呵地开口了,提出自己的要求之前,先狠狠地拍了一记章九成的马屁。

“最传奇投资家?这个称呼我可真不敢当呢。”章九成假意地说道。

冯啸辰道:“您是实至名归。我举个例子来说吧,比如您所主持的鑫祥公司收购案,坊间只看到您抓住了鑫祥公司新老董事长更替时候出现的短暂股价波动的时机,恰到好处地实现了抄底,却不知道您的决策是基于对全球服装业大盘整所带来机遇的敏锐把握。看一家企业的八卦,这是谁都能够做到的,但能够看到产业全局,才是一名投资家最重要的素质。可以不夸张地说,在这方面,您如果自称是港岛第二,我想不出谁有胆量自称是第一了。”

“我有这么厉害吗?哈哈哈哈,你这个年轻人可真会说话啊。”

章九成哈哈地笑了起来。冯啸辰的话,当然是有恭维的成分在内,但他对于鑫祥公司收购案的评价,却与章九成自己的想法完全一致。鑫祥公司的收购案,是章九成颇为得意的几个成功案例之一。对于章氏财团在这个项目中的成功,港岛的投资界众说纷纭,许多人都认为章九成不过是踩了狗屎运而已,但章九成对于这样的评价是很不服气的,他觉得自己在收购时想到的东西很多,不是坊间那些人能够理解的。

冯啸辰的点评,正搔在章九成的痒处,让他觉得心花怒放,连带着对这个年轻人的看法也好了几分。他觉得,别人都看不出这个案子的妙处,冯啸辰却看得出来,这说明这个年轻人是非常聪明的,堪称他的知音。最难得的是,这个年轻人还是一个大陆人,估计对于这个案子的前后经历也并不甚了解,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说出这样一番话,就更难得了。

他哪里知道,冯啸辰说的这些话,正是章九成在十几年对给他写传记的那个枪手说过的,后来经他的传记广为人所知。冯啸辰用章九成自己的话却奉承章九成,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第八百一十一章 我们不是在威胁第七百七十章 逮着一个大金主了第八百四十一章 不作死就不会死第七百一十九章 出事了第二百四十章 还没有尘埃落定第四百零一章 不是这样的第四百四十八章 借胖纸的肩膀用用第二百九十七章 我们家晓迪第二百二十九章 地方上的态度第五百一十九章 对历史负责的精神第八百一十七章 卖堆废铁给你第五百八十二章 真是条汉子第六百五十六章 知无不言第四百五十四章 三个要求第二百一十章 自信满满的长谷佑都第四百四十九章 有能力的人在哪第十四章 煤炭研究所资料室第七十七章 传说中的条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无计可施第九十五章 时机还不成熟(求首订,求月票)第三百五十八章 调配资源第七百二十五章 暂时回避一下第四百零七章 给我一个面子第二百九十三章 跪求第七百三十二章 双舅合璧第九百一十三章 卡脖子,怕什么!第四百零六章 靠劳动赚钱不丢人第三百一十一章 勇挑重担的小冯处长第二百八十八章 民间联盟第三百六十五章 生意不是这样做的第五百八十七章 单身汪也有春天第三百三十一章 基金招标开始第三百六十六章 外贸尾单第六百四十六章 这份光荣我们当之无愧第五百三十二章 你算哪根葱第一百六十二章 两条二级焊缝第七百三十九章 除非有一笔低息贷款第九百一十二章 产业集群第二百零八章 社员联营企业第三百七十八章 “大象”第八百一十章 箭在弦上说几句,关于更新,关于写作计划第四百零三章 他已经不在这个办公室了第九百章 期待和冯会长见见第四百七十八章 国家装备工业集团公司第二百二十九章 地方上的态度第六百二十八章 唯一一根救命稻草第四百零九章 范英的好手艺第三百一十九章 韩科长第九百零一章 他现在不太方便第四百四十一章 我没有否定高老师的观点第三十四章 很多东西没看明白第六百三十一章 包成明的代理人第二百八十七章 骗子一条街第五百九十三章 双方有分歧第六百九十一章 亚欧大陆桥第三百四十五章 先把工作开展起来第三百七十章 需要什么样的承诺第七百九十五章 都是戏精第三百四十章 冯啸辰的秘密安排第三百六十四章 宁默下海第七百九十二章 一个承诺第二百九十九章 该有个女主人了第三百零四章 盖詹爱占小便宜第七百七十七章 阮福根的烦恼第三百二十九章 善后事宜第七百六十六章 搭一趟便车第五百零九章 颜色不对第七百五十三章 没有谈下去的意义第五百零二章 变一个企业出来第二百九十五章 我一般不焊二类容器第六百八十五章 技术换技术第七百八十一章 远大理想第五百八十五章 我自己赞助第八百五十章 连还价的兴趣都没有第四百零一章 不是这样的第二百三十六章 产业政策不可少第八百八十四章 其言也善第五百五十章 生猛的女记者第七百九十九章 中国的事情关你啥事第七百零八章 你们愿意接手吗第二百七十六章 星期天工程师第四百二十二章 正直的坏人第二百六十章 需要一个有诚意的方案第八百二十三章 用户的担忧第三十七章 卸荷槽第二百九十八章 我有个四合院第八百四十二章 激流勇退第五百二十四章 太嚣张了第四百四十一章 我没有否定高老师的观点第五百八十七章 单身汪也有春天第六百六十章 记住这些可爱的人第二百二十二章 借花献佛第六百二十一章 搅局者第六百零七章 预研第七百八十三章 风风光光地做一番事业第六百九十三章 售后服务中心第六百八十二章 时过境迁的学术权威第四百零二章 雪崩了第九百一十四章 中国人已经撑住了